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花文化是最富有瑰丽色彩的一笔。人们爱花、种花、赏花、食花、写花、画花,以花为媒,以花会友,借花抒情,以花喻事,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花文化。我国花文化底蕴丰厚,对普及和提高人民群众的花卉鉴赏水平、扩大花卉消费、提升花卉产业大有裨益。花文化艺术融汇于多个领域我国花卉资源丰富,拥有发展花文化的天然优势条件。花文化起源于农耕文化,渗透到了生产领域、生活领域和生态学领域三大方面,广泛地融汇于文  相似文献   

2.
3月6日至9日 国际茶花协会在我国金华召开年会 中国金华国际茶花节同时举办。这是我国花卉界的一次盛会!其成功举办 引发了我国花卉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中国名花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 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名花已为期不远! 中国名花历史悠久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文化门类——中华花文化 花文化因名花而形成 名花因花文化而更加显著。了解中国名花似乎相对容易 而要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花文化则相对较难。不熟悉中华花文化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名花。中国名花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启动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认定管理工作。中国花卉协会秘书处严格按照《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要求,经过申报、材料审查、召开专家评审会、实地考察、公示等一系列程序,至今已有20家被认定为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在9月26日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中原花卉博览会开幕式上,还举办了第二批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授牌仪式,9月26日下午,召开了中国花文化发展研讨会。近日,就有关中国花文化产业的发展,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花卉协会副秘书长杨淑艳。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也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中国花文化的研究与发展花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自然的花卉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花文化内容花市,花展,花节;直接表现或描绘各种名花异卉的琼姿仙  相似文献   

5.
高总编:您好,我是一个花迷,也是云南省花卉产业的倡导者。我曾于1988年向省政府提出了“发展花卉产业 振兴云南经济”的倡议。最近我又给云南省人大、省政府写了一份《以马樱花作为云南省省花的建议》,现将该建议寄上一份,供参考。省人大并省人民政府:我省是世界著名的植物王国,花卉总产值已达42.1亿元。花卉作为云南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健康地向前发展。作为一个花卉强省,没有自己的文明标志和文化象征的省花,这的确是一件憾事。为了突出象征性、代表性和本省文化内涵,我建议用我省传统的马樱花作为省花。其理由有4条:1. 马樱花在我省…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花文化发展历史悠久,花文化的萌芽在7000多年前河姆渡文化的花纹陶片上就已有体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许多花卉不但被赋予了吉祥健康的寓意,而且还被赋予了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如牡丹象征富贵,桃花象征春光,红豆象征爱情,杜鹃象征思乡,梅、兰、竹、菊寓意清高和淡泊名利,松、竹、梅象征刚正不阿和不畏严寒的斗争精神,等等。中国花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花卉产业发展的灵魂。没有繁荣的花文化,就不可能有中  相似文献   

7.
绿色书吧     
《中国花文化辞典》出版发行 由闻铭、周武忠、高永青主编的《中国花文化辞典》已于2000年8月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第一部雅俗共赏的有关花文化的辞典。 本辞典汇集了目前花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融学术性、知识性、文学性于一体。收录词目3000余条,包括概览、典籍、艺术、人物、风俗、传说、用花、养花、花胜、养生、成语、花语12个大类,附有照片与插图多幅。全书共60万字,定价68.00元。  相似文献   

8.
<正>花文化分会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会员的力量,在2016年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根据国家林业局《全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建立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的要求,同时为确保首批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在花文化产业建设水平、影响力、代表性和示范性等方面成为全国建设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的标杆和典范,花文化分会协助总会于2016年1月26日组织召开"首批国家重点花文化示范基地审定会议",评审专家组对初审入围的19个国家重点花  相似文献   

9.
正9月26日,中国花卉协会在中国花木之乡河南许昌鄢陵召开了中国花文化发展研讨会。中国花卉协会副秘书长杨淑艳,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会长张启翔,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分会会长周武忠,河南省花卉协会会长何东成,许昌市林业局副局长李晓红,鄢陵县委书记尹二军,第一批、第二批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单位代表,各有关省(区、市)花卉协会和中国花卉协会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国花卉协会组织的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考察培训活动于6月25~28日在四川举行。活动期间召开了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发展座谈会,考察了遂宁世界荷花博览园、川派盆景文化艺术基地、四川春天花乐园、温江区寿安镇植物编艺、寿安镇百花盆景园等基地。  相似文献   

