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对比农民习惯施肥和优化施肥对胡麻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胡麻优化施肥磷肥总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100%优化磷区的胡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对高扬程灌区胡麻测土施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针对胡麻在高扬程灌区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倒伏现象严重,产量降低的现状,进行了胡麻测土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银市高扬程灌区胡麻种植氮磷钾最佳配比为纯N7.26kg/667m^2,P2O5 3.06kg/667m^2,K2O10kg/667m^2。  相似文献   

3.
通过胡麻氮肥总量控制田间试验,摸清胡麻种植过程中不同氮肥施用量产生的效应,探索胡麻氮肥最佳施肥量,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优化胡麻施肥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在崇信县种植胡麻以施纯氮124.2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旱地胡麻秋施肥秋覆膜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丰富旱地胡麻栽培技术,在借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成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提出旱地胡麻秋施肥秋覆穴播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集成秋季施肥、秋季覆膜、覆土抑蒸保墒、膜面集流等技术于一体,有效解决了旱地胡麻生长期因缺水造成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宁夏胡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秀霞  张炜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87-88,104
对宁夏胡麻生产现状及胡麻育种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着重对宁夏胡麻生产及产业化的发展优势、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论述.总结归纳了胡麻生产和育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就宁夏胡麻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旱地胡麻氮磷肥配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在麟游县山旱地进行胡麻氮磷肥配合多点试验,建立了氮肥效应方程。通过对胡麻产量和施肥量的分析,提出了不同地力水平下经济合理的施肥量及氮磷肥配合比例,揭示了胡麻施肥规律。  相似文献   

7.
该项目通过1996~1999年旱地胡麻-葵花田间试验和示范资料,采用裂区设计方法,得出在山区丘岭坡地、旱塬地胡麻与向日葵间作的适宜带比为7:3,胡麻带(葵花带)最佳施肥处理每公顷施磷酸二铵22.5 kg(24.0 kg),普磷162.0 kg(168.0 kg),尿素25.5 kg(67.5 kg)。胡麻-向日葵间作后日照条件对胡麻正常发育没有构成影响,胡麻带的土壤水分高于对照田近2%,间作后投入:产出=1:3.5。对间作作物的增产原因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得出胡麻-葵花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庄浪县旱地梯田胡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地块选择、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时间、播种密度和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庄浪县旱地梯田胡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旱地垄膜集雨沟播种植胡麻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膜集雨沟播种植胡麻不同施肥处理各农艺性状(株高、单株有效分枝、单株有效结果和单株粒重)与产量表现均以施肥82.5 kg/hm~2处理最高,其产量为981.75 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1.7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多点氮磷肥料田间试验,分析采用目标产量配方法中的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等两种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水浇地,旱地胡麻合理施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用地力差减法中的主要计算参数和氮磷肥推荐施用量;应用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中的主要参数和氮磷推荐施肥量。可分别供有测土条件和无测土条件时应用,为我区胡麻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亚麻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的亚麻分子育种理论和研究概况;针对中国亚麻育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从抗除草剂、抗真菌病害、抗环境胁迫、提高纤维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讨论和展望了分子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指出知识产权、国家对亚麻的科研投入及其它阻碍了中国亚麻分子育种工作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供亚麻育种工作者及相关产业人士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鉴证我国耕作栽培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的过程,论述了黑龙江省亚麻耕作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亚麻耕作栽培环节中,选地与整地、施肥、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和收获五个方面。展现了我国亚麻发展过程中在耕作栽培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对我国亚麻耕作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株型是反映作物性状重要指标。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等粮油作物在株型育种方面研究比较深入。株型对油用亚麻来说,同样是一个重要综合性状指标,分枝性状是油用亚麻株型主要反映。前人调查油用亚麻分枝性状指标,一般只调查分枝数,而对分枝长短和分枝空间分布状态不做调查和描述,不能反映分枝总体状况。笔者从油用亚麻“分枝层高”和“分枝类型”性状引入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在品种资源、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中意义进行了分析论述,对全国油用亚麻区域试验、栽培技术研究中实际应用结果进行了评估,以期引起相关研究者对油用亚麻这一性状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以陇亚13号为材料,探究水分胁迫下播种量+施肥量协同作用对胡麻生长、产量和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灌区/旱区不同水分环境对胡麻产量构成、HI的关键性状因子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影响灌区/旱区产量构成因子的形成规律,以改变胡麻生长发育指标为代价达到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灌区/旱区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间正、负相关性不同,且旱区胡麻产量构成因子的正效应因子减少,负效应因子增加。相同水分条件下,播种量+施肥量协同作用对胡麻产量的提高有限,旱区HI较灌区受水分胁迫的影响更突出。灌区千粒重、株高对产量起主导促进作用,旱区无回归分析。灌区每株结果粒数、单株果数对HI起抑制作用,千粒重起促进作用;旱区单株果数对HI起主导抑制因子,说明水分胁迫对灌区/旱区胡麻的生长及产量形成的主效应因子有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5.
