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选择鼠害频发的阿拉善荒漠区分布面积较大的红砂十泡泡刺生境、红砂十杂类草生境和白刺生境,以夹日法记录三种生境中啮齿动物种群相对数量,利用啮齿动物种群相对数量与荒漠区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建立专家模拟系统,分析三种生境的主要害鼠子午沙鼠、三趾跳鼠和小毛足鼠种群相对数量与植物群落因子间的动态关系,并以MapGIS为地理...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晓东  阿娟  付和平 《草地学报》2003,11(4):312-316
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依据样地种多度(捕获率)聚类方法,并结合生境中地带性植被类型的综合特征,该荒漠区啮齿动物可划分为6个地带性群落。Ⅰ.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群落。Ⅱ.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群落。Ⅲ.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群落。Ⅳ.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群落。Ⅴ.长耳跳鼠(Euchoreutes naso)+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群落。Ⅵ.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群落。其中群落Ⅲ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557;群落I与群落IV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5147;群落Ⅲ具有代表性。该荒漠区啮齿类数量与生境中的土壤水分、土壤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建群植物种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生境的海拔高度相关性极低。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前期研发阿拉善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专家系统的基础上,对开垦、轮牧和过牧3种不同类型生境中啮齿动物优势种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相对数量与8个不同植物因子动态关系进行定量非线性分析,借助MapGIS平台,利用3种优势啮齿动物种群相对数量与8个不同植物因子组成的数据库系统、3种优势啮齿动物种的图像信息组成的知识库系统、3种不同生境下19种不同生态模型组成的模型库系统,构成啮齿动物群落中种群相对数量与植物因子动态关系的推理机,通过程序设计语言VB(Visual Basic)进行MapGIS二次开发,在专家系统中予以设计并实现.  相似文献   

4.
啮齿动物种群数量与年降水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8年,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嘉尔格勒赛汗镇天然荒漠草地中,采用铗日法对划区轮牧样地的啮齿动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每年的4、7、10月的上旬进行野外调查取样,每次取样时随机选择4个铗捕样方,每个样方10 hm2,布设500铗日,每铗线100铗,铗距5 m,铗线距50 m.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群落中主要鼠种的捕获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前期研发阿拉善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专家系统的基础上,对开垦、轮牧和过牧3种不同类型生境中啮齿动物优势种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相对数量与8个不同植物因子动态关系进行定量非线性分析,借助MapGIS平台,利用3种优势啮齿动物种群相对数量与8个不同植物因子组成的数据库系统、3种优势啮齿动物种的图像信息组成的知识库系统、3种不同生境下19种不同生态模型组成的模型库系统,构成啮齿动物群落中种群相对数量与植物因子动态关系的推理机,通过程序设计语言VB (Visual Basic)进行MapGIS二次开发,在专家系统中予以设计并实现。  相似文献   

6.
2002~2007年,在阿拉善荒漠区选择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四种植被生境,采用标志重捕法研究不同植被生境中鼠类栖息地选择的特性。结果表明:6个年度中啮齿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群在四种不同植被生境中各不相同,各个群落的组成种类和主要种类的数量有较大变化;6年中不同植被生境中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的年平均种数为轮牧区=过牧区=禁牧区>开垦区。不同植被生境中主要组成种变化较大:开垦区为长爪沙鼠、黑线仓鼠;轮牧区为子午沙鼠、小毛足鼠;过牧区为三趾跳鼠、五趾跳鼠;禁牧区为小毛足鼠。长爪沙鼠在开垦区与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在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无差异;三趾跳鼠在过牧区与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放牧制度对五趾跳鼠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鉴定法鉴定啮齿动物胃内含物,研究对栖息于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内的五趾跳鼠的食性.结果表明:1.五趾跳鼠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啮齿动物,对植物性食物具有较强的择食性,放牧制度对该特性影响不显著;五趾跳鼠在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内的植物性食物组成相似度为0.71~0.88,采食频率最高的三种植物是冷蒿、无芒隐子草和木地肤.2.在植被条件较差时,连续放牧会促使五趾跳鼠更多地刨食植物根系,对草地的危害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组织学鉴定法鉴定啮齿动物胃内含物,研究对栖息于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内的五趾跳鼠的食性。结果表明:1.五趾跳鼠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啮齿动物,对植物性食物具有较强的择食性,放牧制度对该特性影响不显著;五趾跳鼠在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内的植物性食物组成相似度为0.71~0.88,采食频率最高的三种植物是冷蒿、无芒隐子草和木地肤。2.在植被条件较差时,连续放牧会促使五趾跳鼠更多地刨食植物根系,对草地的危害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2007年4~10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区和锡林郭勒草原分别对长爪沙鼠、黑线仓鼠、五趾跳鼠和布氏田鼠进行了种群数量动态和预测研究.根据2007年实地调查数据,利用已经建立的预测模型,分别对上述4种鼠2008年的数量作出预测:预测2008年上述两地长爪沙鼠数量均不多,不致形成危害;黑线仓鼠2008年春季捕获率为0.97±0.48%~1.49±0.59%,秋季捕获率为0.52%,也不会形成危害;2007年五趾跳鼠捕获率0.06%,预测2008年该鼠数量也不多,不会造成危害;锡林郭勒草原2007年布氏田鼠年捕获率为1.67%,预测2008年布氏田鼠数量仍处在低谷期,不会形成大面积危害,但局部地方,如锡林浩特市郊的草场春季可能增多,应作好防治的准备工作.建议建立草原鼠类数量长期监测点,开展预测预报,在鼠的数量上升之前采取主动防治措施,把鼠密度长期控制在危害阈值之下,实现草原鼠害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0.
