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特效灭虱精治疗孔雀羽虱病吴绍强蔡玉梅胡孝忠(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1995年,泰安市某养殖场从上海引进9只孔雀,经过半年的饲养管理,同年12月份发现某些孔雀头部有羽虱寄生。初采用石灰沙浴治疗,虽可驱掉一部分,但不彻底,1996年5...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下旬,在本市一动物园饲养的9只孔雀中,发现2只成年孔雀患上皮炎,疑似真菌感染,经过涂擦克霉唑软膏治疗,效果不佳。至9月初又有4只成年孔雀不同程度地被感染上,发病率高达57%。患病孔雀羽毛蓬乱、消瘦,多在腿部、胫部覆有鳞片,有的呈灰白色痂皮,个别冠部皮肤增厚。  相似文献   

3.
孔雀群暴发组织滴虫病的防治经过和体会梁鸿唐梁振跃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530005程沃明茂名市畜牧局525000广州某公司的孔雀场,1996年9月1日从开平县引进270只1~3月龄孔雀,在引进前已发现该群孔雀患有组织滴虫病(盲肠肝炎),但患病率多少,缺...  相似文献   

4.
组织滴虫病是一种寄生原虫病,主要感染火鸡、鸡、稚科野禽等。孔雀是稚科野禽,是易感动物,幼孔雀最易感染发病,呈急性经过,死亡率高;成年孔雀感染,呈慢性消耗而造成死亡。仅2008年上半年,贵州省都匀市西山公园饲养的孔雀感染此病而造成死亡幼孔雀7羽,死亡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5.
我县都梁公园饲养大小孔雀 1 5只 ,其中种孔雀 1 0只 ,繁殖小孔雀 5只 ,2 0 0 2年 8月初到 9月底相继发生疾病 ,其中以 5只小孔雀症状明显 ,病情严重 ,并有 1只死亡。经过治疗 ,孔雀病情得到控制 ,可是 2周后孔雀又发生了相同的症状 ,经过综合治疗 ,病情得到彻底控制。前后共死亡 1只 ,死亡率 6.7%。1 临床症状种孔雀症状不明显 ,小孔雀精神萎糜 ,生长不良 ,行动迟缓 ,怕冷打堆 ,闭眼呆立 ,翅下垂 ,羽毛松乱 ,食欲减退喜欢饮水 ,下痢 ,排褐色糊状恶臭粪便 ,间有血便。最严重的 1只小孔雀两肢无力 ,常低头蹲地 ,粪便中有绕成结的蛔虫 ,1周后…  相似文献   

6.
孔雀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各日龄孔雀均易感染。近年来随着我区孔雀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孔雀饲养量逐年提高,在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病等急性传染病普遍得到控制后,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显得日趋严重。孔雀大肠杆菌病导致孔雀死亡,母孔雀的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幼孔雀生长发育受阻,治疗费用增加等,成为困扰孔雀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7.
2002年3月,我市周边某珍禽养殖场所饲养的孔雀发生了一种以生长发育不良、排黄色粪便为特征的疾病,发病初期该场工作人员怀疑是大肠杆菌病,投喂抗菌类药如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连用3~4d,均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病情持续恶化。截止3月8日,已发病10只,并于该日死亡1只。畜主万分焦急,遂带病、死孔雀5只,来我站就诊。根据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孔雀组织滴虫病,经过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15日,一场暴风雨后,我园一批幼孔雀发病,诊断为幼孔雀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经过综合防制,疫情得以控制,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幼孔雀组织滴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织滴虫病是禽类一种常发的寄生虫病,是山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因为表现盲肠和肝脏坏死性炎症,又叫盲肠肝炎。火鸡发病时肉(?)呈暗紫色,所以又有黑头病之称.1994年哈尔滨动物园在孔雀育雏过程中,群养的23只45~80月龄的幼孔雀有5只感染了程度不同的组织滴虫病,由于治疗及时和采取的措施得当,仅有一只死亡,另外发病的4只幼孔雀经过治疗全部恢复健康,同群未发病孔雀,同时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均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蓝孔雀葡萄球菌病是由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不分季节、年龄大小,主要造成蓝孔雀的脓毒败血症、严重下痢、局部化脓性炎症、关节炎等症状,使部分发病孔雀死亡,造成一定经济损失。2009年5月初,我园饲养的18羽幼年蓝孔雀发病,初步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过综合防治,疫情得以控制。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专业户饲养了40只近100日龄的孔雀,约70日龄时开始发病,发病孔雀主要表现为下痢、精神不振、投多种抗生素无效。来本公司禽病诊疗中心诊断,经过临床检查,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组织滴虫病。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我县某养殖户饲养的30只孔雀相继发生了以排黄绿色粪便和机体逐渐消瘦为主要变化的疾病,最后,经我站诊断后确诊为组织滴虫病,经过及时治疗,孔雀很快恢复了健康。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稚鸡传染病。鸡多发,其次锦鸡、孔雀等也易感染本病。各种年龄均可发生。主要侵害雏鸡,2~3周龄是本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有的表现为急性败血性经过,有的则以慢性感染为主,我园人工孵化的48只蓝孔雀幼雏都发生了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其中18只痊愈。  相似文献   