11.
首届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9月23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花卉协会、东南大学、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旅游学会、南京市园林局、南京市旅游局、中山陵园管理局、东南大学旅游学系承办。研讨会以"花卉与旅游"为主题,旨在推动花卉资源产业化、产  相似文献   

12.
花卉是一种重要旅游资源,综观中外古今,人们对花卉的喜爱由来已久。而当今游客的心理已经悄然变化,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简单观光。为了推动花卉资源资产化、产品市场化的进程,提高花卉旅游的综合实力与经济社会效益,由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7年9月22日至23日在江苏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盆景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载体,受吉祥文化及传统习俗的强烈浸染及影响,在喜庆的庆寿环境和气氛的熏陶下,势必也要在题材、形式及内容等方面,表现出庆寿的文化传统及意蕴。大约在宋代,作为十八学士之一的盆景植物材料——桃树,在“花开则三影,结实则九影,平时观其形,花开赏其艳”的基础上,经盆景艺人的精心构思,巧妙制作,创造性地将主干蟠扎,制作成草书“寿”字,匠心独运地将书法艺术和盆景艺术巧妙地结合。就这样,文字型树桩盆景技艺便应运而生,并于明代洪武年间,随百余万之众汉民的迁徙,从江南地区传入云南,并在云南不断地深化发展,成为我国盆景艺术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相似文献   

14.
5月21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花卉协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国际生态岛——崇明岛盛大开幕;5月22日,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和中国花卉协会以“花开中国梦·花惠新生活”为主题,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又在崇明岛隆重举行,探讨中国优秀花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美丽中国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为期42天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大幕刚刚开启之际,5月22日,中国花卉协会和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在崇明共同举办第十一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藉此花香满园的浓厚氛围,以"花开中国梦,花‘惠’新生活"为主题,探讨中国花文化与生态文化对于推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6.
由中共楚雄市委、楚雄市人民政府和楚雄茶花产业及2012年国际茶花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编撰的《楚雄茶花》近日出版发行。此书以“茶花故乡——中国楚雄”为纲,以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的形式,从丰富的茶花种质资源、悠久的栽培历史、浓郁的茶花文化、2012年国际茶花筹备花絮、茶花文化等多个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楚雄茶花资源分布、茶花品种、茶花文化和茶花产业发展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5月21日〜7月2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崇明举行。这是献给建党100周年的厚礼,也是我国花文化事业的里程碑。本届花博会花文化展馆广采博纳全国各地花文化的优秀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浩瀚文化的丰富性、独特性和不断开拓的创造性,还将充分向市民展现一个充满花的魅力与活力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花文化分会主要完成了第十届中国花博会的参展布展筹备、《中国花文化》书稿编写和花卉扶贫考察等工作,并在上海宝山区开展月浦镇特色花卉小镇试点指导工作。在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参展筹备工作中,分会完成了室内展区的布展主题策划,启动了上海百年花卉图片征集活动,落实了具体实施单位。分会组织全国专家进行《中国花文化》的书稿编写。  相似文献   

19.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中国是花的国度。自古以来,花卉与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已溶合一体了。“簌簌衣中落枣花”,这是“牛衣占柳卖黄瓜”的农民形象。在古代,农民喜爱的,是一些同营生有关,如桃李枣杏、杨柳榆槐一类树木的花朵。而文人们则别有其赏花之道。由于通晓艺术、擅于玩味,其他暂且不论,即是他们的文化、精神活动——棋琴书画,便莫不与花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萱草发源于中国,花似百合,叶似兰花,花叶秀美,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自唐代开始就已成为中国“母亲花”,象征母亲形象和无私的母爱,所蕴含的孝道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关于萱草的文化记载,最早始于《诗经》.《诗经·卫风·伯兮》记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这里的谖草就是萱草.但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萱草不仅是一种花卉.萱草中的黄花是一种经济作物.2000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记载全球萱草属约有15种,我国产11种,是世界上萱草野生种最多的国家,也是萱草属植物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