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白芦笋采收期垄面覆膜对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芦笋采收前期地温偏低,土壤干旱,所采嫩茎产量较低、质量差,空心现象严重。为了提高采笋前期的产量和质量,笔者在采笋前期进行了盖膜采笋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于1987年在潍坊市安丘县贾戈乡芦笋基地的成龄笋田进行。试验地为砂质壤土,土壤含有机质1%,全氮0. 05%,速效磷3.86 × 10-6,速效钾108 × 10-6。供试品种为玛丽华盛顿50W,笋龄4年。试验用厚度为0.04mm的聚氯乙稀薄膜。田间试验采用顺序排列,重复3次,以不盖膜为对照,双行区,行长9m,行距1.8m,小区面积32.4m2。于4月上旬盖膜,盖膜后每日7时、14时、18时…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沛县安国镇栽培西瓜已30多a,栽培规模超0.2万hm~2。近年来,随着瓜菜设施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瓜栽培方式从露地栽培、地膜覆盖栽培,逐渐提升到小拱棚和塑料大棚设施栽培。自2015年开始,当地瓜农利用塑料大棚+二膜+小拱棚+地膜的四膜覆盖方式,保护地栽培反季节西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应用嫁接育苗和高密度种植技术栽培早春西瓜早佳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了提高全生物降解膜的降解可控性能及规模化应用性价比,通过技术验证和产品遴选,采用9种全生物降解膜及2种普通PE膜为材料,开展春甘蓝覆膜试验,分析了不同地膜对甘蓝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降解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解地膜覆盖效果与普通地膜基本一致,且对甘蓝生长和产量无不良影响,可满足甘蓝覆膜栽培需求;与不覆膜相比较,覆盖地膜可使甘蓝生育期提前3~6 d,其中结球紧实期均提前6 d,产量均显著提高,可增产38.92%~52.72%。全生物降解膜上海黑8(黑色,厚度8 μm)表现较为突出,具有适宜的降解期,增产效果(增产率47.47%)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大棚绿芦笋两棚三膜覆盖促发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地区芦笋多采用设施栽培,但也会遭遇冬季和早春低温寒潮影响,导致品质变差。通过多次多点试验,发现采用地膜+中棚覆盖可以促进芦笋嫩茎提早萌发和抽升,始收期提前,且早春产量增加明显。但该技术适用于大棚芦笋留母茎栽培方式,且需要选择2年生以上的绿芦笋生产田块。  相似文献   

5.
翟胜祥 《蔬菜》2010,(12):18-20
<正>枣庄市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近10年来,利用钢架大拱棚(竹木结构大拱棚)+中拱棚(小拱棚)+地膜栽培方式(俗称"三膜覆盖")栽培早春马铃薯,面积逐年增加,设施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广  相似文献   

6.
<正>小拱棚加地膜双层覆盖是目前各地普遍推广应用的早熟栽培方式。它把地膜覆盖和小拱棚覆盖两者的优点综合起来,在早春低温天气条件下,能比地膜或小拱棚单膜覆盖更早熟、增产,而且成本较低,管理方便。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早春西葫芦采用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可使西葫芦提早上市15~20天,每667m2产值增加至4000元,投入产出比达1∶3.64,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几年来,西葫芦双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广西河  相似文献   

8.
春季气温由低到高,适宜春大白菜生长的时间
较短,采用小拱棚栽培可适时早播,提早上市,提高
产值,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为解决生产上盲目早
播与盲目迟播的不良现象,笔者于2006~2010 年对
江西省峡江县早春大白菜小拱棚栽培技术进行了研
究与推广,提出一套“选用适宜春播栽培的晚抽薹的
早熟品种+ 0 cm 地温稳定达到7~8 ℃时播种+ 小
拱棚增温保护栽培”的早春大白菜栽培技术。该技术
量化了春大白菜早播的0 cm 地温指标、小拱棚增温
效果、品种选用标准等综合技术指标,便于农民学习
掌握与灵活应用。2006~2010 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
733 hm 2,平均每667 m 2 产量3 279.2 kg,产值2 231.6
元,纯收入1 778.9 元,比0 cm 地温12 ℃以上才播
种的常规小拱棚栽培每667 m 2 增产756.7 kg,增收
767.2 元,节约农药支出25 元,两项合计平均每667
m 2 增加经济效益792.2 元。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
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985年文登县口子乡的大台村果园和赛家林果园,对20年和22年生小国光进行了树下覆盖0.015 m m和0.03mm的无色透明塑料薄膜,盖膜前先在地面播700倍拉索除草剂,并留有草把做为穴贮之用。    通过试验初步看出,盖膜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使果树早春根系提前活动,有利于花芽的充实,增产15~19.5%;并可增加短枝的形成,调查结果覆盖0. 015 m m塑膜,短枝率比对照多4.18 %;同时看到覆盖树功能叶的单叶面积比对照大3.36~3.77cm2。苹果树下盖膜能增产@田忠岐 @王永义…  相似文献   

