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樟子松7个种子源的种子和长白松,赤松和黑松的种子在北京地区做引种试验,并以油松做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长白松生长的表现较好,优于油松。赤松和黑松表现一致,不如油松。樟子松生长表现更差。但从樟子松不同种源来看,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南部和小兴安岭的种源生长表现要优于大兴安岭北部的种源。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山西北部风沙区为彰武松引种试验区,以辽宁北部的彰武县为种源地,进行引种试验,根据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表现,山西北部风沙区适宜彰武松生长,生长量超过油松和樟子松,抗逆性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3.
对辽宁省章古台固沙造林研究所的油松、樟子松、赤松人工林木材年轮宽度与管胞长度的测定表明,油松和赤松直径生长旺盛期约为17a,樟子松直径生长旺盛期短于油松和赤松,但樟子松17a后的直径生长高于油松和赤松;3树种的未成熟材范围均大于20a,油松和赤松未成熟材范围基本相等,油松略大于樟子松;三者管胞长度在距离髓心第1~8年轮间基本相等,从距离髓心的第9年轮起,樟子松管胞长度小于油松和赤松;3树种管胞长度在距离地面0.2m高度处出现最小值,油松管胞长度在树干轴向呈“短-长-短”的变化模式,在距地面6m处管胞长度再度出现变短趋势。  相似文献   

4.
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辽宁东部地区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7个县的油松发病林分内共有4种森林土壤类型,分别为石质棕色森林土、暗棕色森林土、草甸棕色森林土、生草棕色森林土。石质棕色森林土类型发病率(86.34%)和发病指数(50.01)最高。土壤肥力测定显示共同规律是随着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钙和镁含量的减少而油松落针病均呈现病情加重的趋势,速效氮含量比正常下降了87.73%,表现最明显。发病林分的土壤pH值皆呈弱酸性,林分病情随着土壤的pH值减小而加重。  相似文献   

5.
紅松和油松杂交是不易得到种子的。我們試图从研究紅松和油松的大、小袍子发育、受精过程、染色体数目,来寻求其杂交不孕的原因。試驗結果是: 1.紅松由传粉到受精間隔12个月,油松則間隔13个月。二者在授粉后,花粉貯存于珠心頂部的花粉室內,平均溫度約22℃时开始发芽。发芽的花粉在花粉室內越冬,翌春花粉管继续伸长,至6月中旬受精。 2.紅松和油松的染色体数目相差很大,紅松小孢子母細胞內n=6,油松小孢子母細胞內n=12;紅松胚乳細胞內n=6,个别的細胞內也有n=7,8,…,10的,油松的胚乳細胞內則是n=12,也有n=14的。由染色体数目差别之大,也可推知紅松和油松杂交是有困难的。 3.紅松和油松杂交不孕的主要原因是,油松的花粉不能在紅松的珠心上发芽。授以油松花粉的紅松,其胚珠发育至游离核时期即停止发育,与未授粉的紅松胚珠发育很相似。  相似文献   

6.
油松育苗造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松属松科松属常绿大乔木,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根系发达,固土保水能力强,也是青海省山地沟壑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以及用材林的优良树种。油松具有分布广,但不连贯,且分布区气候条件相差很大的特点。分布区域在北界为内蒙古的阴山,西至宁夏的贺兰山、青海的祁连山、大通河、湟水流域一带,南至秦岭、巴山北坡,西南到四川西北部、云南北部,东至山东的蒙山。陕西、山西为其分布中心,在河北、山东、内蒙古、辽宁、甘肃、河南的分布也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7.
油松球果小卷蛾是我国松树上重要的嫩消和球果害虫,主要危害油松、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等,常与松实小卷蛾、芽梢斑螟混杂发生,竞相取食,严重影响松树生长发育,直接关系到天然林的更新和人工来种造林。在南方马尼松林内,4月上旬,马尾松雌球花顶部芽鳞张开,珠鳞呈茄红色时,油松球果小卷蛾幼虫开始钻蛀珠和珠心,雌球花逐渐萎缩,变成灰褐色,手提花碎。4月中旬始,幼虫侵害2年生膨大期的马尾松球果,以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危害最盛。幼虫多从球果基部下方蛀入,蛀食果轴周围的种鳞,蛀孔一边的种鳞先失级干枯,使整个球果呈黑褐僵硬,…  相似文献   

8.
巴山松和油松地理分界和分类关系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山松和油松二者的地理分界和分类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对包括巴山松分布区和油松分布区南缘部分的15个天然林分球果、种子和针叶方面的24个形态特征的测定,采用多变量分析技术,从群体的角度研究了巴山松和油松的形态差异和地理分界。结果表明,巴山松和油松在球果、种子等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认为巴山松作为一个独立种为宜,它与油松的地理分界在米仓山至大巴山一线。  相似文献   

