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手栽、机插、直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播稻产量较手栽稻低20%以上,机插稻产量较手栽稻低6%以上。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播稻穗数大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机插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手栽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直播稻、机插稻总颖花量少,产量均不及手栽稻。②淮北稻区手栽稻全生育期积温不应小于3 900℃,光照时数不小于890h;机插秧不应小于3 500℃,光照时数不小于870h;安全生育期直播稻不小于3 000℃,光照时数不小于700h。全生育期积温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18.1%;日照时数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20.0%。③出糙率、精米率直播稻大于机插稻,机插稻大于手插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外观品质手栽稻的垩白率、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高于直播稻;食味品质直播稻蛋白质含量高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直链淀粉含量小于机插稻、手栽稻;胶稠度手插稻大于机插稻、直播稻。此外,不同栽培方式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机插稻的生育特点,从基面肥、分蘖肥、穗肥、根外追肥等方面提出了机插稻施肥技术,以期为机插稻的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机插常规稻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机插稻育秧技术的成熟和大田配套管理技术的不断完善,机插稻具有明显的高产、稳定性,已具备了全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条件.由于机插稻采用高密度、短秧龄栽培模式,秧龄弹性小,机插期短,高峰期相对集中,插秧机作业效率低,为此,必须错开水稻插秧期,以提高插秧机的作业效率.本试验通过对常规稻不同播种期的研究分析,探明机插稻分蘖发生和成穗规律,明确机插稻适宜的播种期,为确保机插稻高产稳产、形成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最大限度提高台机作业量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机插(T1)和手插(T2)2种不同栽插方式和不同施钾量(0、60、120、180、240 kg/hm~2)对杂交籼稻叶源特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手插稻,抽穗后机插稻剑叶和倒2叶的SPAD值偏低,但其变化相对平稳;齐穗期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高于手插稻,但齐穗后10~20 d剑叶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手插稻;与不施钾肥比较,施钾能稳定剑叶抽穗后SPAD值及齐穗后净光合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机插稻和手插稻的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以施钾量180 kg/hm~2的最高,手插稻以施钾量120 kg/hm~2的最高;随施钾量的增加,不同时期干物质质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较于手插稻,机插稻在拔节前干物质积累更具优势,而手插稻在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比例高于机插稻;过高或过低的施钾量均不利于水稻后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的转运;手插稻实际产量(12 517.1 kg/hm~2)较机插稻(12 128.3 kg/hm~2)提高了3.21%,机插稻实际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总颖花量不足,导致穗粒数偏少,施钾能有效提高机插稻的千粒质量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钾水平对手插稻实际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机插秧较适宜的施钾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5.
机插水稻壮秧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水稻种植轻型化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从手插稻到抛秧稻,再到直播稻,操作一次比一次省工、节本,机插稻的成功推广又一次促使水稻生产更高产、稳产,机插稻宽行窄株,具有通风透光、便于管理、容易高产等优点.种好机插水稻,育秧是根本,管理是保证,机插是关键.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把以下三关,培育壮秧,夺取机插水稻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6.
为在苏州市吴江区全面推广机插稻,提高机插稻生产水平,分析了吴江区机插稻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并依此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省仪征市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褐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的发生程度各不相同,总体表现为手栽稻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蜘蛛量表现为机插稻上最高,手栽稻次之,直播稻最低,黑肩绿盲蝽的数量手栽稻显著高于机插稻与直播稻.  相似文献   

8.
机插水稻吸肥规律与大田肥料运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插水稻采用高密度、短秧龄、定量栽培,在种植和管理技术方面较常规人工手插稻具有明显差异,为进一步完善机插稻大田栽培管理技术,形成具有机插稻特性的高产栽培理论,在多数人认为机插水稻分蘖肥多次并大量施用情况下进行本试验,拟对机插水稻吸肥规律及肥料运筹进行深入研究分  相似文献   

9.
结合全县机插稻生产现状,阐述机插稻软盘旱育秧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特点,并从育秧准备阶段、育秧操作流程、秧田管理、起秧移栽等方面介绍机插稻软盘旱育秧技术,以期为广大水稻种植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生育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简称机插稻),是继水稻生产轻型栽培技术之后又一项重大革新,与人工移栽稻相比,机插稻具有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增产潜力大等优点。近年来,我县机插稻面积逐年扩大,仅2007年就达50312亩,占上海  相似文献   

