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介绍未成林造林地内高原鼢鼠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发生特点及原因,提出防治对策,以为防治高原鼢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实施,高原鼢鼠危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其严重危害已成为影响林木成活和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调查了高原鼢鼠发生现状,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强化政府行为、依法治理、分类区划、分类施策等几方面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原盼鼠对林业健康发展有严重影响。通过采取不同手段对青海省大通县境内高原鼢鼠进行调查、防治和研究,摸索出防治不同密度的高原鼢鼠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原鼢鼠终年在地下洞道内生活,对其全面防治十分困难。通过实践总结出配制鼢鼠喜食的毒饵及在有效洞内投药是防治鼢鼠的关键,且该防治方法的费效比较高。  相似文献   

5.
高原鼢鼠危害严重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鼢鼠(Miorotus irene oniscus)属仓鼠科鼢鼠亚科,我省农民俗称瞎老鼠,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区高寒潮湿的脑山、浅山阴坡的农田、草坡和林地,以农作物播种到收获均可受到高原鼢鼠的危害,播后取食种子,生长期挖掘隧道食根茎,堆土压苗;收获后拉食粮食,有贮粮习性,据调查一般一个鼠洞存储粮食9公斤左右,高者达15公斤.通过对高原鼢鼠发生情况调查和上升原因分析,提出防治对策,以期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防治高原鼢鼠对比试验,对挖掘防鼠沟、鱼鳞坑整地、营造混交林等几种预防高原鼢鼠的方法进行评定,总结出最为理想的预防办法。  相似文献   

7.
互助县高原鼢鼠的预测预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轩 《青海农林科技》2007,(2):55-56,63
通过定点和补点样地的调查测定,分析计算出本区2007年5~7月高原鼢鼠将要在互助县发生的密度,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实施,湟中县退耕还林工程区高原鼢鼠危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其严重危害已成为影响林木成活与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调查现状,分析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通县鼠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通县主要害鼠有三种高原鼢鼠、田鼠、鼠兔,在退耕还林还草和幼林地中发生严重,笔者对鼠害在大通发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于红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45+16158
高原鼢鼠是终生生活于封闭洞道中的地下鼠,其洞道内氧浓度低,并且随着季节、土质、土壤含水量和洞道深度而发生波动。为了探讨高原鼢鼠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通过对其机体调节氧转运有关的生理指标变化进行研究,综述了高原鼢鼠适应低氧环境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海东市位于高原内陆,典型的高寒干旱气候,适宜高原鼢鼠的生存,林地鼠害(高原鼢鼠)成为了海东市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之一,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有效防治林地鼠害,每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防治。数年来,不断总结经验方法,分析投资效益,取得了喜人的防效,提升了防治能力,提高了资金使用效果。但终究不论采取怎样的防治措施,人为干预还是破坏了生态环境,只有人工防治逐步退出,利用天敌食物链生物防治才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通县农区鼠害以高原鼢鼠、小家鼠、长尾仓鼠、黄胸鼠、达乌尔黄鼠、高原鼠兔等为主,发生密度在0.5%-8.6%,农舍鼠害以黄胸鼠、小家鼠为主,每户平均3-9只。高原鼢鼠发生较为严重,分布在半浅半脑山地区、农牧  相似文献   

13.
鼠害是我国草原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高原鼢鼠是营地下生活的一种草原鼠类。当其密度达到8只/hm2以上即到了国家农业部规定的防治标准。在高原鼢鼠严重危害地,草原植被沦为黑土滩。在其防治上,人工弓箭捕捉法从80年代沿用至今,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就弓箭法灭鼠的优越性和存在的弊端结合实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湟源县高原鼢鼠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鼢鼠是湟源县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在取食过程中挖掘洞道,破坏、取食苗木根系,造成了幼林地苗木枯死,是导致造林失败的关键因素。为加强对湟源县高原鼢鼠的管理,有效控制其危害,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高原鼢鼠在湟源县的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认为高原鼢鼠在湟源县属于低度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更好的退耕还林地高原鼢鼠防治方法,进行了人工防治与化学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防治和人工防治,只要认真调查、防治,就会取得同样的防治效果,而化学防治更容易让人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彭阳县甘肃鼢鼠的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甘肃鼢鼠在彭阳县的危害特点及发生原因,从林业、物理、化学等方面提出了甘肃鼢鼠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甘肃鼢鼠防治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彭阳县鼢鼠的发生概况,分析了鼢鼠的发生原因,并运用物理空间阻隔法对彭阳县鼢鼠进行防治。结果表明,采取物理空间阻隔法进行鼢鼠防治的地段,鼠口密度控制在4.5只/hm~2以下,林木被害率控制在5%以下,林木被害死亡率低于3%,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唐俊伟  张明  马志贵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144-144,152
探究鼢鼠灵、0.2%C型肉毒杀鼠剂、0.2%D型肉毒杀鼠剂对青海省高原鼢鼠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投饵施药法,鼢鼠灵防治效果达82%以上,明显高于0.2%C型肉毒杀鼠剂、0.2%D型肉毒杀鼠剂防治效果(p〈0.05)。鼢鼠灵杀鼠剂适宜在青海省大面积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原鼢鼠属仓鼠科鼢鼠亚科,农民俗称瞎老鼠,主要分布在高寒阴坡潮湿的草坡和农田,常年在地下生息繁衍,主要以牧草的根和播种到收获的农作物为食,由于它的挖掘能力强,播后取食种子,生长期挖掘遂道啃食根茎,堆土压苗,收获后的拉粮贮粮习性,据调查一般一个鼠洞存储粮食7.5千克左右,多的可达13千克,经过对高原鼢鼠的调查分析,提出如下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独有的地下啮齿动物,因其采食、掘洞和造丘等行为使草地放牧面积减少,草产量和草地生产力下降而被视为草地害鼠.但是,作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高原鼢鼠在土壤养分循环、维系食物网和促进植物群落演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原鼢鼠对高寒草地生产和生态的多重效应受到草地管理者和科研学者的高度关注.有害生物生态防控理论认为要承认物种在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加强基础生态学研究,并利用生态学原理科学防控其危害.强化高原鼢鼠的生态学研究,对于草地鼠害防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当前高原鼢鼠个体、种群、群落等生态学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展望了将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深入开展高原鼢鼠生态学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