9.
王志明  李涛 《中国林业》2011,(23):47-47
油松,又名红皮松、短叶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是陕西省榆林市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主要造林树种。自三北防护林工程以来,榆林市大量营造油松人工林,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榆林黄土沟壑区的风化、沙化、石漠化严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雁北地区引种樟子松的调查,提出在山西北部丘陵风沙区发展樟子松的几点建议。阐述了种源、立地条件、栽植密度与生长的关系,并将其与乡土树种油松的生长做比较,说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樟子松生长优于油松。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营造的大面积油松纯林,其缺点现已暴露无遗,究其本质,是概念开发上的严重失误,亦即决策失误。为探讨半干旱地区造林适宜的混交松种,于1987年7月对国家喀左县中三家林场10年生油松、侧柏混交林和油松纯林进行了调查对比,结果表明,油松、侧柏混交林,无论从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或害虫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黄龙桥北林区多年来的外业调查和生产实践,我发现油松树种在树形、树皮、枝、芽、花、叶、球果、木材、树脂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异。我初步将这些新变异划分为四种类型:柴松、黑粗厚皮汕松、红细薄皮油松和大果刺汕松。这四种变型油松在延安南部油松林区内均有单株或零星小片分布。其中以桥北林区的大麦店沟、松树沟、蒿芭寺、黄龙林区的官庄、红庙沟、蔡家川等山上较为明显。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朝阳北部风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朝阳北部风沙区引种樟子松进行系统调查,利用树干解析进行分析,寻找出樟子松生长发育规律,发现其径和高生长有明显阶段性,且生长高峰期都再现在12年左右,并与当地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和小叶杨进行比较,发现随着林龄增加,樟子松生长比其他两种树种生长逐渐加快,而且林龄越大优势越明显,说明在该地区发展了松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白皮松日本五针松嫩枝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加快日本五针松苗木的繁殖,满足当前绿化急需,采用油松嫩枝嫁接技术,将其嫩枝接到油松大龄砧木上,使其迅速生长成型。白皮松大苗可提前5年出圃,日本五针松在北方可以繁殖。为针叶树无性繁殖扩宽了新路。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榆林以杜松为主的侧柏、油松天然林已有几百年历史,其中杜松是陕西省珍稀濒危树种,在榆林境内呈块间断分布,是榆林天然林资源主要树种之一,面积达243hm2。据康熙年(1662~1722年)物产记载,榆林在300多年前不但有松:柏林,还有针阔叶混交的桦树林,属于我国华北温暖带落叶阔叶林带中的北部落叶林带分布西缘区域。到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长城沿线森林已大部分破坏,所留者多属于灌木。基于此,提出了保护榆林市天然林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西省北部风沙区造林和绿化中针叶树种单调的现状,开展长白松引种与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年生裸根苗定植成活率达92.6%,大苗带母土造林成活率达98.2%,其年高生长量大于樟子松和油松,抗逆性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7.
微红梢斑螟,又名松梢螟,主要危害马尾松,国外松,以及油松,黑松,黄山松,雪松等。  相似文献   

18.
大青山人工油松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的调查数据来研究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相应的生长量和峰值时的连年生长量以下坡最大,上坡最小,中坡介于二者之间。②用Logistic模型y=k/(1+ea-rt)拟合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参数值不同,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R2均在0.90以上。③用Logistic模型的三阶导数d3y/dt3=kr3 ea-rt(e2lna-2rt-4ea-rt+1)(1+ea-r)-4划分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各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以下坡前慢期最短,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晚,速生期持续时间最长;上坡前慢期最长,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早,速生期持续时间最短;中坡介于二者之间。总的来看,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长速生期的时间树高为7~19龄、胸径为8~24龄、材积为14~30龄。  相似文献   

19.
油松树姿雄伟、苍劲、挺拔,一向被人们看作是高洁、坚强和力量的象征,在我国园林和自然山川风景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今文人画士常为之吟诵入画。陈毅的著名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以及陶铸的名篇《松树的风格》,均是赞誉油松的篇章。根据淮松的形态特征及其寿命之长,区外各地名胜取名的知名油松有“顽强松”、“盘龙松”、“正直松”、“万年松”等等,但  相似文献   

20.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Carr)属松科松属,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该树在酸性、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长,但油松苗裸根移栽成活率低。为了解决油松裸根苗移栽或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从2000年开始开展了油松营养袋播种育苗造林试验,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