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壤过量施用肥料,使部分菜地特别是保护地土壤中氮、磷养分积累过剩,导致蔬菜品质变劣,肥效下降,病虫害增多[1-2]。上世纪80年代日本已报道菜地过剩营养的不利影响,发现在土壤磷过高时,微量元素锰和铁出现异常[3]。据统计,京郊菜地土壤氮、磷养分已有明显积累,全市平均保护地土壤有效磷(P)含量达97·1mg/kg,个别区县高达165·8 mg/kg;土壤NO3-N含量平均为88·8 mg/kg,个别区县高达168 mg/kg[4]。在这种高氮、磷含量的土壤中,其它养分的变化也有必要进行研究。相对于大量元素,菜地土壤微量元素的研究较少[5],而且一般都是在常规施肥量的条…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泥专用复合肥在草皮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我国的草皮生产业迅猛发展起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草皮生产及草坪建设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1~3],其中草皮专用肥料品种很多,但良莠不齐[4,5].  相似文献   

3.
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生物肥和化肥组合施肥技术对土壤N、P养分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施肥较单施化肥土壤全N增加0.05g/kg,速效氮(除Ⅱ处理)增加6.6~44.6mg/kg,土壤全P增加0.15~0.29g/kg,速效磷增加15.68~51.07mg/kg。组合施肥较单施化肥土壤N素增量全N增加0.2~0.25g/kg,速效氮增加11.6~39.4 mg/kg,全P增加0.09~0.24g/kg,速效磷增加23.59~57.82mg/kg。组合施肥较单施化肥净收入高19.4%~37.3%。  相似文献   

4.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速效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速效磷是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1],但是土壤中磷非点源污染往往是水体中磷的重要来源,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之一[2-3].所以准确测定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对于合理配方施肥、预防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速效磷,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率快、样品用量少、维持费用低等特点[4],为此,本研究对常规方法进行了改进,其前处理与Olsen-P方法基本相同,但不加无磷活性炭,测定过程中不进行显色反应,而将过滤后的浸提液直接上机测定.  相似文献   

5.
氮磷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外源施用氮、磷肥对处于中龄林的20年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的影响,并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评价,以筛选出最佳施肥方案。【方法】2012年4月中旬对处于中龄林的20年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进行外源施用氮、磷肥,在5月到10月中旬采集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含量,分析其在整个生长期内的动态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最佳施肥方案。【结果】1)施用氮、磷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P0.05),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和p H值。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处理速效氮增加幅度为N2PN2N1PN1P,速效磷为N1PPN2PN2N1,而速效钾降低幅度为N2PN1PN2PN1,p H降低幅度为N2PN2PN1PN1。2)施肥后,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处理蔗糖酶增加幅度是N1PN2PN1PN2,磷酸酶是N2PN1N1PN2P,脲酶是N2PN1PN1N2P,而过氧化氢酶降低幅度是N2PN2N1PPN1。3)土壤中养分含量对季节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整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植物生长旺盛的7、8月份。土壤酶活性变化比较复杂,多数最大值出现在7、8月份。4)施氮肥、磷肥和氮磷配施处理均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速效氮由21.56 mg/kg上升到35.77 mg/kg,速效磷由1.86 mg/kg上升到3.73 mg/kg,尤以N1P和N2P配施效果最明显。5)氮肥、磷肥和氮磷配施处理,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增加,虽然过氧化氢酶活性小幅下降,但总的来说土壤酶活性增强,以N1P和N2P配施效果最为明显。6)主成分分析表明,施肥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效果表现为N1PN2PPN1N2CK。N1P处理土壤肥力水平增加了1.505,N2P增加了1.405。【结论】施氮、磷肥可显著增加林地土壤养分,增强土壤酶活性,有效改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状况,缓解氮、磷亏缺导致的林地地力衰退。供试条件下华北落叶松的最佳施肥方案是N 75 kg/hm2和P2O575 kg/hm2(N1P),而N 150 kg/hm2和P2O575 kg/hm2(N2P)次之。  相似文献   

