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广东韶关地区的苎麻种子繁殖育苗,习惯于3月的惊蛰至春分期间播种。这时的气温能满足苎麻种子发芽的需要,但雨水较多,表土容易板结,保苗比较困难;加上选地或覆盖不当,常使幼苗死亡或生长较差;而且3月育苗,要到5月底才能移栽,此时气温较高,雨天较少,栽后管理花工多,成活率低;特别是移栽较晚的情况下,土地已种其他作物,难以落实种植面积,当年产量也低。为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1980年以前,我们地区苎麻种子育苗习惯于春季(3月份)播种,这时育苗阴雨天较多,土壤易板结,杂草滋生,加上选地不当,管理粗放,往往育苗失败。即使育苗成功,也还要到5月以后才能移栽,这  相似文献   

3.
吕裕基 《中国麻作》1983,(2):25-25,18
过去,我区群众认为新栽苎麻头两年产量低,收入少,不合算。这就影响了我区苎麻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初步获得苎麻种子冬季育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快速丰产的试验。1981年1月在始兴县教场下冬季育苗,当年栽麻1.2亩,其中0.49亩269.1斤;1982年1月在该县城南公社东河生产队冬季育苗,并在该队何旺珠的责任田里栽麻0.5亩,亩产261.1斤。  相似文献   

4.
历时3年对24种嫁接处理的试验研究,论述了板栗夏季截项留叶切枝接当年成苗的技术要点和嫁接效果:(1)当年成苗高80cm,苗径1.2cm,成活率90%以上。(2)经济效益显著,和常规育苗相比,可缩短育苗周期1年,降低成本40%左右。(3)和板栗子苗嫁接相比,操作管理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根据农业结构改革和作物布局调整的要求,上海郊区于1985年引种苎麻。为了克服麻蔸繁殖系数低,运输困难和成本高的弊端,适应郊区加速发展苎麻生产的需要,1985年我们进行了种子育苗,探索苎麻种子育苗阶段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种甜菜单产低,是近几年来困扰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经多年的试验证明,引起采种甜菜单产低的技术因素有:育苗质量差、管理粗放、母根窖藏技术吵到位、田间管理不及时等,针对这些不利因素,探索出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信阳地区苎麻生产发展较快,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了指导苎麻生产,提高其经济效益。我们与光山县共同协作,为突破“种麻三年穷”的传统种植方式,开展了苎麻种子育苗技术及当年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小面积试验亩产75公斤,大面积(8万亩)亩产30公斤。  相似文献   

8.
海盐县棉花生产上普遍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 ,少有直播棉 ,棉农对营养钵育苗技术的掌握运用比较熟练 ,能顺利过好苗关。 1995年 ,海盐县引进包衣棉种新技术 ,由于习惯使然 ,不少棉农仍按老办法行事 ,致使包衣棉种的应用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时议论纷纷 ,包衣棉种的推广遇到了不少的困难。经过反复试验和几年的实践摸索 ,作者认为包衣棉种营养钵育苗成败关键 ,除了掌握通常的育苗技术外 ,突出地要做好“水”字文章 ,重点抓好以下三条关键技术。1 浇足苗床底水制钵时 ,钵土含水量以掌握手捏能成团 ,齐胸落地能自然散开为原则 ,含水量过低 ,钵…  相似文献   

9.
汤清明 《中国麻业》2004,26(5):231-233
苎麻种子很小,每公斤种子约2000万粒左右,育苗后可栽植1公顷左右。苎麻种子育苗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技术难度较大,但只要掌握以下技术,特别注意对覆盖物和水分的细心管理,也是容易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马义荣 《杂交水稻》2003,18(1):30-31
杂交水稻春季制种,当年秋播签定纯度比海南冬季鉴定更具有及时性和主动性。根据5a的实践经验,从签定田的选择与处理,样品的收集、登记和分取,栽培管理,签定技术要求等方面总结了秋播纯度签定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夺取苎麻种子繁殖当年高产,-我们对苎麻种子繁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1978年种植1.5亩,当年亩产151.2斤,1979年2.05亩,当年亩产201.1斤,1978年种子繁殖二龄麻亩产315.2斤。达县罗江公社三大队四队(协作点),1979年种8亩,平均亩产111.9斤。两年的种植结果认为,种子繁殖应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水稻直接播种灌水管理是一种既古又新的栽培形式,既不同于一旱到底种植,也不同于育苗、插秧的栽培形式。它是在全旱条件下播种,秧苗期旱管不灌,至4片叶后灌水管理的一种种植形式。经过试验试种,旱播水管比一旱到底种植明显提高产量,比育苗移栽减少生产环节,能有效利用当地气候资源,而且产量也不低。这种栽培形式过去之所以没有在生产上广泛利用,一是被认为是古老的、落后的种植方式;二是由于机械落后,整地不细;井站设备差,缺少相应灌水条件;三是化学药剂除草未普及。因此,直接播种没能突破“三关”,即出苗率低、草荒为害严…  相似文献   

