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安徽省安庆气象观测站2012年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能见度资料,分析不同观测时次和不同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能见度的差异性。采用相关系数法计算不同情形下的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能见度的相关性。通过差值的统计特征分析不同观测时次和不同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能见度的差异性,并利用符号检验法和Wilcoxon秩检验法对两者的差异性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观测时次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能见度近似呈完全正相关性,不同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能见度的相关性也较高;不同观测时次和不同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能见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利用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山东泰安、云南大理和新疆乌兰乌苏3个站点区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差值分析等方法,分别与同期人工观测数据和自动站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并对观测结果逐层进行准确性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普遍大于人工和自动站观测数据,区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与人工和自动站观测数据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的最小值均出现在40 cm土层,它们所反映的土壤湿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区域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各土层的平均差均<0.1,与自动站观测数据之间的平均差在40 cm土层相对其他层次较大。以上表明,区域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对土壤水分的感应观测结果与自动站观测、人工观测的结果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分析结果可为评价区域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的监测能力、资料的应用价值与服务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四川5个能见度自动观测站2012年整年数据与人工平行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能见度小于3km时,能见度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差异较小,在此能见度范围下人工观测结果小于自动观测结果,能见度自动观测结果可以代替人工观测结果。当能见度为3-10km时,由于观测员自身的视力、习惯以及对“能见”的最远目标物和“不能见”的最近目标物的不明确,导致能见度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结果差异偏大至-1.62km,自动观测结果开始小于人工观测结果。当能见度大于10km时,差异加剧。  相似文献   

4.
高瑜  刘素娟 《北京农业》2012,(21):177-178
日照观测是台站地面气象观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仪器的安装是否正确、日照纸涂药质量的好坏、仪器的维护检查等常在日常工作中被忽视.由于其不像温度、降水等要素那样有自动和人工两套设备可以进行对比观测,从而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因而日照观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是在业务检查和质量统计时才被发现指出.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民站2003—2004年自动与人工2种观测系统观测期间的气温数据,对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温进行差异分析,统计了平行观测之间的对比差值、标准差,并检验了气温自动观测对气温资料连续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气温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在自动站误差允许范围之内,自动站的使用对年气温序列有一定影响,总体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平罗县土壤水分固定观测地段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2014年4月3日至2014年8月28日自动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数据进行折线图对比分析、误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20~30 cm深度土层自动站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呈现负相关性;其余深度土层数据呈现正相关性,其中50~60 cm两种数据相关性最好,90~100 cm两种数据相关性较差。分别对各土层对比观测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订正模式,使土壤水分自动站能更好地代替人工测量,解决人工取土连续性、时效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8:00、14:00、20:00临潼气象观测站能见度仪观测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VV<1.0 km时,差值最小为1.7 km,相关系数为0.53;在1.0 km5.0 km时,随着能见度的增大相关系数又逐渐变大,特别是在VV>10.0 km时,差值分析与相关系数分析表明,自动观测能见度和人工观测能见度吻合率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目标物的限制,人工观测能见度在能见度较好判别时,扩大倍数有些保守,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通过比较2种数据的各项统计指标发现,能见度仪数据序列离散度较低,精密度及精确度都要高于人工观测值,通过订正后有望取代人工观测。  相似文献   

