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忻州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利用河曲、五寨、五台、繁峙、忻府区5个气候代表站1981—2009年玉米生长期间日照时数、平均气温、降水量、≥10℃积温等农业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资料,应用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和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建立了气象要素与玉米气象产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近29 a,5个县(区)的降水量与玉米气象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日照时数、平均气温与玉米气象产量五寨、五台和河曲呈正相关关系,繁峙和忻府区呈负相关关系;≥10℃积温河曲、五台和忻府区与玉米气象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五寨和繁峙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县(区)各气象要素影响的程度不同,5个县(区)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最大的均为平均气温;五寨、河曲和繁峙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排第2位的为年降水量;五台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排第2位的为日照时数,忻府区对玉米气象影响排第2位的为≥10℃积温。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塬区的庆阳市西峰区1990—2018年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春玉米发育期及产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每10年0.46℃;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每10年4.22 mm;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每10年为4.76 h。夏季平均气温偏高年较偏低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提前,全生育期日数缩短,平均气候产量偏低;夏季降水量偏多年较偏少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推迟,全生育期日数延长,平均气候产量偏高;夏季日照时数偏多年较偏少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提前,但对全生育期日数和平均气候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夏季气象因子影响气候产量最显著的是降水量,其次是气温,日照时数与气候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平均气温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拔节-抽雄期;降水量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拔节-抽雄期;日照时数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吐丝期。  相似文献   

3.
利用新疆哈密市棉区1971—2010年的逐日温度、降水、日照时数资料,及近10年的棉花产量观测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研究了该地区4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当地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哈密市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增长率为0.259℃/10 a,气温的升高以近10年尤为明显;近10年来哈密市≥10℃积温有所升高;近40年来无霜期变化呈下滑趋势,但是近10年来无霜期呈显著增加趋势。40年来哈密市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而近10年棉花生长季内的降水量却明显减少,为负增长。40年来,哈密市日照时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增幅为24.6 h/10 a。棉花单产和≥10℃积温、无霜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其中与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71,与≥10℃积温相关性最小,相关系数为0.174。哈密市的光照资源十分丰富,因而日照时数的增长有利于棉花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烟叶钾含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理论结合生产实际选出与烟叶钾含量相关的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降水量等4个气象因子,并建立了烟叶钾含量(因变量)与4个气象因子(自变量)之间的3D交互效应图。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对烟叶钾含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平均日照时数>平均降水量>总日照时数>≥15℃有效积温>总降水量>≥25℃有效积温>≥20℃有效积温。两因子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平均气温和平均湿度、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平均湿度和平均日照时数、平均湿度和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降水量对钾含量存在协同作用;而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在低温和高湿情况下相互独立。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气象因素提升烤烟烟叶元素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6—2018年保靖县黄金村不同海拔高度气象站资料,对保靖县不同海拔高度黄金茶生育期气象条件及影响春茶品质形成的主要生化因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山谷地带随海拔高度递增,温度递减0.3℃/100 m,年降水量递增106.2 mm/100 m,年日照时数递增47 h/100 m;≥5℃有效积温对春茶开采有明显的指示意义;位于海拔360 m的保靖黄金茶主要生化因子含量最优,且优于其他知名茶叶;茶多酚含量与海拔高度、≥5℃有效积温和年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8;酚氨比与上半年总降水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咖啡因含量与海拔、年日照时数和≥5℃有效积温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6、-0.95)。  相似文献   

