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是渝水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一项传统的优势产业,每年种植面积都在6000hm^2左右。棉田除草是棉花生产上一项重要的工作,随着除草剂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的农村劳力从繁重的除草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生产率,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棉田除草剂的连续多年大量使用,其药害问题已日益显现,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草甘膦水剂为害。近年各植棉乡镇草甘膦药害现象屡见不鲜,反映十分强烈,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据统计,本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局部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棉花面积扩大,抗虫棉的推广,枯黄萎病传播快、发病重,特别是老棉区,连茬3 a以上的棉田,成片成片早期枯死,收成甚微,给棉花生产造成障碍.2004年夏县植棉面积6 667 hm2,发病面积5 333 hm2,受害重的达2 000hm2,减产超过60%~80%,成为棉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棉花生产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Fabricius)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害虫,在乐平市每年发生6代,历年以为害蔬菜为主,棉田仅有零星发生,偶有小暴发。但2000年在棉田发生量之大、面积之广、为害之重实属罕见。据调查,7月下旬初第三代斜纹夜蛾在全市棉田暴发,并迅速扩展为害,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的棉田达1100hm2,占全市植棉面积的41.25%,伏桃损失5~7成。接渡镇坑口村73.3hm2棉花未结一个伏桃,靠近棉田的两棵大樟树的叶片也几乎被吃光。棉田幼虫密度一般为256~418头/百株,高的1652头/百株,最高4600头/百株。  斜纹夜蛾在本市棉田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抗虫棉自1995年在郓城县开始种植以来,为棉花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已全面普及.2001年,全县棉花播种面积2.35万hm2,均为抗虫棉.但是,2001年二代棉铃虫却异常暴发,部分地块受害严重.总的发生特点,一是来势猛,面积大.全县2.35万hm2棉田均有发生.二是发生范围广、虫量高.不但发生在棉田,而且大豆、花生等作物田块也严重发生.县植保站于6月27日对大豆、花生、玉米田进行调查,平均虫量分别为57头/百株,34.6头/百墩和36头/百株.三是受害重.县植保站定点观察,棉株顶尖被害率31.6%,幼蕾被害率10.6%.全县受害面积达1.69万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71.9%.这是本县自推广抗虫棉以来,发生为害最重的1 a.  相似文献   

5.
张伟 《中国植保导刊》2006,26(12):21-22
近年来,义县保护地蔬菜生产快速发展,棚室生产的主要蔬菜西葫芦的栽种面积全县已达3 300hm2,年产西葫芦25万t,产值5亿元。然而,由于西葫芦灰霉病的为害,严重阻碍西葫芦生产的发展。据调查,一般年份,西葫芦灰霉病发病率达15%~20%,高的50%左右;重发生年份,发病率达30%~50%,高的100%。由于灰霉病的为害,一般减产10%~20%,高的可达30%~40%。笔者在多年棚室西葫芦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温室西葫芦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在城关乡、九道岭镇等西葫芦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推广面积2 000 hm2以上,防治效果十分显著,年可免回产量损失1.5万t,增加经济效…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建湖县抗虫棉广泛推广普及,以棉铃虫为主的鳞翅目害虫得到有效控制,棉田内有害生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棉盲蝽近年呈逐年加重趋势,成为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尤其是2003年以来,每年棉田棉盲蝽为害株率一般达30%~40%,严重的达70%,棉花蕾铃脱落率达20%左右.严重的达30%,造成棉花减产20%~25%.因此,准确了解棉盲蝽重发成因,有效控制其猖獗为害,是夺取棉花高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1%草甘膦水剂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田使用的除草效果和抗草甘膦大豆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1%草甘膦水剂对大豆田主要杂草马唐、反枝苋和铁苋菜等均有理想防效,药后30 d,41%草甘膦水剂1 537.5 g a.i./hm2剂量下对大豆田杂草防效达90%以上。41%草甘膦水剂对4种抗除草剂大豆材料(356043、87701RR2Y、06-698和07-1568)安全性较好,在922.5~2 460.0 g a.i./hm2剂量范围内,上述大豆材料无药害症状,其株高、复叶数、每荚粒数及百粒重均没有降低。与不用药对照相比,上述材料施用41%草甘膦水剂后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8.
玉林市黑皮冬瓜疫病发生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玉林市每年种植黑皮冬瓜约6 667hm2,是农民创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全市种植面积约3 300 hm2.冬瓜疫病是本市黑皮冬瓜最主要的病害,常年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60%,一般年份造成产量损失20%左右,个别年份达30%以上,成为影响冬瓜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为了有效防治冬瓜疫病.笔者于2004-2007年对其发生特点、流行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玉米苗枯病发生原因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庄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 10万 hm2,其中夏直播 8.6万 hm2,无水浇条件地块占 70%以上.近年来,夏玉米苗枯病发生有加重趋势,成为本市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病地的病株率 10%~ 18%,严重地块达 20%~ 50%,个别地块高达 60%以上,甚至绝产,对玉米生产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重庆市的特色农作物之一,也是集口粮、加工、菜用等多用途的作物,种植面积达26.7万hm2,产量居全国第六位。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近年来,由于品种抗性降低、适宜的气候条件等原因,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严重,年均发生面积在8万hm2左右,每年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严重时达50%以上。尤其是2007年全市晚疫病发生面积达12.3万hm2,成灾面积3.9万hm2,绝收0.87  相似文献   