8.
高龙 《北京农业》2013,(27):158-159
利用陕西省汉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991—2010年的气温资料,对比分析自动站与人工站2种仪器观测记录的差异,评估2种观测资料的一致性。通过对自动站和人工站气温记录进行差值对比分析、差值平均值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表明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差值较小,2种资料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张运洲 《农技服务》2012,29(7):885+887
从一年中的几次具有代表性的降水过程对比分析了过程雨量资料,讨论了自动观测雨量资料和人工观测雨量资料的具体差异情况,并作简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消除二者差异,为更好地使用自动站资料提供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气象观测技术的成熟,自动气象站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准确性是否较人工观测数据误差更小,计算起来更精确,不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观测数据。对关岭县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和人工观测的温度、气压、相对湿度、建面温度、风速和方向,量的递减顺序差异分析,观测之间的对比度差,误差和方向一致率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1.
胡娟娟 《农业与技术》2013,(12):193-193
在日常的地面气象观测过程中,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从技术体制角度上看所收集到的气象数据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以某地区为例,首先对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地面温度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其次,指出了导致差异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自动气象站地面温度与人工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2006年的清远地面观测站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的逐日定时地面温度的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4时地温,自动站低于人工观测值,而2时、8时、20时自动站值与人工观测值差异不大;最高差异与14时的差异基本相当,温度越高差值越大,而9月、10月最低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惠民、莘县、莒县和龙口4个基准站的自动站与人工平行观测资料,分析了山东省2种不同观测系统观测气温产生差异的日变化规律,并对其标准差、粗差率和一致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观测和人工观测气温差异总体较小,两者的对比差值夜间小白天大,夜间的对比差值均能满足±0.2℃的标准,超过标准的都出现在白天,最大对比差值均出现在08:0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自动观测能见度代替人工观测可行性,对2013年1月20日08:00~23日20:00一个大雾天气过程从资料应用角度分析。结果表明,自动观测的能见度与人工观测随时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台站自动观测和道面自动观测2种能见度测量值随时间的演变也一致性较好,差别较小;自动观测的能见度变化与温度露点差的变化是一致的,体现了能见度与相对湿度高度相关性;台站观测和道面观测组成同一能见度观测网,能够很好地反应北京能见度情况,对于预报和服务具有重要作用。自动观测能见度代替是可行的。但由于自动观测数据小于人工观测数据,在天气预报业务中启用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后,将大大增加预报大雾以及发布大雾预警的频率,需要调整雾霾天气的有关能见度的发布标准。  相似文献   

15.
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数值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内蒙古索伦国家基准气候站2008年自动站与人工并行观测气温资料进行时比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对自动站气温资料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的偏差有日变化和季节差异,产生偏差原因有观测仪器的系统性偏差、观测仪器对气温变化响应的灵敏度、观测时间的差异、太阳辐射对观测仪器的影响等,这为人工和自动观测气候资料的前后连续性使用提供了订正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客观评估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监测能力。[方法]采用对比差值、逐步回归等方法,比较分析了2013年1月1日~7月31日沭阳国家农气一级站的人工与自动土壤体积含水量观测数据。[结果]人工观测值略高于自动站观测值,两者在浅层的平均差值最小,变化趋势相当一致;在分析了人工与自动观测值相关系数后,为降低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系统性误差,获得较准确的订正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沭阳土壤水分自动站观测资料序列订正模型,并利用该站2014年4月1日~5月31日对比观测资料对其订正效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发挥观测资料的应用价值和气象服务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侯忠新  徐晓亮 《北京农业》2012,(18):172-173
通过对2011年青岛能见度FD12观测仪与人工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两类数据,发现自动观测记录与人工观测记录在能见度2.0km以下时,一致性较好,5.0km以上时,两者观测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十堰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气象要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7年1~12月十堰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的逐日定时气温、湿度、气压、地温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自动站测量平均气温值比人工观测值低0.1℃,月平均最高气温值高0.1℃,月平均最低气温值相当;平均相对湿度低3%;平均气压低0.3hPa;自动站0cm地面温度7、8月份偏高,其他月份相当,5~20cm地温相当。  相似文献   

19.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鄞州国家基本站暗筒式日照计(以下称人工观测)和CSD3自动日照仪(以下称自动观测)的日照时数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由于阈值不同,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日照时数平均偏多0.35 h,但亦有20.8%的自动观测数值小于人工观测数值。总体来看,自动观测日照时数更加接近世界气象组织(WMO)所要求的测量标准。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日照时数月相对差值在-5%~15%的月份占了86.1%,月总值一致性比较好,但是只有不到35%的逐日日照时数记录差值在±0.1 h内。  相似文献   

20.
对日照观测站、莒县观测站近50年及日照观测站周边区域自动观测站近5年的风况数据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照观测站近年受观测环境破坏影响,风数据变化异常,不能真实表达当地风况;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对日照观测的风数据给予修正,同时给出日照市风资源时空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