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辐照改良水稻淀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相似AAC的不同类型水稻 (籼稻、粳稻和杂交稻 )和不同AAC早籼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辐照对淀粉粘滞性、理化品质和淀粉颗粒的影响。研究表明 ,最高粘度 (PKV)、热浆粘度 (HPV)、冷胶粘度 (CPV)、消减值 (SBV)和回复值 (CSV)等 5个RVA谱特征参数随剂量增加均显著下降。辐照明显降低了低AAC品种、糯稻和中等AAC品种的AAC ,但对高AAC品种的AAC影响不显著。辐照对碱消值 (ASV)无影响 ,但最高粘度时间 (PKT)随剂量增加而下降。胶稠度尤其是高AAC的胶稠度 (GC)随剂量增加明显提高。胚乳内淀粉颗粒经辐照处理也有所变形。结果表明 ,辐照可提高稻米食用和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2.
早籼突变体稻米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分析测定了 1 1个优质早籼品种 (系 )及从其中诱变获得的 1 9个突变体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 ,与原亲本相比 ,辐射诱发突变体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指标以及淀粉粘滞性谱 (RVA谱 )发生了明显或比较明显的变化 ;大多数突变体同时在一个或多个主要品质性质上产生了正向和负向变异 ,少数突变体基本保持了原亲本的稻米品质 ,个别的甚至在此基础上还有若干品质性状得到显著改进。  相似文献   

3.
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ice starch viscosity,RVA profile)可以比较灵敏地反映不同水稻品种间淀粉的品质差异,其遗传表现及淀粉合成相关基因(starch synthesis-related genes,SSRG)对RVA谱的影响已受到广泛重视。本研究利用籼型(Oryza sativa ssp.indica)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和潜力恢复系CG132R,构建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Ⅱa基因(SSII-3)和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基因(Wx)均存在不同等位基因的回交重组自交系作为供试材料,在WxbWxb、WxaWxb和WxaWxa基因型的遗传背景下,研究非糯水稻SSII-3基因对RVA谱特征的影响,并与Wx基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糊化温度与RVA谱中除最高黏度(peak viscosity,PKV)之外的7个特征值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与热浆黏度(hot paste viscosity,HPV)、冷胶黏度(cool paste viscosity,CPV)、回复值(consistence,CSV)、消减值(setback,SBV)、峰值时间(peak time,PeT)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崩解值(breakdown,BDV)、成糊温度(pasting temperature,PT)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非糯水稻中,控制糊化温度的SSII-3基因对RVA谱特征有重要影响,并且SSII-3基因对RVA谱各特征值的影响方向与Wx基因的影响方向相反;(2)SSII-3基因对RVA谱特征值的作用受Wx基因的影响,其中,SSII-3与Wx基因的互作对HPV、CPV、CSV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3)特征值PT、PeT主要受SSII-3基因的影响。Wx基因是控制RVA谱特征的主效基因,SSII-3基因作为稻米糊化温度的主效基因,是对RVA谱起重要作用的另一个基因,研究Wx基因表达的非糯水稻中,SSII-3基因对RVA谱的影响及其与Wx基因的互作,对于评价稻米的蒸煮与食用品质和选育优质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2个杂交稻(淦鑫203和金优402)和4个常规稻(中531、B670、E134和ST66)为材料,于水稻乳熟期进行高温处理3d,处理温度分别为35℃和38℃,以同期田间自然温度为对照,研究乳熟期高温对不同品种早籼稻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并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对照还是高温处理,中531和B670的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及回复值较低,但崩解值较高,而E134和ST66表现为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及回复值较高,崩解值较低;杂交稻淦鑫203和金优402则介于两者中间.与对照相比,38℃高温显著降低淦鑫203、金优402、中531和E134的崩解值,显著提高淦鑫203、中531的消减值、显著降低金优402、中531、B670和E134的回复值.各处理淀粉RVA谱变化趋势较一致,但因品种及温度而略有差异.38℃高温处理下稻米淀粉黏滞性曲线始终低于对照,但常规稻中531和B670的RVA谱形态与对照差异不大.此外,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各特征值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直链淀粉含量(AC)主要控制基因Wx在浙江早籼稻中的多态性分布及其对稻米AC、RVA谱的影响,本试验以37份早籼稻品种(系)为材料,进行Wx基因型检测,以及AC及RVA谱特征值测定,分析不同Wx基因型对稻米AC、RVA谱的影响及AC、RVA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Wxa基因型品种(系)AC表现为中、高水平(23.38%~28.93%),Wxb基因型品种AC表现为低水平(11.61%~17.77%),37份材料中未检出Wxin基因型;RVA谱特征值与Wx基因型高度相关,不同Wx基因型背景下各品种(系)RVA谱特征值差异明显,且Wxa基因型消减值为正值,Wxb基因型消减值为负值。Wx基因型不同的各品种(系)的冷胶粘度(CPV)和崩解值(BDV)分布在不重叠的区间。Wxa基因型表现出崩解值小、回复值大的特性,Wxb基因型表现出崩解值大、回复值小的特性。在不区分Wx基因型的条件下,AC与RVA谱特征值极显著相关,在相同Wx基因型内,品种(系)间AC的变化与RVA谱特征值的相关性并不明显。本研究结果为利用Wx等位基因调控早籼稻AC含量,并根据RVA谱特征值筛选优质食用早籼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氮素吸收、运转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水稻吸氮增多,转移到穗部的比例下降、滞留在叶片中的比例增加,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产谷效率下降。增施氮肥提高了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随施氮量的增加,淀粉RVA谱特征的最高粘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升高。基∶蘖∶穗肥比为7∶0∶3和4∶3∶3处理提高了氮素农艺效率、稻米蛋白质含量、消减值,降低了最高粘度。  相似文献   

