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通过对塔城地区天然草原生物灾害草原鼠害、虫害、毒害草及不食草发生危害现状分析,了解到天然草原由于气候和超载过牧、境外蝗虫迁入、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毒害草及不食草大量繁殖、蔓延等原因,导致草原生物灾害发生,针对其危害情况,进一步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的四季放牧是新疆新源县草原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牲畜总量扩大造成春秋草场春季放牧过早、夏牧场超载过牧,草场界线不清,放牧混乱,草原退化日益严重。退化草场超过500万亩,占全县草场面积的67%,毒害草及不可食草逐步侵占了草场,降低了草原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3.
巴音布鲁克乌和牧场草原具有重要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在生态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人类过度追求畜产品数量而盲目超载过牧等导致草地"三化"严重,害草蔓延,干旱,人为干扰,严重阻碍了当地畜牧业的生产发展。本文从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切入,阐述巴音布鲁克小尤都斯草地退化现状,揭示超载过牧、草畜不平衡是其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气候恶劣,毒害草蔓延,水土流失加剧草地退化态势,并针对性提出了围栏封育、划区轮牧、补播等可行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部毒害草种类与分布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净彤 《新疆畜牧业》2012,(9):39-41,52
毒害草的滋生繁衍是草原退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草地毒害草的滋生蔓延不仅占据着草地面积,消耗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排挤优良牧草的生长,使草地生产能力和品质下降,而且当其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造成家畜误食中毒死亡,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持续的监测草地毒害草危害情况,对于有效控制及利用毒害草,改善草场质量,提高畜牧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长期以来草原毒害草危害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有效的治理技术,致使毒草危害日益严重,天然草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肃南县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的增产、增收。本文以肃南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为依托,对各种草原毒害草生物特性进行研究,探索治理毒害草的有效方法,宣传引导农牧民稳步推进草原毒害草的防治工作,通过3年的实验研究及推广,使用"毒杂净1号"有效的达到了草原毒害草的治理效果,为遏制有毒有害植物的蔓延趋势,保护草地生态平衡及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新疆天然草地主要毒害草的种类与分布以及毒害草防除技术。新疆天然草地约有有毒植物24科81种,主要为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乌头(Aconitum L.)、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马先蒿(Pedicuaris)、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橐吾(Ligularia)、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这些毒害草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以及水源附近等,毒害草的迅速蔓延,造成草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单一化,可食牧草急剧减少、优良牧草产量下降。有效控制毒害草的蔓延,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是关键,这需要构建以生态治理为核心、化学和机械防控为补充的毒害草综合防除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阿坝县草原资源及生态状况监测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阿坝县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草原生产力状况、草原退化情况、草原鼠虫害状况、草原毒害草情况、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效果等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结果的分析,提出草原建设和保护措施,全面推进和谐草原建设步伐,从而保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棘豆属(Oxytropis)和紫云英属(Astra-galus)植物的某些种,同属于豆科,对动物有着几乎相同的毒害作用,统称为疯草(Locoweed)。疯草是全世界危害最为严重的有毒植物之一。我省疯草主要有棘豆和变异黄芪(A.Variabilis),分布于祁连山、河西走廊、临夏及甘南等地。由于过牧和草原退化,疯草,尤其是其中的黄花棘豆有逐渐蔓延的趋势,成为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巨大障碍。据天祝县调查(1985),全县草场总面积为750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肃南县天然草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肃南县草地资源保护利用对策: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生态的意识.二是根据草场退化情况做好天然草地的综合管护.三是根据天然草地植被生长情况加强对草地实行季节性休牧制度.四是强化放牧+舍饲的管理制度.五是科学施策遏制草地毒害草蔓延.六是加大...  相似文献   

10.
