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卢小芳 《广西蚕业》2005,42(3):24-25
近几年来,随着我县种桑养蚕规模的不断扩大,小蚕共育在我县桑蚕生产较发达或桑蚕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已被普遍采用。小蚕共育是一种由单位组织人员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的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饲养小蚕,3龄饷食或4龄饷食第二口叶后分给养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分段养蚕方法,它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对小蚕的护理,有效地防止蚕病的发生,从而促进蚕体强健好养,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现就小蚕共育应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浅谈如下,供蚕农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蚕桑生产的劳力和劳动者素质问题日益突出,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在联产承包后为解决一些农户小蚕饲养难问题,相继出现了小蚕店、联户共育等模式来满足农户需要,但针对小蚕店销路问题.联户共育节工省本效益不明显等.这几年我市部分农户自发形成区别于上述二者的一种共育形式——小蚕饲养专业户“托蚕所”,即农户委托专业户养小蚕的一种有偿服务形式,给当前的蚕桑生产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采用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温湿度较为合理、桑叶质量较有保证、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生长快、发育齐,体质健的一种小蚕饲养方式。它是一种较为符合小蚕生理需要的养蚕技术措施,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养,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同时,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力、房屋、用工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在江苏已推广多年。但近年来,随着我县乡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养蚕业受到环境污染、劳动力紧张、生产成本上涨等多种因素的挑战,给蚕技人员带来了新课题。笔者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多年,对小蚕共育方式、技术措施进行了一些总结改进,供同行们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区不少地方,目前正在积极推广小蚕共育。小蚕共育的目的,是向养蚕户提供质优无病健壮的小蚕,以保证大蚕饲养的成功,确保稳产高产。 小蚕生理特性之一,是对病源微生物的抵抗力极弱,微量的感染也导致发病。因此消毒防病是关键的技术措施,是养好小蚕的重要保证。只有在做好消毒防病工作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共育成功,真正为农户提供质优、无病,健壮的小蚕。为此,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养蚕防病消毒工作细则,共同遵守,以保证共育成功。本细则是受玉林县桑蚕稳产高产试验示范基地委托起草的,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80年我区试点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已为群众公认,是一项省时、省工、省投资,提高单产和蚕茧质量的一项先进养蚕技术。同时还解决了千家万户养小蚕的种种实际困难,是适应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后的一种好的养蚕型式。小蚕专业化共育,为小蚕饲养商品化提供了依据,是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普及、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和积极发展专业户共育,同时将小蚕专业化共育  相似文献   

6.
《江苏蚕业》2017,(1):37-38
小蚕专业化共育是适应现代蚕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的小蚕共育组织形式,是一项省时、省工、省本,提高养蚕张产和蚕茧质量的一项先进养蚕技术。小蚕专业化共育为小蚕饲养商品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发展方向,是推进桑蚕专业化生产、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不受、少受病原感染,保证发育快、整齐,蚕体健壮,为大蚕饲养打下良好基础的一项养蚕技术。它是一种全新养蚕技术,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  相似文献   

8.
小蚕共育是值得推广的省力化养蚕技术措施之一。它具有省蚕房面积、省用具、省消毒药物、省加温费用、省养蚕时间和劳动力,便于指导,有利于消毒防病,提高桑叶利用率等特点,尤其是进行专业化小蚕饲养,实现大、小蚕分养,更有利于消毒防病,提高蚕体抗病能力。俗话说:“小蚕养好了,  相似文献   

9.
嘉兴市秀洲区是蚕桑重点产区 ,拥有桑园5667h ,年饲养蚕种20万张 ,产茧量7500t左右 ,蚕桑收入历来是我区广大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 ,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力和劳动者素质等矛盾日益突出 ,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为解决蚕桑生产 ,一些农户春蚕小蚕饲养 ,缺技术、缺设备、缺劳力的困难 ,降低养蚕成本 ,稳定蚕桑生产 ,技术部门与乡村干部群众先后总结推广了小蚕店、联户共育等模式 ,走出了共育新路子 ,但都存在一定弊端 ,如小蚕店销路不稳 ,联户共育节工省本效益不明显等。19…  相似文献   