7.
对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矮秆突变体的品质性状与原亲本秀水11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等RVA谱特征值上两者有显著差异,而在外观品质、碾磨品质、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淀粉粘滞特性的崩解值、消减值等淀粉食用品质方面基本相同,在蛋白、脂肪、灰分、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关键营养成分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蒸煮后的矮杆突变体米粒中也未检测到Cry1Ab杀虫蛋白。  相似文献   

8.
早籼新品种浙辐910的培育、特征特性与生产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浙辐 91 0系用浙辐 2 1 9与广东优质籼稻长丝软占杂交、杂种F1辅以 3 0 0Gyγ射线辐照处理后选育而成的早籼新品种。浙辐 91 0在湖南省湘潭市 1 997、1 998两年区试中 ,比对照品种湘早籼 1 3分别增产 6 4% (达显著水平 )和 6 9%。在浙江省金华市 1 997、1 998两年区试中 ,浙辐 91 0比对照品种浙 852分别增产 5 5%和 9 8% (达显著水平 )。已分别于 1 999年 1月和 2 0 0 0年 4月通过湖南省湘潭市和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稻米品质分析 ,浙辐 91 0糙米的蛋白质含量达 1 3 2 % ,因此 ,它是一个高蛋白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水稻突变体W1叶色及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水稻突变体W1叶色及叶绿素 (Chl)生物合成的影响。W1是温敏型叶色突变体 ,叶色转变的临界温度约为 2 3℃。在高温下 ,突变体W1的Chl和类胡萝卜素 (Caro)含量与对照无显著的差异 ,幼苗呈绿色 ;低温 (1 5~ 2 0℃ )下W1的Chl和类胡萝卜素 (Caro)含量明显较低 ,表现白化。突变体W1白化苗中的Chla和Chlb含量同时下降 ,Caro Chl的比值增大 ,说明该突变体属于不是由Caro降低而导致的总叶绿素缺陷型。白化苗中Chl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原叶绿素 (酸 ) (Pchl)、镁原卟啉 (Mg proto)、原卟啉IX(ProtoIX)含量减少 ,而δ 氨基酮戊酸 (ALA)和胆色素原(PBG)大量积累 ,证明突变体W1低温下Chl生物合成卟啉原形成部位受阻  相似文献   

10.
固体样品中放射性锆的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建君 《核农学报》2002,16(2):103-108
用BH1 2 2 4型能谱仪测量了95Zr固体样品的能谱图 ,并对其测量的重复性、样品量和活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相应的校正曲线。结果表明 :1 )95Zr能谱有 3个峰 ,选取S3峰 ( 2 40~ 3 0 0能谱道 )作为样品活度的测量道较为合适 ;2 )测量时间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样品量和活度对测样的重复性影响很小 ;3 )随着样品量的增加 ,同一活度样品的测量值呈下降趋势 ,应进行该项目的校正 ,校正曲线为Y1=1 0 0 86-0 0 0 60X1(X1为测样的样品量g) ;4)仪器死时间引起的漏计数不容忽视 ,对测量结果应进行死时间校正 ,其校正系数 ( % )Y2 =1 0 0 95-0 0 2 94X2 (X2 为测样的计数率cps) ;5)从S3道测得的95Zr的衰变规律为A =A0 e- 0 0 14 6t。  相似文献   

