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甘蔗地下害虫猖獗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云南甘蔗地下害虫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猖獗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复杂性虫源、寄主植物、种植制度、天敌等因素有关。根据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灯光诱杀为辅,减少虫源;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持续、有效控制甘蔗地下害虫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2.
北海甘蔗蔗根锯天牛发生为害严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蔗根锯天牛Dorysthenes granulosus(Thomson)俗称“牛角虫”,是一种为害我市甘蔗的常见地下害虫。该虫在北海上世纪80年代就已有发生,但仅零星为害。在防治时,蔗农也只是将其与其它地下害虫一并处理,在蔗根附近挖沟施放农药,一般情况下防治效果尚可,没有形成大害,因此一直未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然而,近10a以来,随着甘蔗连片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尤其是含糖量较高的甘蔗新品种,如台糖25、28等的大量引进,蔗根锯天牛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2003年至今不断接到蔗农的反映,该虫的发生为害在局部蔗地几近猖獗,尤以今年更甚。北海市植保站的科技…  相似文献   

3.
甘蔗赭色鸟喙象是云南甘蔗上一种新的严重蛀食蔗茎的害虫。经 1997~2000年调查研究表明 ,酿成云南蔗区赭色鸟喙象成灾的主要因素是 :寄主植物、种植制度、甘蔗品种及天敌。根据该虫的发生危害特点 ,提出以农业防治方法为基础 ;减少虫源 ,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蔚麒 《广西植保》1990,(1):18-19,21
二点褐金龟(Lepidiota Stigma Fab)幼虫是北海市郊坡地作物甘蔗、花生、薯类的主要地下害虫.近几年由于坡地甘蔗大面积扩大种植,该虫竟发展成毁灭性害虫.二点褐金龟幼虫整年为害甘蔗.前期,种芽、蔗苗受害,造成缺苗、断垄.后期,甘蔗早枯死,造成大幅度减产,糖分降低.为寻求防治该虫有效、价格便宜的国产农药,特作此试验.  相似文献   

5.
地下害虫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日趋严重.为有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使用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在江西南昌、余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均有效,其中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5.0 kg/hm2)、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地下害虫发生普遍,种类繁多,主要有金龟子(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不仅为害粮、棉、油料作物,而且还为害蔬菜、花卉、烟草、甘蔗、果树苗木等.植株受害后,轻者萎蔫、生长发育迟缓,田间缺苗断垄,幼苗生长不齐,重的干枯、死亡,绝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极大.通过对农作物地下害虫的防治实践,笔者认为,只有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7.
当前化学农药仍是甘蔗上有害物防治的主要手段,登记农药与甘蔗产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结合甘蔗上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分析甘蔗上已登记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品种特点,探讨甘蔗用药登记及使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下害虫防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地下害虫发生为害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加重的现状,本文综述了当前我国地下害虫的主要种类、分布、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并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目前我国地下害虫的防治现状,以期为农业生产中地下害虫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白蚁是澜沧县蔗区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对甘蔗造成很大的损失.分析白蚁为害甘蔗的原因,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对甘蔗白蚁进行防治,使白蚁对甘蔗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
甘蔗条螟预测方法和防治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螟[Procerasvenosatum(Walker)]是甘蔗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造成甘蔗产量损失5%~10%,个别蔗田达25%以上。甘蔗条螟的预测和防治,历来采用水稻螟虫的方法,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为此,我们在调查该虫发生和为害特点的基础上,改进了预测方法和防治技术,经多年实施,该项技术的改进,每年每亩蔗田可节约预测和防治费用150~200元。现总结介绍如下:1发生为害特点1.1年发生简况该虫在厦门地区1a发生3代,各代期距60~70d,其中第三代长达220~240d。以老熟幼虫在蔗秆叶鞘内侧结茧化蛹越冬。一般年份越冬代成虫始盛期、高峰期和末期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编著:龚恒亮安玉兴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甘蔗、甜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栽培中地下害虫常造成严重危害,但有关糖料作物地下害虫的专著,一直阙如。著者长期从事地下害虫研究与防治工作,综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的成果和经验,并参阅中外有关文献,辛勤数年终于使本  相似文献   

