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表层土壤全硒(Se)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当地土壤Se资源,采集三元区754个土壤样品和22个主要农产品样品,分析农作物的全Se含量特征,各类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全Se含量,及其与土壤其他元素(有机质、K2O和S)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三元区表层土壤平均全Se含量为0.52mg/kg,达到富硒土壤(0.40mg/kg)标准;土壤全Se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较大,以黄壤土类、其他林地利用类型、二叠系翠屏山组地层发育的土壤全Se含量较高;三元区种植的部分水稻、地瓜和黄豆等农产品全Se含量达到相应的富Se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北省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地质量评价数据的收集,分析全省及不同成土母质土壤硒含量背景值和背景值区间。数据显示,湖北省全省土壤硒含量背景值为0.304 mg/kg,背景值范围为0.152~0.609 mg/kg。成土母质地层单元中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和三叠系是富硒地层,土壤硒含量背景值在0.4 mg/kg以上;第四系地层土壤硒含量背景值为0.306 mg/kg,存在较广泛的富硒区;而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地层的富硒区域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3.
利用1∶50 000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数据,分析了三峡库区万州区西部地区土壤氟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评价了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氟含量平均值为578.4 mg/kg,略高于全国表层土壤均值,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层控制作用明显,水平剖面中土壤与岩石样品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氟与成土母岩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土壤氟地球化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局部土壤氟过剩,主要分布于三叠系地层区。氟生态效应调查显示,地表水氟含量偏高,但未超出国家标准;部分地区农产品出现氟超标现象,建议高度重视并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1984—2019年广西表层土壤有效磷(AP)含量的演变特征,为合理制定广西农作物施肥管理措施及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项目(1984年)、广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9年)及长期定位试验数据(2010—2019年),采用地统计学、动态度和分布指数等方法分析广西表层土壤AP含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在不同海拔上的分布状况。【结果】1984—2019年广西表层土壤AP含量总体上大幅提升。其中,1984年表层土壤AP含量偏低(小于10.0 mg/kg)的土壤面积约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80.00%,2019年表层土壤AP含量集中在10.0~40.0 mg/kg的土壤面积约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97.00%。表层土壤AP含量为等级2(20.0 mg/kg相似文献   

5.
天全河流域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全河流域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常规统计、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780个表层土壤(0~30cm)样点数据。【结果】该流域土壤全氮含量达(1.40±0.52)g/kg,碱解氮含量达(125.79±56.24)mg/kg。土壤全氮含量由高到低为水稻土>潮土>黄壤>紫色土,土壤有效氮含量则为水稻土>黄壤>潮土>紫色土。全氮和有效氮块金值/基台值分别为0.78~0.90和0.96~0.97,两种氮素空间变异均以指数模型最好。【结论】全氮和有效氮的空间分布均呈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成土母质、地形部位、土地利用和耕地种植制度都极显著地影响土壤全氮和有效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研究恩施茶区土壤及茶叶中硒含量,为湖北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了湖北恩施地区93个茶园的土壤和茶叶样品,检测了土壤pH值、土壤和茶叶中的硒含量。【结果】恩施地区的土壤全硒含量总体水平较高,变幅为0.13~43.50mg/kg,平均含量为1.52mg/kg,高于全国土壤元素平均值(0.1 mg/kg),属富硒土壤;茶叶样品的硒含量变幅为0.040~1.03mg/kg,平均硒含量为0.16mg/kg,高于全国平均值(0.08~0.12mg/kg)。土壤中pH值范围在4.5~5.5时,土壤全硒含量与茶叶硒含量呈显著相关(r≥0.90)。【结论】恩施茶园大多为富硒茶园,茶园土壤pH值保持在4.0~5.5区间有利于茶树对土壤中硒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汉阴县土壤硒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512-1515
