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6,(10):91-92
林业生态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红线。生态红线是党和人民的"生命线",是林业事业的"目标线",是政府执政的"高压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构建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底线"。划定生态红线,对于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以四会市为例,分析了当前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然而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该区域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严重的水土流失。本文在分析三峡库区城市水土流失原因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从加强宣传教育、立法监督、科学规划、资金筹集、新技术应用、加强协作等6个方面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生态冲突是指耕地、建设用地对生态用地的占用,包括耕地冲突、建设用地冲突和综合土地利用生态冲突3类。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基于生态安全视角,对其2015年的土地利用生态冲突进行强度测度、进行分区并提出分区调控对策,以期为研究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结果表明:(1)冲突强度分为重度冲突、高度冲突、中度冲突和轻度冲突4级,耕地冲突强度大致以长江干流为中心,冲突强度呈现出由河流向周边递减的趋势;建设用地冲突强度以重庆市市中心为圆点,冲突强度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圈层式递减分布模式;整体上来看,三峡库区(重庆段)大部分区域属于轻度与中度冲突,重度与高度冲突所占面积较小;(2)采用主导标志法、二阶聚类分析法等把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分为2级:得到4个一级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区和9个二级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区。  相似文献   

4.
统一底图底数是编制各类空间规划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作为当前权威性最高、现势性最强的国土空间利用现状数据,所采用的工作分类与国土空间规划采用的用地用海分类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工作分类和用地用海分类进行衔接分析,提出了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现状底图底数转换的总体技术思路、关键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信息》2017,29(14):90
正北京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约10.11万hm~2,这些永久基本农田不仅将产出农产品,还将成为城市开发的实体边界和生态屏障。市规划国土委日前发布,近日北京市召开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市级验收会,除东城、西城、石景山之外,全市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的13个区均通过市级验收,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是耕地保护的重中之重。高质保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光是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还是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治规划是开展土地整治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同时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用地结构布局,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推动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本文在总结《乌鲁木齐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乌鲁木齐市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主要任务,同时对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细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23-9624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生态用地规划已成为一个新的焦点。许多城市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中,不仅重视各类用地的生态功能的保护和利用,而且很重视纯生态用地在土地利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利用GIS技术对靖江市生态用地状况进行分析,并应用到新一轮的生态用地规划中。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土空间开发的关键,对于统筹推进土地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古田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类型构成的基础上,按照乡镇不同土地利用方向,提出全县土地整治的3种模式:粮食主产区土地整治模式、建设用地复垦区土地整治模式、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模式。为保障土地整治的实施,应该完善土地整治规划制度体系、鼓励多元资金参与土地整治、提升技术队伍及先进技术支撑、强化土地整治生态人文理念。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县域土地整治工作应在分析土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土地整治方向,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目标。  相似文献   

9.
谢志林  陈升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41-5743
选取洞泉村为例,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选取地形地貌、河流、耕地、林地4个生态控制因子,分别分析各要素引导下的村庄生态安全格局,并利用图形叠加技术,构成洞泉村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根据洞泉村用地现状、区位和交通等因素,确定村庄空间拓展方向和用地布局规划。从而充分保障乡村景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彰显地域特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任艳  段正松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5):137-140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不断推进,如何做好规划期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工作,保证市域内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者亟需考虑的问题.该文详述了建设用地预测方法,提出"分类型—方法"的预测模式,并以百色市为例,对百色市2025年和2035年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胡雪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96-14998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采用多样化指数、优势度指数、集中化指数、组合类型、区位指数等多个生态学指标,对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丰都县沿江10个乡镇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所选取的生态学指标间呈现有规律的相关性,且能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加强生态规划理念,采用生态学方法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为土地利用规划后续工作提供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乡村可持续性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广大乡村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乡村发展的关键在于土地的持续有效利用.为此,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对乡村地区的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首先简要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可持续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以及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多目标性,然后着重论述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生态网络以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等几种景观生态规划模式.最后提出,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整合可以推动乡村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以及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不足,通过比较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与一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异同,指出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特殊意义,提出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纳入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展开,为了评价改变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的环境影响,以忻州市为例,探讨了环境敏感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生态功能敏感地、水源敏感地、污染影响敏感地、优质农田敏感地以及煤矿塌陷敏感地五类环境敏感分类进行综合评价分级,并进一步明确其空间分布范围。通过分析评价忻州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农用地、建设用地和重大工程用地空间布局与环境敏感区的协调性,提出规划可能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的影响。协调土地生态功能分区和环境敏感地关系,为忻州市建设用地扩张控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蒲春玲  余慧容  李晓龙  王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46-19049,19065
伊宁市是新疆绿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具有相对的典型性。在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资源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得出伊宁市现阶段土地利用特征与缺陷:自然条件优越,但资源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建设用地增长快且需求量大,用地矛盾加剧;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情况严重;资源利用结构与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借助GIS技术划分出4个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生态景观区、平原农业区、山地牧业区和建设保护生态区。针对各功能区的特点,构建出4种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绿洲生态农用地利用模式;特色生态旅游型土地利用模式;集约节约型生态土地利用模式和保育型生态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精明增长是20世纪90年代末诞生于美国规划界最流行的时髦概念,总的来说,精明增长是一种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紧凑式城市规划发展模式.目前为止,"精明增长"理论都是被应用在城市规划方面,很少被土地规划方面所应用.然而,"精明增长"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笔者是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背景下结合栾川县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实际,阐述了"精明增长"理论对栾川县城镇空间扩展的启示,以及在栾川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虽然中国和匈牙利土地所有权制度不同,但二者存在共同的土地利用现状,即土地细碎和规模不经济,两国一样重视土地利用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分析匈牙利土地利用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设计,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以资中国在土地管理制度的选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完善,土地整理推进等方面借鉴,促进土地利用中经济有效性、生态合理性和社会承受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以镇赉县为例,以1990、2000、2006年3期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IS技术支持下,应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数量格局变化,应用景观指数分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90~2006年间镇赉县农业用地增加,生态用地减少,耕地增加是以草地减少为代价;湿地退化、盐碱地扩展、水资源环境与变化直接影响盐碱化发展;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简单,景观异质性降低,向结构简单的人工生态系统发展。结合统计数据分析,镇赉县土地利用格局演化受自然因素胁迫,人为因素直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利用方向应该是增加生态用地,建立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对比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方法,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计划的区别与联系。在简要概述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计划编制与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计划在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