12.
李腊生 《植物医生》2009,22(1):31-31
甘蔗异背长蝽Ischnoclemun saecharivorus Okajima是台湾、福建、江西蔗区的主要害虫。在益阳市1995年前零星发生,属次要害虫,随着甘蔗栽培制度的改革,近年发生颇为普遍,为害日趋严重,逐步成为一种为害甘蔗的主要害虫,应重视该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湖北植保》2001,(5):28-29
近两年小麦病虫害发生严重 ,主要有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病毒病、根腐病、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麦蚜等 ,特别是河北省植物检疫对象小麦全蚀病发生逐年加重 ,直接影响正定县小麦繁种和商品粮的调运。据今年 5月底调查 ,小麦全蚀病发生面积已达 1 5万亩 ,造成小麦减产 3 2 0 0吨 ;小麦根腐病发生也较重 ,小麦黑胚直接影响了农民公粮的交售。今年 ,田间存在大量菌源和虫源 ,抓好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是夺取小麦丰收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为此 ,根据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 ,制定了 2 0 0 0年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望各乡…  相似文献   

14.
花生新黑地蛛蚧是近年来滑县花生田新发现的一种地下害虫.该虫隐蔽性强,对花生危害大,严重影响花生的品质和产量.由于当地农户对花生新黑地蛛蚧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了解不足,该虫的防治工作成效不理想.本文主要介绍新黑地蛛蚧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为害症状及防治措施等内容,以期为花生新黑地蛛蚧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秀山县褐飞虱大发生.发生特点表现为迁入早、迁入峰次多、虫量偏大、发育进度不整齐、世代重叠明显、发生面广、盛发时间长、田间虫量大、为害严重.其原因是地形特殊、虫源充足、食料条件适宜、气候条件有利、防治不力和稻飞虱抗药性增强等.防治上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推广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强化监测,适时开展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0.1%噻虫胺·氯虫药肥混剂防治甘蔗螟虫和蓟马的效果进行试验。结果显示:0.1%噻虫胺·氯虫药肥对甘蔗螟虫和蓟马均有较好的效果,对螟虫的防效与剂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对蓟马的防效不同剂量的差异不显著。0.1%噻虫胺·氯虫药肥可用于防治甘蔗螟虫和蓟马,推荐用量为450 ga.i/ha,在甘蔗播种时直接撒施于植沟中,排蔗种后覆土。  相似文献   

17.
韦炜  杨斌 《植物医生》2016,(8):56-57
近年来,随着册亨县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黏虫发生为害程度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甘蔗产业的发展。介绍甘蔗黏虫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为黏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择噻虫嗪及其复配制剂,采用不同施药方法对稻蛀茎夜蛾、甘蔗粉角蚜和甘蔗蓟马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结合甘蔗下种,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750mL/hm2、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750g/hm2与底肥一起施用,对苗期稻蛀茎夜蛾防效为70%~75%; 结合甘蔗大培土,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hm2、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25~300g/hm2、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750mL/hm2、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hm2与追肥一起施用,药后45d对甘蔗粉角蚜防效达98%以上,对甘蔗蓟马防效达70%以上; 在甘蔗伸长期,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hm2、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25~300g//hm2、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750mL/hm2对水450kg/hm2淋浇甘蔗根区,药后15 d对甘蔗粉角蚜防效为90%以上。农药根施防治甘蔗害虫,方法简单易行,持效期长,且对环境友好,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害虫防治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19.
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年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和发生特点,提出了以杀灭传毒害虫、切断毒源、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为策略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药用植物地下害虫为害日益突出,严重降低中草药的产量和品质。由于地下害虫在土壤中活动,取食药用植物的地下部分,给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农药的过度使用也给中草药安全带来了隐患。本文对药用植物地下害虫的主要种类、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不同药用植物上常见的地下害虫种类,并提出了相应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