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稳态营养与Pt菌根化在湿地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苗圃地培育湿地松苗木 ,分别进行 4种处理 :①稳态营养 Pt菌剂 ;②不施肥 Pt菌剂 ;③稳态营养 松林土 ;④常规施肥 松林土。生长季末测定苗木的高度和地径。测定各小区标准木的叶、茎、根鲜重及干重 ,侧根条数和总长。按“十分法”目测吸收根外生菌根感染率。观测结果表明 ,湿地松苗木形成外生菌根的能力较强 ,无论是人工接种还是天然感染 ,菌根感染率均超过 85 % ,其中稳态营养下 ,人工接种Pt菌剂感染率最高 ,可达94 8%。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的苗木生长最佳 ;稳态营养下松林土处理的苗木其次 ;人工接种Pt菌剂但不施肥处理的苗木再次 ;常规施肥 松林土处理最差。如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与人工接种Pt菌剂但不施肥处理相比较 ,苗木的株高、地径分别提高 2 0 5 %、14 0 % ;侧根条数及总长分别提高 2 5 6 %、4 0 9% ;叶、茎、根、整株鲜重分别提高 34 6 %、4 3 7%、38 8%、37 0 % ;各部分干重分别提高 2 5 7%、38 6 %、4 2 4 %、32 7%。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与常规施肥松林土处理相比较 ,各项指标的差异更加明显。充分体现了稳态营养与Pt菌根化的综合效应 ,同时说明稳态营养条件下 ,靠松林土感染真菌形成菌根也能获得较好的生长结果。但是 ,仅靠人工接种优良菌剂 ,不科学  相似文献   

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红花尔基林业局沙地人工樟子松胸径、树高、胸高断面积、材积与胸径连年生长量、树高连年生长量、胸高断面积连年生长量、材积连年生长量的灰色预测模型.通过残差检验,发现胸径与树高灰色预测模型精度最高,井用此两模型预测了樟子松生长进程,得出人工樟子松林优势木在30年时即可达到中径木标准,进入工艺成熟,可以采伐利用.同时表明人工沙地樟子松林能够成林成材,具有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复混肥对湿地松中龄林的施肥效应,以8年生湿地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施用2种普通复混肥和自制松树专用复混肥为施肥处理,各处理的施肥量均为700 g·株-1;同时以不施肥为对照,进行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施肥处理中,以自制松树专用复混肥对湿地松林分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施肥3年后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较对照增长3.1%、4.7%、10.0%;施肥3年后自制松树专用复混肥处理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与2种普通复混肥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均有显著差异;施用有长效作用并具针对性的松树专用复混肥能获得较高的木材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常用农用肥料,探讨不同肥料及不同施肥量处理下湿地松的生长效益差异,并且估算不同成本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讨论合理的湿地松中林龄施肥方案,以期为湿地松高效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在2个立地条件不同的湿地松林分中设置施肥试验样地,每个样地总共设计8种施肥处理,每个处理小区5株,重复3次。【结果】施肥对促进湿地松树高、胸径生长效果显著,其中P肥对促进湿地松树高生长效果显著,N肥对促进湿地松胸径生长效果显著,而K肥对湿地松生长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当硫酸钾复合肥用量达到300~400 g时对湿地松胸径和树高均有显著的促进效果,但再进一步提高复合肥用量时湿地松生长量没有显著提升。与不施肥的对照组相比,四纪红壤的湿地松林分施肥后胸径、树高净增长量更高。而在板页岩红壤湿地松林分施用复合肥,达到相同的增长效果需要消耗更多的肥料。但板页岩红壤湿地松林分施肥效益率更高,说明在板页岩红壤林分中,湿地松施肥后相对不施肥对照组的增益百分比要相对更高。