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真菌分类上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王卫国  赵永亮 《食用菌》1992,14(2):13-13
自同工酶被发现以来,对它的研究已相当广泛和深入.近年来,由于对植物、动物及人类的各种同工酶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生物形态、功能以及起源的认识.关于食用菌同工酶的研究目前虽有开展,但报道甚少,尤其是我们所研究的若干菌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探求不同酶谱进行品种间鉴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对解决当前国内菌种混乱具有现实意义.同时,采用此法将有助于提高真菌间的细胞杂交的主动性,为真菌细胞工程提供必要的材料.本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方法,对平菇八个菌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同工酶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分类、亲缘关系和遗传等方面的研究。在果树上虽已有许多报道,但多属于植物分类学上属、种间的差异分析,用于品种间差异分析的报道较少。程家胜(1981)、胡乃成(1988)曾对同一树种内不同品种间的同工酶谱型进行过研究,认为同工酶技术可以用于苹果品种间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3.
几种食用菌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Market1959年首次提出同工酶的概念以来,同工酶技术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分类鉴定,遗传分析,生理等研究中,近年来在菌物中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尤其是为生物品种属性鉴定提供了一个快捷而简便的测定方法.本文采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几种食用菌的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不同食用菌中上述两种同工酶的分布情况,并为食用菌的种质鉴定提供生化指标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同工酶在食用菌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已成为食用菌分类、鉴定及生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菇类的双核菌丝及子实体已成为较普遍的同工酶研究材料。但对作为食用菌菌丝杂交、原生质体融合、辐射诱变等育种材料的单核菌株的同工酶研究报道尚少。因此,对单核菌株在同工酶等生化指标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将对食用菌的基础研究及菌种选育等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由于平菇具栽培简单,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其在食用菌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可忽视。作为一种四极性异宗结合的担子菌,平菇杂交、融合所用的单核菌株仅能以交配型来区别。本实验试图运用同工酶技术寻找更精确的差异标志,为更方便、更准确地进行以单核菌丝为材料的平菇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同工酶分析技术鉴定猴头菌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从1959年Markert等提出了同工酶概念后,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酶带的变化可作为鉴定物种,研究分类、进化、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指标。它弥补了以形态结构为基础的经典植物分类法的不足。特别是当形态分类遇到困难时,高分辨率的同工酶技术成为生化分类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从各地收集的多个菌株中,有两个菌株在形态上与其它猴头菌有一定差别,为了得到令人信服的证据,我们用同工酶技术对这两个菌株和其它三个猴头菌的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SOD同工酶谱带进行了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从warner等(1968)首先把同工酶技术应用到果树研究中以来,先后多种果树均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利用同工酶进行分类、品种鉴别、遗传分析及杂种鉴别等。在苹果上,首先进行同工酶研究的学者是Aoki等人(1974)。他们利用同工酶研究了‘印度’和‘红玉’苹果的起源。之后十余年,此领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本文拟对苹果同工酶研究的现状作一概述,以窥其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 一、利用同工酶进行分类、品种 鉴别及亲缘关系研究 苹果属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有些是天然杂交而成的后生种,种间亲缘关系十分复杂。这也是长期以来,苹果分…  相似文献   

7.
PO同工酶在植物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变化的特性虽然为研究细胞发育和分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化指标,但这种变化对从生化角度进行分类和遗传特性的研究无疑会带来困难。为了弄清苹果植株中PO同工酶谱相对稳定的部位和时期,为利用同工酶进行苹果品种分类、种质特性和遗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取样方法,在本试验中我们分析了枝条上不同部位的皮部、叶柄和叶片在不同时期的PO同工酶谱。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84年进行。苹果品种为辽伏和伏帅(7年生初果期树)。4月20日开始(盛花期)直到6月30日每隔10天取样1次,只采春梢或只有1次生长的新梢,按新梢…  相似文献   

