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纳雍县山区用1.07 hm~2池塘开展以投放草鱼为主养殖试验,投放投放大规格鱼种3.3万尾/hm~2,其中草鱼占85%。经过18个月养殖达到上市规格,草鱼平均尾重为1.3 kg,平均养殖成活率达到78%,获净利润45.79万元。发展大面积推广养殖将对解决纳雍县渔业生产、农民脱贫致富起推动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何颖 《湖南农业》2009,(7):18-18
三、大规格鲟鱼种的培育 在匙吻鲟的养殖过程中,必须投放大规格鲟鱼种.因为大规格鱼种适应能力强,有利于提高成鱼养殖成活率.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不论是池塘、湖泊、水库、网箱的养殖方式,投放的鱼种规格必须在1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3.
三、大规格鲟鱼种的培育 在匙吻鲟的养殖过程中,必须投放大规格鲟鱼种.因为大规格鱼种适应能力强,有利于提高成鱼养殖成活率.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不论是池塘、湖泊、水库、网箱的养殖方式,投放的鱼种规格必须在1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北方稻田大鳞鲃鱼种的养殖技术,包括选鱼种与选田、稻田改造、消毒、鱼种投放、饲料及投喂、水质调节、农药施用等。经调查可知,收获时大鳞鲃全长9.0~17.0 cm,平均重量达52 g/尾,产量为340.5~361.5 kg/hm~2。稻田养鱼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能提高水稻品质。稻渔双收,综合增收达到9 00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5.
2015年,从上海淀原水产良种场引进蒙古鲌水花50万尾,在上海淼鑫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市外基地珠海市年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蒙古鲌鱼种培育及成鱼池塘主养试验,整个过程采用分级放养、逐级筛选的方法,辅以自动投饲、测水调控等技术。结果表明,2015年9月22日,投放平均体长13 cm的大规格鱼种2.7万尾/hm2,经94 d养殖,收获平均规格405.9 g/尾的蒙古鲌成鱼15 423尾,成活率95.2%,收益188 903.3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1.86。  相似文献   

6.
胭脂鱼池塘套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的套养模式均达到低投入、高产出、增效益的预期目标,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其中成鱼池套养出塘胭脂鱼成鱼平均规格0.75 kg/尾,平均产量可达675 kg/hm2以上,新增效益1.77万1.96万元/hm2,成活率85%,商品率95%以上。鱼种池套养出塘胭脂鱼大规格鱼种1 500尾/hm2以上,成活率82%,平均产量可达345 kg/hm2以上,新增效益1.91万1.96万元/hm2,成活率85%,商品率95%以上。鱼种池套养出塘胭脂鱼大规格鱼种1 500尾/hm2以上,成活率82%,平均产量可达345 kg/hm2以上,新增效益1.91万2.17万元/hm2。  相似文献   

7.
蒙古鲌大规格鱼种生态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淀山湖渔业资源和助推上海市淡水养殖业发展,进行了蒙古鲌大规格鱼种生态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活性氨基酸肥水法,放养蒙古鲌鱼苗20万尾/667m2,经38d培育,可获得全长4.0cm的蒙古鲌夏花鱼种,成活率达76.8%,折合平均单产15.36万尾/667m2。蒙古鲌夏花鱼种经分稀后转入冬片鱼种培育,放养密度控制在1.5万尾/667m2,并适当套养白鲢、花鱼骨。夏花鱼种开展生态培育,经5个月养殖,可获得平均全长16.2cm、体重14.2g的蒙古鲌大规格鱼种,成活率达88.2%。  相似文献   

8.
鱼池套养胭脂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养殖条件较为完善的精养鱼池套养胭脂鱼,成鱼池一般选择10~15 cm/尾(60~200 g/尾)春片鱼种进行套养,套放鱼种密度为750~825尾/hm2;鱼种池一般配套放养3~5 cm/尾的胭脂鱼鱼种1 500~2 250尾/hm2。成鱼池胭脂鱼鱼种经240 d的生长,平均产量达697.5 kg/hm2,出池规格在1.1 kg/尾以上,新增纯利润3.15万元/hm2以上;鱼种池胭脂鱼经180 d左右饲养管理,个体规格均达到0.46 kg/尾,平均产量达588.0 kg/hm2,新增纯利润2.1万元/hm2。  相似文献   

9.
传统草鱼养殖,投放的是2~3龄大规格鱼种,以投喂草食性饲料为主。这种养殖方式养殖周期长,发病和泛池的死亡率高。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运用筛选优质鱼种、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合理放养和加强水质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将当年夏花草鱼种养成商品鱼,可大大节省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10.
1 改善传统养殖方式 ,均衡上市一是改善鱼种投放结构。首先是根据轮捕、轮放的要求 ,每年冬季放养一定比例接近上市规格的鱼种 ,以便在水产品销售淡季投放市场 ;其次 ,按大鱼种以小规格上市 ,小鱼种以大规格上市的要求 ,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 ;再次是增加草鱼、鳊鱼和鲫鱼放养量  相似文献   

