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卫山羊皮肤毛囊和毛纤维的特点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取形态学和组织学相结合的方法,把中卫山羊毛囊分为初级毛囊(14.04%)、次级粗毛囊(41.24%)和次级细毛囊(44.72%)。把中卫山羊毛分为有髓毛(6.98%)、两型毛(3.48%、无髓粗毛(39.33%)和无髓细(50.22%)。志囊与羊毛分析结果一致。羊毛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中卫山羊属异质被毛,粗毛直径大、长度长、比例高,羊毛纤维间和年龄间的品质差异很大,其中羔毛或两型毛属中卫山羊毛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皮肤毛囊性状在绒山羊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制作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皮肤毛囊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皮肤和毛囊的特征参数,并用SPSS 17.0软件分析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成群分布且以三元型毛囊群为主,占总毛囊群的85.80%;产绒量与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次级毛囊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长度与产绒量、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重、S/P值、次级毛囊直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细度与S/P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S/P值影响绒细度,而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囊密度(绒密度)显著影响产绒量(P<0.05)。综合分析认为,S/P值可以作为陕北白绒山羊选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高S/P值个体,不仅能够提高产绒量,而且能够提高绒长度、降低绒细度,解决产绒量和绒品质同时提高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本项研究采用皮表毛纤维与皮内毛囊同步对照的方法,揭示了骆驼被毛与毛囊的如下关系;①皮表毛纤维少于毛囊数量的20%左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②粗毛纤维不但发生于初级毛囊,而且受年龄、性别影响,也发生于原生次级毛囊。③绒毛比率为3.37,次初级毛囊比率为8.37。由此提出,用羊毛学观点鉴定骆驼绒毛比率有片面性,从而为驼毛产量的选种鉴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家兔被毛粗毛率中若干性状的遗传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德系安哥拉兔与新西兰白兔杂交,然后再用GA与F1回交。在GA、NZW、F1、Fb1(L)和Fb1(s)中分析粗毛含量、两型毛含量、粗毛直径、绒毛直径、毛囊群数、亚毛囊群数以及次级毛囊数。分析结果表明:(1)毛囊群数和次级毛囊数的比例是形成家兔被毛中粗毛含量特征的主要原因;(2)毛囊群数和绒毛直径呈现了基因的加性效应,而次级毛囊数在F1中呈现象效应(-29.44%,P<0.005);(3)“Ⅱ”基  相似文献   

5.
<正>前言 驼毛是骆驼皮肤的衍生物,是由毛囊发育形成的,初级毛囊发育形成粗毛,次级毛囊发育形成绒毛。当驼羔出生后,全身已布满粗毛和绒毛,形成完整的毛被结构。说明毛囊发育在胎儿期就已基本完成,并为生后的被毛生长发育奠定了基础。关于绵羊的毛囊发育和羊毛发育,早已有不少研究报道,而骆驼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则颇感缺乏。为此,我们对双峰驼胎儿期皮肤毛囊、毛及皮脂腺、汗腺、竖毛肌的发生发育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是为今后双峰驼育种和提高产毛性能,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取2.5岁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母羊各6只,做好标记后,随群放牧,四季无补饲。2次收绒期间,每月观察羊绒生长情况并采集羊绒及皮肤样品,以分析羊绒生长及毛囊活性不同月份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在松嫩羊草草地放牧可获得较高产绒性能,羯羊、母羊产绒量分别达467.41g和356.87g,羯羊的净绒率显著高于母羊(P<0.05);7月个别羊只皮肤表面出现绒毛,8月至次年1月为绒毛生长旺盛期,生长速度可高达2.8 cm/月,绒毛生长高峰出现在11月份,季节更替与牧草数量/质量下降对绒毛纤维直径未造成显著影响;毛囊密度及毛囊活性变化规律与同类研究一致,次级毛囊活性高峰期出现较晚,出现于10月;羯羊与母羊毛囊密度、次级毛囊活性和S/P无显著差异,不同月份间变化规律也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编码绒毛纤维结构蛋白角蛋白家族基因以及骨形成蛋白(BMPs)家族基因、同源异形盒基因(Hox)、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等调节毛囊形态发生的信号分子在绒毛用羊重要经济性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挖掘与绒毛用羊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随机选取青海贵德黑藏羊毛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德黑藏羊公、母羊毛辫长度平均分别为26.65cm和24.157cm。羊毛纤维类型的重量百分比,公、母羊粗毛、两型毛、绒毛和干死毛分别平均为46.01%、22.85%、30.74%、0.40%,净绒率为76.77%;毛纤维细度公、母羊粗毛、两型毛、绒毛分别平均为53.88μm、25.43μm、20.45μm。