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西省的飞播造林截止2007年,全省已累计完成飞播造林面积3087万亩(宜播面积),成苗成林面积1485万亩,成苗成林面积率48.1%.早期的飞播林大部分已进人中、幼龄林的生长高峰期,林木生长迅速,分化激烈,高密度林分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急待进行抚育间伐.目前,全省急待抚育间伐的飞播林约600万亩.  相似文献   

2.
飞播造林是模拟林木天然下种更新的一种大规模机械化造林方式。由于受机械设备、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飞播林较人工林树种单纯,林木稀稠不匀,生长差异显著,林地生产力低。适时适量适法地开展抚育间伐较人工林更为重要,是飞播林速生丰产的关键措施。我省从1979年开始飞播造林,目前已成林163万亩,约有三分之一需要抚育间伐,怎样才能搞好飞播林的抚育间伐呢?主要应掌握抚育间伐的开始期、强度、间隔期以及间伐方法等技术关键。一、确定适宜的抚育间伐开始期。抚育间伐的开始年龄与经营目的、树种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3.
我场十多年来营造杉木林3万多亩,均已郁闭成林.1974年开始,进行了成林抚育间伐,至1977年止,抚育间伐面积2500亩,出间伐材1250立方米.通过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地条件,促进了林木生长.东风工区马颈山杉木林80亩,1975年抚育间伐后,生长迅速,现在,14年生一般树高14米,胸径19厘米;最高的达21米,胸径35厘米.  相似文献   

4.
四川凉山自1959年飞播云南松至今成林面积达200万亩左右,已届中幼林,急待抚育间伐.为探讨不同林分密度云南松飞播林抚育间伐的起始期、强度、间隔期.我们引用六十年代日本创制和近年来我国林业工作者编制林分密度管理图的理论和技术,结合云南松飞播林生长特点,编制了云南松飞播林林分密度管理图,作为定量间伐、生长预测、资源清查等合理经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建场以来营造杉木林10,893亩,目前总蓄积量为182,365立方米,基本上达到速生丰产。我场造杉木林大部分采用每亩造300—400株。造林后4—6年,幼林就完全郁闭。此后,因造林密度的影响,林木树冠和根系的发展受阻,个体之间开始互相竞争,林分生长趋势开始减缓。因此必须进行抚育间伐,以减少单位面积上的株数,保证培育对象木的正常生长。为了探讨抚育间伐的有关问题,我们从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建场以来营造杉木林10,893亩,目前总蓄积量为182,365立方米,基本上达到速生丰产。我场造杉木林大部分来用每亩造300—400株。造林后4—6年,幼林就完全郁闭。此后,因造林密度的影响,林木树冠和根系的发展受阻,个体之间开始互相抑制,林分生长趋势开始减缓。因此必须进行抚育间伐,以减少单位面积上的株数,保证培育对象木的正常生长。为了探讨抚育间伐的有关问题,我们从1961年起开始进行立木密度和抚育间伐试验,1964年起就逐步把试验初步成果用于生产,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7.
经营杉木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林分的产量和质量,而抚育间伐是定向培育森林,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的关健营林技术措施,本文拟就我省的具体情况对杉木林的抚育间伐谈一点看法,供参考.一、抚育间伐的作用和效益在杉木林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从造林到林分郁闭之前,植株个体之间竞争不明显.幼林郁闭之后,随着林木个体的生长,林分郁闭度的逐步增加,林内的光、温、水、气以及土壤养分供应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林木个体之间争夺营养空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并逐渐产生严重的分化现象和自然整枝,其结果使冠长、冠幅缩小,叶量和叶面积减少,林分生长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汉阴县凤凰山油松飞播幼林的抚育间伐工作,是在1983年秋开展的。工作开始,我们就注意了试验研究,经三年多的试验观察看出,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密度的飞播幼林中,以不同的间伐作业方式,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飞播幼林的生长与未抚育间伐的林分有相当大的区别。现简单介绍如下,供参考。一、抚育间伐技术措施确定1.间伐方法的确定由于现实林分密度大,自然分化剧烈,我们采用透光抚育方法,在“三砍三留”,兼顾株行距的原则下,先将生长上关系密切的林木划为植生组,再在植生组内进行林木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飞播造林林分抚育间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主要飞播造林树种之一,我省有大面积马尾松飞播林分,进行马尾松飞播林不同密度林分间伐始期、间伐强度、间隔期、抚育间伐综合效果定位试验研究,选择最优间伐方案用于生产实践,使马尾松飞播林速生、丰产、优质,是本试验的基本目的。本文根据马尾松飞播林3个试验区,27个固定样地,5年的观测数据,对马尾松飞播林间伐起始期、间伐强度、间隔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飞播林宜在飞播后8年进行第一次间伐;不同间伐强度与直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呈正相关。林分密度与直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呈负相关;与林分材积增长呈正相关;间伐间隔期以3年为宜。  相似文献   