6.
针对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地区2007~2009三年油菜试验数据为例,对应用3414试验数据进行土壤养分分级、基于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建立施肥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就3414试验方案实施条件以及不同数学模型在肥料效应函数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海拉尔地区油菜土壤有效磷的分级和施肥指标:当土壤有效磷低于7 mg/kg时,推荐施磷量为120 kg/hm2;当土壤有效磷低在7~26 mg/kg时,推荐施磷量为90 kg/hm2;当土壤有效磷低在26~50 mg/kg时,推荐施磷量为60 kg/hm2;而当土壤有效磷高于50mg/kg时,一般不再推荐施用磷肥。该地区多数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50~400 mg/kg范围,土壤速效钾含量已经在常规土壤速效钾分级指标的高限范围,但作为干旱地区风险施肥管理措施,仍然建议施用20~60 kg/hm2钾肥。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试验方案实施前,应该在首先了解土壤养分限制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肥料用量试验,而不是简单地一个地区采用一个试验方案。无论是采用哪种数学模型模拟肥料效应函数,都必须清楚肥料效应函数除了符合数学模型要求外,还要求符合肥料报酬递减率等农业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农业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建立河套灌区春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指导科学施肥,20062008年在河套灌区分高、中、低土壤肥力水平设置春小麦3414肥料肥效试验141个。结果表明,河套灌区春小麦N、P2O5、K2O的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64、60、54 kg/kg; N的增产率为252%409%,平均335%; P2O5增产率为159%211%,平均184%; K2O增产率为72%90%,平均80%; 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 磷肥 钾肥; 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施肥增产率升高,但单位养分增产量下降。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值和相对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河套灌区春小麦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全氮,极低(063 g/kg)、低(063085 g/kg)、中(085115 g/kg)、高(115156 g/kg)、极高(156 g/kg); 有效磷,极低(59 mg/kg)、低(59118 mg/kg)、中(118238 mg/kg)、高(238480 mg/kg)、极高(480 mg/kg); 速效钾,极低(906 mg/kg)、低(9061291 mg/kg)、中(1291184 mg/kg)、高(184262 mg/kg)、极高(262 mg/kg)。根据肥料效应确定了氮、磷、钾养分最佳施肥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建立了河套灌区春小麦基于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测定值的氮、磷、钾推荐施肥模型,初步构建了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的推荐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载体尿素的研制及其释放机理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据统计,我国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仅为30%~35%,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对环境的污染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课题。缓释/控释肥料的研制已成为肥料研究的热点[1],研制出了一些尿素二次加工产品[2]。但是由于工艺较复杂,成本太高;而且许多添加物在土壤中难生物降解,对土壤和作物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9.
忻府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对忻府区土壤进行了网格取样。通过对2627个土样的化验分析,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速效K较第二次土壤普查都有所增加,其中增加值为有机质3.95 g/kg,全N 0.04 g/kg,速效P 8.73 mg/kg,速效K 9 mg/kg。针对土壤养分和目标产量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施肥方案,示范试验表明,平衡施肥对玉米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平均增产10%左右,节肥3.4%。  相似文献   

10.
冀州市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K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速效P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有机质大部分含量在6~19g/kg之间,碱解N大部分含量在26~75mg/kg之间,速效P大部分含量在5~52mg/kg之间,速效K大部分含量在50~230mg/kg之间;在集中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和碱解N呈正态分布,速效P和速效K呈偏正态分布;各养分的变异程度以速效P最大,碱解N最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农业的局限性,探讨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以信息网络为中心的精准农业的生产模式,阐述了ZigBee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对系统的硬件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软件流程。运用该系统可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2.
土壤对养分离子吸附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谭勇  张炎  李磐  文启凯 《土壤通报》2006,37(3):465-469
针对土壤本身对养分离子具有吸附固定特性降低了养分的有效性,运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吸附试验研究新疆两种土壤对养分离子的吸附固定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棕漠土对P、Zn、Cu的吸附固定能力比潮土强,两种土壤对K、B和Mn吸附固定差异不显著,棕漠土的养分限制因子是N>P>Mn>B,潮土的养分限制因子是N>Mn>P>K,因此施肥时考虑到土壤对养分离子的吸附固定能力确定合理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3.
降雨对地表糙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野外模拟降雨实验,研究了降雨对地表糙度的影响规律,经过降雨作用后,随机糙度的地表,变化呈增加趋势,而有向糙度的地表,则呈减小趋势;随着降雨组合因子增加,随机糙度的变化量呈增加的趋势,而有向糙度则呈幂函数递减。  相似文献   