6.
利用北京市6个气象站平夏玉米种植生态区1960~2008年气温、降水和日照等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线性回归法、M-K II法和Pettitt法对近49a北京平原地区夏玉米各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时间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9a北京市夏玉米全生育期≥10℃有效积温呈明显的增多趋势,不同生育期≥10℃有效积温均呈增长趋势;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则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各生育期内降水变化相对平稳,表现出波峰波谷的曲线波动;日照时数除抽雄至吐丝期外,其他生育期下降趋势均表现出极显著水平。突变检测表明,北京市夏玉米≥10℃有效积温在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雄期、抽雄至吐丝期内M-K方法未检测出突变点,但在吐丝至成熟期内的时间序列上M-K方法和Pettitt方法检测认定1996年为一致的突变点;各生育期内日照时数时间序列变化突变点基本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全生育期及各生育期内降雨量均未检测出突变点,且夏玉米各生育期内降雨量时间序列变化相对平稳,不存在显著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7.
以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潍坊地区气候因素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积温与产量成极显著相关,生育期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玉米生育期内,随着有效积温的增加,产量提升显著;玉米灌浆速率受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主要气象因子与冬小麦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客观评价气象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鲁南地区小麦产量。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鲁南地区2008—2017年冬小麦产量和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鲁南地区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10℃积温,关联系数0.4721;其次是生育期的降水量,关联系数0.4201;其余依次为≥0℃积温、冷量、≥20℃积温、日照时数,关联系数分别是0.3992、0.3756、0.3621、0.313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一致,≥10℃积温是影响冬小麦产量主要因子,其次为降水量,且均为正效应;所得回归方程(P=0.0408, R 2=0.9811)可以适用于鲁南地区冬小麦产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为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地带,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左右,年日照时数2830.3小时.≥10℃年有效积温3484℃,非常适合日光温室越冬西葫芦生产。近年来,引进法国欧曼西葫芦种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通辽地区蓖麻产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2004-2014年通辽市5-9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有效积温以及通蓖6号产量数据,分析气候因子与通蓖6号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通辽地区近10年通蓖6号的产量与气候因子相关系数,总有效积温0.416 0、年平均气温0.347 7、年日照时数-0.156 2和年总降雨量-0.351 3。各月份与通蓖6号产量相关性分析中,6月和7月各项气象因子对通蓖6号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山高寒山区,春播区三川、冷水、叫河、陶湾4个乡镇海拔900~1 300m,年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900 mm左右,年有效积温2 500℃以下,全年日照时数2 103小时,雨量充沛,光照欠足,农作物多为一年一熟.玉米是本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但玉米生育期内积温不足,单位面积产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为把玉米产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必须改革传统种植模式,改进提高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20年西峰区气象要素资料及2018—2020年开展的全国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区域联合试验(西峰区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资料,探究气象要素对陇东春玉米(Zea mays)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20年西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10℃积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且不显著;分期播种期间各年份不同播期具有不同气象条件,拔节-抽雄期春玉米需水量大,2018年降水量最多,有利于春玉米生长,2020年遭遇春旱,对春玉米生长不利,2020年连阴雨持续天数长、量级大,影响春玉米授粉、灌浆;每年SD2(4月22日)、SD3(5月12日)播期光、热、水匹配程度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相较于其他播期更高;出苗后气温升高、出苗-七叶期和乳熟-成熟期≥10℃积温升高、七叶-乳熟期降水量增加、出苗-七叶期日照时数增加均有利于春玉米增产。4月下旬至五月中旬播种可以提高春玉米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对粗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陇东春玉米种植应根据不同的气候年份选择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红星农场地处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年平均无霜期115d,年平均降水量在548.8mm左右,年≥10℃有效积温为2293.1℃左右。红星农场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玉米品种孚尔拉开始机械化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光能总辐射、直接辐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光合有效辐射、平均日照百分率较前30年减小,散射辐射与光热生产潜力增加。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5 cm深度的地温、≥3℃和≥10℃有效积温均升高;年降雨量增加;郊区蒸发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大气相对湿度下降。上海城市热岛现象明显。气候条件对上海地区水稻、油菜和蔬菜的产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20,(17)
正凤城市地处辽东半岛东部,靠近黄海北岸。全市土地总面积82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6亩,年均种植玉米在64万亩左右。凤城地区全年无霜期145~159天,日照时数2400~2580小时,有效积温3100~3570℃,降水760~1180毫米。玉米是凤城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长期以来,玉米的生产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单产始终在350公斤/亩左右。  相似文献   

16.
喀左县地处辽西半干旱低山丘陵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分四季、干湿分明、雨热同期,年降水量500 mm左右;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日照时数2 830 h,无霜期145 d左右,≥10℃有效积温3 000℃左右,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全县耕地面积4.5万hm^2。农业生产以玉米、小麦、保护地蔬菜、花生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大豆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效益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青海省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影响因子,即年降水量、≥0℃年积温、年平均温度、年日照时数、3~8月≥0℃积温、3~8月日照时数、3~8月均温、3~8月降水量等22年资料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最主要综合指标的第一主成分中的≥0℃年积温、3~8月≥0℃积温、3~8月平均温度的影响,贡献率是59.167 98%;第二主成分中的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和3~8月均温的作用,贡献率为25.51548%;第三主成分中的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3~8月降水量、3~8月日照时数因素,贡献率为9.301 132%。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形成是众多自然因子综合作用下相协调的产物,其中热量因子是牧草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九三垦区为黑龙江省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区域内土壤以黑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具有优越的基础肥力。全区≥10℃有效积温平均为2305.2℃,历年平均降水量为493.6mm,年份间降水量差别较大。年降水量的相对不足,成为对当地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今年玉米生长期间发生的"伏旱",时逢玉米抽雄散粉、雌穗分化及子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持续的旱情造成玉米产量较大的减产。干旱条件下,结合玉米试验材料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对试验产量因素的影响,来研究玉米生长期间对土壤水分的需求规律,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对土壤水分资源加以保持利用,减轻干旱气候条件下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对本地区玉米的丰产增收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2015年延边地区8个台站气象资料和图们1976—2015年气象资料,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10℃有效积温、降水呈波动缓慢上升趋势;初霜日明显延后,终霜日变化明显提前;日照时数呈波动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0.
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平均海拔1400m左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3℃,年≥10℃有效积温在2500℃左右,无霜期120d,日照时数3023.2h,年降水量427mm,现有耕地面积6.33万hm2,土壤有机质在1%以上,土壤类型主要为栗钙土,土壤质地主要为轻壤土,适合玉米的生长。全县历年玉米种植面积在2.33万hm2左右,其中,岱海周边地区1.67万hm2以上,占全县总面积的5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