10.
林分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的时间谓之首次间代期。首次间伐期的合理确定,对林分未来生长发育影响极大。伐期过迟会使林木密集,植株间竞争激烈,使树冠与根系生长严重受挫,造成林木生长发育不良,生长量下降,直接影响林分的发展。而伐期过早,对促进林木的生长作用不大。因此时林分刚近郁闭,正处于发育阶段,互相间竞争仍未激化,特别是此时不  相似文献   

11.
培育优质、速生、丰产的林分是营林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林木郁闭后,林木之间产生对土壤养分、光照的强烈竞争,同时内部也开始分化,出现了被压木。因此必须适时地进行抚育间伐,以调整林分密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合理的林分结构,以促进林木的速生丰产。在抚育间伐中,确定合理的间伐强度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工作,为了便于林区社队正确掌握间伐强度,我们采用按林分平均胸径来确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共有森林面积14.457亿亩,中幼龄林面积9.7亿亩,占森林总面积的67%,其中国营林场和林业局有中幼龄林4亿亩。中幼龄林抚育间伐是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现有的中幼龄林林分密度很大,人工林每亩五、六百株,飞播林和天然林有的每亩达上千株。因此,林内透光条件差,林木营养面积不足,生长不良,极易发生雪压、风折和病虫等自然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飞机播种造林工作的开展,我省目前 已有油松飞播幼林几十万公顷,其中80年以前 播种的几万公顷都已郁闭成林。但这些林分至 今未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有的仍保留原密 度,每公顷15000株以上,有的不分林龄、立 地条件,一律每公顷保留9990株。这种不合理 的林分密度致使林木开始分化,林分生长不 良,抑制了油松早、中期速生的特性。 油松飞播林,尤其是幼龄林的生长发育规 律不同于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林世代重迭多 为异龄林。人工林从初植密度,种植方式起就 受人为因素的控制。飞播造林是模拟天然落种  相似文献   

14.
禄峰山林场位于武宣县北面,属大瑶山余脉,是桂中丘陵山区.一九六五年以来营造了杉木林二万三千亩,其中约有六千亩已郁闭成林进入杆材林阶段,急需抚育间伐,以调整密度,促进林木生长.为了给大面积间伐生产提供合理间伐科  相似文献   

15.
间伐,即抚育采伐,又称抚育间伐。间伐的目的是要在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期间,对未成熟林分定期而重复地砍去部分林木,为留存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促进留存林木生长发育,并使采伐木得到利用。这就是说,间伐具有双重意义:培育林木与利用中、小径木和薪材。既然间伐的主要目的在于培育生长好,形质好的主伐木(终伐木),为此,间伐就必须遵循“三砍三留”的选木基本原则,即砍劣留优,砍密留稀,砍小留大。  相似文献   

16.
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首先对油松飞播幼林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林分密度对林木各个生长因子的影响程度。除对高生长影响不明显外,对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其次,确定了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的技术指标,即确定了抚育间伐的起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合理保留密度及抚育间伐方法等指标。并编制了“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要点一览表”。  相似文献   

17.
飞播油松幼林抚育间伐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播油松幼林抚育间伐技术探讨①刘增喜姚勇(河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河南省自1979年飞播造林由局部试验到大面积推广以来,已形成大面积油松飞播林,成为我省重要的木材后备资源。由于飞播造林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林木分布不均匀,林分密度差异较大。随着林龄和郁闭度...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有林地面积112万亩,以人工落叶松为主的商品林面积39.6万亩。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成林抚育以来,已累计完成抚育间伐作业70余万亩次,目前仍有部分林分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制约,未能得到及时的抚育管理,林内枯死木、病害木、濒危木、风折雪压等自然灾害木数量众多,林相杂乱,林地卫生状况差,林木个体间竞争激烈,自然整枝强烈,林木直径、树高、材积等生长量低,林分的抗逆性、稳定性、生产力明显低于同类立地林分,另有一些中龄林分生长率开始下降,自然整枝明显偏高,按照商品林培育目标,对这些林分进行抚育间伐作业。  相似文献   

19.
森林采伐迹地或荒山荒地,经过人工更新形成了一代新林。人工林从幼林到成熟利用大约需要40~50年。从幼龄林郁闭到成熟林采伐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个体密度大,生活空间紧张,营养条件不足。因此,需要采取抚育间伐的经营措施进行调节,以加速林木生长,培育优质森林。近几年,我们对人工落叶松林的抚育间伐进行了初步探讨。落叶松人工林随着年令的增长,林木开始分化为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密度越大,分化现象越严重。在林木分化的基础上开始了自然稀疏过程。每公顷3300株的林分分化现象与年龄有密切关系:15年生的林分,被压木占14%;20年生的林分被压木占16%;25年生的林分被压木占18%。说明年龄越大分化现象越严重,从而说明抚育间伐的必要性。根据我们对人工林生长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到,树高、直径和材积的生长,在12年和20年出现两次明显的下降,这一现象说明,抚育间伐开始时间应在12年,最晚不超过20年。第一次间伐后,连年生长量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森林郁闭后的培育工作中,主要的经营活动之一,是不断地、适时地和合理地进行间伐抚育,调整林分的密度,改善林木的生活条件,保持合理的林木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缩短培育期限,并获取中间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