【结论】施肥能够为湿地松培育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考虑施肥成本和效益率,在四纪红壤湿地松林分经济效益最好的施肥处理方案为处理5,即每株湿地松施用300 g硫酸钾复合肥,每年能够提升大约13%的经济收益;而在板页岩红壤湿地松林分经济效益最好的施肥处理方案为处理6,即每株湿地松施用400 g硫酸钾复合肥,每年能够提升大约16%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阜新地区杨树的林木产量,研究科学的杨树栽培管理办法,以阜新市适生杨树"中绥12"为研究对象,对3~5年生杨树进行多处理切根试验,结果显示:8倍胸径两侧隔年切根的方法对杨树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第1次8倍胸径两侧切根试验,胸径生长率比对照提高4.9%,树高生长率比对照提高6.2%;第2次隔年切根试验,与对照相比,材积生长率高出11.9%;根系吸收速效氮、磷、钾的效果最佳,根系内源激素水平和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都有所增加。8倍胸径两侧隔年切根的方法是培育适宜切根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切实可行的高效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为例,从5个方面介绍了抚育采伐对人工樟子松林分生长各项指标、林内环境、林分的稳定性、木材质量和抚育伐总生长量的影响。同时指出,对樟子松进行适时合理抚育伐,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早成材早利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标准地、解析木及生物量调查资料,建立了人工樟子松林叶、枝、干及全树生物量预估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小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与胸径密切相关,樟子松生物量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增加,y=aDb Hc为该地区人工樟子松林叶量、枝量、干量和全树生物量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切根和施肥对银杏Ginkgobiloba裸根大苗生长的影响,同时为了缩短移栽后的缓苗期,2013-2014年在浙江省长兴县选取了15年生实生银杏裸根苗24株,2015-2017年选取了5~10年生实生银杏裸根苗72株,分别进行了两次切根和施肥试验,第一次的试验结果表明:一次切掉1/2的侧根,对苗木胸径、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切根一年后侧根上细根数量大幅增加。第二次的试验结果表明:切根处理的苗木胸径、树高增长量均低于对照CK的增长量,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切根对银杏裸根苗的生长有所抑制,但影响不大;在不切根时,施肥对苗木树高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同时切根与开沟施肥时,对银杏树高和胸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因素(切根与施肥)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分析显示,对于树高生长,切根与否不是影响树高生长的主要因素,施肥才是;对于胸径生长,则恰好相反;不管是对树高生长还是胸径生长,两因素间均存在交互作用,同时也表明分期切根和开沟施肥可作为实用技术推广到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辽宁省西部章古台地区与黑水地区的樟子松中幼龄林中开展不同方式人工整枝试验,结果表明:2/3、1/2两种强度能促进中幼林的胸径生长,这种影响可以达到2~3a。在章古台地区,人工整枝对樟子松的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在黑水地区,2/3、1/2两种强度的人工整枝能促进樟子松中幼林树高生长。1/3强度的人工整枝会抑制胸径与树高的生长。在辽西的沙区和山地丘陵区的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中,人工整枝强度以冠高比为1/2~2/3最佳,生产中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0.
资料来源与计算方法本文资料来源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百丈峰林场和分宜县芳山林场人工湿地松纯林中4块标准地共360株调查木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松脂产量。标准地设置于生长正常的林分中,标准地大小为成片连续分布的720株湿地松,每块标准地按照顺坡方向分成3块(3个重复),每个重复再分成2个小区,每小区120株林木,其中1个小区施用松脂增脂剂(施药),另1小区不施用松脂增脂剂(对照),在每个重复的施药和对照小区中按照胸径和树高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各选择15株林木作为调查木,1997年5月份测量每株调查木的胸径和树高,并用红、蓝油漆编号,定期分单株采…  相似文献   

11.