11.
时间(年)药害发生面积(hm2)经济损失(万元)农药抽检合格率(%)200010220.5779200133797.14560.465.420021864.146673.320034890.499574.120046161.51874.374.5表1安徽省近年使用除草剂产生药害情况2000年以来,安徽省每年发生除草剂产品质量问题或不正确使用导致药害事件几十起,每起受害面积1333~33333hm2不等,直接经济损失700万~4500万元,暴露出农产品生产存在安全隐患和农药管理问题,给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带来不良后果,甚至还引发社会问题。因此,分析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提出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的措施建议,防止除草剂重大药害发…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我省主要的经济作物,80~90年代,每年种植面积都在50万 hm2左右,总产量58万 t吨以上,1999年我省种植结构进行了较大规模调整,棉花种植面积也降至 30万 hm2左右,今年由于棉花价格的回升,我省棉花主产区种植面积又有所上升,因此棉花仍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同时也是棉产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花对草甘膦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草甘膦的使用适期,于棉花子叶期、3~4片真叶期和花铃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草甘膦,比较药害发生情况、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棉花子叶期、3~4片真叶期和花铃期喷施1 640~9 840 g/hm2(有效成分,下同)草甘膦后,施药初期棉花均表现出一定的药害症状,药后4~8 d药害株率和药害指数达最大值,药后12 d药害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棉花子叶期和3~4片真叶期喷施草甘膦,对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棉花花铃期喷施2 460~9 840 g/hm2草甘膦后,棉花产量显著降低,降幅达35.0%~63.3%。3个时期喷施草甘膦均不影响棉花的纤维品质。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草甘膦的使用适期为棉花苗期。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棉田盲椿象发生新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转基因抗虫棉以来,常规棉种植面积连年缩减,目前抗虫棉种植比率已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棉田害虫种群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监利县地处长江边,常年沿江堤外洲滩种植南获面积达1万hm^2以上。南荻每年4~6月份施用除草剂2.4-D丁酯或二甲四氯防除南荻田的藤类杂草。由于施药季节南风多,风力大(一般3级以上),因此,对仅一堤之隔的棉田每年都造成飘移药害。历史上,1991年因用飞机撒施2.4-D丁酯除草,造成了近l万hm^2棉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飘移药害,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6.
三都县稻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都地区稻飞虱日趋严重,发生频率增加,为害程度加剧,常年发生6~8万hm2,大发生年发生面积超过10万hm2,损失稻谷300万kg左右.1990年、1995年、2002年全县发生面积分别达11.2,13.6,13.8万hm2,损失稻谷380,450,480万kg.为减少和控制害虫在该县危害,笔者根据多年的系统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稻飞虱在当地发生偏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招远市苹果褐斑病大发生,发病面积1.5万hm2,占果园种植面积的90%以上.发病果园病株率100%,平均病叶率76.6%,平均病情指数49.4,严重的平均病叶率达95%以上,病情指数达81.7.有1.33万hm2因病提早落叶,9月下旬平均落叶率达55%,严重的8月中旬前即开始大量落叶,9月下旬落叶率达87%~100%.约有150 hm2果园因过早落叶而引起秋后再次开花.褐斑病的大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年的果品产量和质量,削弱了树势,而且对下年果树的生长发育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贺州市2002年荸荠秆枯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又称马蹄,是广西名特优水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贺州市荸荠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2年种植3500~4000hm2,667m2产1500~2000kg,其加工品“清水马蹄”享誉国内外。荸荠秆枯病俗称马蹄瘟,是为害荸荠的1种主要病害,每年发生面积2500~3000hm2,秆枯率一般为20%~50%,病情指数8~15。2002年贺州市荸荠秆枯病大发生,发生面积之大,为害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全市发生面积3500hm2,秆枯率低的55.33%,高的100%,平均86.94%,病情指数低的15.53,高的达35.29,平均25.55。9月中、下旬便出现了大量的枯死、倒伏,产量损失4~5成。1发生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80年代蜗牛在渝水区发生轻微.进入90年代中期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为害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仅局限分布于仁和、鹄山等少数乡(镇)部分棉田与珠珊镇、城南办事处等少数蔬菜地.2007年蜗牛在本区突然大发生,发生范围之广、发生面积之大、螺口密度之高、为害之重,实属罕见.全区11个乡(镇)出现蜗牛严重为害,各类作物总发生面积1 066.7hm2.  相似文献   

20.
枣阳地处鄂北岗地,棉花是我市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1.8万hm2左右.棉花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多种病虫草危害,是施药次数较多、用药量较大的作物.病虫草的防治对棉花丰产优质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因误用药剂、喷药浓度过高、方法不当和时间不适以及温湿度、土壤质地等原因可造成药害.我市每年都发生因药害而造成棉花减产甚至个别田块绝收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农的增产增收.现对我市棉花药害症状及预防补救措施探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