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建柏初级种子园单亲子代测定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德信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8):41-44,49
以福建柏初级种子园单亲子代在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开展子代测定试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地径、冠幅、胸径、材积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试验林6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5.12m、7.9cm和0.014 056m3。从参试家系中选出43号、4号等7个优良家系,6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5.28m、8.4cm和0.016 579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24%、2.75%和6.16%。从子代测定林中选出Yi001、Yi002等18个优良个体,6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6.03m、14.7cm和0.043 892m3,遗传增益分别为2.94%、10.09%和28.17%。选出的优良家系、个体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无性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2.
5年生福建柏优树子代测定林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80株福建柏优树子代的单系苗木,在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建立优树子代测定林,对5年生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的差异极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家系本身的遗传因素控制。5年生时各家系的材积变幅为0.00006-0.00528 m3,以材积为主要指标从参试的各优树子代测定林中选出P004、X004、J006、N001、N002、G018等优良家系16个,其5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超过4.10 m、4.30 cm和0.00400 m3,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超过7.50%、14.40%和28.50%;选出Ei001、Ei002、Ei003、Ei004、Ei005、Ei006等15个优良个体,5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超过5.50 m、7.00 cm和0.01190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超过22.10%、40.90%和101.90%。选出的优良家系、个体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无性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汉平原23年生落羽杉15个家系子代测定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差异极显著,胸径、树高和材积性状家系遗传力均在44%以上,各性状受到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其中胸径家系遗传力最大为53.53%;利用育种值评分法和性状表现水平分析法从15个参试家系中选出5个优良家系,用2种方法选出的家系完全一致,胸径、树高和材积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4%、0.88%和4.29%,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3.81%、2.00%和8.54%,并在优良及家系的基础上再选出优良单株13株,其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32.35 cm、20.38 m和0.806 1 m~3。所选出的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生长优势明显,可作为优良遗传材料进行保存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福建柏优树子代测定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129株福建柏优树子代的苗木,在福建永安国有林场和福建仙游溪口国有林场建立优树子代测定林,对2年生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地径、保存率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些差异主要由家系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 以树高为主要指标从参试的各优树子代中,初步选出N001、R001、P001、N002、K005、L011等30个优良家系,其2年生时平均树高、地径值分别超过1 48m和1 90cm,树高、地径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超过22%和19%;选出Ai001、Ai002、Bi001、Bi002、Ci001、Ci002等38个优良个体,2年生时平均树高、地径值分别超过2 09m和3 12cm,遗传增益分别达到80 67%和77 04% 上述初步选出的优良家系、个体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无性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选一批落羽杉优良家系。[方法]对江汉平原三台林场6年生落羽杉15个家系子代测定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不同家系间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差异极显著,胸径、树高和材积性状家系遗传力均在59%以上,各性状受到中等至较强度的遗传控制,其中胸径家系遗传力高达79.82%;利用育种值评分法从15个参试家系中初步选出了6个优良家系,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6.9%、4.6%和11.3%,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8.7%、6.9%和16.3%,其中③号家系胸径、树高和材积均有最高的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结论]所选出的优良家系生长优势明显,可作为优良遗传材料进行保存,同时也可为落羽杉优良家系的长期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选出广西香椿早期优良家系,为广西香椿的良种选育奠定基础。用广西10个种源的33株香椿优树的半同胞子代在广西南宁市营建子代测定林,造林后1和2 a对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指标进行调查测定,进行方差分析及变异系数、遗传参数和育种值计算,筛选出优良家系,并计算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造林1、2 a的33个香椿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受家系效应影响,均表现为树高>材积>胸径;造林1a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均值分别为3.59 m、4.49 cm和0.003 581 m 3,造林2 a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7.03 m、7.68 cm和0.018 672 m3;生长指标的表型变异系数在17.51%~52.65%、遗传变异系数在4.31%~17.24%;生长指标的单株遗传力在0.28~0.60,家系遗传力在0.74~0.84。采用育种值评估法选出家系13、15、6、16、26为优良家系;优良家系造林1a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7.60%、10.30%和24.06%,造林2 a的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5.80%、5.31%和1...  相似文献   

7.
福建柏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的初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利用福建柏30个家系在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云峰工区营建子代测定林,2005年对8年生的试验林进行调查。调查数据经过统计分析,从参试的家系中选出6个优良家系,其材积、胸径、树高平均值分别达到0.033 339m3、11.31 cm、6.62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超过30%、9%、11%,这些优良家系可以作为福建柏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无性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8.
杉木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国营富顺林场收集的全省统一编号的杉木24年生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分析45个家系间生长性状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在对比分析、方差分析基础上判定家系优劣,并进行遗传参数与遗传增益估算.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材积受中等强度的遗传力控制,树高和胸径受较弱的遗传力控制,表明材积受遗传控制更为明显;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7个优良家系,其材积、树高和胸径预期遗传增益分别达18.55%,2.71%和6.74%.选出的优良家系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也可作为优良材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试验林的遗传特性,为杉木高效培育和优良种质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融安县西山林场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试验林102个家系和对照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分析其遗传变异规律,并选择遗传增益较高的优良家系和单株.[结果]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生长因子在参试家系中的表型变异最大值分别为14.4%、21.3%和40.2%,广义遗传力均值分别为0.594、0.657和0.650.树高、胸径和材积大于对照均值的家系总数分别占参试家系总数的48.0%、44.1%和46.1%.综合增益大于对照均值30.0%的20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增益变幅分别为9.33%~25.30%、12.54%~53.42%和66.23%~164.74%;综合增益大于对照均值80.0%的38个优良单株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值分别达20.8 m、32.9 cm和0.597 m3.[结论]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试验林生长量均受中等偏上的遗传控制,大部分优良性状可传递给子代,选择的20个优良家系和38个优良单株可作为广西杉木高世代种子园营建和多世代遗传改良材料.  相似文献   