为了探讨汉阴县土壤硒含量水平及分布特征,采集了550个表层土壤样品,用原子荧光检测了硒含量,在地统计学软件GS+中构建了变异函数,用GIS软件绘制了汉阴县土壤全硒含量分布图,同时分析了该区土壤硒含量水平、分布特征以及与地层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含量最低0.004 9 mg/kg,最高9.770 0 mg/kg,平均值0.49 mg/kg,变异系数2.03,土壤硒含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变程R=2 328 m,块金值为0.08,空间异质性指数为0.4,说明研究区土壤硒含量的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土壤中硒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分布不均匀,南北高,中间较低,呈现出2条连续分布的富硒区,占汉阴县总面积的71.7%,富硒区分布与寒武—奥陶—志留系(除梅子垭组)的黑色含碳岩系分布一致,是富硒区土壤硒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贵州普安县优质富硒茶及土壤环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普安县优质茶产业发展,对该县优质茶叶及产地土壤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州普安县精细加工的春茶品质优良,普安茶场的春茶中硒元素含量为0.28~0.33mg/kg,达国家富硒茶标准;该茶场分布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地层之上,茶园土壤硒含量达0.59~3.07mg/kg,属富硒~高硒土壤。该县在类似地质环境与土壤条件的地区发展优质富硒茶叶生产,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土壤重金属Cd在木薯中累积特征及产地环境安全临界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土壤重金属Cd在木薯中累积与分配特性,探讨木薯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设6个土壤Cd浓度水平,测定不同土壤Cd浓度处理下木薯块根、茎叶的Cd含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依据GB 2762-2005标准模拟求出木薯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结果】木薯根、茎、叶的Cd含量与土壤Cd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整体分布特征为茎>叶>根。当土壤Cd添加量为25 mg/kg时,木薯块根Cd含量达到0.22 mg/kg,超过国家薯类作物的限量标准0.1 mg/kg。模拟求出种植木薯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28 mg/kg,以木薯块根为收获目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3.23 mg/kg。【结论】木薯对Cd累积规律为茎>叶>根,拟合求出以木薯块根为收获目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3.23 mg/k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肥料施用后稻田土壤中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差异,揭示不同肥料施用对稻田土壤氮形态的影响。【方法】运用氮素分级浸提分离法分析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和化肥施用后稻田土壤氮形态差异。【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施用化肥、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OM)含量;施用有机肥可提高酸性土壤的pH,显著提高土壤总氮(TN)含量。施肥后土壤总氮含量为牛粪(1.90 g/kg)>鸡粪(1.27 g/kg)>猪粪(1.25 g/kg)>化肥(1.06 g/kg)>CK(0.93 g/kg),土壤可转化态氮(TF-N)含量为鸡粪(171.67 mg/kg)>化肥(117.12 mg/kg)>猪粪(98.20 mg/kg)>牛粪(95.30 mg/kg)。除鸡粪外,施用猪粪、牛粪和化肥土壤的铁锰氧化态氮(IMOF-N)、有机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占TF-N比例较高,分别为35.71%~40.23%和33.11%~44.10%。【结论】不同肥料的施用对土壤氮形态相互转化产生较大影响,施肥均可提高土壤离子交换态氮(IEF-N)含量;施用鸡粪可显著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台山市土壤硒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发现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高,平均值达0.56 mg/kg。高硒主要分布在寒武系地层、侵入岩及第四系地层范围,且以有机态为主;在垂向上,土壤硒含量呈上高下低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查明海南省火龙果园土壤综合肥力状况,采用调查采样及统计学方法分析并预测海南省火龙果园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为火龙果园科学施肥和土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海南省主产区火龙果园土壤样品60个,以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和有效锌为评价指标,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分析各指标的空间分布情况,并采取因子分析法结合IDW对调查区火龙果园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预测。【结果】调查区果园土壤中性偏酸,50%的土样pH<6.5;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乐东部分地区与三亚有机质含量低;调查区果园土壤碱解氮较为缺乏,均值为79.17 mg/kg;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很高,有效磷均值为119.06 mg/kg,远超过其环境风险阈值(60 mg/kg);调查区果园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都较为丰富,IDW预测分布图显示,微量元素呈现东方市和陵水县含量高,乐东县和三亚市含量低的趋势;在综合得分IFI的分析基础上,运用IDW对整个研究区火龙果园综合肥力预测表明,研究区东部和西部果园土壤综合肥力相对较高,中部即乐东县和三亚市果园土壤综合肥力相对偏低。【结...