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本文拟在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的意义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生态农业在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若干对策和措施,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本文拟在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的意义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生态农业在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若干对策和措施,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新疆地区干旱、荒漠和具有绿洲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建设新疆绿州生态农业的几个重要方面:保护和扩大绿洲;农、林、牧、草综合发展;大力发展种植业;推广庭院经济;合理增加投入等。  相似文献   

4.
在对宁夏贺兰山东麓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宁夏农业生态分析,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阐述了以改善生态为目的,结合产业开发,发展农、林、畜牧业、服务业,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业体系的农业生态模式,对今后宁夏生态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随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必须因地制宜,适应市场需要,使农、林、牧、渔业之间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对保护农业环境、改善环境质量、适应商品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1农、林、牧、副  相似文献   

6.
<正> 一、南阳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一是我市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生物资源丰富,适宜多种生物生存。二是平原、丘陵、山地均有,非耕地利用潜力较大,水利资源丰富,适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三是人多地少,农民历来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集约化经营,为农村剩余劳力找到了出路。四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的大农业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科学出版社出版 ,系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旨在探索与研究生态农业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进展等 ,推动学科发展 ,主要刊登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农、林、牧、副、渔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创新的研究学术论文、研究技术报告、简报及综述、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示范区典型模式与典型经验等。适于从事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农、林、牧、副、渔、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科技人员、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管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完整概念是:商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科技农业。商品农业就是把农业纳入现代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轨道,实现产品的商品化。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生态农业是把农、林、牧、副、渔、工、商等业以及光照、空气、水分、土壤等环境条件,组成一个综合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9.
陇东黄土高塬农、林、牧发展演变过程。总的发展趋势是:破坏快、恢复慢。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及新技术的推广,工业产品化肥、农药、农膜大量的投入,农田生态平衡严重破坏。提醒我们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时,把历史和现状结合起来,把资源积累和产品积累结合起来,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坚决反对无限度开发利用农业生产资源。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农业机制的内在本质关系和特点出发,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和客观本质,提出了今后十年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任务: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生态农业机制,发挥其先进模式的示范推广作用;二、要在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划分农业生态经济区,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三、应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为中心,搞好区域综合开发和综合发展规划,协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四、从地区实际出发,切实实行农,林、牧、渔,乡镇企业协调发展,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建立良性、高效生态经济模式,提高生态农业的结构功能;五、强化宏观管理,采取配套措施,积极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生态农业 开发农村能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农村能源,缓解生态矛盾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我国的生态农业是包括农、林、牧、副、渔和一些乡镇企业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生态农业可  相似文献   

12.
农牧种养结合是循环农业的一种形式,通过对灵武市农牧种养结合现状调研,探索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结构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从增加值入手,分析了农、林、牧、渔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1997年中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率为15.5%,农业平均贡献率为53.22%,林业为30.17%,渔业为11.67%,农业和畜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表现出反向波动,且呈现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中部平原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应是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农、林、牧、副、渔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5.
江西生态农业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勤  刘秀英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07-111,143
应用系统聚类法对江西生态农业进行了分类及分析。结果表明,依据该省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及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可将江西省80个县(市)分成9个生态农业类型,即:平原农渔牧型、丘陵牧农渔型、丘陵农林牧渔型、丘陵低山立体农林果牧型、中低山农林牧型、丘陵农牧型、丘陵山区庭院经济型、山区农牧型、丘陵山区农牧型,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区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模式及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生态农业在我国有了迅速的发展,各地都在广泛地从事着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所谓生态农业,就是运用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和近代科技成就,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合理组合农、林、牧、渔、加工等比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结合的农业生产系统.它是生态工程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青海省近几十年农业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目前农、林、牧、渔各业结构还存在着较大的调整空间;论述了气候变化对青海省农业生产的影响,阐述了其粮食安全水平。依据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省情,提出在农业结构区域的合理布局、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向生态农业发展;并借鉴循环经济在工业发展中取得的经验,运用生态学规律及遵循循环经济"4R"原则的角度,组织制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着重以新的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建立农业废物循环利用体系,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青海省农业经济向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而本文所讲的是狭义上的农业——种植业。云南省剑川县地处高寒山区,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其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对剑川县农业生产的实地调查,分析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山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山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理论界与学术界提出新论点。 一是林农牧渔副新排列次序论。复旦大学教授兼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张薰华在所著《生产力与经济规律》一书中提出一个新的论点,认为“农,林,牧,副,渔”应改为“林、农、牧,渔、副”。理由是:“由于农业应是生态农业才有发展前途,森林是生态系统的支柱,没有“林”,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就没有农、牧、渔的发展。“林”是人类生存问题,“农”是人们吃饭问题。因此“林”应放在首位。所以,比较科学的次序应是:林、农、牧,渔、副”。这是经济学家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生产力着眼提出的新论点,它反映了这样几个问题:①反映了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②反映了人类对森林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强;③反映了对农业认识的深化。这个新提法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农业发展战略问题,再不能就种植业抓种  相似文献   

20.
稻-草-禽(渔)--水乡生态农业发展之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地区的生态地理环境和农业资源特点出发,分析目前江苏省河网圩区农业种植结构现状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走势,提出稻-草-禽(渔)生态农业模式,以稻稳粮,以草养鹅或养鱼,以鹅,鱼增效,促进农,牧,渔结合,提高整个农业系统的物质生产力,增加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