14.
研究流域径流演变情势及其对生态治理的响应,可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生态治理提供重要指导。该文依据北洛河上游1964—2014年逐日平均流量和年降水量资料,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双滑动平均法(MASH)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径流过程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对5组30个径流指标及其改变度进行了评估,对径流演变成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年径流呈现减少趋势,且以1979年和2002年为界可划分为基准期、水土保持治理期和生态恢复影响期;汛期流量下降较非汛期明显,减少幅度为35.6%;生态治理影响下径流指标整体水文改变度为74.35%,属于高度改变;5组30个径流指标中发生高度改变的指标占比增加,其中年极端流量组变化度最大,为94.77%。人类活动使得流域河川径流显著减少且波动性减弱,而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草)措施是核心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陆面水文过程模拟是解决全球环境恶化与气候异常的最好方法,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对陆面过程的涵义、模式的发展、陆面过程中水文参数的描述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在陆面水文过程研究中存在的尺度匹配误差、数据共享矛盾、参数不确定性等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黄土沟壑丘陵区退耕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在黄土沟壑丘陵区退耕政策的实施,退耕必将对该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产生重大影响。对退耕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模拟研究,可为退耕政策的合理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选定位于黄土沟壑丘陵区的安塞研究区,在RS和GIS支持下,采用USLE,模拟研究了不同退耕方案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在2001年土地利用的遥感解译图和GIS计算分析基础上设计了8种不同的退耕方案,模拟结果显示,各种退耕方案对土壤侵蚀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强度及强度以上侵蚀区,退耕后研究区已没有发生剧烈侵蚀的区域,强度和极强度侵蚀明显减少;土壤侵蚀量的减少主要发生在≥25°退耕和≥15°退耕,≥25°退耕还草和还林分别使土壤侵蚀总量减少了19.9%和23.2%,≥15°退耕还草和还林分别使土壤侵蚀总量减少了36.6%和42.6%。≥8°退耕方案和全部退耕方案与≥15°退耕方案相比,水保效益并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7.
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强度景观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土壤侵蚀角度看,自然生态系统景观由微度土壤侵蚀和其它等级土壤侵蚀强度的地域组成 ,其景观基本元素有斑、廊、基.在GIS支持下研究了宜昌地区土壤侵蚀强度景观的面积对比、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多度等参数.通过RS-GIS一体化的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认为宜昌地区中观尺度的土壤侵蚀强度景观结构类型有散置斑块景观、指状交错景观、网络景观.  相似文献   

18.
基于InVEST模型评估土地整治对生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土地整治通过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再组织和再优化影响生境斑块之间物质流、能量流的循环过程,从而改变区域生境质量和分布格局。该文以大安市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土地整治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地整治前(2008年)、整治中(2011年)、整治后(2014年),耕地、草地和盐碱地均为项目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2)土地整治后,大量的盐碱地和草地转变为耕地,耕地面积由整治前的14.43%上升到71.19%;3)土地整治中,项目区的生境质量得分由整治前的0.194下降到0.189,整治后又上升到0.214;4)土地整治工程改善了项目区的生境质量,但整治完成后生境质量改善效果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在整治完成3~4 a时,生境质量仅比整治前提高了0.06左右,整治完成4 a之后,生境质量开始逐渐好转。研究结果可为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因型大豆氮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基因型大豆新大豆1号和黑农40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对新大豆1号的增产作用不明显,但对黑农40有较好的增产作用;花期黑农40和新大豆1号上、中、下层叶片氮含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黑农40叶片氮含量与施氮量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相关,但新大豆1号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施氮对新大豆1号的生物固氮抑制程度高于黑农40,使新大豆1号生物固氮降低36. 3% ~85. 2%。  相似文献   

20.
农膜污染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论述了我国残膜污染的原因、现状及残膜给环境和农业带来的危害 ,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