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北地区秋冬菜-春豌豆-菜用毛豆是一种高产高效的周年种植模式,该模式合理安排了作物种植茬口,既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又有效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效益。该种植模式简便易学,在地少人多的地区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6种雨养种植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的效果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水分对麻疯树生长影响较大,采用雨养种植模式都能有效截留雨水,促进麻疯树快速生长,但竹节沟种植模式对麻疯树增长高度最大,达到228.3 cm,是对照的1.5倍,其次是隔坡水平沟模式;同样采用雨养种植模式的麻疯树自10月才开始有落叶,较对照推迟了1个月,其中竹节沟模式和隔坡水平沟模式的麻疯树11月才开始落叶,较对照推迟了2个月,而且竹节沟模式没有完全进入休眠状态,仍然表现为生长状态。说明水分对麻疯树生长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干热区种植麻疯树时,雨养种植技术模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最经济有效的原料基地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林业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林业建设发展。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应该构建科学模式,以提高林业种植效率。本文结合林业种植有效模式,深入工作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提高林业种植水平,并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保证。作为相关林业种植技术工作者,更应该不断探索有效模式,以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土地全程托管种植模式是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变、农民土地使用权不变和农民收益主体不变的前提下,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探索,能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托管合作社与农户共赢的一种新型生产服务方式。2011年兴化市陶庄镇试行土地全程托管种植模式,不仅有效避免了因土地流转带来的矛盾,而且全新的种植模式得到托付农户的首肯,在其他农户中也产生了强烈反响。为了更好地推行土地全程托管种植模式的成功实践,加快土地全程托管种植模式在更大范围的推广,笔者通过座谈、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分析了土地全程托管种植模式的主要做法与成效、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推进土地全程托管种植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生态种植模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四川成都府南河上游地区安龙村生态农业和传统农业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生态种植与常规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细菌含量外,生态种植的土壤中微生物碳含量及真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常规种植,生态种植改善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生态种植土壤中重金属Cr、Pb、Hg和As含量均低于常规种植,Cd含量相差不大,生态种植带入的重金属较少;生态种植土壤中总氮、总磷、有效氮及有效钾的含量均高于常规种植,但总钾和有效磷的含量低于常规种植,这与两种种植方式下农业投入品不同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生态种植能一定程度提升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有效减少种植带入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6.
繁忙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推动了人们对阳台园艺种植的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理念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阳台园艺种植能够有效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陶冶情操,大面积的种植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建造生态都市,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对阳台园艺种植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阳台园艺种植模式的选择方式进行分析,旨在有效提升阳台园艺种植的质量和效果,建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以短毛独活为试材,采用短毛独活与玉米间作的种植模式,研究间作玉米对短毛独活白粉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间作玉米可以有效防控短毛独活白粉病的发生。3种间作种植模式下短毛独活白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短毛独活单作种植模式。间作玉米有效改善了短毛独活冠层微环境,与短毛独活单作种植模式相比,植株冠层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较低。间作玉米可提高植株抗性,与短毛独活单作种植模式相比,3种间作种植模式下,植株内总酚、类黄酮含量,POD、CAT酶活性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另外1∶5和1∶6间作种植模式下,植株生长旺盛,株高、叶片开展度和单株产量较高。总的来说,1∶6间作模式下,短毛独活白粉病发生最轻,生长势强,单株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艾草合理的种植模式,促进南阳地区艾草高质量发展,本文作者对起垄种植和平地种植2种模式下2个艾草品种的生长情况和干物质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与平地种植模式相比,起垄种植模式的艾草生长速生期起始时间提早2 d,速生期持续时间缩短1~2 d;起垄种植模式的艾草单株叶片总数、有效叶片数显著高于平地种植模式,枯叶数和干物质量显著低于平地种植模式,而艾叶干物质收获量没有差异。起垄种植模式具有稳产、高效、优质的优势,可在南阳艾草种植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双季稻田冬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对比研究了"冬闲-双季稻"和不同的"冬种-双季稻"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相比,冬种-双季稻种植模式的土壤容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冬种大麦模式的降低幅度最大;所有冬种-双季稻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钾含量都有一定的增加,但冬种豌豆模式的土壤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降低了。综合全部指标来看,稻田冬季种植蚕豆模式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莲单一种植模式下经济效益下降及带来的生态环境等问题,试验莲鳖鱼桃综合种养模式。结果表明,相比莲单一种植模式,莲鳖鱼桃综合种养模式兼具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太子参与水稻轮作栽培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茶、果、林同太子参种植的用地矛盾,该模式作为当地主要种植模式,实现了太子参持续高产、稳产,增加了农民收入,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小麦-越冬蔬菜-西瓜-豆角间套作是一种高产高效的周年种植模式,该模式在保证小麦产量基本不减的前提下,既合理的安排了作物茬口,又有效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效益,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该种植模式简便易操作,在地少人多的地区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花生在我国为主要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更为稳定。随着花生种植模式的多样化发展,推进农业种植以及引进新品种,能够促进种植产量的提升。因此,在本文中,研究花生种植栽培模式对花生地上害虫产生的影响,并为其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牡丹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玉米(Zea mays),牡丹+樱花(Prunus serrulata),牡丹+大豆(Glycine max)三种不同种植模式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和有效磷含量以牡丹+玉米种植模式最高,土壤有效氮含量以牡丹+大豆最高,土壤有效钾含量以牡丹+樱花最高;(2)试验共采集土壤动物1798头,平均密度为2.51×104头/m2,隶属4门7纲8目35类群,从各土层来看,以牡丹+玉米模式的土壤动物类群数和密度最高;(3)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中,除了Simpson优势度指数外,其他指数均以牡丹+玉米模式最高;(4)牡丹+玉米与牡丹+大豆种植模式间相似程度最高,牡丹+玉米和牡丹+樱花种植模式间的相似程度最低。整体上来看,牡丹套作玉米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提升土壤动物数量和类群数。  相似文献   

15.
秦小军  罗昀 《农业科技通讯》2007,(10):102-102,105
"前薯后菜"种植模式是宁夏引黄灌区的一种前茬种植早熟马铃薯,后茬复种大白菜的新型栽培模式。该模式有效的将设施与露地蔬菜种植结合起来,经过试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根据农业种植特点、区域种植优势以及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情况,有效整合资源,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通过对该模式的调研分析,提出了重点实验室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以湖南地区双季稻种植为例,对该地区早晚季水稻搭配种植模式、水稻种植与渔业养殖合作模式、优质水稻搭配稻田养鸭模式等优质水稻栽培模式进行分析,探寻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农业种植技术获得了新的突破,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在这过程中,农业生产模式逐渐由传统手工改变成机械化生产模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种植生产效率。本文将简单阐述当前我国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示范推广大棚番茄-扁豆种植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户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0.
发展蓝莓产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目前蓝莓栽培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人工种植土壤改良成本太高,这严重制约蓝莓产业化发展,建议采用一种效率较高的种植模式,即林下种植模式。这种种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蓝莓人工种植成本太高的问题,对我国蓝莓产业化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