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引种与利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是一种危险的森林检疫性害虫,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azumaiTachikawa是有效防治松突圆蚧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我们在借鉴广东省20世纪80年代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经验基础上,于2002年5月再从日本引进花角蚜小蜂,共收到花角蚜小蜂种蜂5718只,经过1年多的林间释放和扩繁,已成功定殖,为松突圆蚧的生物防治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2006-2011年肇庆市德庆县应用本地寄生蜂对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进行林间防治试验。应用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黄蚜小蜂(Aphytis sp.)等本地寄生蜂防控松突圆蚧,对被害马尾松林进行防治,放蜂防治面积9 107 hm~2。放蜂1年效果调查统计,友恩蚜小蜂和黄蚜小蜂最高收蜂量可达130头/kg,放蜂平均定居率(防治效果)为91.12%。本地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效果好,适应力强,有持续控灾作用,是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的重要替代蜂种。  相似文献   

3.
松突圆蚧异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是松树上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 phila Takagi的重要寄生蜂,广东省自1986年以来从日本冲绳引进以防治松突圆蚧.在引进的材料中还获得短索蚜小蜂属Archenomus的1新种.笔者对这2种蚜小蜂作了描述,新种模式标本分藏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4.
松突圆蚧及其3种寄生性天敌的林间生态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6-9月调查研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及其3种寄生性天敌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Tachikawa)、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Viggiani et Ren)和长缨恩蚜小蜂[E.citrina(Craw)]的林间生态位,测定生态位宽度、重叠和比例相似性.在资源利用中,对寄生松突圆蚧雌蚧的2种寄生性天敌,花角蚜小蜂(引进种)优于友恩蚜小蜂(本地种);而对松突圆蚧的2种本地种天敌,长缨恩蚜小蜂(寄生雄蚧)优于友恩蚜小蜂(寄生雌蚧).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命表评价天敌对松突圆蚧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组建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种群趋势指数(I)、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和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分析天敌对松突圆蚧的控制作用。生物防治区[释放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松突圆蚧第2、3代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3.739 3和2.109 0,对照区(未释放花角蚜小蜂)分别为8.078 6和11.371 4。生物防治区松突圆蚧第2、3代自然种群增长数量分别为对照区的46.28%和18.55%。采用EIPC分析,生物防治区寄生蜂寄生的EIPC显著大于捕食、菌类寄生及其它等因子的,说明寄生蜂的寄生是控制松突圆蚧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花角蚜小蜂对松突圆蚧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近年来泉州市应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应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林间放蜂点的选择和管护、室内收蜂、补充营养与配对、林间放蜂、效果检查与巩固等,为推广应用花角蚜小蜂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松突圆蚧寄生性天敌的调查及种类鉴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记述了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 Viggianiet Ren、长缨恩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Craw)和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日本引进)3种重要寄生性天敌的鉴别特征,简述了它们的分布和主要寄生习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松突圆蚧在我国近30年的入侵、危害、猖獗历程及带来的损失,总结了综合防治,即引进日本花角蚜小蜂、利用本地小蜂、生防菌的发现和利用的各个阶段的防治措施和效果,阐明生防菌解决了松突圆蚧防治的难题,以及生防菌防治松突圆蚧尚需探讨的问题,对松突圆蚧的有效控制和森林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药对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种防治松突圆蚧常用农药对花角蚜小蜂成蜂的接触毒性测定结果表明,25%喹硫磷、4.5%高效氯氰菊酯、40%喜蚧束和40%毒死蜱对花角蚜小蜂成蜂均有很高的毒性,而10%吡虫啉对其毒性相对较低;试验表明,喷药3 d后各农药对成蜂有很大的杀伤力,喷药10 d后各农药对成蜂基本没有毒性;5种农药对花角蚜小蜂出蜂的影响表明,40%喜蚧束、40%毒死蜱和25%喹硫磷对花角蚜小蜂的影响最大,未见成蜂羽化,而10%吡虫啉的影响相对较小,出蜂数约为对照组的1/2。林间试验表明,40%毒死蜱1 500倍液对花角蚜小蜂林间定殖及其种群数量影响较大;10%吡虫啉1 000倍液对花角蚜小蜂林间定殖及其种群数量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松突圆蚧重度发生的林分,应在施药后10 d放蜂;在花角蚜小蜂已定殖的松突圆蚧重度发生林分施药,应选用适当浓度的10%吡虫啉,避免对花角蚜小蜂定殖及其种群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得出,云南省安宁市香樟上黄圆蹄盾蚧(Aonidiella citrina)的寄生蜂共有3种,即双带巨角跳小蜂[Comperiella bifasciata(Howard)]、盾蚧长缨蚜小蜂[Aspidiotiphagus citrinus(ctaw)]和双带花角蚜小蜂[Azotus perspeciosus(Girault)]。黄圆蹄盾蚧寄生蜂在香樟不同方位上的分布不同。在层次上,寄生蜂在外层的平均寄生率要比内层高;在方位上,寄生蜂在南面的平均寄生率最高,而在北面的平均寄生率最低,东西方位的平均寄生率差别不显著。通过Talor幂法和Iwao的回归分析对黄圆蹄盾蚧寄生蜂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均一致,即黄圆蹄盾蚧寄生蜂种群在香樟上的空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且种群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福建省柑桔蚧虫寄生蜂种类调查鉴定结果,并参考文献记录,共整理出小蜂总科寄生蜂5科21属47种.计蚜小蜂科 Aphelinidae 23种,跳小蜂科 Encyrtidae 20种,金小蜂科 Pteromalidae2种,姬小蜂科 Eulophidae 和棒小蜂科 Signipkoridae 各1种.其中2种为中国新记录,13种为福建新记录.对2个中国新记录种,克氏长索跳小蜂 Anagyrus clauseni Timberlake 和盾蚧多索跳小蜂Thomsonisca typica(Mercet)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12.