不同修枝措施对樟子松母树生长与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樟子松无性种子园的母树进行截顶、疏枝、截轮枝处理,改变树木的形态结构,促进树势的恢复.结果表明,疏枝处理对樟子松的高生长、胸径生长及结实量均有一定促进作用,有利于樟子松的后续生长.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省章古台 ,松枯梢病 Sphaeropsis sapinea主要发生在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苗木和中老龄树木上 ,树龄越大 ,病害越重。病菌孢子在整个生长季节均能放散与传播 ,降雨节律和降雨量直接影响到孢子的扩散期、高峰期和数量。降雨量大的年份 ,孢子放散数量多 ,病害发生重。人工接种树木发现 ,从新梢伸长至针叶发育完全期间 ,病菌无需伤口即可直接侵入当年新梢并使之枯萎。病菌的侵入时期主要在 5月下旬至 6月下旬 ,此间也是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野外自然条件下 ,病害自 7月份开始发生 ,8月中下旬发展最快 ,1 0月份停止。樟子松是最易感染松枯梢病的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收集辽宁地区1 761株樟子松样本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资料基础上,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樟子松的胸径与树高、材积分别进行了8种不同的曲线回归分析,得出胸径与材积最优回归方程为V=0.000 165D2.278 86,胸径与树高的最优回归方程为H=0.519 024+0.818 875D-0.023 36D2+0.000 818D3。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辽西丘陵山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选择1984年造林的中龄林,设置75株·hm~(-2),100株·hm~(-2),120株·hm~(-2)三个保留密度,对照为227株·hm~(-2),开展樟子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樟子松林分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不大,不同密度对樟子松林分胸径生长量及林分蓄积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同时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分中、大径阶立木株数比例呈上升趋势。通过林分密度的调整,可以实现提高林木的质量及目标材种所占比率,以期达到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块标准地40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枝解析的生物量数据,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不同大小树木因子(胸径、树高、冠幅等)与单木各分量(树干、枝、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樟子松单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模...  相似文献   

16.
经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不同方式的结构调整试验,结果表明:对40年生左右染病较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卫生伐引导成疏林草地,7年间疏林处理的胸径生长量比对照的高62.96%,疏林处理和对照的蓄积收获总量差异不大,疏林的树势得到增强,病害防控效果明显。对30年生左右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改造后,伐1留1从伐后第3年胸径生长量显著超过对照;伐1留1的总蓄积最大;伐1留1和伐2留2改造措施均对病害有抑制作用,且伐1留1效果更明显。处理的冠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群落的透光率上升。疏林模式和林分改造措施有利于改善林分水分状况,在干旱年份效果更加明显。对30年生左右的沙地樟子松带状人工林,选用6个树种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建立了5种混交模式林,增加了树种多样性,改善了林分树种、年龄结构,丰富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景观,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意大利214杨(Populus euramevicana‘I-214’)与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 Litv.)混交林生长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纯林相比,意大利214杨与樟子松混交能明显提高意大利214杨和樟子松的生长量,但整个林分单位面积的蓄积较之意大利214杨和樟子松纯林有所下降,试验处理的木材胸径分别比纯林有所提高,混交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较之纯林有所改善,肥力状况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几种修枝措施对沙地樟子松生长及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疏枝、截轮枝、截冠3种措施对樟子松种子园母树各种指标的影响,找出最利于樟子松生长的方法。结果表明:3种措施对樟子松的树木生长和开花结实都产生显著差异,经疏枝的单株,其高生长、径生长、冠幅、种子产量都大幅提高,说明疏枝对于樟子松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种子产量上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9.
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不同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山地干旱阳坡人工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差异,对人工栽植的油松、樟子松及蒙古栎的生长状况及其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5a后,油松、樟子松和蒙古栎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79%、87.98%和66.69%,其地径分别为4.68cm、5.34cm、1.52cm,树高分别为1.58m、1.75m、0.80m,油松、樟子松、蒙古栎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 857.36g、2 018.30g、234.35g,形成的人工幼林的密度在867.00~2 183.00株/hm~2之间;立地条件较好的样地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型,立地条件较差的样地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均为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的适宜造林树种,栽植5a后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乔木层,人工造林加速了干旱阳坡由绣线菊灌丛向乔木林的更新与恢复。  相似文献   

20.
以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平坡地(0~5°)、阳陡坡底(26~35°)、阳陡坡中、坡顶、阴陡坡中、阴陡坡底)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的变化,为区域人工林抚育和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阳陡坡底樟子松平均株高、胸径、冠幅最大,分别为2.14 m、25.05 mm、108.65 cm;②各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