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晋北旱作区是山西胡麻的主要产区,但生产上存在品种单一混杂、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产量低且不稳等问题。山西农科院高寒所选育出适宜在晋北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晋亚9号、晋亚10号、晋亚12号,并研究总结出一套抗旱综合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晋北高寒地区农业生态条件,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高寒区玉米套种红芸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田块准备、品种选择、带宽密度、套作模式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以期为晋北高寒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山西晋南、晋中、晋东南、晋北4个不同地区蔬菜上采集分离到169株灰霉病原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2454mg·L-1,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219.1650mg·L-1,最低抑制浓度1mg·L-1。以此作为蔬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相对敏感基线,所测晋南、晋中、晋东南、晋北4个地区相比,晋南和晋中地区已产生较高水平的抗药性,其抗性频率分别为89.5%和60.0%;而晋北和晋东南地区则主要以敏感菌株为主,分别占58.9%和75.0%。因此,根据各个地区的测定结果可以得出,在晋南和晋中地区已经形成嘧霉胺的抗性群体;而在晋北和晋东南地区,抗性水平还比较低。  相似文献   

4.
晋北地区是山西省绿豆的主要产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该地区年降雨量少,气候干旱,管理粗放,单产低而不稳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积极探索抗旱高产栽培技术,挖掘单产潜力,分析了晋北地区高寒生态特点,从养地蓄墒、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该地区绿豆高产的关键措施,以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择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糜黍优良新品种,2019年对5个糜子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经过试验示范了解参试的5个糜子品种在晋北地区生长生育特征特性的综合表现,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晋北地区栽培的优良糜子品种,为当地糜黍生产提供有科学价值的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陇糜15号"、"宁糜10号"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抗性强,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晋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山西是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地之一,晋北地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占据山西省的1/3左右。随着市场对产品要求的提高,晋北地区无公害黑土豆开始崭露头角,赢得市场关注。晋北地区黑土豆培育过程复杂,要经过诱变、株系选育等步骤的培育。本文重点分析晋北地区发展无公害马铃薯所具有的优势。尤其是气候、生态等方面的优势。此外,还深入剖析无公害黑土豆的的种植技术,包括如何选种、施肥以及收获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综述了高寒地区燕麦混播、藜麦混播以及饲草节水灌溉方面的研究,探讨节水灌溉对高寒地区燕麦和箭筈豌豆以及藜麦和毛苕子两种混播模式的影响的研究,分析了节水灌溉对饲草混播影响方面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以期高寒荒漠地区生产高产优质的饲草和节水灌溉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晋北高寒地区丰富的玉米花粉资源,本文阐述了玉米花粉的营养成分及作用,着重介绍了玉米花粉的采集、干燥处理、贮存方法,分析了玉米花粉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晋北地区红小豆低产原因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晋北地区红小豆生产现状调查,从生产条件和栽培技术上分析了红小豆低产的原因.根据晋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提出了红小豆优质高产的栽培模式和各生长阶段的管理技术措施,以实现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大同地处晋北高寒地区,大同市的天镇县是农业部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项目县,是我国北方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蔬菜生产供应区。如何进一步挖掘北方冬春季设施蔬菜生产潜力,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反季节蔬菜生产,成为北方地区地区蔬菜生产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1.
‘晋扁2号’扁桃是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培育的扁桃新品种,在山西中部地区表现树势强,丰产,适应性强。其果仁商品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性状特征,并从园地选择、砧木选择、栽植密度、授粉配置、整形修剪、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以便于更好地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向日葵菌核病在晋西北地区的发生状况和为害特点,探索出该病在该地区的三种类型以及侵染条件和流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向日葵菌核病在晋西北地区的十种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机械化高垄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北高寒区是山西省最大的马铃薯产区,但由于栽培技术的制约,增产潜力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该地区的马铃薯生产。文中分析了马铃薯高垄密植栽培的增产机理,并从更换良种、种薯处理,合理施肥、改变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马铃薯机械化高垄密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太白山北坡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胸径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5种常用的生长模型分别对太白红杉林源中心、适生区及高山林线范围内的太白红杉平均胸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选择了最优模型,并分析其生长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二次方程模型最适用林源中心和适生区太白红杉胸径的生长,而高山林线范围内胸径生长需通过幂函数和Logistic方程分段拟合;林源中心和适生区的连年生长量和年平均生长量均大于高山林线处,分别达0.30和0.20cm;在高山林线处,树龄70a左右年平均生长量达最大值,而林源中心和适生区均在40a左右达到最大,早于高山林线处。  相似文献   

15.
晋荞麦(甜)3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晋荞麦(甜)3号是用60Co-γ射线处理甜荞品系83-230,采用集团选择和系谱选育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2006年3月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其在山西省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品种晋荞麦(甜)1号增产9.8%,适宜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种植。同时对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2BX-10型小籽粒精少量播种机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精少量播种机是实现小籽粒作物机械化播种的关键装备。针对山西省丘陵山区和高寒地区的种植模式,研制了2BX-10型小籽粒精少量播种机,该机一次可完成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依据国家标准对样机进行了性能试验及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播种机采用的环槽式高频振动排种器,提高了精少量播种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景观动态监测与预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的典型代表 ,晋陕蒙接壤地区在自然地理上有其独特的空间分布格局 ,在生态上具有显著的脆弱生境特征和演化规律 .该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选取分维数、分离度和景观优势度等指标 ,对该区脆弱环境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景观格局的形成过程 .同时 ,运用马尔柯夫链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进行了预测 .  相似文献   

18.
晋西黄土高原在植物区系区划中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亚地区。全区共有维管束植物664种,分属于96科、348属。科、属、种分别为山西植物区系的56.8%、39.0%、27.9%。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为该区的优势科,共含236种,占总种数的35.5%。而区域性的单种科与少种科多达63科,占到全部科数的65.6%,反映了该区分类群成分的复杂性,具有强烈的北方半干旱区的特点。植物区系的分布区类型分析显示,该区系是以北温带分布为主,与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有紧密联系。在该区系已记录的植物中,有两个新分类群,有12种珍稀濒危植物,有7种、4变种为《山西植物志》未记载的植物。该区可供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达70%之多,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这些植物资源,对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王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大豆专家、教授,毕生从事农业教育事业。早年曾育成大豆优良品种金大332,并率先倡导生物统计学方法在田间试验中的应用。王绶教授治学严谨,生活朴素,谦虚好学,诲人不倦,为人耿直,待人诚恳,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王绶教授1958年任山西农学院院长,并主持大豆科研工作。在他的指导和带动下,大豆科研组的同志坚持科学为生产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发扬求实、苦干精神,在大豆育种和大豆生物学理论探讨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培育的晋豆一号、二号、三号新品种和大豆生物学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论文,曾分别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山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但是由于客观条件所限,王绶教授未能为我们留下更多的亲笔遗作。近日(2008年10月19日),苗果园教授翻阅旧资料时,发现一篇王绶院长的论文打印稿,虽不是手写,但亦很珍贵。委托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教研室主任李贵全教授撰写按语,交山西农业大学学报发表。谨以此文纪念山西农业大学大豆育种五十周年!对农业界老前辈王绶先生表示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20.
草场资源持续发展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北6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经济效益理论和生态经济均衡论,引入协调性概念,对陕北榆林地区北6县草场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建立高投入、高产出的良性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是根本解决本区环境与杜会经济之间矛盾,保持草场资源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