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人工饲料加豆蚜及纯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进行评价,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圆盘方程,明确不同饲养方式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当N→∞时,每头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成虫在1 d内对茶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7692、94.3396、303.0303、588.2353、222.2222、500.0000头.当N→∞时,每头混合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成虫在1d内对茶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6736、112.3596、277.7778、555.5556、120.4819、188.6793头.豆蚜饲养七星瓢虫和混合饲养七星瓢虫成虫两种方式饲养的七星瓢虫第1代各龄幼虫对茶蚜的捕食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n=6),混合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羽化的成虫对茶蚜的捕食量极显著低于豆蚜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羽化的成虫对茶蚜的捕食量(P<0.01,n=6).本研究表明,混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在七星瓢虫对茶蚜的防治应用中具有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条纹蝇虎(Plexippus setipes)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的防控效果,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捕食选择性和种内干扰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条纹蝇虎偏好捕食灰茶尺蠖低龄幼虫,不同发育阶段捕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成蛛捕食能力最强,日均可捕食灰茶尺蠖1龄幼虫17.44头,幼蛛捕食能力相对较弱,日均捕食1龄幼虫2.33头。条纹蝇虎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捕食量随灰茶尺蠖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逐渐降低。捕食选择性试验表明,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1龄幼虫和2龄幼虫表现为正喜好性(Ci>0),对3龄幼虫表现为负喜好性(Ci<0)。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作用同时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该反应符合Hasse Ⅱ模型。研究表明,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和良好的防控潜能,这为利用茶园蜘蛛天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 Ghauri)是蓟马的重要天敌昆虫,在热带地区,海岛小花蝽是优势天敌,对高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较适合热带地区的害虫防治。目前海岛小花蝽对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的控害情况尚未明确,为了解海岛小花蝽对茶黄蓟马的控制作用,明确不同温度对海岛小花蝽捕食茶黄蓟马功能反应的影响。本研究以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为例,在16、20、24、28、32℃温度条件下,测定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在16~32℃,随着温度的升高,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随猎物密度的增加,其捕食量有明显的逐级上升趋势;试验温度范围内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对茶黄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能力与茶黄蓟马成虫的捕食能力并无明显差异,在28~32℃范围内,海岛小花蝽对茶黄蓟马的捕食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温度;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在试验温度32℃,猎物密度为60头时捕食量最大,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与成虫的捕食量分别为34.6、34.0头。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与成虫在32℃时的处理时间最短,分别为0.0119、0.0115 d。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对茶黄蓟马的捕食量与茶黄蓟马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但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在相同的猎物密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寻找效应逐渐下降,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对茶黄蓟马表现出较高的寻找效应。当猎物密度大于最大捕食量时,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取食具有选择性,仅取食茶黄蓟马腹部。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表现出对茶黄蓟马有良好的控害能力,是热带地区重要的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4.
黑带食蚜蝇     
黑带食蚜蝇(Epistrophe balteata DeGeer)是茶园常见食蚜蝇中占优势的一种,分布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幼虫捕食茶蚜及其他各种蚜虫。在此蝇发生较多的年份,常与狭带食蚜蝇(Syrphus serarius Wiedemann)及大灰食蚜蝇(Syrphus Corollae Fabricius)一起,控制茶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鞍形花蟹蛛(Xysticus ephippiatus Simon)是茶园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了明确它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的控制能力,在20、25、30℃ 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了鞍形花蟹蛛亚成蛛对茶尺蠖3日龄(1龄末2龄初)幼虫的捕食反应。结果表明,鞍形花蟹蛛雌蛛和雄蛛对茶尺蠖3日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25℃和30℃时,雌虫的捕食上限均为68头;雄虫的捕食上限以30℃时最大,为67头。相同条件下雌、雄蛛之间的捕食量没有明显差别,而温度对鞍形花蟹蛛的捕食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狭带食蚜蝇     
狭带食蚜蝇(Syrphus serarius Wiede-mann)属双翅目食蚜蝇科(Syrphidae),是茶园中常见的食蚜蝇之一,分布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云南、四川等省。在茶园中,以幼虫捕食茶蚜为主,在茶蚜缺乏时也捕食鳞翅目幼小幼虫。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一n毫米,展翅幼毫米左右。头部后缘有一圈排列正齐的黄褐色(背面)或白色(侧面)的毛。复眼暗红褐色,密被黄白色毛。触角3节,近黑色,第3节长为宽的2倍,触角芒棕色至红棕色(图2)。  相似文献   