近年 ,新疆草场退化严重 ,毒草蔓延是罪魁祸首。长期以来 ,由于对草原毒害草危害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加之缺少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成熟的配套措施 ,致使毒草蔓延现象日益严重。在巴音布鲁克草原 ,毒草马先蒿面积已达 2万hm2 ,而且还在以 3333 33万hm2 /a的速度蔓延。马先蒿生长的地方 ,酥油草等优质牧草及其他植物会迅速死亡。为了铲除“害群之草” ,在专家指导下 ,日前 ,天山南北各牧场均积极行动起来。除采取传统的机械采挖外 ,还大力推广了无公害化学防治。据悉 ,此次投入使用的灭狼毒、灭棘豆等除草剂 ,对毒草的杀灭率达 90 %以上 ,而且不会…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牲畜数量增长过快,伊犁河谷天然草地严重超载,加上不合理利用和人为破坏,天然草地退化严重。根据今年草地资源野外调查和卫星遥感图片显示,伊犁河谷60%以上的草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与80年代草地资源调查资料相比,各类型草地产草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牧草组成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优良牧草减少,不食草、毒害草大量滋生,导致草层变矮,牧草品质下降。因此探索不同类型天然草地改良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库鲁斯台草原毒害草原发生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治理库鲁斯台摹毒害草的具体方法,为当地政府防除毒害草,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若尔盖草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对其进行保护、修复至关重要。本项目根据若尔盖草原退化原因、退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针对轻度退化草地架设草原围栏,使项目区的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和自我修复。针对中度退化草地,通过补播可提高可食牧草比例和植被盖度;通过毒害草治理,改善植物群落结构,可增加可食牧草的比例。通过人工种草,增加饲草料的供给做好冬春储备,提高抗灾保畜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黄帚橐吾是高寒草甸分布广泛的毒害草,由于自身生物特性和不合理放牧,造成优良草地退化,形成以黄帚橐吾为优势种的毒害草型退化草地.以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以天然放牧样地作为对照,开展了禁牧、施肥、防除3种处理下的草地恢复试验,以探索不同恢复措施对毒害草型退化草地中黄帚橐吾种群及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禁牧和施肥...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在草原上,除了生长着有饲用价值的植物外,还混生一些家畜不食,甚至对家畜有毒害作用的一些植物,这些家畜不食、有毒、有害植物,称为草原杂草。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牲畜头数不断增加,以及对天然草场不合理利用,导致草场退化,优良牧草减少,家畜不食、有毒、有害植物大量繁生。在畜草矛盾突出,缺草现象严重的情况下,特别是早春、晚秋季节,一些毒性较小的有毒植物  相似文献   

16.
祁连县共有天然退化草原1,543万亩,占全县草原面积的87%。其中轻,中度退化草原1,349万亩,占退化草原的87.44%,重度退化草原193.7万亩,占12.5%。1982年全县各类草场平均亩产青草114斤,比1959年的133斤下降了14%,每年因退化而损失的的牧草达1.8亿斤,相当于126,200只羊的全年食草量。退化草原杂类草甸植被平均亩产可食青草62斤,为原植被蒿草草甸136斤的46%。全县有鼠害面积250多万亩,其中破坏最严重的35万亩,平均每公顷有高原鼠兔13个,每只鼠兔日食鲜草77.3克,年共28公斤。据沙龙滩、克什查调查,该区每年高原鼠兔食草1亿多斤,可养绵羊7万只。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草原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草原呈现出逐渐退化并呈快速蔓延的趋势.草原的日益退化,导致草原单位面积产草量大幅度降低,并使草群的平均覆盖度与高度下降.加之天气干旱、降水量减少以及农牧民的过度开垦和放牧,使得草原的生态功能大幅下降.主要就草原在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瑞香狼毒生物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珠  王堃 《草地学报》2018,26(3):525-532
瑞香狼毒是我国天然草地重要的毒害草之一,其地理分布贯穿我国大部分草原地区,北自内蒙古高原东部、南至青藏高原西部和云贵高原,是一种分布范围极其广泛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由于天然草地持续退化,瑞香狼毒在退化草地上的扩散日益严重,影响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我国学者在瑞香狼毒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化学防除效果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全面了解这种重要的毒害草,为瑞香狼毒的防除、维持草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保护草原。促进农牧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新源县在草原毒害草防除工作上遵循“防除一片、见效一片、巩固一片”的方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推动草原毒害草防除工作,切实保护了天然草原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伊犁河谷天然草地退化现状及修复措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3S"技术,查清伊犁河谷不同类型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发生规模、退化程度及退化成因,绘制伊犁河谷退化草地分布图.调查结果表明:伊犁河谷天然草地退化严重,退化面积221.07万hm2,占伊犁河谷天然草地总面积的64.65%,占可利用面积的71.21%.退化主要表现在毒害草蔓延,植被盖度降低,地上生物现存量减少,草层变矮;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为放牧强度过大、利用方式和利用时间不合理、乱垦乱挖等人为破坏严重.退化草地的修复应根据草地的不同退化形式和退化程度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以草地生态恢复为基础,保护和合理地利用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