表明,黑藏羊毛具有毛辫长度长,粗毛、绒毛、两型毛比例适中,且干死毛含量少,毛纤维细,净绒率高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中卫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卫山羊初生至周岁期间皮肤及毛囊生长发育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卫山羊毛囊群分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三毛囊群约占80.35%:初级毛囊在半岁前全部发育成熟,而次级毛囊至周岁龄前仍在继续发育形成,因此,S/P初生时为3.26,周岁时5.50;毛囊密度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生、1月龄、6月龄、周岁分别为54.50、47.60、39.06、35.74个/毫米~2;皮肤厚度、毛囊内外径及壁厚、毛囊深度及毛球宽度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但性别间差异不显著:表皮层和真皮层所占皮肤厚度的比例在各年龄阶段相对稳定,分别为3.5%和96.5%;毛纤维细度,密度以及绒毛与两型毛之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初生时皮肤厚度是影响周岁龄毛绒密度的决定因素,选择皮肤薄的个体留种有利于品种毛、绒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绵山羊养殖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羊毛按纤维类型可分为同质毛和异质毛,同质毛的特点是被毛由同一类型的羊毛纤维组成,其特点是羊毛的纤维直径、长度、卷曲等外表特征基本相同,异质毛的特点是被毛中兼有绒毛、有髓毛、无卷曲和少卷毛等不同类型的羊毛纤维,其化学、物理性能均不相同。毛囊是控制哺乳动物被毛生长的重要器官,是唯一具有周期性发育并可终生再生的器官,控制着被毛发生发育与自然脱落。毛囊依据其形成时间和结构可分为初级毛囊(primary follicles)和次级毛囊(secondary follicles),初级毛囊生长髓质发达的粗毛,次级毛囊产生无髓毛的绒毛。有髓毛较粗长且弯曲少,多用于加工粗纺织品、毛毯、地毯、毡制品;无髓毛直径一般不超40 μm,弯曲多,是毛纺工业的优质原料。毛囊的发育受到不同信号通路和基因的影响,如Wnt信号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质(BMP)信号通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信号通路、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以及角蛋白家族基因、BMPs家族基因、同源异型盒基因(Hox)等。作者对国内外对绵山羊胎儿期皮肤毛囊发育及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以绵山羊被毛产量及改善被毛品质为主要育种目标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毛囊是毛纤维的生长基础,决定毛纤维的性状,角蛋白是毛囊组成的重要成分之一。近年来,对毛囊生长发育和角蛋白基因的挖掘等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回顾了绵羊角蛋白基因的发现,已经与人类角蛋白基因相当,但在数量和分类上存在差异;笔者介绍了绵羊毛囊的形态学结构,简述了毛囊角蛋白基因的表达定位和影响毛纤维性状的角蛋白,并分析了毛囊中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对毛囊生长发育和毛纤维性状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绵羊毛囊生长发育和羊毛性状的分子选育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羊毛弯曲是影响羊毛品质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毛股弯曲的减少以及毛股由紧实变得蓬松会导致羊毛品质下降,从而影响皮毛价值。毛囊是调控毛发生长的皮肤附属器官,对于毛发弯曲形状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羊、小鼠等动物毛发纤维弯曲形成的相关研究以及毛囊发育调控等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介绍了羊毛纤维结构的特点,阐述了毛囊发育相关重要调控信号通路及其对毛发弯曲的影响,最后,基于羊毛弯曲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羊毛弯曲及毛囊发育相关生物学机制进行总结,以期对羊毛弯曲及毛囊发育的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对改良羊毛弯曲性状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毛囊是毛纤维的生长基础,决定毛纤维的性状,角蛋白是毛囊组成的重要成分之一。近年来,对毛囊生长发育和角蛋白基因的挖掘等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回顾了绵羊角蛋白基因的发现,已经与人类角蛋白基因相当,但在数量和分类上存在差异;笔者介绍了绵羊毛囊的形态学结构,简述了毛囊角蛋白基因的表达定位和影响毛纤维性状的角蛋白,并分析了毛囊中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对毛囊生长发育和毛纤维性状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绵羊毛囊生长发育和羊毛性状的分子选育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全 国 绒毛 会议 经 过 认 真研 究 市 场 ,山 羊 绒 供 求偏 紧 ,无 毛 绒 取 消 出 口 退 税 ;羊 毛 货源 减 少 ,需 求 增 加 ,价 格 高 位 运 行 ,在 兼 顾 农 牧民 、流 通 企 业 、加 工 企 业 三 者 利 益 的 前 提 下 ,提出 了 山 羊 绒、绵 羊毛 对 农 牧 民 的  相似文献   

15.
