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小球藻的风干致死及干燥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球藻的风干致死及干燥保护方法。[方法]比较7种保护剂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小球藻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海藻糖对藻细胞的保护效果最好,当海藻糖用量为5%时,藻细胞存活率提高了50%。[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淡水微藻的诱变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葛珍珍  王杰  余晓斌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12):2453-2456,2460
[目的]为了实现小球藻的高密度及高产油培养。[方法]通过分析分批培养过程中藻细胞的生长曲线,葡萄糖消耗曲线,pH及溶氧变化曲线,对小球藻进行分批补料,待藻细胞达到一定的高密度后再进行缺氮培养以富集细胞内的油脂。[结果]经过4次分批补料,小球藻的生物量达到了65.25g/L,然后进行缺氮培养12h,然后进行缺氮培养12h,小球藻的油脂含量由42.75%提高到63.82%,油脂含量达43.37g/L。[结论]合理的分批补料明显地提高了小球藻的生物量。缺氮培养进一步提高了小球藻的油脂含量。  相似文献   

3.
葛珍珍  王杰  余晓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29-11931,11971
[目的]为了实现小球藻的高密度及高产油培养。[方法]通过分析分批培养过程中藻细胞的生长曲线、葡萄糖消耗曲线、pH及溶氧变化曲线,对小球藻进行分批补料,待藻细胞达到一定的高密度后再进行缺氮培养以富集细胞内的油脂。[结果]经过4次分批补料,小球藻的生物量达到了65.25 g/L,然后进行缺氮培养12 h,小球藻的油脂含量由42.75%提高到了63.82%,油脂产量达43.37 g/L。[结论]合理的分批补料明显地提高了小球藻的生物量。缺氮培养进一步提高了小球藻的油脂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快、光合作用强、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等化合物,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生物能源等行业。建立简易、安全和高效的藻细胞破壁技术是蛋白核小球藻等微藻高值天然化合物萃取及其商业化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方法]本文以蛋白核小球藻为试材,以细胞破碎率和油脂得率为指标,对超声波破壁法的条件(藻液体积、藻细胞含水量等)和参数(功率、时间、温度等)进行系统优化。[结果]结果表明,超声波破壁最佳条件和参数为:室温25℃,湿藻液pH5,藻细胞含水量20%~50%,超声波输出功率250 W,处理时间为15min,和处理量每次120mL。依此条件和参数进行处理,蛋白核小球藻破壁率达94.8%,油脂萃取率达40.1%。[结论]这一优化的超声波破壁方法简便高效、成本低,对后续产品加工无负影响,为建立蛋白核小球藻高值天然产物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球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优化热蒸汽-NaOH法提取小球藻蛋白质的最适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热蒸汽与盐、碱液共同处理小球藻细胞,考察蒸汽压力、提取时间、固液比(藻粉∶水,g∶ml)、NaOH添加比(占藻粉量的百分比)对小球藻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热蒸汽与碱液相结合更有利于小球藻蛋白质的溶出,且90%以上的小球藻蛋白可能为碱溶性蛋白,优化后的小球藻蛋白质的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添加比为20%,固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45min,蒸汽压力为0.075MPa,此条件下小球藻蛋白质提取率达到91.19%。[结论]热蒸汽与碱液共同处理小球藻细胞能明显提高小球藻蛋白质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球藻(Chlorellasp.)对3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3种常用抗生素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以确定分离、纯化微藻时对藻细胞无害并能抑制伴生杂菌生长的抗生素浓度。[结果]小球藻对青霉素较为敏感,而对氨苄青霉素和头孢他啶敏感性较弱,低浓度(1.0 mg/L)的氨苄青霉素对微藻细胞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氨苄青霉素可用于小球藻纯化过程中抑菌,其适宜浓度为1.0 mg/L。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固定化藻类技术应用于净化海水养殖废水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的方法,将培养至对数末期的普通小球藻进行固定,制备3、4、5 mm不同粒径的固定化藻球,比较悬浮藻与不同粒径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和无机磷的去除率及微藻的生长特性。并选择直径为4 mm的藻球、空白胶球、悬浮藻液分别按10%和15%的填充率投放入海水养殖废水中,研究不同填充率条件下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和无机磷的净化效果。[结果]4 mm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无机磷的去除率较高,填充率为15%条件下去除效果更佳,但藻细胞生长被延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固定化小球藻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工厂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废水资源化小球藻在植物营养方面的高值化利用潜能。