大沙鼠是干旱荒漠区的主要优势种害鼠之一。大沙鼠的生态治理,首先是利用生物制剂迅速降低危害区害鼠种群密度。其次,利用大沙鼠的天敌,长期有效地控制其种群数量,在经济允许范围之内做到有鼠无害。再次,进行草地补播并利用围栏封育和划区轮牧等措施,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增加单位面积草地生物量,进一步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The rodent damage threshold and the rodent economic threshold are indicators that must be clearly defined in the practice of grassland rod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 or different utilization methods of the same grassland type have completely different values for these two indicators. The damage threshold i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pests at which the grassland is obviously compromised, and the economic threshold i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at which further pest population increases will cause economic losses. The Alxa desert region is ecologically fragile, and rodents are endemic. This study selected continuous grazing areas and prohibited grazing areas in the desert area of Alxa Left Banner and from 2015 to 2019 to investigated the species and density of pests using the ‘mark and recapture’ method, together with sampling to investigate the aboveground plant biomass in the sample area in August. The measured rodent unit densities and their daily food intake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forage loss, and a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used to obtain a fit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dent density and the ratio of forage loss. It was found that: 1) The fitted curves for the ratio of pest density and forage loss in the continuous and prohibited grazing areas took the form of logistic three-parameter, S-shaped curves. 2) According to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the damage threshold in continuous grazing areas was 26 standard rodent units·ha-1 and the economic threshold was 39.3 standard rodent units·ha-1. In prohibited grazing areas, the damage threshold was 33.2 standard rodent units·ha-1 and the economic threshold was 30.2 standard rodent units·ha-1. Thus, the economic threshold pest density of continuous grazing areas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rohibiting grazing areas. © 2022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2.
草原鼠害严重威胁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3S”技术的草原鼠害监测方法的研究在草原害鼠防治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海省为例,将“3S”技术与地面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考虑影响草原鼠害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3S”技术的草原鼠害监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草原鼠害监测模型模拟出鼠害分布的阈值主要集中在0.344 1~0.378 2,不同鼠种在不同鼠害程度的阈值均不相同;2)模拟结果总体面积为实地调查面积的1.80倍,覆盖了实地调查区域的99.95%,两者反映的整体鼠害区域基本一致。该方法为有效治理鼠害提供决策支持,对有效保护草地生产力和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荒漠几种主要害鼠的生态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阿拉善荒漠草场几种主要害鼠的生态特征,分布及其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害鼠4月份开始活动频繁、危害多种沙生灌木,严重发生区洞群地面覆盖率高达46%,是造成草场退化,水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4-5月份是害鼠的防治适期,采用投放灭鼠毒饵、烟雾炮熏蒸和生态防治均可取得良好灭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不同退化程度草地鼠类种群数量的变化,鼠类分布对草地的破坏程度,鼠类不同密度区植被地上生物量、地被覆盖度、植株高度,分析了草地植被群落的变化对鼠类数量的影响及鼠类种群密度与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鼠类的种群数量相应升高,重度退化草地中鼠类的种群密度降低。在鼠类分布影响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地被覆盖度、植株高度均表现为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5.