11.
特殊种皮颜色花生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 6个具有特殊种皮颜色的花生种质材料搭配 1 0个杂交组合 ,测试了F1代 3个农艺性状、7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特色花生杂交测试的农艺性状 ,主茎高表现杂种优势最强 ,产量性状 ,单株果重、单株仁重等综合性状杂种优势较强 ,各有 8个组合表现超亲优势 ,超亲优势率分别为 7 1 %~ 73 4%和 1 2 1 %~71 5% ;组合间杂种优势强度也有明显差异 ,总的看白皮花生母本效应较强 ,与红皮花生做母本比较 ,除饱果数平均杂种优势指数略低外 ,其余各性状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水稻胚乳突变体的诱发及其微卫星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 3 50Gy6 0 Coγ射线辐照高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apparentamylosecontent,AAC)早籼稻新品种金早 97 47,筛选鉴定出 4个暗胚乳突变体和 2个云雾状胚乳突变体。AAC测定表明 ,暗胚乳和云雾状胚乳突变的AAC明显比原亲本低。以Wxup2 485为引物 ,发现两类胚乳突变的Wx基因微卫星分子标记相同 ,与原亲本显著不同 ,前者为 (CT) 1 8 (CT) 1 8,后者为 (CT) 1 1 (CT) 1 1。  相似文献   

13.
运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相结合的统计方法 ,研究迟熟品种苏农 90 5 2的 3 6个早熟突变系的 8个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和各自的遗传参数 ,以及高产基因型特征。结果表明 :1 生育期较亲本提早的幅度为 2~ 1 3d,产量性状的突变范围较大 ;2 生育期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遗传相关 ;3 影响单株产量的因子 ,按直接作用大小排列为 :单株有效穗 >千粒重 >每穗总粒数 >结实率 ,即早熟突变系高产基因型特征首先是多穗 ,其次是大粒 ,早熟高产品种的选育必须采取两高 (穗数、粒重 )一低 (粒数 )育种策略 ;4 早熟突变系的千粒重和生育期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 ,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量广义遗传力较小 ,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对中籼材料 3 0 2 7的幼穗先经 1 5Gy的6 0 Coγ射线辐照处理 ,而后接种于N6 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MS培养基上分化诱发产生了一系列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株 ,从中筛选出早熟恢复系突变体R3 0 2 7。与原亲本 3 0 2 7相比 ,突变体R3 0 2 7的多个农艺性状和配合力均明显改良。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Ⅱ 3 2A配组 ,成功选育单产最高达 1 0 477kg hm2 的杂交稻新组合Ⅱ优 3 0 2 7。  相似文献   

15.
γ射线诱发水稻长粒型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用 35 0Gyγ射线辐照Ⅱ 32B干种子 ,诱变后代筛选出长粒型突变体LGⅡB。经考察 ,LGⅡB除谷粒细长外 ,还降低垩白率 ,而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均与原Ⅱ 32B品种相似。LGⅡB的长粒突变性状为显性单基因控制。LGⅡB仍保留了Ⅱ 32B对印水型不育细胞质的保持能力和强配合力特点。用LGⅡB转育成新不育系 ,有望能改良原Ⅱ优系列杂交稻稻米的外观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6.
小麦氮锌配施效应及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小麦氮锌配施效应及增产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缺锌的砂姜黑土上 ,氮锌配合施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盆栽小麦增产1 0 2 %~ 1 8 8% ;大田小麦平均增产 9 76 %~ 1 6 6 %。氮锌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锌和速效氮含量水平 ,促进了小麦对氮锌的吸收 ,有效提高了植株氮锌含量 ,土壤水解氮含量增加了 9 1 3%~ 2 1 2 % ;有效锌含量提高了 32 3%~ 6 4 5 % ,小麦氮锌含量分别升高 5 2 0 %~ 1 3 0 %和 1 8 9%~ 36 7% ,氮和锌积累量分别增加2 2 2 %~ 49 7%和 40 2 %~ 6 8 2 %。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的氮锌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辐照花粉对玉米F_1M_1结实及后代植株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6 0 Coγ射线辐照玉米杂交种 (F1)的花粉 ,然后采取自交方法授粉 ,以探讨辐照花粉对F1M1结实及后代植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无侧根突变体RM109的氧化还原代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郝再彬  苍晶  孙鑫 《核农学报》2002,16(4):193-196
比较无侧根突变体RM1 0 9和原品种大力根琥珀酸脱氢酶 (SDH)的活性发现 :RM1 0 9为大力的 60 %~ 70 % ,还原剂处理下大力的SDH活性显著增加 ,而RM1 0 9无变化。RM1 0 9的该酶受单显性基因控制。RM1 0 9对NAA、TIBA的耐性明显增加 ,对H2 O2 的耐性明显下降。结果表明 :氧化还原代谢有突变  相似文献   

19.
粮饲兼用玉米中原单32号的育成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单 3 2号是由齐 3 1 8与原辐黄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 ,在中上等水肥条件下 ,产量 750 0~ 1 2 0 0 0kg hm2 ,产鲜秸秆 52 50 0~ 1 0 50 0 0kg hm2 ,粮、秆富含营养 ,分别含粗蛋白 1 2 77%和 9 2 % ,是优异的粮秆兼用品种。其综合抗性强 ,适于在黄淮地区华南以及宁夏、内蒙、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种植。中原单 3 2号光合效率高 ,氮素吸收利用率高 ,是获得高产优质的生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