[方法]研究小球藻对污水中氨氮、磷的吸收率,以及不同小球藻处理对拟南芥植株生长的生物肥效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供试水样中氨氮和正磷酸盐含量分别为100和50 mg/L时,小球藻对其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12%和62.72%;不同处理的废水培养小球藻藻液以追肥的形式施入拟南芥盆栽植物,与CK相比,藻液肥对拟南芥株高、根长及土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结论]小球藻对污水中氨氮、磷酸盐具有较高的吸收效率,废水资源化小球藻对拟南芥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生物肥效,该新型肥料具备高值化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湿藻藻泥乙醇脱水干燥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有效降低小球藻油脂提取过程中湿藻体脱水干燥成本。[方法]以BG11培养液培养的小球藻进行离心预处理后加入不同浓度和比例的乙醇、经不同的脱水次数,探究在不同条件下湿藻泥的脱水效果,并以湿藻泥脱水干燥后制备的藻粉为材料,比较了小球藻藻粉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油脂提取率。[结果]加入的乙醇浓度为80%,乙醇溶液与藻泥中原含水量的体积比为1∶1,经一次挥发脱水后,湿藻泥中的含水率可从89.04%降至30.1%。[结论]藻粉含水率在40%以下时,对粗油脂得率影响较小,即湿藻用乙醇进行协助脱水时,藻泥含水量降至40%以下即可进行油脂提取。  相似文献   

10.
三种微藻与苯酚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佳  麻晓霞  马玉龙  马彩虹  张新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60-10562,10605
[目的]研究小球藻、螺旋藻和斜生栅藻3种微藻与苯酚的相互作用。[方法]以小球藻、螺旋藻和斜生栅藻为藻种,人工模拟配置不同浓度苯酚的废水为受试水样,进行微藻与苯酚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苯酚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螺旋藻和斜生栅藻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螺旋藻表现得更为敏感,当苯酚浓度高于200 mg/L时,螺旋藻死亡;小球藻、斜生栅藻对低浓度苯酚均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并随苯酚浓度增加其去除苯酚能力减弱。[结论]利用微藻处理低浓度含酚废水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solate Chlorella vulgaris(chlorella)and extract its genomic DNA.[Method] Both the dilution method and drip method were employed to isolate chlorella from lake water samples;the conditions for culturing chlorella were optimized and its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by improved CTAB method and SDS method.[Result] The proper conditions for chlorella culture were as following:temperature 20-25 ℃,illumination 4.39-5.86 W/m2 and rotational speed 100-150r/min;improved CTAB method was suitable for extracting genomic DNA from chlorella.[Conclusion] The study is helpful to study the chlorella at molecular level and promote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hlorella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2.
小球藻的分离及其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从湖水中分离小球藻并提取其DNA。[方法]采用稀释法及水滴法分离小球藻,优化小球藻培养条件,并用改良CTAB法及SDS法提取其DNA。[结果]温度20~25℃、光照4.39~5.86W/m2及转速100~150 r/min的条件适于小球藻的培养;改良CTAB法适于提取小球藻DNA。[结论]该研究将有助于在分子水平研究小球藻,促进小球藻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分光光度法测定小球藻数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旭阳  张雯  杨阳  蔡小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04-11105
[目的]确定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球藻藻液浓度的适宜波长。[方法]在不同波长下对不同浓度普通小球藻藻液的吸光度进行测定,对有关数据进行生物统计分析。[结果]在8.7×10^6~8.7×10^8个/ml的浓度范围内,小球藻藻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在680nm左右,较高浓度小球藻藻液的吸光度超出了测定范围。显著性测验表明,9种波长下小球藻藻液浓度与藻液吸光度呈极显著直线相关。680nm波长下的测定灵敏度最高,其最高藻液浓度最低,为3.79×10^8个/ml;700nm波长下的测定灵敏度最低,其最高藻液浓度最高,为7.7×10^8个/ml;560nm波长下的测定灵敏度仅高于700nm波长下的,其最高藻液浓度为6.9×10^8个/ml;540nm波长下的测定灵敏度高于560nm波长下的,其最高藻液浓度为6.5×10^8个/ml。[结论]在680nm波长下测定小球藻藻液浓度,其灵敏度高、数据更精确。  相似文献   

14.
