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干春旱、夏旱连伏旱等干旱现象严重制约着资中县的农业生产,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建立科学抗旱防灾工作机制等措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爱辉区2005年农业生产总体看应属平年,沿江乡镇(四加子乡、幸福、爱辉、坤河等)沙性质土地的乡镇,受到了不同程度干旱,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全区大面积的大豆重迎茬,导致病虫草发生严重;小麦受干旱的影响,平均产量每公顷5000斤左右;玉米受干旱影响,产量也严重下降。具体情况如下:1爱辉区农业生产属自然农业,老百姓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爱辉区多年来自然灾害严重,不是春旱,就是内涝,且我区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旱不能灌,涝不能排,导致干旱与内涝现象严重,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绝产。同时,农民抗…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结合江汉平原气候实际,首先概括了江汉平原干旱类型包括春旱、伏旱、秋旱以及冬旱,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是春旱、伏旱与秋旱。着重分析了江汉平原干旱对当地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有效的防御措施,以期有效防御干旱灾害、减轻旱灾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结合江汉平原气候实际,首先概括了江汉平原干旱类型,有春旱、伏旱、秋旱以及冬旱,发生频率较高的是春旱、伏旱与秋旱。并着重分析了江汉平原干旱对当地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并且提出了一些有效防御措施,以供同行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湿润指数的四川盆地农业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四川盆地89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实测气象资料,计算了各站历年各季的湿润指数,并利用湿润指 数,分析了四川盆地的农业干旱发生频率、发生范围及发生强度变化特征,并以2006年川渝特大干旱过程为例探 讨了湿润指数对四川盆地农业干旱评价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湿润指数评价农业干旱是可行的;各季农业干旱 中春旱发生最为频繁,夏旱次之,伏旱最少;春旱发生范围最广,伏旱最小;干旱平均强度,以春旱强度最高,夏旱 次之,伏旱最弱.  相似文献   

6.
齐齐哈尔市春季大部分农区处于干旱、重干旱状况,出现播期干旱、底墒严重缺乏,153万hm2耕地受影响。针对春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提出积极预防、主动出击、科学谋划、合理耕作、高效栽培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龙巧娥 《甘肃农业》2005,(9):148-149
陇东为雨养农业区,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起身、拔节、抽穗和玉米播种出苗的关键时期,一旦出现干旱,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减产。因此分析春旱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建立准确的预测方法,这对党政部门指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用1968~2002年15个站点的旬降水、气温资料,计算了春季干湿指数,划分了春旱标准,分析了春旱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预测春旱提供了科学依据。一、陇东春旱的气候特征分析1.陇东春季干湿指数的计算。春季的干旱不仅与降水量有关,而且与气温也有密切关系,利用该时段的总降水量、平均气温计算干湿指数,用下式表达:Dij=…  相似文献   

8.
干旱是某持续时段内,自然降水较常年同期均值显著偏少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是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高的农业气象灾害。由于广元市属季风气候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冬干、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发生频繁,给我市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兴修水利、农作改  相似文献   

9.
玉林市近50年来干旱的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玉林市春、夏、秋三个季节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定干旱的农业气象指标,在此基础上对1959~2005年的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玉林市春旱的地域差别并不明显,但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夏旱是以局部干旱为主,全市性的大旱非常少;秋旱北部略多于南部,以全市性大旱为主;总的干旱特点是旱年频繁,且多为连年出现,但同一年内发生2次以上全市性大旱的机会并不多。针对玉林市的具体情况,提出采取封山育林、兴修水利、合理调整作物种植布局、大力开发空中的云水资源、加强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报研究、加强化学控制等措施进行防旱抗旱。  相似文献   

