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2年4月6日,行唐县苗某饲养的600多只、18日龄大的乌鸡出现精神差、食欲下降、腹泻等病情,笔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了该病。1临床症状病乌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呆立不愿走动;羽毛粗乱,色泽暗淡;排灰白色稀便,有的粪中带有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鸡大肠杆菌病和小肠球虫混合感染的病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着养鸡户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发病鸡只进行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及病原的实验室检验,探讨鸡大肠杆菌病与小肠球虫混合感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大肠杆菌与球虫混合感染常常导致鸡群继发坏死性肠炎、溃疡性肠炎而影响鸡的生长发育缓慢,均匀度差,零星死亡等。多发于肉鸡和生长期的蛋鸡,但是近年来大肠杆菌与球虫混合感染在产蛋期的鸡也呈现点状散发趋势,此类病的混合感染通常缓慢发生,且呈隐性。在鸡群中长期存在,不仅造成蛋鸡的产蛋率高峰期短,鸡的免疫水平低下,而且极易发生其他病毒病,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庆市某特种养殖合作社发生的貉大肠杆菌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例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了介绍,提出貉大肠杆菌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的预防措施,为貉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选用5、8、11日龄的雏鸡进行鸡球虫单卵囊分离试验,研究不同感染日龄对鸡球虫单卵囊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从感染成功率、潜伏期、高峰期的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和从每只感染雏鸡收集到的球虫卵囊数量等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发现感染11日龄的雏鸡单卵囊分离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正>貉链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饲养管理差、营养不良、气候异常、高温高热、惊吓、饮食突变时易发生本病,并由于继发附红细胞体而使病情加重。1发病情况2012年7月12日,行唐县苗某所养貉出现病情,肌肉注射安乃近、病毒灵、地塞米松、林可霉素等药物,效果不佳,至7月15死亡2只。笔者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确诊貉链球菌病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2临床症状病貉体温40.5℃左右,精神沉郁,皮毛黯淡无光,嗜睡;食欲减退,有的废绝;寒颤、抽搐、站立不稳;眼流泪,可视黏膜黄染,呼吸困难呈腹  相似文献   

7.
兔球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发病机理及诊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2~2007年,吉林省兽医科学研究所传染病第三研究室,通过对130个种兔场、1000余只獭兔、肉兔进行了病理解剖、细菌学检查、生化试验、动物试验等,发现球虫占发病兔总数60%,而感染球虫兔同时并发大肠杆菌病兔占球虫发病兔总数90%以上。在2002~2005年期间,九台龙嘉堡、九郊、农安合隆、长春净月等地有近10家兔场,因兔球虫合并感染大肠杆菌而致兔场倒兔卖笼,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诊疗中,笔者曾发现一例貉大肠杆菌与克雷伯氏菌混合感染导致出血性肠炎的病例,现报告如下:1概况2011年7月,某畜主所养殖的150只貉陆续出现腹泻症状。始发病时,幼龄貉先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或黄绿色粥样,后期粪便恶臭。病貉厌食、  相似文献   

9.
续鸿飞 《北方牧业》2004,(13):27-27
6-8月份是仔貉大肠杆菌病的多发季节,此期正处于貉断奶后分窝期,仔貉的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都不健全,加之气温升高,动物通过分泌物、排泄物等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有的健康貉通过消化道和皮肤黏膜创伤处感染本病。在正常情况下,貉机体内存有大量的大肠杆菌,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貉机体抗病机能降低,肠道菌群失调时,大肠杆菌迅速繁殖,破坏肠黏膜,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严重者造成绝食,脱水发生败血症,最后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养貉专业户刘某饲养200多只貉,2010年5月2日发现部分貉精神差,食欲下降,腹泻,病程5天左右有6只死亡。发病期间刘某用阿  相似文献   

11.
(一)常见误区全群预防。大兔容易中毒,尤其是泌乳母兔中毒现象较普遍。无论何种抗球虫药物,不要轻易投喂大兔,特别是泌乳母兔。1.诊断失误:只认识肝球虫,不识别肠球虫。而很多情况下,球虫和其他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经研究发现,凡是发生肠球虫病,几乎100%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2  相似文献   

12.
2006年6月10日,克山县滨河乡养鹅户王某饲养的1000只雏鹅陆续开始发病。6月15日来我站就诊时已发病102只,死亡30只,发病率10.2%,病死率29.4%。经我们综合诊断,该户雏鹅发生球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具体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疫病是动物养殖的最大风险,尤其是多病原混合感染的风险更大。2010年12月,宜昌市某个体养鸡户新购进的5000只肉鸡苗,饲养1周后出现采食量下降,精神沉郁等症状,用强力霉素、氟哌酸等药物治疗无效,死亡严重。经诊断为大肠杆菌、曲霉菌与球虫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宜昌市某个体养鸡户购进5...  相似文献   

14.
2018年12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规模化貉养殖场发生死亡,为了确诊其病因,对其死亡的貉进行解剖检查,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进行生化试验、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剖检结果表明:肝脏肿大、胆囊充盈、肠外膜出血、肺部结节等;生化结果表明: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性;PCR结果表明:引物能有效扩增大肠杆菌Sta基因;药敏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哌拉西林、米诺环素高敏,对头孢唑林、妥布霉素中敏。说明该貉养殖场细菌污染严重,本研究为该貉养殖场貉的死亡病因分析和防治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5.
桦甸市某养殖户新进3月龄孔雀50只,半月后发病死亡14只,确诊为孔雀大肠杆菌与球虫的混合感染。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该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6.
大肠杆菌与球虫混合感染较为多见,常给养鸡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06年9月,笔者对彭阳县白阳镇中庄村的一起萨索鸡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17.
兔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及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断郑州牧专基础部450045赵桢芬,轩庆丰1994年3月某兔场爆发疫病,综合鉴定结果为兔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及球虫混合感染所致。一发病情况某新建兔场有1100只兔,仔兔断奶后均接种过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18.
鸡小肠球虫病与坏死性肠炎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小肠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属原虫寄生侵害鸡消化道上皮,造成鸡只肠道损伤、饲料转化率降低和不同程度的死亡率,耐过鸡生长发育受阻,增重缓慢等.由于球虫寄生造成肠道内酸碱失衡、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常引起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一养殖户饲养貉868只,于2011年10月6日发现有的貉突然尖叫、不进食、呼吸频率加快,陆续死亡20余只。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采用头孢曲松钠、先锋霉素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诊治过程如下:(一)临床症状病貉表现为不安、不断尖叫、被毛蓬乱,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急促,食欲减退或废绝,病貉腹泻,排绿色、黄绿色、褐色粪便,逐渐消瘦乃至死亡。病程2~3天。(二)剖检病变胸腔有大量  相似文献   

20.
大肠杆菌与球虫混合感染较为多见,常给养鸡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08年9月,笔者对南昌县某村的一起鸡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病例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