10.
推广小蚕共育是发展现代蚕业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森 《广西蚕业》2009,46(3):45-49
小蚕共育是现代蚕业生产实现社会分工的方式,是我区发展现代蚕业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全龄饲养方式相比,实行小蚕共育具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全年饲养总量,提升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传统全龄饲育与实行小蚕共育农户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对比,发现蚕农直接购买商品小蚕进行生产,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全龄饲养的农户低,而年养蚕增收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1.
兰桂莲 《广西蚕业》2007,44(2):73-76
根据宜州市近年蚕业大发展的状况,提出了巩固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战略:加大力度推广优良桑、蚕新品种:普及消毒防病技术,有效地控制蚕病;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和加强小蚕共育质量的管理: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及加强蚕桑生态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宜州市桑蚕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和效益型发展,实现桑蚕业不断巩固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贺州市在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熟蚕自动上蔟方面的桑蚕省力化饲养技术。认为省力化设备提高了种桑养蚕的效率,节省了劳动力,省力化养蚕是解决蚕桑业用工较多的一项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 ,大量劳动力转移 ,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动力素质下降 ,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小蚕饲养管理更为粗放 ,普遍存在“不加温补湿”、“不精选良桑”、“不严格消毒防病”等现象。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 ,要想蚕茧高产增效 ,养好小蚕是关键。因此如何组织好小蚕共育是蚕桑生产中降低成本、提高茧质、增加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我县自1997年以来宣传指导、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推广小蚕共育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了共育率。同时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因地制宜地…  相似文献   

14.
我市的蚕茧商品生产,过去多是生产队蚕桑专业组承包经营,现在已承包到户,千家万户种桑养蚕.这样一来,出现了养蚕分散,蚕户设备条件差,消毒不彻底,蚕病难防治,尤其新养蚕户,普遍存在不重视消毒防病,产量不稳定,甚至造成减产,挫伤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为了蚕作稳产高产,推广小蚕共育已势在必行.我市推广小蚕共育,曾经试行了几种组织形式:1981年在蚕桑生产新区西牛脚公社的红湾、联民、红路三个大队推广小蚕共育试点,效果不错,平均单张产茧19.7公斤.这种共育室是国家出钱办.小蚕集中管理,大蚕分到各专业组饲养,共育室的人员由各  相似文献   

15.
小蚕共育的经营模式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莫嘉凌  曾森  黄玲 《广西蚕业》2006,43(3):49-53
小蚕共育是一种先进的桑蚕规模饲养模式,其经营的成败是能否顺利推广的关键。本文以宜州及贵港两地不同的共育模式为例,简要分析了小蚕共育的效益,并结合推广工作的一些特点,述论小蚕共育的经营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程淑红 《广西蚕业》2006,43(2):37-38
掌握科学的养蚕技术、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的消毒方法是桑蚕饲养成功的秘诀。分析蚕农养蚕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蚕农养蚕成功,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很有帮助。1存在问题1.1蚕前消毒不严格,病原难以彻底消除如养蚕前消毒不认真,消毒药水配制不按说明书上的要求配制  相似文献   

17.
荔波县由于地理纬度较低,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养蚕各季针对性地发放在抗性和经济性状各具优势的桑蚕品种进行试验,筛选出适合各桑蚕产业乡镇的桑蚕品种。在荔波县大部分的乡镇,气温较高,适合饲养高抗性的"两广二号",以确保养蚕安全;在个别乡镇,在消毒及饲养技术较规范的蚕区适合饲养高抗性和经济性状较高为一体的"桂蚕二号",以提高养蚕效益。  相似文献   

18.
岚皋县夏、秋蚕生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晓艳 《北方蚕业》2008,29(3):39-40
针对夏秋季气候特点,多批次养蚕的生产实际,从桑园施肥,消毒防病、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上簇管理等方面,简要总结了近几年来岚皋县在提高夏秋蚕茧产量、质量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小蚕共育是指把一定数量蚕在小蚕期集中饲养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由单位组织人员(联户)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专业户)饲养小蚕,3龄饷食或4龄饷食第二次给桑后分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养蚕法。小蚕共育有利于集中消毒和小蚕生长,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确保稳产高产;有利于节省劳力、房屋、燃料、桑叶及消毒药品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有利于栽桑养蚕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20.
陶积阳 《广西蚕业》2003,40(3):35-37
“养好小蚕一半收”这句俗语言简意赅说明了养好小蚕在养蚕生产中的重要性。小蚕共育是养好小蚕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但这项措施在一些原蚕基地或老蚕区却未能推广,原因是农户居住分散,而且已经习惯了各家各户独自饲养小蚕的模式。2002年上半年,我总站在武鸣、郊区两个原蚕点各进行了两批小蚕共育,共育的效果十分明显,张种产茧量、种茧质量、公斤茧制种量都有很大提高。实践证明,原蚕点只要全面推广实施小蚕共育,原蚕点的种茧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1原蚕点实施小蚕共育的必要性1.1原蚕点原蚕由各家各户饲养,由于技术水平有高有低,结果造成种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