13.
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是靠高投入获得高产出、高效益的一项新技术。但由于国产纸筒质量差、育苗种子发芽率低(75%左右),以及育苗操作技术不规范,影响纸筒利用率(不足65%)。因此,我们从1989年开始,主攻育苗技术,收到了显著成效,推广应用后使1990、1991年纸筒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14.
采种甜菜单产低,是近几年来困扰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经多年的试验证明,引起采种甜菜单产低的技术因素有:育苗质量差、管理粗放、母根窖藏技术不到位、田间管理不及时等,针对这些不利因素,探索出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冬季进行马铃薯实生种子育苗,可以加快育种进程,但由于冬季气温偏低,对实生苗生长影响很大。我们使用1 500 mg·L-1赤霉素溶液浸种24 h,有效地打破了当年采收马铃薯实生种子的休眠,使当年采收的实生种子的发芽率超过80%;并在日光温室内使用小拱棚控制温度和湿度,有效地防止了低温冷害;移栽前浇透水,减少了对根的损伤,使实生苗移栽的成活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苎麻速成、优质、高产栽培,即通过采用推广良种、早育苗、早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精细管理、及时收获以及搞好病虫防治等综合栽培技术,达到当年育苗,当年移栽、当年丰产(亩产40公斤以上),翌年高产(亩产90公斤以上)的目的。1985、86两年,全县推广该项技术2349亩,占发展总面积的11.5%。当年亩产分别达到46.6、48.0公斤,比未推广该项技术的亩产分别增加22.7、33.0公斤,增长率为99.6%、220%;翌年平均亩产达到92.3公斤,比未推广该项技术的亩产增加14.3公斤,增长率  相似文献   

17.
浓江农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部低温地带,年平均有效活动积温≥10℃在2350℃左右,无霜期125~130d,2001年种植水稻近1万hm2,平均单产较2000年低5%,其主要原因对策分析如下:1产生原因1.1品种选择比例失调:三积温带下限,品种选择应以10片叶品种为主栽,搭配11片叶品种。禁种12片叶品种。由于目前10片叶品种少,且优质少,主栽品种以11片为主。1.2秧苗不壮:湿润育苗和小棚育苗播量过大,通风炼苗过晚,床土中营养过少管理不当等问题造成秧苗不壮,质量差。结果,空秕粒增加,高产困难。1.3…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交趾黄檀育苗试验,总结出种子采集处理、苗床播种、移苗、苗圃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一些关键技术,提高了交趾黄檀育苗效果,为交趾黄檀在福建地区推广造林提供可靠的育苗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西洋参种子催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环 《人参研究》2001,13(1):17-20
由于东北地区西洋参种子成熟一般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西洋参种子比人参种子成熟晚,不能象人参种子寻样当年采种就插。第2年春就出苗,而是需要1年多的后熟过程,到第3年春出苗,常规是西洋参种子正常处理作隔年种子使用,裂口率高,出苗齐,生长健壮。近几年西洋参种子需求量大,就开始使用新种子,但须催芽,现将2种处理种子的技术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20.
过去,广东韶关地区的苎麻种子繁殖育苗,习惯于3月的惊蛰至春分期间播种。这时的气温能满足苎麻种子发芽的需要,但雨水较多,表土容易板结,保苗比较困难;加上选地或覆盖不当,常使幼苗死亡或生长较差;而且3月育苗,要到5月底才能移栽,此时气温较高,雨天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