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5-2006年夏季在河北塞罕坝地区运用固定样线法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人工针叶林恢复形成的40年生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进行调查,并同自然恢复形成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和天然针阔混交林进行比较.共记录鸟类39种.分别隶属于8目17科.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恢复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鸟类群落具有重要影响;人工针叶林鸟类物种数为(4.14±0.60)种·hm-2,密度为(26.21±7.64)只·hm-2,均高于或显著高于(P=0.018)天然阔叶林,且密度与天然混交林无显著差异(P=0.902),人工针叶林中的沼泽山雀和黄眉柳莺的密度有了显著提高,分别从(2.78±0.67)只·hm-2和(1.21±0.45)只·hm-2增加到(13.57±5.58)只·hm.(P=0.027)和(5.95 4-1.56)只·hm-2(P=0.009,0.002),但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值(H')较小(0.98 4-0.10)、均匀度(J)显著较低(0.73 ±0.04)(P=0.003,0.045);在鸟类4个取食集团中,人工针叶林有2个取食集团的物种组成与自然恢复无显著差异,但密度却有较大的变化,人工针叶林可以显著提高食虫鸟的密度(P=0.041),但杂食鸟和食谷鸟密度均显著低于天然混交林(P=0.007,0.002).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朝阳凤凰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生境的调查,结果表明:凤凰山保护区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保护区内鸟类的主要栖息活动的生境分为夏绿阔叶林、稀树灌丛草丛、人工针叶林、农田居民区和溪流水域等5个类型。其中夏绿阔叶林分布的鸟类有131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57.96%;稀树灌丛草丛区内共有鸟类98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43.36%;人工针叶林区域内共分布的鸟类有95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42.03%;农田居民区共有鸟类72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31.85%;溪流水域分布鸟类43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19.02%。  相似文献   

3.
将保护区鸟类主要栖息活动的生境分为夏绿阔叶林、稀树灌丛草丛、人工针叶林、农田居民区和溪流水域等5个类型。通过调查,分布于溪流水域生境的鸟类种数最多,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21.35%,其次为夏绿阔叶林+人工针叶林生境,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17.98%;无鸟类只栖息生活在人工针叶林1个生境中。  相似文献   

4.
塞罕坝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垂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5年在塞罕坝用条带统计法研究了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性随栖位和栖息高度而变化,并对密度最大的4种鸟类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5.
1993-1995年在塞罕坝用条带统计法研究了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性随栖位和栖息高度而变化,并对密度最大的4种鸟类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6.
日照市自1977年进行人工驯养灰喜鹊防治松毛虫获得成功后,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了爱鸟护鸟的重要意义,采取人工驯养与保护利用相结合的措施,大力推行以鸟治虫;同时建立了14处以保护灰喜鹊和森林生态系统为内容的鸟类保护区,大力提倡封山育林,积极开展科学营林,注意培育竹林和大树,从而为鸟类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扩大了灰喜鹊等鸟类的种群数量,有效地控制了害虫的发生与蔓  相似文献   

7.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鸟类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混交林中鸟类物种数和鸟类物种多样性最高,阔叶林最低。其中,山雀科和鳾科在阔叶林中占优势,而柳莺亚科在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占优势。提出了保护区每种生境都应保持一定面积,以便保护该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武陵源风景区人工林和天然常绿阔叶林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杉木和柳杉纯林林相残缺、断梢、枯梢及死亡率高、生活力下降,已处于严重的衰退状态,不仅直接影响风景区内森林景观,同时给区内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区内人工针叶林进行改造,逐渐恢复成为地带性常绿或常绿落叶阔叶林植被景观,维护风景区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相似文献   

9.
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表明,生态平衡状况良好的森林其各个组分是密切相依的,它们构成互为存在条件的统一整体。鸟类与森林植被的关系就是如此。自然界千姿百态的鸟类以其体型、羽色、呜声等形成一个个可辨认的生态实体,其经济价值是通过它们在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作用体现的。鸟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既是生物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们又对初级生产者植被的保护和植物种子的散布起了重要用作。本文就鸟类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情况,讨论鸟类与森林更新和山地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油松林是抚顺地区两大人工针叶林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生态位。大面积的油松人工纯林为以油松为取食对象的病虫害提供了丰富的食源。为了培育健康的油松林,避免危害发生,该文对抚顺地区的油松林病虫害进行了长期的调查与监测,以掌握其发生趋势,尽早发布预警预报,为实施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生态是自然和谐的保证,有了对自然的保护之心,人与自然之间也就形成了一种欢愉的和谐状态。本期我们特别刊发浙江省武义县白鹭休闲飞舞的摄影作品,以唤起人们心中对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初春走苗寨     
迎着早春的风,乘着美好的心情,我们走向贵州,这个多彩的少数民族聚集地。早就听说贵州黔东南是一个令人迷醉的地方,这里的苗族、侗族同胞千百年来以美丽的服饰和动听的歌舞著称于世。他们喜欢水和歌,历来就有"饭养身,歌养心"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林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林业是近10年才在我国兴起的一门边沿学科。文章从我国对城市林业的理论认识、城市林业的实践和城市林业的专题研究三个方面概述了城市林业研究的进展,并提出近中期需要有所突破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01%,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年均扩大面积2100平方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47%。当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其中,尤以西部地区为烈因此,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治理的现实路径的选择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均匀设计法在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年生刺槐插根苗的叶柄为材,采用均匀设计及其分析方法,以84消毒液为消毒剂,进行外植体消毒试验,得出最佳消毒处理组合为:消毒液有效浓度0.3%,时间4.07min。  相似文献   

16.
NO.1GenotypicVariationinNutrientSelectivityinPopulusunderNaClStressChenShaoliangBaiGenbenLiuXiangfenetal.(1)GeneResponsetoSaltStressinPopuluseuphraticaShenXinThomasTeichmennWangYiqinetal.(8)AnatomicStudyofFemaleSterilityofPinustabulaeformisCarr.ChengPengjunLiFenglanZhengCaixia(13)ComparisonofG6PDHActivityandLT50BetweenP.tomentosaandP.suaveolensDuringFreezingAcclimationLinShanzhiZhangZhiyiLinYuanzhen(20)ElectrophysiologicalandBehavioralResponsesofAdultAnoplophoraglabripe…  相似文献   

17.
对渗透压和毛细现象的定量研究表明:在植物体内水分运输过程中,毛细上升只能说明小型植物水分向上移动的范围,而对高大植物(几十米高的大树)来说,渗透压起重要作用。植物生理学中认为,植物体内水分上升的动力来自“根压”和“蒸腾拉力”。“根压”的产生是由于植物细胞内存在着渗透压,“蒸腾”则是由于植物顶部水势高,而顶部大气水势低,致使水分向上渗透而产生拉力。因此,在植物体内水分运输过程中,可认为渗透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了对回归方程作回归显著性的F-检验时,如何用拟合不足平方和来检验回归模型的合理性,这对于林业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廊坊市果品发展现状的分析,从优化树种和品种结构、优化布局、提高果品质量、扩大栽培面积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论述了廊坊市果品业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并提出了廊坊市果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WATT  A. 《Forestry》1957,30(2):134-138
The development of board and pulp manufacture is discussed inthe light of the country's dependence on imports of timber andtimber products. The development of board and pulp projectsis traced up to the present time, and the individual requirementsare briefl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he country's forestryprogramme, of consumption trends in industry, and of trendsin the main exporting countries on the possible future courseof home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The conclusion is reachedthat while expansion is likely in both board and pulp manufacture,pulp development may claim greater attention in spite of itsmore formidable problems.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need forcareful plann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ard and pulp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