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丽江市林下经济发展十年规划》蓝图,以宁蒗县山区种植林下中药材为例,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生态环境、立体气候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优势凸显、发展可行、效益明显、群众积极。实践证明,大有发展潜力,应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现提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当归、黄芪、三七、大黄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在互助县悄然兴起。通过几年的发展,互助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大趋势,区域不断拓展,品种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中药材产业已成为促进互助县林川、东和、东沟、五峰等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脱贫的新途径。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互助县当归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田清香 《新农业》2023,(10):41-43
随着贸易融合环境的扩大,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态势,针对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进行探讨,可以帮助我国药农、企业明确技术实施重点,掌握种植技术内容,从而为企业的完善创造条件。结合当前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在资源优势、政府支持、龙头企业领导、药材市场逐渐完善的环境下,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将会获得极大的发展,在我国形成一支重要的经济发展队伍。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山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的种植存在问题,不能保证其经济发展效果,难以满足当前的时代进步需求。所以,为了促进山区发展林下的中药材种植工作的合理实施,提升经济效益,应总结丰富经验,采用科学化及合理化的方式进行中药材种植,促进各方面经济发展,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互助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产业,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但是由于缺乏技术支撑,严重农民种植效益,尤其互助县党参种植面积较大,因此开展党参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研究,对互助县党参种植效益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全覆膜种植与不覆膜种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全覆膜党参产量平均干重为3787.1kg/hm2,增产641.1kg/hm2,较常规品种增产20.38%增产效果良好,适宜在互助县种植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6.
淳安县林下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铁皮石斛、金线莲、黄精3种药材进行林下套种,以期为淳安县林下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将铁皮石斛附生栽培于树上,金线莲和黄精种植于林地,同时开展与大棚栽培方式的对比,观察比较成活率、生长状况及产量效益。结果显示,与大棚栽培方式相比,林下铁皮石斛出芽率无显著差异,而茎杆增长量是大棚栽培的68.0%;林下金线莲成活率比大棚种植金线莲成活率低10.9%,但折干率显著高于大棚种植。林下种植药材与大棚栽培相比产量偏低,但病虫害发生少,投入产出比高于大棚栽培。开展林下中药材复合栽培,可将林地资源充分利用,实现林、农复合经营体系,"铁皮石斛+金线莲+黄精"的林下中药材立体套种模式,可对淳安县林药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州基于人均耕地少,林地多的实际,积极盘活林地资源,大力发展见效快的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立体种植、培育珍稀绿化苗木等林下经济产业,推进建设林下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保护生态与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机统一,分析了发展林下经济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作用,并结合黔东南州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黔东南州林下经济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简述沾益区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现状、优势,针对存在的林下栽培管理技术滞后、种植模式单一、部分中药材品种面临枯竭等问题,提出抓队伍建设,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濒临灭绝中药材品种;转变发展模式,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培养药农的市场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对策措施,旨在为沾益区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大规模发展海口林场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通过对海口林场现有森林资源状况及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情况的分析,归纳出海口林场林下种植中药材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是今后林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需在加强自主研究的同时,与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加强合作,进行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青海省林下中药材发展现状,指出了林下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编制发展规划,体现区域特色;整合扶持资金;加强示范引导,提高种植基地建设水平;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水平;创建中药材信息服务平台等解决措施,以期为青海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洋 《乡村科技》2023,(9):89-9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药材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中药材原材料的快速繁育、田间常态化管护逐步转向林下仿野生种植、药园零残留管护,其原生态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贵州省仁怀市黄连林下仿野生种植实践,从种植地块选择、林间清理及整地、采种选种、种子处理、播种、间苗、移植、后期管护、采收和贮藏等方面对黄连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深化成熟黄连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促进黄连林下仿野生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林下中药材种植是一种复合型、立体型经营模式,在林下种植中草药既能提升林分质量,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又能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增加山区林农收入。柯村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为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山西省阳泉市地处太行山区,野生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人工造林和经济林果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作为本市三大优势产业之一的核桃发展迅猛,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阳泉市野生中药材种类繁多,药效成分含量高,是多种中药材生长适宜区。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林下间作柴胡种植模式获得成功,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和土地生产效益,而且促进了管林、护林,保证了林木健康成长,达到了生态保护和农民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现将林下柴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林下种植中药材已成为林下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普洱市掀起了林下养植和种植的高潮,滇重楼林下种植也逐步兴起。本文主要就普洱市近年来滇重楼林下种植示范基地进行深入考察,对其人工林下种植技术作了详细调查研究,系统整理出适合普洱推广使用的滇重楼林下种植技术,旨在为普洱市滇重楼林下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特色干果、林下中药材、森林旅游等,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尊重群众意愿、科学发展强化服务,合力推动县域林下经济。  相似文献   

16.
羌活作为青海省道地中药材之一,有着较好的种植收益.野生羌活资源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利用林下闲置的空间发展羌活套种栽培成为冷凉山区发展林下经济的良好选择.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对选地整地、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环节的试验探索,总结出羌活在冷凉山区林下套种技术,为湟中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乌当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同时其森林资源丰富,充分利用辖区内林地资源空间,在有限的耕地资源条件下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对推动当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及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积极意义。为促进乌当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总结乌当区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在生态环境、品种资源、林地资源、政策支撑、市场方面具备的优势,指出产业发展中存在欠缺科学规划、资金投入不足、种植技术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化程度不高、资源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深入调研,科学规划、依托政策,多渠道增加投入、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科技支撑,培养技术人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人工种植、收获模式已抑制了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步伐。为了加快这一产业在互助县的发展速度及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技术成为当务之急。就互助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及收获技术要点进行简单阐述,以期促进互助县马铃薯机械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林下栽培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林地立体经营综合利用的有效生产方式,近年来一些中药材品种在林下栽培,充分体现出了它的生产优势和效益优势,农民得到实惠,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林下野化栽培是林下栽培生产模式的延伸,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产品品种好,是中药材生产的又一个发展方向。山慈菇是一个林下野化栽培的适宜品种,栽培技术简单,适宜种植人群广泛,产品价格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丘陵、盆地、平原及高原错综复杂,非常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生长。对于山区而言,虽然经济条件落后、交通非常不便利,但其拥有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目前我国大部分山区都充分利用自身自然环境条件,积极培育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从而提高林下经济综合效益。基于此,笔者重点分析了当前山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中药材种植的对策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深人的研究,以期促使山区林下经济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