高原鼠兔危害级别划分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研究结果显示,地上植物量、植被盖度、破坏的生草面积、绝对鼠密度和有效洞口数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异性,但各自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高原鼠兔的危害程度;5项研究指标的综合影响是评估危害程度的真实反映;植被害情是评价危害程度的主要因子,鼠密度是次要因子;将危害程度划分为4个级别,提出了划分危害级别的量化指标.不同指标值在各危害级别中的排序是,鼠密度:Ⅳ<Ⅰ<Ⅱ<Ⅲ;有效洞口数:Ⅳ<Ⅰ<Ⅱ<Ⅲ;破坏的生草面积:Ⅰ<Ⅱ<Ⅲ<Ⅳ;植被覆盖度:Ⅳ<Ⅲ<Ⅱ<Ⅰ;地上植物量:Ⅳ<Ⅲ<Ⅱ<Ⅰ;单纯以鼠密度划分危害级别或评估危害程度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张掖地区草原啮齿动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尉剑  张和平 《草业科学》1999,16(6):26-31
草原啮齿动物有36种,分录于23属、8科又4亚科,啮齿动物总种数占甘肃省啮齿动物总数的47.4%,该地区的草原啮齿动物可划分为8个群落,各群落都有其适宜的生态环境、优势种和数量组成、分布特点。就全区而言,长爪沙鼠、高原吕华鼢鼠分别半荒草原、高寒草原和 甸的优势种,它们都中群密度大、分布广、危害重的特点是该地区草原的优势害鼠,应该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7.
掌握草原害鼠数量变动规律开展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鼠害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控制鼠害的主要途径是研究主要害鼠生态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从而进行综合防治。害鼠数量消长经过低谷—上升—高峰—下降—低谷四个期。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的数量变动一般低谷期10年以上,上升期1~2年,高峰期1~2年,下降期1~2年。掌握鼠的数量变动规律,建立预测公式,开展预测预报,在鼠数量上升期选用抗凝血杀鼠剂把鼠密度控制在危害阈值之下;对退化草场采取多种措施如禁牧、围栏、封育等使草场恢复生产力,对未退化的草场制定合理载畜量防止过牧,不给鼠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保护鼠类天敌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把害鼠密度长期控制在不危害的程度,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西五台县草地啮齿类动物空间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山西五台县草地啮齿动物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度。结果表明:啮齿动物区系含2目、5科、11属、14种,平均捕获率为6.05%,除山地草原类草地与山地草甸类草地之间啮齿动物数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类之间均达差异显著水平(︱t︱t0.05);研究区域14种啮齿动物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在0.000 2~0.826 4,其中,生态位宽度指数0.5的种数占总种数的35.71%,0.1~0.5的占42.86%,0.1的占21.43%;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在0.837 7~0.000 2,没有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种,却有一定数量生态位完全不重叠的种;重叠度较高的占28.89%,重叠度较低的占51.11%,重叠度最低的占20.00%。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度指数较低表明研究区域内啮齿类动物种的生态位分化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08—2010年对草地"无鼠害示范区"进行调查监测,对其害鼠种群密度、猛禽和食核数量、牧草产量及生物量进行分析,探讨和分析生物控制鼠害的效果及其产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08—2010年各监测月份的定点样方害鼠有效洞口数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每千米目击猛禽数和食核数呈逐年上升趋势,3年内草地生物量增加27.7%,植被盖度增加43.8%,牧草高度增加22.9%;设立鹰架控制害鼠当年即挽回鲜牧草损失总量43 697.4 t,挽回经济损失773.948万元;年内草地生物量增加值为873.948万元。结果提示,在该地区设立鹰架,利用草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的自然结构因子,从生态学角度对害鼠进行防治,控制草地害鼠的种群数量及危害,能够保护草地生态环境,提高草地灭鼠效果,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害鼠数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苏军虎  南志标  纪维红 《草业学报》2016,25(11):136-148
本文综述了截止2015年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家畜放牧对啮齿动物的影响。放牧家畜的践踏和排泄物等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影响了啮齿类空间利用等,家畜采食影响了啮齿类食物资源及其丰度,采食还引起植物营养成分改变及次生防御化合物的产生,而植被高度变化导致了啮齿动物捕食风险的增加和生活史策略的改变。这些方面的影响与综合作用改变了啮齿动物的微栖息环境、分布、食性,以及领域、采食和挖掘等行为,繁殖和生活史特征;影响了啮齿动物的种群结构、种群数量消长及其调节过程;改变了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种间相互作用,引起其群落演替。在综述上述各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放牧对啮齿动物影响的作用途径及其方式,放牧条件下草-畜-鼠耦合机制,不同放牧制度对啮齿动物的影响以及整合现代学科发展的相关探索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