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开阳县土壤硒含量及其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州省开阳县禾丰乡和冯三镇典型土壤为对象,采用环境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区土壤中硒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制约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含量范围在0.46~2.31mg/kg,均值为1.42mg/kg,高于全国平均值0.29mg/kg,多数土壤达到富硒、高硒水平;硒含量在水平方向上在不同地层、同一地层的不同采样点及同一采样点的不同部位都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土壤剖面上总体趋势是硒元素多富集于表层土壤中;开阳地区富硒岩层和广泛出露含硒量高的石煤层,是开阳地区存在富硒土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对改善河岸带土壤质量和生态修复具有的指导作用。【方法】以洛阳市孟津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分析黄河河岸带0~10 cm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土壤速效钾含量与不同植被类型、盖度及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1)河岸带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184.36 mg·kg-1;土壤速效钾含量沿河流水平距离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变化范围为164.23~209.59 mg·kg-1;随垂直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74.19~295.31 mg·kg-1,垂直河流方向200、300和400 m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垂直河流方向0和100 m。(2)植被类型显著影响土壤速效钾含量,狗牙根+荻草(Cynodon dactylon+Triarrhena sacchariflora)土壤速效钾含量为322.82 mg·kg-1,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3)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垂直河流方向上的距离、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植被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研究红河烟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状况及植烟土壤适宜性。【方法】采用GPS技术在红河烟区取土壤样品299个,测定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采用ArcGIS 9.2软件、地统计学和土壤肥力指标法(soil fertility index,SFI)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和肥力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红河州植烟土壤大部分酸碱度在5.5~7.5,适宜烤烟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适中,分布呈山区高、坝区低的趋势;水解性氮在植烟县市分布不均,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趋势,52.33%的植烟土壤含量丰富,49.5%的土壤有效磷偏低;土壤有效磷分布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含量中等及以上占50.5%;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不规则,平均含量为197.24 mg/kg,整体处于中等水平;96.65%的土壤水溶性氯含量小于30 mg/kg。【结论】全州大部分植烟土壤养分适宜性等级属于Ⅰ、Ⅱ、Ⅲ级,分别占总植烟土壤29.81%、34.39%、23.04%,适宜性稍差的Ⅳ级土壤占12.77%。  相似文献   

16.
陕西关中葡萄园土壤有效钾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陕西关中葡萄园土壤有效钾空间变异及其分布格局,为葡萄园精确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陕西关中葡萄园为研究区,用网格法(50 m×50 m)采集土样46个,应用ArcGIS Geostatistics模块对土壤有效钾含量进行地统计分析和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效钾含量为70.4~172.0 mg/kg,平均113.0mg/kg,符合正态分布。有效钾含量在南北方向呈明显的南低北高趋势,可用二阶曲线拟合。土壤有效钾的最佳半方差函数符合球状模型,且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长轴方向的变程是短轴方向的4.2倍,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结论】研究区有效钾含量分布表现出较明显的中间高、四周低的阶梯状分布趋势,这种分布状况与当地的地势分布基本一致。结构性因素对研究区土壤有效钾含量的空间变异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土壤中Se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袁州区为研究区域,采集162份表层土壤样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中Cd、Hg、As、Pb、Cr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双变量莫兰指数分析Se和重金属空间相关性,并基于地理探测器,选择土壤性质、距离、NDVI、地形等10种因子为自变量,以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为因变量,探究土壤Se与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区土壤样品中Se含量的平均值为0.5,整体处于富硒水平。