10.
兴安落叶松优良家系选择及遗传增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估算方法,对兴安落叶松子代测定林(25年生)37个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差异显著。选择出树高、胸径大于群体平均值5%以上、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15%以上的优良家系为4个;群体中35号为最优家系,其树高大于群体平均值6%,胸径大于群体平均值8%,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22%。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07、0.26、0.41。若从37个家系中选出2个最好的家系进行有性繁殖后代,生长25a,树高能获得0.5%的遗传增益;胸径能获得2.5%的遗传增益;材积能获得8.7%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1.
福建柏地理种源苗期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永泰点对来自福建、湖南等 6省的 1 6个福建柏种源首次进行种源试验 .对 1年生苗期性状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 ,福建柏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苗高、地径、一级侧枝数、地上部分干 (鲜 )重、地下部分干 (鲜 )重等性状在种源间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受遗传因素制约 ;福建柏种源苗木生物量在各器官、地上和地下空间结构上的分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初步筛选出福建龙岩、湖南道县、福建德化、福建仙游、贵州黎平和江西上犹等6个优良种源 ,其苗高、地径的平均遗传增益为 1 6.53%和 8.42 % ,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选自优良种源的育种亲本在遗传改良中的表现,以马尾松1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子代家系生长量、亲本育种值、实际改良增益及选择2代优树等,评价广西桐棉、古蓬、云开大山3个优良种源在马尾松传统改良中的表现与价值。结果表明,19年生马尾松一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家系平均树高为15.99 m,平均胸径为19.66 cm,平均单株材积为0.246 0 m~3,比本地商品种和湿地松对照分别提高了65.10%和35.16%。与优良种源对照相比,获得了8.30%的树高实际改良增益、12.70%的胸径实际改良增益、33.33%的材积实际改良增益。来自不同种源的亲本在子代测定中的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在育种值方面,选自桐棉、古蓬、云开大山3个种源的亲本分别为0.001 2、-0.000 8、0.001 1。子代树高生长量以古蓬种源亲本最高,平均为16.11 m,胸径生长量以桐棉种源亲本最大,平均为19.86 cm。16株2代优树中,母本来自桐棉、古蓬、云开大山种源的分别有2、10、4株。母本来自云开大山种源的家系,生长表现非常突出的单株比例更高。结果还表明,亲本来自桐棉种源的家系相对桐棉种源混系对照在树高上获得了较高的实际改良增益;而来自古蓬种源的家系相对古蓬种源混系对照在胸径上获得了较大的实际改良增益。  相似文献   

13.
杉木无性系测定及速生优良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对14年生的杉木无性系测定林进行调查和分析测定,从参试的60个无性系中选择出2594等10个速生优良无性系,14年生时的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分别达15.10 m、21.47 cm和0.302 57 m3,与第2代种子园混合种后代相比,材积的现实增益达24.25%,生长性状表现十分突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胸径为选择指标,对杉木初级种子园23年生子代林大径材优树(胸径≥26cm)进行选择,共有38个优良单株入选,结果表明:优树胸径现实增益值均超过56%;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皮比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木材吸水性等主要经济性状在优树间变异较为广泛,变异系数在10%以上;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木材吸水性间呈正相关关系,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树皮比率与胸径及单株材积间、木材基本密度与各生长性状及木材吸水性间则为负相关关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大径材优树有效材积(去皮后单株材积)一木材基本密度类型作初步划分发现,共17株优树有效材积值大于优树群体均值,其中优树S14、S18、S22、S25木材基本密度大于优树群体均值。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全同胞子代测定及优良单株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5年生马尾松全同胞及半同胞子代林的生长性状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家系间的家系方差分析、家系遗传力的变化,估算其遗传增益和选择效率,从48个全同胞中共筛选出12个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3.1%、8.0%、18.6%;采用联合选择及逆向选择的方法,在母本配合力较高的优良家系中选择出40个优良单株,其平均树高5.2m,平均胸径9.0cm,平均单株材积0.01813m3,现实增益分别达18.1%、42.4%、117.5%。通过联合选择可获得双层次的遗传增益,实现提高用材林产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对营建在福建省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的3片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种源试验林的生长、木材品质和形质性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其中2005年年终对1979年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2007年年终对1981年和1982年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6年生和27年生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髓心偏心率性状在参试种源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树高、胸径、材积和髓心偏心率性状的遗传力为0.5左右,受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通过综合比较,选出福建杨梅岭、罗源西兰、江西庐山等优良种源13个,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7.2%,9.2%和27.9%,髓心偏心率平均值为0.18%。这些优良种源均经历了寒冬和10级以上台风的袭击,表现出良好的抗性。表5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