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镇机插育秧采用塑盘肥土育秧,有些育秧户在取土方式、肥土、底土厚度、播种方式(分干籽、干籽药剂包衣、浸种未催芽、浸种催芽)、播种量、盖土、覆膜材料、水浆管理等存在差异。结果导致采取不同的措施的育秧方式,对水稻育秧的成败和秧苗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育秧环节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导致育秧不成功或不能育成壮秧原因,旨在总结出适应我镇机插育秧的技术规范,提高我镇育秧的技术水平,使我镇的水稻机插面积不断提高,水稻生产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介绍了水稻湿润育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苗床选择、种子处理和浸种催芽、适时适量播种、盖膜保温、秧苗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培育适龄壮秧等。  相似文献   

3.
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水稻发芽和成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明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常温和低温环境下水稻发芽和成苗的影响.【方法】以湘早籼31号(常规稻)和Y两优1号(超级杂交稻)为材料,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成功的多成分、多功能的"齐苗快"浸种剂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垦区常用拌种剂,添加杀菌杀虫剂、粘合剂等物质配备成种衣剂,设置未包衣浸种催芽(CK)、干种包衣(A)和浸种包衣(B)共3种处理方式,研究了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的发芽和成苗特性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后,在自然环境正常温度下,稻种发芽时间延长,但对种子发芽率有提高作用,对Y两优1号,干种包衣和浸种包衣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11.10%和16.55%,湘早籼31号分别提高了30.83%和37.68%;在低温环境下,稻种幼苗受到低温侵害后成苗率降低,但包衣处理相较于未包衣处理提高了稻种的成苗率,其中又以浸种包衣处理的成苗率最高,湘早籼31号和Y两优1号分别为54.95%、74.10%,相较于对照(CK)分别提高了120.24%、127.30%.同时,种衣剂包衣处理(A、B)提高了稻种秧苗受芽期低温侵害后的存活率,浸种包衣(B)处理提高了"二叶一心"期低温侵害后稻种秧苗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稻芽种出苗、秧苗素质、物候期及水稻产量等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水稻智能化集中浸种催芽技术的应用效果要好于常规人工催芽方式,具有发芽率高、芽齐芽壮、秧苗壮,水稻缓苗快、分蘖早,产量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旱育保姆种衣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旱育保姆种衣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在水稻育秧种子催芽后拌旱育保姆,可以提高秧苗素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可以在北方盐碱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共设7个处理: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个剂量拌干稻种晾干后播种,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清水等浸种后催芽播种,干稻种直接播种。结果表明,10、15、20 mL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5 kg稻种处理对水稻种子出苗无明显影响,对秧苗生长安全,对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明显,与大面积常用的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浸种效果基本相当。20 mL 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5 kg稻种处理效果较优,在水稻秧苗期、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对恶苗病的防效,与清水对照相比分别为93. 9%、96. 9%、96. 9%、96. 8%,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为91. 7%、91. 5%、84. 7%、84. 8%,水稻产量达8 872. 5 kg/hm~2,与清水浸种对照相比增幅为22. 9%,与空白对照相比增幅为16. 4%。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采用干稻种拌种,晾干后直接播种,操作简便,减少了水稻种子浸种催芽环节恶苗病病菌的浸染,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一项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几种水稻种衣剂的筛选试验,观察水稻种子包衣后对秧苗素质、恶苗病、立枯病发生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喆和亮盾种衣剂包衣可以提高秧苗素质,主要体现在对秧苗茎基宽、充实度,干物质积累和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其中稻喆种衣剂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稻种衣剂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水稻种衣剂的筛选试验,观察水稻种子包衣后对秧苗素质、恶苗病、立枯病发生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喆和亮盾种衣剂包衣可以提高秧苗素质,主要体现在对秧苗茎基宽、充实度,干物质积累和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其中稻喆种衣剂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稻种衣剂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水稻种衣剂的筛选试验,观察水稻种子包衣后对秧苗素质、恶苗病、立枯病发生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拮和亮盾种衣剂包衣可以提高秧苗素质,主要体现在对秧苗茎基宽、充实度,干物质积累和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其中稻酷种衣剂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用不同剂量的双效种衣剂包衣,研究其对水稻秧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种衣剂对水稻芽势、芽率无影响;种衣剂1∶40,15∶40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生理效应的影响效果较好,对水稻立枯病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水稻直播出苗难、成苗率低、秧苗素质差、病虫危害重等技术难点,采用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研究其在旱直播水稻上的应用效应。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可提高旱直播水稻出苗率、成苗率,提高秧苗素质,减轻病虫危害,增加产量。与未包衣对照相比,包衣处理的出苗率提高13.5%,成苗率提高18.2%,恶苗病、稻蓟马、麻雀、老鼠、干尖线虫等病虫害分别减轻90.5%、94.3%、95.3%、88.2%、89.5%,株高降低,秧苗单株带蘖数、假茎粗、总根数、百苗干重明显增加,各主要生育期茎蘖数多、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量高,增产显著。应用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可解决直播水稻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促进水稻直播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水稻应用锐胜350FS悬浮种衣剂包衣示范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锐胜350FS悬浮种衣剂水稻包衣对种子的杀菌效果,通过调查秧苗期恶苗病的发病情况和秧苗素质,以及移栽后本田潜叶蝇的发生情况,证明了锐胜350FS悬浮种衣剂水稻包衣能改善秧苗素质,有利于培育壮苗,并能对本田早期潜叶蝇的发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到73.17%~89.43%,对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产6.25%~10.00%。  相似文献   