以陇亚13号为材料,探究水分胁迫下播种量+施肥量协同作用对胡麻生长、产量和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灌区/旱区不同水分环境对胡麻产量构成、HI的关键性状因子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影响灌区/旱区产量构成因子的形成规律,以改变胡麻生长发育指标为代价达到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灌区/旱区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间正、负相关性不同,且旱区胡麻产量构成因子的正效应因子减少,负效应因子增加。相同水分条件下,播种量+施肥量协同作用对胡麻产量的提高有限,旱区HI较灌区受水分胁迫的影响更突出。灌区千粒重、株高对产量起主导促进作用,旱区无回归分析。灌区每株结果粒数、单株果数对HI起抑制作用,千粒重起促进作用;旱区单株果数对HI起主导抑制因子,说明水分胁迫对灌区/旱区胡麻的生长及产量形成的主效应因子有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胡麻籽粒、茎叶、蒴果皮和根系养分的吸收状况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科学合理施肥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胡麻N、P、K养分含量,而且大幅度地增加了胡麻的产量,以化肥氮磷钾(NPK)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其氮、磷、钾素的总吸收量分别增加了56.67%、52.48%和146.20%,氮、磷、钾的养分收获指数最大分别是0.661、0.755和0.341。增施化肥及有机肥均能促进胡麻产量的增加,增产幅度为24.9%~206.2%,其中氮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波兰考察的所见所闻和相关材料整理,介绍了波兰亚麻科研和生产概况:波兰先进的育种、栽培、副产品加工技术,亚麻种子营养价值开发利用、纺织产品检测、印染和亚麻花卉研究等;同时对引进和学习波兰先进亚麻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们开始经营果树产业时,就已经意识到水肥的重要性。果园水肥管理的历史也从此而开始。从18世纪的喷灌、滴灌、渗灌以及膜下灌等灌溉技术手段到20世纪80年代的平衡施肥技术。今天,人们对施肥技术的深入研究表明,生态平衡施肥是最合理、有效的一种施肥技术。它不仅提高了果园产量,而且还有利的保证了果品品质。生态平衡施肥的理论基础、技术体系和实现手段可以有效地消除平衡施肥技术推广普及的主要限制因素,成为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果园水肥管理理论可以概括为:果园灌溉技术、果园覆盖技术以及生草技术。果园施肥理论可以概括为:叶面喷施天然油菜素内酯(NBR)、DRIS法诊断施肥以及生态平衡施肥。详细介绍了果园水肥管理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以期为果园合理管理水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气候暖干化对经济和特色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述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主要经济作物棉花、胡麻、冬油菜和特色作物酿酒葡萄、苹果5种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等对现代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并提出应对气候暖干化的技术措施,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加准确地、有效地对亚麻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此文以2004~2005年度云南省亚麻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分析材料,应用DTOPSIS法对区试的10个亚麻新品种的各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与传统单纯产量评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Ci值排序结果比单纯产量排序结果有所不同,但DTOPSIS法分析更为合理,它在全面评价亚麻品种的综合性状方面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此外,该文还对DTOPSIS法在亚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