7.
大眼蝉长蝽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捕食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温22~27℃条件下,研究了大眼蝉长蝽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大眼蝉长蝽种内相互干扰效应和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大眼蝉长蝽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ingII型,日最大捕食量为93.3头,捕食一头棉铃虫初孵幼虫需0.0107天(15.4分钟),功能系数为0.9729;大眼蝉长蝽个体间的相互干扰对捕食效应有较大的影响,可以用E=0.8367P-1.0283模拟;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以用A=39.93P-0.4029模拟,捕食量有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大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茶蚜生态学和防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成松  韩宝瑜 《茶叶》2002,28(1):8-11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近年来在江苏、浙江和安徽茶区为害较重,每年4-6月、9-10月形成虫口高峰。已鉴定50余种天敌,重要天故为七星瓢虫Cocciltella septempunctata L.、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的各种变种(变型),大草蛉Chrysopa seplempunctata Wcsmeal,中华草蛉C.sinica Tjedea、门氏食蚜蝇Shaerophoria menthastri L.、黑带食蚜蝇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大灰食蚜蝇S.corollae F.、四条食蚜蝇Paragus guadifasciatus Meigcn和蚜茧蜂Aphidius sp.,以及虫疫霉Erynia sp.。该蚜虫趋嫩危害嫩梢,采摘对其种群有一定抑制效应;通常施药治蚜,但易造成名优茶中的农药残留。近年关于茶蚜化学生态学的研究发现,茶蚜蜜露、蚜害茶梢释放的互利素强烈地引诱瓢虫、草蛉和蚜茧蜂,调节它们的搜索行为。茶蚜体表含有的苯甲醛和多种烃类也有一定的引诱效应。  相似文献   

9.
该文总结测定茶毛虫(Euproctivpseu-docousStrand)的幼虫平均每头取食鲜叶量为1468.9mg,3龄后幼虫开始大量取食,1-2龄占总取食量1.15%,3龄占4.66%,4-6龄占94.19%,5-6龄是暴食期占82.19%,而且茶毛虫幼虫3龄后开始分群,说明茶毛虫的防治违期定为1-2龄幼虫是合理的。根据防治费用、茶叶产量、茶叶价格、幼虫存活率和防治效果的调查,每公顷产干茶225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91400、320700、163900头·hm-2。本指标针对福州地区的鲜叶价格和劳务价格而制定,并考虑了本地区的气候和天敌因素,在具体…  相似文献   

10.
大造桥虫幼虫生长发育及其取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造桥虫是危害大豆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之一.为了明确大造桥虫幼虫发育龄期及各龄期对大豆叶片的取食量,深入研究其取食危害规律,采用离体叶片单头饲养法,系统观测幼虫生长发育及各龄期取食量.结果显示,大造桥虫幼虫共6龄,在27 ~ 28℃条件下,幼虫发育历期平均需要19.05 d,其中1龄3.07 d,2龄2.00 d,3龄1.86 d,4龄2.24 d,5龄3.33 d,6龄6.38 d.各龄幼虫的头宽与体长均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头宽与体长的生长模型分别为n =0.178e0.489x(R2 =0.997)和y2=1.671e0.519x(R2=0.994);大造桥虫幼虫发育阶段与取食量的关系模型为:叶面积,y1=6.387e1.202x(R2=0.976),鲜叶重,y2=0.467e1.319x(R2=0.949).整个幼虫期可累计取食大豆叶片面积为17 218.88 mm2,重量为2 669.50 mg.其中4~6龄幼虫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98%以上.因此,从有效控制大造桥虫幼虫危害的角度出发,防治宜在3龄前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