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与江西省土壤背景值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Hg、Cr、Pb、As,比值分别为4.20、1.88、1.59、1.29、1.16倍;As、Pb总体处于无污染状态,Hg、Cr整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Cd整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各重金属含量平均值除Cd外均低于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2)Se与5种重金属的空间聚类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e与Cd、Hg、Cr 3种重金属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3)通过因子探测发现,全氮(TN)、速效钾(AK)、pH、有机质(SOM)、距水源距离和距铁路距离对Se元素与重金属元素空间聚类情况的解释力最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湖北恩施烟区有代表性的宣恩县和咸丰县为试验地点,分析其土壤有效铜含量与烤烟铜含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恩施烟区不同海拔高度(600~1 500 m)地区的129个土壤样本及不同品种(云烟87,云烟85和K326)和不同等级(下橘(X2F)、中橘三(C3F)和上橘(B2F))的124个烤烟样本,测定土壤有效铜含量和烤烟铜含量,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恩施烟区土壤有效铜含量为(1.45±1.99)mg/kg,变幅0.17~9.88mg/kg;其中土壤有效铜含量≥0.2~1.0 mg/kg的样本最多,占65.12%。土壤有效铜含量与土壤pH关系密切,当pH<5.5时,土壤有效铜含量最高;当pH≥5.5~5.9时,土壤有效铜含量最低;当pH≥5.9时,土壤有效铜含量中等。在海拔高度600~1 500 m,土壤有效铜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土壤有效铜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恩施烟区烤烟铜含量平均为(6.62±6.74)mg/kg,变幅为1.26~34.30 mg/kg,与巴西优质烤烟铜含量(4.90~10.60 mg/kg)符合频率为29.31%。不同品种、等级烤烟之间铜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烤烟之间铜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烤烟铜含量依次为云烟87>K326>云烟85;不同等级烤烟之间依次为B2F>C3F>X2F;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烤烟之间依次为低海拔>高海拔>中海拔。(3)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烤烟铜含量与土壤有效铜含量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随着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升高,烤烟铜含量也升高。烤烟铜含量与土壤有效铜含量在不同pH范围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土壤有效铜和烤烟铜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福建省诏安县设施甜椒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并评价土壤养分肥力现状,为建立诏安县设施甜椒合理施肥模式和土壤养分肥力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以土壤调查的方式,采集诏安县设施甜椒主要种植区0~20 cm、20~40 cm两个层次的土壤样本共234个,测试分析大量和中微量元素的养分含量,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诏安县设施甜椒主要种植区的土壤肥力质量现状。【结果】诏安县设施甜椒主要种植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为丰富,表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高于下层(20~40 cm)。表层土壤各养分含量分别是:有机质18.5 g/kg、碱解氮112.0 mg/kg、速效磷96.3 mg/kg、速效钾248.2 mg/kg、有效钙1 224.4 mg/kg、有效镁105.7 mg/kg、有效铁294.1 mg/kg、有效锰30.8 mg/kg、有效铜2.0 mg/kg、有效锌9.1 mg/kg。不同乡镇表层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均较丰富,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镁含量较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乡镇间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为:金星乡、梅岭镇、白洋乡、桥东镇、深桥镇、梅州乡、四都镇和西潭镇。【结论】诏安县设施甜椒主产区土壤养分分布不均衡,生产上应适当提高有机肥用量,合理增施镁肥,通过土壤养分综合管理,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及对烟叶钙镁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曲靖烟区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和烟叶钙镁含量分布情况以及土壤和烟叶钙镁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当地平衡施用钙镁肥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4种类型植烟土壤中的交换性钙、镁含量及对应区域烤烟烟叶中钙、镁含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4种类型土壤交换性钙平均含量依次为新积土(3180.75 mg/kg)紫色土(2918.71 mg/kg)红壤(2429.65 mg/kg)水稻土(2295.10 mg/kg);4种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平均含量依次为紫色土(453.42 mg/kg)新积土(388.23 mg/kg)水稻土(288.30 mg/kg)红壤(262.04 mg/kg);红壤、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在交换性钙、镁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十分丰富,交换性镁含量较丰富,交换性钙、镁比处于适宜比例的样本较少;不同土壤类型交换性钙、镁含量与pH、有机质以及大量营养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各不相同;不同类型土壤上中部叶烟叶钙、镁含量差异均不显著,而下部叶与其他部位钙、镁含量差异显著。【结论】随着土壤交换性钙、镁比的增大,下部叶钙含量依次增大,而烟叶镁含量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