13.
采用14组药剂配方及其浸种催芽和不浸种不催芽育秧方式对恶苗病防病效果进行测定,开展中早39机插秧应用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干籽包衣“双不育秧(不浸种不催芽)”试验。结果表明,11%氟环‘咯’精甲包衣“双不育秧”安全性表现好,成苗率高于常规药剂处理25百分点,对恶苗病的校正防效为92.79%,与其包衣后加20%氟唑菌酰羟胺或加25%氰烯菌酯浸种催芽播种以及45%咪鲜胺+25%氰烯菌酯组合高浓度浸种催芽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常规(浸种催芽)处理25%氰烯菌酯1000倍单剂19百分点、11%氟环‘咯’精甲500倍单剂32百分点和45%咪鲜胺1000倍单剂49百分点。由此可知,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干籽包衣双不育秧优于其常规育秧。这对于机插秧育秧技术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规旱育秧为对照,比较了采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实施种子包衣为核心技术的简化旱育秧技术,在种子出苗、防病治虫、保水抗旱、补素促长、壮苗壮根以及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方面的技术优势。结果表明,该技术免去了常规旱育秧土壤调酸、床土消毒、药剂浸种、浸种催芽、防病治虫、化学调控和浇水抗旱等多种复杂工序,旱育秧出苗整齐,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苗期病虫发生危害轻,死苗少;分蘖起步早,发生量大;群体生长协调,各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总粒数提高,产量增加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噻虫嗪不同施用技术对水稻苗期生长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2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估了30%噻虫嗪FS单用种子处理和与25 g/L咯菌腈FS混用种子处理及喷雾处理对水稻出苗、成苗及早期秧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30%噻虫嗪FS处理水稻种子,无论是先包衣、后浸种催芽,还是先浸种催芽、后包衣,对出苗率、成苗率及对成苗后的水稻秧苗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0%噻虫嗪FS与25 g/L咯菌腈FS混用浸种包衣处理或喷雾处理,对水稻苗期生长均无不良影响。以上结果说明30%噻虫嗪FS对水稻的安全性好,可用于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6.
水稻机械直播是一项节本的轻型栽培技术,也是一项避开灰飞虱、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有效措施。一、栽培技术1、种子处理做好种子处理和浸种催芽,用适乐时10mL对水300mL包衣2.5~4.0kg稻种,晾干或晒干后浸种催芽,有干尖线虫的种子要用9.5%巴丹6000倍液或16%恶线清400倍液浸种催芽,至破胸露白。2、选地  相似文献   

17.
壮苗是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的基础和保证,为解决实际育苗过程中根系少的问题,特引进水稻苗床增温剂,为了验证苗床增温剂在友谊农场的实际利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特开展此实验。通过大区对比的方法,对水稻苗期秧苗素质、地温、水稻生育动态及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用苗床增温剂和分蘖促进剂在苗床增温、加快水稻生育进程、提高水稻产量等方面均有影响,地温比常规提高2.7℃,生育期提前2天,增产4.85%。  相似文献   

18.
不同措施对旱育秧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旱育秧恶苗病发生危害加重之势 ,研究在麦茬稻地区采用免浸种催芽 ,用麦壳、锯屑等保湿替代物代替地膜覆盖 ,结合药剂拌种等措施防治该病的效果。结果表明 ,免浸种催芽、保湿替代物代替地膜覆盖 ,水稻可安全出苗 ,并有利于秧苗生长 ,提高成苗率与秧苗素质 ,同时可明显减少在浸种催芽、盖膜过程中恶苗病的感染机会 ,减轻恶苗病的发生 ;结合秧病灵、施保克、浸种灵等药剂拌种 ,对旱育秧水稻秧苗期与成株期恶苗病都有极高的防效 ,可全程有效控制恶苗病的发生与危害 ,实现旱育高产。其中 ,以秧病灵药种比 1∶10 0拌种防效最高 ,秧苗素质最好 ,增产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70%噻虫嗪(锐胜)不同用药量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和浸种处理,研究其对水稻育秧的成苗率和秧苗生长的影响及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0%噻虫嗪(锐胜)对稻种出苗率和成苗率的没有明显影响,但对成苗后的秧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秧苗期20d内的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且浸种效果优于包衣。从应用效果和成本出发,在大面积生产上最佳的用药量和处理方式为:40g/100kg种子,浸种时加锐胜、后催芽播种,浸种不换水,浸种液撒入秧田。  相似文献   

20.
浅议北方水稻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高产、稳产、高效、优质的粮食作物,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旱育稀植技术为主导的综合栽培拄术体系,实现了由直播向育苗、由湿润育秧向旱育秧、由密植向稀植的技术进步。目前,水稻无论从单产、总产,还是品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本文的目的就是想在水稻较高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已有栽培技术进行综合,对常规栽培技术进行规范,以实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飞跃。一、种子包衣催芽技术1、包衣技术种子盐水选种洗种后淋去表层多余的水分,堆放在大棚或室内10~12小时后用种衣剂拌种。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巩,即每一瓶(0.5公斤)种衣剂兑水0.5公斤包一袋种子(25公斤),采用人工包衣时用2米见方的塑料布每次包衣种子25公斤,两个人来回抖动塑料布,直至每一粒种子表面都均匀地附着一层红色药膜为止,混拌均匀后灌袋或堆放在室内或大棚内2~3天,待种子表面的种衣剂阴干药膜固化后即可进行浸种。2、催芽技术催芽时,将浸好的种子整齐码在催芽箱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