14.
孔雀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珍禽中,孔雀的外形最为美观,最惹人喜爱,在艺术上孔雀常被作为美丽、善良的象征。孔雀属鸡形目雉科,野生孔雀分为绿孔雀(Pavo muticus)和蓝孔雀(Pavo cristatus),绿孔雀分布在我国云南南部及国外的孟加拉、缅甸、泰国等地。而蓝孔雀则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一带。人们经过长期的努力,对绿孔雀和蓝孔雀进行驯化、饲养、杂交培育,育出了艮灯孔雀和白孔雀。作为高档的珍馐美食,受到国内外嘉宾的赞赏。  相似文献   

15.
2018年7月,河北省沧州市某孔雀养殖户家中的一窝(6只)幼龄孔雀发生了严重传染病,已死亡1只,其余5只均有相似的发病症状。遂带已死亡的孔雀来沧县畜牧局兽医院就诊,经过及时、正确的诊治,家中已发病的剩余5只孔雀全部痊愈。现将相关经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饲养肉用孔雀的养殖户逐年增加,由于养殖户以前孔雀较少,缺少饲养经验,在生产实际中出现了不少因为预防治疗失策而引起的孔雀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在爆发大规模传染病时,养殖户往往惊慌失措,盲目用药或者来不及用药,造成孔雀死亡。扬州郊区某个体养殖户,共饲养肉用孔雀30只,平时很重视常见传染病的防治,但对一些相对不太严重的疫病的预防就注意不够,致使其饲养的孔雀发生了球虫病。  相似文献   

17.
禽痘是由痘病毒科的多种病毒所致的鸟类接触性传染病,其典型病例是皮肤和头部黏膜有痘疹,较少表现为败血性经过(金丝雀痘),有些病例则在口腔和食道黏膜内发生白喉性伪膜。我园于2003年7月6日首次发生幼孔雀痘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幼孔雀无一死亡。  相似文献   

18.
孔雀属鸟纲鸡形目雉科,自然界分布的孔雀有2种,即产于印度及斯里兰卡的蓝孔雀(印度孔雀)和产于我国云南、缅甸、泰国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绿孔雀(爪哇孔雀)。另外,还有全身羽色纯白的白孔雀,是蓝孔雀的人工变种。我国饲养的孔雀主要有蓝孔雀、绿孔雀和变种的白孔雀,其中蓝孔雀数量最多,白孔雀次之,绿孔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养殖数量最少,国家禁止捕杀。我国人工饲养的蓝孔雀,除了供人们观赏外,其肉可供食用,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胆囤醇、低脂肪食品,营养成分远高于一般禽类,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9.
球虫病是畜牧生产中常见的原虫病,在自然界中,球虫病的分布广、发病率高。球虫病是导致孔雀严重死亡的寄生虫病,对雏雀的危害最大,并以20—80日龄的孔雀最易感染,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最适宜球虫的生长发育。每年的6—10月份,气温达到30~32℃,湿度大于80%时,是患球虫病的高峰期。急性暴发球虫病时,会引起孔雀的大批量死亡,慢性发病时则影响孔雀的生长发育,病愈的成年孔雀为带虫者,增重缓慢且繁殖能力下降,给孔雀养殖带来较大损失。2013年6月份,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散放孔雀发生球虫病,经临床诊断和病原分离鉴定,诊断为柔嫩艾美尔球虫病,对其他孔雀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环境卫生等,控制疫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酒泉动物园共饲养成年孔雀16只,火鸡8只。1999年2月24日,一只母孔雀发病,用青霉素治疗无效,于当晚死亡。随后3只公孔雀与同圈饲养的4只火鸡发病,主要表现精神萎顿,食欲废绝,排绿白色蛋清样稀粪。用增效磺胶和玻璃酸治疗无效,在10d之内3只孔雀和4只火鸡相继死亡。别检病死孔雀、火鸡各l只,尸体全身发钳,胸部皮下树枝状出血,嘻囊充满带酸臭味的液体和气体,腺胃乳头及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小肠和直肠有纤维素性坏死病变,泄殖腔充满绿白色稀粪,其粘膜弥漫性出血。大脑、小脑有点状出血。肝、脾、肾、肺组织触片及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