小球藻的分离及其DNA提取方法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solate Chlorella vulgaris(chlorella)and extract its genomic DNA.[Method] Both the dilution method and drip method were employed to isolate chlorella from lake water samples;the conditions for culturing chlorella were optimized and its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by improved CTAB method and SDS method.[Result] The proper conditions for chlorella culture were as following:temperature 20-25 ℃,illumination 4.39-5.86 W/m2 and rotational speed 100-150r/min;improved CTAB method was suitable for extracting genomic DNA from chlorella.[Conclusion] The study is helpful to study the chlorella at molecular level and promote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hlorella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5.
王俊峰  尹尧  王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673-11675,11678
[目的]对从Bacillus sp.SN02004-01菌所产高温海藻糖合酶产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试验研究了菌株细胞的破壁处理工艺及所得细胞海藻糖合酶性质。[结果]以2%甲苯+0.2%EDTA为破壁试剂,菌体浓度0.05g/ml,温度为35℃,150r/min处理3.0h为最佳处理条件;该细胞酶最适反应pH值7.0,最适反应温度为60℃;Cu2+、Zn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结论]在最佳处理条件下获得最高酶活为54.05u/ml,提高了2倍,说明该酶具有很好的生物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优化啤酒酵母海藻糖提取工艺.[方法]以啤酒废酵母为原料,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微波破壁法、高温处理破壁、煮沸提取法)提取海藻糖,以海藻糖得率以及工艺的效益性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辅助因素处理等单因素对海藻糖提取的影响,从而确定从废酵母中提取海藻糖的较佳工艺.[结果]试验得出,微波破碎法耗时少,但不易工业化且提取率不高,比较发现煮沸提取的工艺方法相对最佳.以水作提取剂从废酵母中提取海藻糖的最佳条件是:煮沸80 min,海藻糖提取率为8.147 mg/g干酵母.[结论]研究可为海藻糖的提取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尚宏丽  顾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73-6176
[目的]对介孔分子筛固定化海藻糖合酶进行研究。[方法]以基因工程菌所产海藻糖合成酶为材料,利用介孔分子筛MCM-41作为载体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并对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前后的海藻糖合酶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海藻糖合成酶可通过物理吸附法固定于介孔分子筛MCM-41孔道中,在pH为3,给酶量为62.5 mg/g的条件下,固定12 h时可得到最佳固定化效果;与游离海藻糖合酶相比,固定化后的海藻糖合酶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明显改善,并具可重复操作性,有利于酶的使用和储放。[结论]该研究为开发新的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玉巧  杜云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39-14841
[目的]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海藻糖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研究了高渗透压、单一热刺激、周期性酸刺激和周期性热刺激几种刺激条件对酒香酵母海藻糖代谢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的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能促进酒香酵母中海藻糖的产生。单一热冲击试验得到的最佳冲击条件为:冲击时机为培养时间12h、热冲击温度45℃、热冲击的持续时间1h。周期性酸刺激试验表明,酸刺激对酒香酵母海藻糖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多次酸刺激对海藻糖产量无累加效果。周期性热刺激试验表明,适宜的热冲击能够迅速促进细胞海藻糖的合成,对细胞的生长量影响不大,4次热冲击结束时细胞中海藻糖含量增加值呈下降趋势,分别为冲击前海藻糖含量的1.6、1.1、1.1及1.0倍,表明酒香酵母对热冲击的应激性是逐渐减弱的。[结论]对研究酵母在极端环境下的抗逆机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