园林植物蚧虫及其天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为害园林植物的蚧虫隶属4科19属35种。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是咖啡盔蚧、龟蜡蚧、酱褐圆蚧、考氏白盾蚧、米兰白轮盾蚧和云南白轮盾蚧等。寄生性天敌以膜翅目蚜小蜂和跳小蜂为主;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日本方头甲等。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园林植物蚧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龟蜡蚧的生物学及其寄生性天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蜡蚧 Ceroplastes floridensis Comstock 是柑桔等多种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福建沙县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自3月至7月,第二代从7月到翌年3月.以雌成虫和少数三龄若虫越冬.多年观察,未曾发现雄虫.行孤雌生殖。每雌平均产卵500多粒。龟蜡蚧与日本蜡蚧 Ceroplastesjapouicus Green 易于混淆,对这两种蜡蚧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上的区别作了讨论.考查得龟蜡蚧寄生性天敌8种,隶属于小蜂总科 Chalcidoidea 的蚜小蜂科 Aphelinldae、跳小蜂科 Encyrtidae、姬小蜂科 Eulophidae 和金小蜂科 Pferomalidae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农林天敌昆虫区系及多样性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吉林省农林天敌昆虫膜翅目的 2 4科 ,即小蜂科、蚁蜂科、巨胸小蜂科、广肩小蜂科、金小蜂科、姬小蜂科、跳小蜂科、平腹小蜂科、赤眼蜂科、柄腹金小蜂科、蚜小蜂科、长尾小蜂科、姬蜂科、茧蜂科、蚜茧蜂科、黑卵蜂科、青蜂科、土蜂科、蜾赢科、马蜂科、胡蜂科、螯蜂科、泥蜂科、蚁科 ,共 35 2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诱集烟蚜重寄生蜂的适宜颜色和糖酒醋液,为烟蚜重寄生蜂的防治及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烟蚜茧蜂繁蜂棚内重寄生蜂的发生数量动态进行调查,记录烟蚜茧蜂和重寄生蜂的羽化数量,计算羽化率和重寄生率;设6个不同糖酒醋液和5种不同颜色处理对重寄生蜂进行诱集,记录诱集到的重寄生蜂及其他昆虫数量,比较不同糖酒醋液和不同颜色对烟蚜重寄生蜂的诱集效果.[结果]在繁蜂中后期,重寄生蜂数量增多,8月重寄生率可达54.33%,11月降低至28.00%;不同糖酒醋液诱集到的重寄生蜂数量差异不显著(F=0.23,P>0.05);各颜色诱集到的重寄生蜂数量差异显著(F=25.71,P<0.05),其中以黄色诱集效果最佳,黄色杯共诱到925头重寄生蜂,占诱集总数的51.13%;其次为白色,共诱到373头重寄生蜂,占诱集总数的20.62%.[结论]生产中可利用黄色杯装糖酒醋液对烟蚜重寄生蜂进行诱集,以提高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6.
花角蚜小蜂具有明显的种内寄生识别能力,友恩蚜小蜂则不具有,可在同一寄主体内重复产卵。采用Lotka-Volterra提出的种间竞争模型进行模拟,花角蚜小蜂和友恩蚜小蜂连续3代种群数量增长的竞争方程为:dN1/dt=2.432 2N1×(91.228 2-N1-0.021 0N2)/91.228 2;dN2/dt=1.854 6N2×(39.071 6-N2-1.965 9N1)/39.071 6。自引种定殖成功后,花角蚜小蜂成为林间控制松突圆蚧的优势种天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