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奶牛腐蹄病在奶牛饲养业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蹄角质层或蹄趾间皮层腐烂,病菌侵入深层组织而引起跛行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奶牛腐蹄病是因指(趾)间皮肤感染化脓菌引起的化脓坏死性炎症。主要原因是由于厩舍、运动场潮湿以及多雨季节导致趾(指)间皮肤长期受粪尿和污水浸渍,致使弹性降低,引起龟裂、发炎,或受到损伤时坏死杆菌等侵入而致病。 临床症状:病初蹄间皮肤潮红、肿胀、疼痛,呈现明显的跛行,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指(趾)间蜂窝织炎俗称腐蹄病,是奶牛蹄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性炎症。腐蹄病主要由指(趾)间皮肤上的创伤引起,是蔓延至蹄冠、系部和球节的一种蜂窝织炎。患牛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以疼痛、严重跛行、发热、食欲减退或废绝、体况下降和产奶量下降为主。腐蹄病呈世界性分布,常散发,但在规模化牛场可能呈地方流行性,其发病率与气候、季节、饲养密度和牛棚模式等有关。奶牛腐蹄病发病率约占蹄病的15%。  相似文献   

4.
7.腐蹄病:腐蹄病是牛和羊蹄部发炎的疾病。但在牛和绵羊之间不会发生交叉感染。这种病突出表现在潮湿泥泞地面饲养的奶牛。 疾病症状:首先在牛蹄上面的皮肤、趾间或蹄踵球部出现红肿。随着感染的发展,可见到病牛跛行;此时病情若得不到控制,病菌就会分割软组织,致使皮肤破口处产生脓液并出现恶臭气味。随后病菌分割关节腔,奶牛体温升高、精神抑郁、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站立困难、产奶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奶牛蹄病的预防与保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蹄病是蹄子所有疾病的总称,是严重威胁奶牛健康的、仅次于奶牛乳房炎和不孕症的疾病之一。蹄病主要有蹄叶炎、蹄底出血、蹄底溃疡、创伤性蹄部真皮炎、踵裂、腐蹄病、趾间坏死杆菌病、趾间增生、趾皮炎、白线病等11种。急性蹄病的组织学病变主要是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但外观则为站立和行走姿势异常、跛行、生产性能下降等。  相似文献   

6.
<正> 牛、羊腐蹄病是以蹄底、蹄叉角质腐烂分解为特征的一种蹄部疾病,它主要是由于厩舍泥泞不洁、长期于低洼沼泽地带放牧,或因蛋白质、维生素饲料不足,致使蹄角质生长发育不良,腐败菌或其它杂菌趁机侵入感染,特别是在蹄部发生外伤时,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更易引起本病。牛、羊发生腐蹄病时,蹄角质崩解,趾间皮肤潮红肿胀,知觉过敏,频频举患肢、呈现跛行,严重时,跛行加重,行走困难,不能放牧,导  相似文献   

7.
奶牛蹄病包括蹄变形、蹄叶炎、腐蹄病、趾间赘生、蹄皮炎、蹄糜烂和蹄底创伤等疾病。在上述蹄病中,以蹄变形和腐蹄病最为常见。蹄变形是蹄角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高产奶牛发病率高。根据蹄部变形的特点,将其分为长蹄、宽蹄和翻卷蹄。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是奶牛指(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或亚急性炎症  相似文献   

8.
1面不清洁、潮湿 地面泥泞、运动场粪便堆积,或长期在沼泽地放牧,蹄长时间被粪便侵蚀、蹄壁潮湿变软,极易导致损伤。粪便的刺激使角质过度生长,导致蹄变形。过度生长多发生在指(趾)的远轴侧壁、球部和指(趾)尖部。指(趾)的长度增加时,蹄角度变小,使屈腱受到牵张并使踵部下降。远轴侧壁的过度生长使该部形成圆而凸起的负重面,使内收力减少。  相似文献   

9.
腐蹄病是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表现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 病因:磷钙不平衡,引起蹄质疏松,蹄变形和不正;牛舍不清洁,潮湿;运动场泥泞,牛蹄浸泡在粪、尿、泥泞中被腐蚀;蹄部损伤,感染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 症状:病牛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或各肢交替负重;行走时破行。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蹄间溃烂,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叩击有痛感,修蹄后有污灰色或污黑色恶臭脓汁流出。也有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蹄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奶牛腐蹄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蹄病是牛常见蹄病,尤其奶牛更为多见,治疗较棘手,其损失不可低估。笔者通过临床实践,用“雄鸦矾散”治疗牛腐蹄病18例,治愈16例,收到了较好疗效。1症状站立时频频举蹄或不敢负重,跛行,蹄底、趾间有破损,角质崩解、溃疡,从趾间或蹄冠部流出恶臭脓性分泌物,严重者波及蹄冠部,甚  相似文献   