10.
川中丘陵气候特点是热量充足,年均温16~18℃,10℃以上活动积温5500~6000℃,无霜期280~350天。冬暖春早,与四川其它市县相比热量较高。但降水不足,年降水量仅900~1000mm,冬干春旱明显,春旱频率高达60%,是四川主要旱区。红层地区地下水贫乏,干旱为本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矛盾。因此,实行省工栽培,增加效益,是本地区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慧玲 《吉林农业》2011,(7):162-162
镇赉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属季风性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年降雨量在400mm左右,最少的年份不足200mm,春旱尤为严重。在发展农业生产上,镇赉县除了注重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改变耕作方式、选用耐早抗灾新品种等措施外,更重点大力发展农业机械,把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效益农业,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经过几年的努力,镇赉县农机化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阜新地区所处的位置在辽宁省的西部,属于丘陵地带。受北温带大陆型季风的影响,呈现出半干旱半湿润,四季分明的气候。大部分时间阜新的光照很充足,而且雨热同季,很适合进行农业生产,但是因为雨量的分布不够均匀,也会出现阶段性的干旱现象,特别是在春季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春旱。发生春旱时,对于农作物会产生严重影响,导致产量的下降。所以,通过分析发生春旱的具体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防御,保证作物顺利生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近48年气象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辽宁省50个观测站1961-2008年的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作为干旱划分标准,对历年干旱的强度、发生频率、持续日数及影响范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旱、夏旱、秋旱3类干旱均存在影响范围扩大、强度增加趋势,春旱影响范围、强度变化最明显;春旱日数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夏旱、秋旱日数变化以增加趋势为主;西部春旱发生频率较高,东部各种干旱发生频率相对都较低。  相似文献   

14.
白城地区位于吉林省西部,面积为45,700平方公里。地形和地理位置对全区气候影响十分明显,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春秋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十年九旱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尤其是春旱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它不仅影响春播保全苗,而且还影响着种子、肥料、耕作栽培等增产措施作用的发挥,致使粮食产量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因此,研究分析本地区干旱的成因和抗旱耕作保苗技术,建立符合本地区自然特点的科学的土壤耕作制,对白城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春季降雨量不足全年的15%左右,春旱发生频率达70%以上,"十年九春旱",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绝大多数耕地要靠"土壤水库"来调控和利用天然降水,干旱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峰市处于东北内蒙古春玉米区中心区域,属于我国的"黄金玉米带",丰富的土地和光热资源为玉米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同时赤峰市又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业区,旱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3,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年年春旱".干旱少雨、降雨分布不均一直是制约赤峰市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了摆脱干旱对全市玉米种植所生产的严重影响,促进旱作农业向更有效的更好的方向发展,2008年赤峰市从甘肃省引入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地处吉林省西北部的大安市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份。大安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是旱灾,基本上是十年九旱,年年春旱。从近些年看,干旱程度越来越重,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旱灾已是农业生产中不能回避的自然灾害了。尤其是2007年,大安市连续遭受历史上罕见的风灾、雹灾和伏旱,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也给农民生活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8.
滨州市滨城区地处鲁北平原,属半湿润易干旱地区,具有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气候特点。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率较高,特别是今年的春旱尤为严重,给我区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我区属引黄灌区,多年来得益于黄河水灌溉之利,但因近年来黄河水情日趋严峻,我区境内断流次数逐年增多,水资源匮乏成为影响我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研究大力发展农艺节水.是摆在我区农业.战线上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发展节水农业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情况朝阳市地处辽西半干旱丘陵地区,在历史上素有"十年九旱"之称,降水量少而集中,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干旱(春旱、伏旱和秋旱)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尤其是春旱经常造成农田不能按期播种,即使播种,也常常缺苗断条,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成熟和产量的提高。尽管近些年来,全市大力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北票市1989年~2018年逐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北票市的干旱情况。结果表明:北票市近30年来的降水量呈波动性递减趋势,极易发生干旱,其中,春旱、秋旱、冬旱发生的频率较高,分别为43.3%、40%、43.3%。研究结果对北票市进行干旱监测与评估,对指导农业生产抗旱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