11.
采取80∶20科学养殖模式与红田鱼无公害稻田养殖技术,于稻田内投放4~6 g/尾的红田鱼鱼种160尾,经155~160 d精心饲养,红田鱼平均规格达到609 g/尾,取得产量1 350.0 kg/hm2、净增144.2倍、成活率92.3%、投入产出比1∶4.07的显著成绩,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一、正确引进鱼种 养殖户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根据鲫鱼的生物学特征,正确分辨鱼种的优劣,避免上当受骗. 二、鱼种放养密度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采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每667平方米(1亩)水面放养鲫鱼苗0.8万~1 2万尾,可以达到养成尾重50~ 60克大规格鱼种的目的. 进行成鱼养殖时,鱼种规格为50~ 60克,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养鲫鱼鱼种1500~ 1800尾最为理想,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350~400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虱目鱼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成活率,并获得较为稳定的养殖效果。[方法]通过优化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混养的投放规格、顺序、密度比等,利用二者生态位差异,提高水体利用率。同时,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引入水生植物空心菜等,优化微生态制剂使用方法。[结果]收获虱目鱼平均规格0.52 kg/尾,单产5 010 kg/hm~2,成活率43%;收获南美白对虾平均规格90只/kg,单产6 795 kg/hm~2,成活率51%。[结论]生态混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单位水体养殖效率,同时实现养殖生态环保、达标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给岩原鲤的商品鱼进行规模化成鱼养殖提供充足的优质鱼种,结合生产实践研究岩原鲤的池塘育种方法。采用不同的养殖密度(120万、150万尾/hm2)和不同的饲料配方(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4.3%和38.5%)养殖相同规格的岩原鲤鱼种。结果表明:选择3 cm的岩原鲤鱼种,投喂蛋白含量38.5%的饵料经过10个月的养殖全长可达13.5 cm,平均成活率达到91.25%,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5.
在网箱中分别设立不同的养殖密度,投放同批繁殖的规格整齐的草鱼种,分别投喂3种营养成分和生产工艺均不同的配合饲料进行培育大规格草鱼种的对比试验,总结出适合广西推广应用的网箱培育大规格草鱼鱼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黄颡鱼池塘高密度高产高效养殖技术,通过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大规格商品鱼池塘主养试验,分析比较其养殖密度与生长速度及生产投入与产出效益,结果表明:8到9月放养鱼种18万尾/hm2(规格200尾/斤),次年9-10月可产规格150-200g/尾大规格商品鱼;使用饲料蛋白质含量40%-42%,饵料系数1.4;主养品种黄颡鱼平均单产18750kg/hm2,产值51.795万元/hm2,利润18万元/hm2;养殖的黄颡鱼生长快、成活率高、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中华绒螯蟹、中粳中熟水稻圣稻2620为试验材料,在4‰~6‰含盐量土壤条件下,以0.67 hm~2为1方挖稻田环沟(环沟占比20%),探索黄河三角洲重度盐碱地的稻蟹高效种养模式。结果表明:稻蟹种养模式的水稻单产为6 607.80 kg/hm~2,普通种植模式为8 340.30 kg/hm~2,但前者显著提高稻米品质,食味值增加5.9%。3个蟹苗投放密度下,每公顷蟹苗投放密度2 250只,成蟹规格最大,雄蟹平均规格为166.6 g、雌蟹为136.04 g,成蟹平均产量为201.2 kg/hm~2,每公顷纯收益为12 609.9元;每公顷蟹苗投放密度3 750只,螯蟹规格中等,雄蟹平均规格为160.92 g、雌蟹为131.51 g,成蟹平均产量为316.2 kg/hm~2,每公顷纯收益为17 623.1元;每公顷蟹苗投放密度5 250只,螯蟹规格最小,雄蟹平均规格为149.53 g、雌蟹为125.52 g,成蟹平均产量为391.7 kg/hm~2,每公顷纯收益为19 552.8元;普通水稻种植模式下每公顷纯收益仅为5 703.5元。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健康养殖放养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颡鱼池塘养殖进行不同放养密度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22.7g/尾的黄颡鱼冬片鱼种,放养密度以4.5万尾/hm2为宜,此时,黄颡鱼养殖成活率80%以上,平均出池规格150g/尾以上,池塘养殖平均产量4 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从水域选择、网箱设置、鱼种的放养、管理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利用白山湖大水面资源优势发展西伯利亚鲟鱼的网箱养殖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可使鲟鱼平均规格达到0.75kg,养殖成活率97.5%,饲料系数1.5,产值85.8万元,利润32.4万元,投入产出比1:1.6。  相似文献   

20.
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四个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善传统养殖方式,保证鲜活水产品均衡上市 一是改善鱼种投放结构.首先是根据轮捕轮放的要求,每年冬季放养一定比例接近上市规格的鱼种,以便在水产品销售淡季投入市场;其次,按大品种以小规格上市,小品种以大规格上市的要求,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再次增加草鱼、鳊鱼和鲫鱼放养量,降低鲤鱼、鲢鱼、鳙鱼放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