11.
奶牛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1发病原因1.1在奶牛腐蹄病的病原学方面,意见尚不十分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坏死厌气丝杆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但脓性棒状杆菌和其他化脓性细菌、结节状拟杆菌等也可以在感染组织涂片中发现,此外还有梭菌、牛足腐蚀螺旋体和病毒等。1.2环境因素1.2.1蹄球损伤、蹄间溃疡、皮炎、角质延长等均能引发该病,促使化脓性棒状杆菌及其他化脓菌的二重感染。1.2.…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腐蹄病是常发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有报道显示其发病率约为20%,有的牛场其发病率可能更高。该病又称为趾间腐烂、蹄间蜂窝织炎,是由坏死梭杆菌或其他致病菌混合感染受损蹄部,引起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坏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奶牛蹄部受损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受到破坏为主的外科疾病特征,是引起奶牛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天  相似文献   

13.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的一种常见蹄部疾病,以蹄间皮肤和软组织腐烂、发出恶臭气味为特征。1病因蹄球损伤、蹄间溃疡、皮炎、角质延长等均能引发该病,促使化脓性棒状杆菌及其他化脓菌的二重感染。在阴雨潮湿季节,畜舍、运动场积有粪尿、场地泥泞、蹄冠周围或蹄间有污泥沾附形成缺氧状态,也是促成该病的另一主要原因。奶牛长期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当(没有及时修蹄、厩舍清理不及时),机体抵抗力降低,奶牛腐蹄病的发病率也会逐渐增多。2症状患牛因疼痛,站立时不愿完全着地,喜躺卧。驱赶呈明显的肢跛症状,当叩击或用手按压患部时有痛感,用刀切削扩创…  相似文献   

14.
正牛腐蹄病主要由化脓菌、坏死杆菌等引发,与饲养管理不当有关,饲料营养不均衡,牛蹄长时间在烂泥和尿粪中浸泡或蹄被异物刺伤等易引发腐蹄病。1临床症状病初牛趾间皮肤潮红、充血和肿胀,跛行,食欲下降,喜卧,精神不振,患蹄发热。前肢患病的跪地不起,后肢患病的病肢伸到腹下。  相似文献   

15.
<正>1面不清洁、潮湿地面泥泞、运动场粪便堆积,或长期在沼泽地放牧,蹄长时间被粪便侵蚀、蹄壁潮湿变软,极易导致损伤。粪便的刺激使角质过度生长,导致蹄变形。过度生长多发生在指(趾)的远轴侧壁、球部和指(趾)尖部。指(趾)的长度增加时,蹄角度变小,使屈腱受到牵张并使踵部下降。远轴侧壁的过度生长使该部形成圆而凸起的负重面,使内收力减少。如果蹄球部角质过度生长,则踵部变圆,指(趾)尖翘起,  相似文献   

16.
<正>腐蹄病是危害山羊、绵羊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趾间皮肤外伤后感染了化脓杆菌、坏死杆菌或坏疽性放线菌而引起,大多数属于顽固性蹄病。绵羊腐蹄病主要表现为绵羊蹄部发热、肿胀、化脓,乃至跛行。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跛行为主要特征。梅雨季节或其他潮湿多雨季节易造成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以后蹄多发,成牛发病最多,雨季最流行。1发病原因坏死厌气丝杆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但脓性棒状杆菌和其他化脓性细菌、结节状拟杆菌等也可以在感染组织涂片中发现,此外还有梭菌、牛足腐蚀螺旋体和病毒等。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牛腐蹄病腐蹄病是牛的常见蹄病,尤以奶牛为多,治疗较棘手,其损失不可低估。笔者从收集到的验方中验证筛选出"雄胆矾散"治疗30例,治愈26例。(一)症状站立时频频举肢或不敢负重,跛行,蹄底、趾间有破损,角质崩解、溃疡,从趾间或蹄冠部流出恶臭脓性分...  相似文献   

19.
<正>腐蹄病是危害山羊、绵羊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趾间皮肤外伤后感染了化脓杆菌、坏死杆菌或坏疽性放线菌而引起,大多数属于顽固性蹄病。绵羊腐蹄病主要表现为绵羊蹄部发热、肿胀、化脓,乃至跛行。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跛行为主要特征。梅雨季节或其他潮湿多雨季节易造成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腐蹄病主要发生在圈舍潮湿不洁、泥泞不堪、排水不利和运动场窄小的饲养环境中,饲喂奶牛的饲料种类较为单一、管理较为粗放也会引起该病的发生。奶牛蹄趾长期浸泡在粪尿和泥水中,会导致奶牛蹄质弹性降低,引起皲裂和发炎,继而感染化脓菌和坏死杆菌等细菌,形成奶牛腐蹄病。病牛趾间潮红肿胀,不敢着地,形成支跛。腐蹄病会导致奶牛喜卧不愿行走,致使采食量下降,逐渐消瘦,影响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