羊毛毛囊发育机理及细度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度是羊毛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羊毛细度育种研究意义重大。由于羊毛细度早在毛囊发育过程中就已经决定,故首先应该对毛囊发育的机理有一定的了解,对控制细度的机制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之后锁定目标信号通路,由宏观入微观,找到主效基因,开发遗传标记,切实提高育种效率。本文以羊毛细度为侧重点,介绍了毛囊发育的理论模型,阐述了毛囊形成的分子基础,对羊毛细度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Hox基因Prox1在绒山羊皮肤中的组织时空特异性表达情况,选取不同时期的绒山羊胎儿皮肤和成年羊皮肤为研究材料,应用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Hox基因Prox1在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结果发现Prox1基因从胎儿后期105天开始表达,在115天、125天皮肤初级毛囊的皮质层、内根鞘及毛乳头周围有明显的杂交信号;成年羊5月,7月,10月皮肤毛囊的皮质层,内根鞘及次级毛囊的毛干部位有杂交信号.初步推测Hox基因家族成员Prox1在绒山羊毛囊发育和绒毛生长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皮下埋植褪黑激素对陇东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绒期及绒生长期对陇东绒山羊母羊皮下埋植褪黑激素(MT)颗粒埋植剂,分别在缓释期内的每月中旬切取皮肤样品,实验室制作切片、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毛囊直径、毛囊深度、毛囊密度、S/P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毛囊活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高水平MT组略高于低水平组(P〉0.05)。外源MT可提高绒山羊产绒量是因为提前并持续激活次级毛囊生长发育,延长了绒生长期,增加了羊绒长度与数量。  相似文献   

18.
西藏绒山羊被毛纤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西藏绒山羊日土型、尼玛型和紫绒型被毛纤维中绒的直径和自然长度、毛的直径和长度、绒毛比。日土型羊绒的直径、自然长度均高于尼玛型和紫绒型,日土型和尼玛型羊的绒毛重量比高于紫绒型,而3种类型的绒毛根数比无显著差异(P>0.05)。绒的直径与自然长度、产绒量呈正相关,而且相关关系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实验旨在探究甘肃高寒牧区小型地方猪种——合作猪被毛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特性,为解析合作猪抗寒性能提供参考。每个季节随机选取3头体重均一的8月龄合作猪,共12头,分别测定颈、肩、体侧和臀部针毛及绒毛纤维的长度、密度和直径,观察冬、夏季皮肤毛囊的发育情况并测定其形态学指标。结果表明:长度方面,针毛春季呈臀>体侧>肩>颈部(P<0.05),且全年各部位长度均呈冬季>秋季>春季>夏季(P<0.05);各季节肩、体侧和臀部绒毛均显著长于颈部(P<0.05);密度方面,各季节均臀部最密,其中颈部针毛四季差异均显著,颈、肩和臀部绒毛呈冬季>秋季>春季(P<0.05);直径方面,针毛在同一季节均呈臀>体侧>肩>颈部(P<0.05),同一部位均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P<0.05);绒毛全年均为体侧>肩>臀>颈部;毛囊发育方面,夏季毛囊的长径、短径和周长均长于冬季。综上所述,合作猪毛纤维冬季更长更密,夏季针毛直径较大,而春、冬季绒毛直径较大,臀部毛纤维相较于其他部位更长...  相似文献   

20.
半细毛杂种羊毛丛类型及其皮肤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半细毛羊改良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毛丛类型按形态学进行了分类,并采用连续切片法对其相应的皮肤毛囊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毛丛类型在形态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毛丛类型的皮肤毛囊性状也不同。大尖咀、小尖咀、辫形毛丛和毛丛毛辫形毛丛的总毛囊数分别为22.45±3.48,27.02±1.14,21.44±3.13和23.21±3.57,差异极显著(P<0.01);S/P值分别为5.81±0.42,5.55±0.42,6.10±6.41和5.49±0.21;真皮层厚度(mm)分别为1.46±0.08,5.48±1.50,1.47±0.04和1.32±0.04。毛囊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显著;毛囊性状与半细毛羊毛品质性状及产毛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