11.
杂交晚稻机插不同播量条件下育插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杂交晚稻“江四优992”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不同播量软盘育秧机插与常规水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插软盘育秧随播种量增加,漏插率降低,以90~100g芽谷/盘为最佳播量;机插秧虽然前期分蘖稍慢,但后期具有分蘖稳健、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的特点;机插稻的全生育期比手插稻延长2~3d;与手插稻相比,机插稻的穗粒结构合理,穗粒数多,产量高,平均增产10.2%。  相似文献   

12.
苏北地区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苏北地区机插稻栽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秧苗素质低、穂数不足、缓苗期过长。同时提出苏北地区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秧、整地、栽插、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提高机插稻栽培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面积生产中的机插稻,由于穗数不足、移栽生育期农耗过大(缓苗期过长),对直播稻的增产优势(潜力)大约只发挥了25%~50%,在有超秧龄、深栽和缺穴率高等技术失误的情况下,往往不比直播增产,甚至减产。所以,只有提高机插稻高产关键技术的实施到位率,充分发挥了机插稻的增产潜力,机插稻才能稳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明机插秧条件下钾肥用量对水稻氮钾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了机插秧(T1)和手插秧(T2)条件下不同施钾量(K0-0 kg/hm~2,K1-60 kg/hm~2,K2-120 kg/hm~2,K3-180 kg/hm~2和K4-240 kg/hm~2)对杂交籼稻氮钾吸收转运及钾肥利用效率影响。【结果】在拔节期机插稻氮钾累积量显著高于手插稻;齐穗期、成熟期两者的氮钾累积量差异不大;拔节前机插稻的氮、钾吸收量和百分比均高于手插稻;机插稻在拔节期到成熟期氮钾吸收量和百分比低于手插稻。不同栽插方式下对氮钾的吸收均随钾肥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齐穗后茎秆中钾素表现为净流入。其中施钾120 kg/hm~2时机插稻茎鞘钾素转入量最大,施钾180 kg/hm~2时手插稻茎鞘钾素转入量最大。不同栽植方式在齐穗后氮素转运上无显著差异,钾素转运量均以手插稻显著大于机插稻。机插稻的钾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手插稻。钾肥用量对手插稻钾肥利用效率和实际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对机插稻钾肥利用效率和实际产量影响显著。【结论】机插水稻应重视钾肥施用,尤其是拔节前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械化插秧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机插稻育秧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及时整地机插、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入库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规范机插稻各项配套技术措施、实现水稻高产稳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水稻产业发展,对直播稻与机插稻两种稻作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机插稻的优势、增产潜力及发展前景,为大面积推广机插稻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种植技术的创新,直播稻应逐渐退出稻作的主要方式,但可作为抗灾补种的重要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机插水稻高产示范及其配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机插水稻高产示范及其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合理选用品种是机插水稻获得高产稳产的基础,培育标准壮秧是机插稻优质、高产、增效的前提,提高大田质量是提高机插质量的关键,抓好查苗补缺是保证足穗的重要措施,科学肥水管理是机插稻高产高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农户对不同稻作方式的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为稻作方式的发展及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对农户采用直播稻、机插稻和手栽稻的行为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稻作方式的省工特性对农户采用直播稻和机插稻均有显著影响;稻作方式信息可获得性对农户采用机插稻有显著影响;稻作方式的生产性投入与农户采用直播稻呈负相关;水稻种植面积与农户采用直播稻呈负相关,与农户采用机插稻呈正相关;农户兼业性与其采用直播稻和机插稻呈正相关。【结论】稻作方式的劳动投入量是影响农户采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农户的兼业性促进了其对轻简稻作方式的采用;生产性投入低是农户采用直播稻的重要原因。推进水稻规模经营、为农户提供方便有效的技术信息可促进机插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稻田主要害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苏响水地区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秧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稻田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和常规育秧手插移栽田相比,在分蘖末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灰飞虱分别降低46.6%、44.7%和33.4%,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无大变化;在抽穗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褐飞虱分别降低10.6%、3.6%和25.7%,稻纵卷叶螟分别减轻了34.9%、46.2%和62.5%。说明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等轻型栽培方式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的主要害虫发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稻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稻作在氮肥减量使用条件下,土壤环境的变化及机插稻生长发育特点,通过在江苏省大丰市多年试验示范,提出适宜于大丰市推广的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稻及氮肥减量使用的生产栽培技术规程,为该市麦秸还田机插稻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