8.
柿品种鉴定及分类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柿品种数目,分布以及利用形态特征、同工酶谱、分子标记进行柿品种鉴定的研究概况;对国内外现有的柿品种分类系统和分类方法也进行了简要阐述;还较扼要介绍了我国柿品种资源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平菇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丽斌 《食用菌》1989,(5):23-24
同工酶的多种形式是由基因决定的,与物种的遗传和变异有直接关系。食用菌特别是平菇品种较多,很难准确区分,而通过同工酶分析,对研究品种间亲缘关系有一定意义。本文是笔者对平菇不同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桃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同工酶是近代研究植物起源、分类、遗传变异和杂种优势的一种生理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遗传育种工作中.本研究试图探讨不同桃树品种;不同杂交组合后代;同一品种相同器官和同一器官不同部位以及同一器官不同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不同表现形式,即“酶谱差异性”.如果能把这种酶谱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柑桔分类一直是柑桔学的研究中心之一.经典的形态法至今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但形态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且分类标准的确定具有较大的人为性,致使形态分类的价值有限.为克服形态分类的不足,众多研究者又分别从细胞学、孢粉学、数量分类学、化学等方面对柑桔分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使柑桔分类研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同工酶、DNA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的多型性(RFLP)分析技术的应用,使柑桔分类研究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可以预料,广泛地分析柑桔类植物的同工酶以及 RFLP,并依据数量分类的原理及方法,把所得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将是未来10年内柑桔分类研究的主要方法.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将会给柑桔分类带来更大的突破,并能更好地指导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山楂属植物中的8个种,3个变种和主要栽培种的几个品种染色体数目进行了观察,发现栽培品种中的“磨盘山楂”为三倍体(2n=51),辽宁山楂为三倍体(2n=51),其余的种和品种都是二倍体(2n=34)。并首次对我国山楂属植物的7个种,2个变种和5个栽培品种进行了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不适于对山楂属植物的叶片、幼果和花药进行分析,而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分析,效果较好。山楂属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共同特征性谱带,亦有各自不同的酶谱带,种间差异较明显,栽培品种中,除磨盘山楂和软籽山楂品种外,其余几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本文就有关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果树资源评价和亲缘关系鉴定方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源鉴定和评价方法1 1 形态观察 它根据人工眼光观察植物的形态 ,并辅之以衡器进行比较。但形态观察方法差异性很大 ,判断结论受经验主观影响很大。俞德浚、吴耕民、缪松林等曾从果实色泽、树势、成熟期等对杨梅进行分类研究。1 2 染色体鉴定 它具有计数准确的特点。可以准确区分四倍体、二倍体和非整倍体 ,但不能区分同源 +异源融合的四倍体。郭枢、李三玉按照核型分类的方法把浙江南部各县杨梅的品种进行归类研究。这些方法产生的差异很大。1 3 同工酶 这是近 2 0年来流行的做法 ,几乎对植物重要的结论性鉴定都用它来分析。它…  相似文献   

14.
柑桔同工酶组织器官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研究表明,植物体内的某些酶系统同工酶会随组织器官及发育时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为研究分化、发育及基因表达提供了有益的生化指标。但是进行植物分类及遗传育种研究所用的同工酶系统,必须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稳定性,不易受环境条件及发育时期的影响,同时在进行比较的种属间还  相似文献   

15.
刘娜  张敏  李超  肖军  宋莹  李红 《北方园艺》2016,(1):131-134
以人工栽培食用菌3个菇种(滑菇、杏鲍菇、金针菇)的18个主要栽培菌株为试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比较分析了其酯酶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表明:3个菇种分别具有自己的特征酶带,种内菌株间酶带数目、Rf值存在差异,表明菌株间遗传基础存在差别,没有同种异名的现象。因此利用酯酶同工酶判定食用菌种的分类地位和种内菌株间差异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葡萄是世界五大水果之一,种类品种繁多。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形态学、孢粉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角度对葡萄属植物的种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分类进行了研究。从数量化的角度,Rhodes对几个芒果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研究。Galet利用叶形结构数值分析研究葡萄的亲缘关系,总结出了一套利用叶形分析进行葡萄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叶海棠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利用同工酶电泳分析进行植物分类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采用这项技术,可在生物大分子水平上对材料进行精细的比较分析。与一般形态观察相配合,为研究种质特征及其关系提供进一步的依据。1985年我们对所内苹果野生半栽培种原始材料圃的50份材料,进行了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18.
平阴玫瑰品种数量分类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于守超  丰震  赵兰勇 《园艺学报》2005,32(2):327-330
 本研究将数量分类方法应用于平阴玫瑰栽培品种的分类, 共选取了37个形态性状, 采用SAS聚类方法, 对21个平阴玫瑰品种进行了数量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 Q型聚类分析可以比较理想地将供试品种在Lq1 = 1.2586水平上分为3个系, 在Lq2 = 1.128水平上分为5类, 同时揭示了玫瑰系与蔷薇系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9.
常见观赏竹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婴宁  王维禹  方姝 《北方园艺》2011,(21):110-112
为了探讨常见观赏竹类的亲缘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分析了竹类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的位点和数目均存在差异.相似性系数在0.400~0.762,同一种属的金边富贵竹与青叶富贵竹相似性系数最高(0.762).聚类结果显示,6个供试样品聚成二大类,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试验结果可以初步作出常见观赏竹类品种间亲缘关系的判定.  相似文献   

20.
显微观察是真菌分类鉴定、生理特性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对食用菌通常是采用非切片制片进行显微观察,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直接观察食用菌孢子、菌丝和组织结构的自然形态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