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油气储运》2011,(25):5-6
今年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地区玉米上暴发成灾,在山东省部分地区夏玉米上危害严重。因为二点委夜蛾是新暴发的重大害虫,人们对其发生特点、规律了解不深入,防治时机和方法把握不准。现将二点委夜蛾的发生特点和应急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二点委夜蛾是夏玉米苗的新害虫,2005年首次在河北省发现危害夏玉米苗,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成灾。作者主要讨论了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和田间防治方法,并为今后对二点委夜蛾的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二点委夜蛾是当前危害玉米的一种新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幼苗,轻者造成玉米苗倾斜或倒伏,重者缺苗断垄。阐述了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玉米田新发害虫,具有暴发性,幼虫聚集性,为害隐蔽性等特征,在平舆县发生为害逐年严重,且防治困难,对该县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笔者根据对该地二点委夜蛾近年来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情况调查研究,结合国内研究进展,分析了二点委夜蛾在该县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绿色防控对策,对有效控制其为害,保障豫南地区夏玉米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二点委夜蛾在孟津县局部发生。二点委夜蛾是危害夏玉米幼苗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孟津县植保站高度重视,认真部署二点委夜蛾防控工作,及时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危害,以保秋作物丰收。一、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危害形态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害虫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害虫食量不断加大,发生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如不能及时控制,将会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二点委夜蛾1年发生2代。成虫有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测,6月  相似文献   

6.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玉米田新发害虫,具有暴发性,幼虫聚集性,为害隐蔽性等特征,在平舆县发生为害逐年严重,且防治困难,对该县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笔者根据对该地二点委夜蛾近年来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情况调查研究,结合国内研究进展,分析了二点委夜蛾在该县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绿色防控对策,对有效控制其为害,保障豫南地区夏玉米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二点委夜蛾属于鳞翅日夜蛾科害虫,魏县2011年首次发现该虫危害玉米,是一种新型玉米害虫。近几年,发生面积及危害作物虽然不断外延,但经过科学防治,已经基本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8.
黄淮地区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健  李武业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08-108,110
介绍了新型玉米害虫二点委夜蛾的生态习性,并与其它常见鳞翅目夜蛾科害虫比较形态特征,对该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正二点委夜蛾是我省夏玉米区新发生的害虫,该害虫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害虫食量将不断加大,发生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这种害虫的传播速度极快,如不能及时控制,将会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甚至会导致大面积玉米地绝收。因此,需加强对二点委夜蛾发生动态的监测,做好虫情预报或警报,指导农民适时防治,以减轻其为害损失。现将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形态特征1、成虫。颜色:二点委夜蛾灰褐色。二点委  相似文献   

10.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发生并被中国动物研究所鉴定的玉米新害虫。由于该害虫易与黄地老虎在形态上混淆,因此目前的发生范围尚未澄清,且很易延误防治。为此今年各地加强了对二点委夜蛾的监测和研究,根据黑光灯诱测,6月10日各地蛾量骤增,进入第1代蛾高峰,预计6月下旬~7月玉米苗期将受到二点委夜蛾危害,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危害程度重于上年,范围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二点委夜蛾是近几年发现为害玉米的一种新害虫,危害性较大,由于其侵害部位以及形态上的相近,许多农民习惯把二点委夜蛾误称为"地老虎"。结合近年来二点委夜蛾在新乡县的发生危害情况,本文提出相应地防治措施,指导农民减轻其为害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新发现的一种玉米新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将玉米茎基部咬成一个洞或咬食根部,引起幼苗心叶萎蔫、倒伏甚至死亡。平山县自2011年二点委夜蛾暴发以来,开始了二点委夜蛾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在多点进行田间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防治效果好、成本低、"一喷多防"的综合防治技术,使平山县二点委夜蛾的危害得到了有效遏制。1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二点委夜蛾成虫为灰褐色,体长10~12 mm,  相似文献   

13.
正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危害夏玉米的重大害虫,随着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应用,麦秸、麦糠大量或全部留在田间,大面积的适宜环境,造成了该虫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危害玉米生产。因此,要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发现幼虫及时进行药剂防治。一、发生特点二点委夜蛾的成虫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趋光性,另一个是昼伏夜出。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一般每年的6月初至7月初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二点委夜蛾的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并针对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玉米田害虫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气象要素对玉米二点委夜蛾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芳  徐海涛  杨秀华  刘敏  曹伟 《农技服务》2011,28(9):1365-1366
近年来,聊城市部分玉米田地二点委夜蛾发生严重,有的地块已造成玉米严重缺苗断垄。对该害虫在气象条件下进行了调查统计和监测研究,探讨了气象要素对二点委夜蛾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的影响,为进一步做好农业防治提供更加有利的防治条件。  相似文献   

16.
豫东地区玉米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豫东地区玉米二点委夜蛾的发生情况,概述了其危害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11年6月初,在我镇西滕村宋玉暄玉米田首次发现地下害虫二点委夜蛾,截止到7月中旬,全镇5 6万亩玉米,发生面积达1万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有的玉米田,缺苗断垅全田毁种。二点委夜蛾属群居性暴发性害虫,倘若幼虫发生高峰与夏玉米苗期吻合,将对全镇的夏玉米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经过近两年对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控跟踪,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出玉米田二点委夜蛾防控技术,包括播前灭茬、清除玉米苗根基的覆盖物、物理防治、种子处理、播后苗前喷雾、苗后喷雾、毒饵诱杀等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二点委夜蛾的生长规律和危害特点,重点分析了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方法及二点委夜蛾防治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新型机械防治二点委夜蛾的夏玉米免耕播种装置。  相似文献   

19.
<正>(清河县农业农村局河北清河054000)目前,二点委夜蛾已成为黄淮海地区常发性害虫,该害虫食性杂、繁殖能力强、适生范围广、为害速度快,主要危害玉米苗期。基于二点委夜蛾防治适期短、幼虫防治难度大的特点,并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技术,以农业生态调控预防为核心,辅以物理、化学或者生物防治。麦秸秆粉碎、机械灭茬、清理播种行等农业生态调控预防措施可破坏二点委夜蛾的适生环境,压低虫源基数,减轻其对玉米幼苗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二点委夜蛾主要以幼虫危害玉米茎基和根部,造成玉米心叶萎蔫、植株倒伏而枯死,其危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防治难度大,近几年危害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为供生产上防治二点委夜蛾参考,介绍了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