10.
以甜脆豆品种"合欢"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甜脆豆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草、全膜覆盖2种方式均较半覆盖(CK)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了15.3%和23.6%,采收期分别延长了3d和6d,植株鲜重分别提高32.5%和46.5%、植株干重分别提高31.8%和48.7%,增产效果以草+全膜覆盖方式最为显著,产量达1 583.5kg/667m2,较对照增产19.5%。  相似文献   

11.
在两膜覆盖基础上增加草苫覆盖和一层膜覆盖2种类型,对3种小拱棚覆盖类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覆盖类型均有利于西瓜的生长发育;根据成熟期提前、产量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两膜一苫类型最好,其次为三膜覆盖,最后是两膜覆盖。以育苗方式比较,两膜一苫每667m2的经济效益比三膜覆盖高654元,比两膜覆盖高1100元。两膜一苫类型是值得在宁夏大力推广的小拱棚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前期利用新型拱架棚+小拱棚+地膜多层覆盖保温、重施有机肥、增大播种量等技术进行早春苋菜栽培,并套种苦瓜,缓解了连作障碍;后期在新型拱架上覆盖瓜棚网,苦瓜藤蔓上架,立体高效栽培,设施时空利用率高。该栽培模式每667 m2总产值可达1.48万元  相似文献   

13.
杨新琴 《长江蔬菜》2013,(24):31-33
以三年生芦笋格兰德为试材,研究了单层白色地膜、谷壳和三层覆盖(稻草+鸡粪+谷壳)的增温效应及对大棚春绿芦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层白色地膜覆盖平均可提高地温2.65℃,促进绿芦笋提前萌芽出笋,使采笋期提前18d左右,绿芦笋产量和产值比对照(不覆盖)提高40.54%和61.14%,增产增效显著;但谷壳覆盖和三层覆盖对绿芦笋的采笋期、产量和产值均无显著影响,且地温比对照低;另外,3种覆盖方式对绿芦笋的一级笋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早春西葫芦采用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可使西葫芦提早上市15~20天,每667 m2产值增加至4 000元,投入产出比达1:3.64,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几年来,西葫芦双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蔬菜基地大面积推广应用,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又丰富了春淡季蔬菜市场.现将西葫芦双膜覆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模式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鄂豇豆 2号、特早 3 0、之豇 2 8 2豇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 ,采用“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大棚栽培”和“露地直播 +地膜覆盖栽培”3种武汉地区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的常用栽培模式 ,组合成 9种不同的处理进行双因子试验。结果表明 :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的优良品种是鄂豇豆 2号 ,优良栽培模式是栽培模式 1(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 ) ,优良组合栽培模式是处理组合 1C(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和鄂豇豆 2号豇豆品种组合栽培模式 )和 2C(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大棚栽培和鄂豇豆 2号豇豆品种组合栽培模式 )。  相似文献   

16.
正应用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山东泰安地区秋季露地青花菜栽培可减少化肥用量40.2%,减少化学农药用量42.6%,青花菜优级花率提高10百分点,每667 m~2增产17.08%,增效29.5%。山东泰安是我国重要的青花菜产区,当地青花菜种植茬口主要有早春小拱棚、早春大拱棚、小拱棚二膜栽培以及秋季露地栽培。其中秋季露地青花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厚皮甜瓜在我市发展较快,特别在水果淡季的早春,厚皮甜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这一消费习惯的改变,为我市厚皮甜瓜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我们于1996~1997年进行了厚皮甜瓜大棚早熟栽培技术研究,现将2年来的生产实践初步总结如下。1 栽培设施 采用塑料大棚+小拱棚+地膜三层覆盖模式,塑料大棚高度一般2m左右,宽6~8m,长40m以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研究不同生物降解膜在西瓜生产上的使用效果,推进西瓜绿色生产,开展了不同材质和厚度 生物降解膜对比试验。试验以4种不同生物降解膜为材料,以普通PE膜覆盖为对照,以北京春大棚小型西 瓜为研究对象,对其覆盖效果、降解速率以及成本效益开展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提温保温方面金发 生物降解膜表现最好;在对西瓜生育期的影响方面,4种全生物降解膜差异不明显,均可以满足西瓜生产 的覆盖需求;在西瓜产量和品质方面,金发全生物降解膜表现最好,折合667 m2 产量为2 964 kg,较对照 提高5.56%,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83%,较对照提高1.10百分点;在降解速率方面,华盛、弘睿和 金发全生物降解膜均较对照降解快。综上,金发和华盛2种生物降解膜综合效果较好,适合在北京地区春 大棚西瓜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海星  吴爱月 《蔬菜》2010,(2):10-13
<正>大棚早春茬西瓜采用"三膜一苫"的覆盖保温方式,即大拱棚里套小拱棚,小拱棚内覆盖地膜,小拱棚外覆盖草苫,可比露地西瓜早上市60多d。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新植甘蔗采用光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地膜全膜覆盖较半膜覆盖与不盖膜具有较好的增温保湿作用,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增产增糖效果明显.全膜覆盖平均蔗茎产量10595kg/667m2,较半膜覆盖增产1748 kg/667m2、增19.8%,差异达5%显著水平;较不盖膜增产2650 kg/667m2、增33.4%,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试验实施90d未发现光降解膜降解破口迹象,降解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