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肃分属内陆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干旱少雨,气候复杂多样,是全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77mm,其中内陆河流域130mm,黄河流域463mm,长江流域为599mm。全省水资源总量为289亿m3,包括地表水282亿m3,地下水7亿m3。甘肃省中东部地区是全国典型的干旱农业区,  相似文献   

2.
林芝地区水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林芝地区水利资源现状地处藏东南的林芝地区 ,在福建、广东两省的对口支援下 ,城镇建设、工农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电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地区首府八一镇所用电是 196 7年建设成的八一两级电站提供 ,装机容量 6 85 0kW ,年发电量430 0万kWh ,后虽经福建、广东两省改扩建 ,装机容量达到 90 0 0多kW ,但在枯水期 ,仍然满足不了该地区对电力的需求 ,常常出现停电现象 ,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西藏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有 2 .0 1万亿kW ,居全国之首。其中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有 6 0 0 0万kW。雅鲁…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虚拟水流动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水流动是虚拟水形态的水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再分配,对区域经济和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以省级行政区为单元,计算了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消费、调运及生产用水和虚拟水流动情况;选取节水量、水资源压力指数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个指标,定量研究了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对区域经济和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省级行政区之间粮食虚拟水流动量为1 138.1亿m3,其中蓝水为449.7亿m3,流动的主要规律是从水资源效率高的地区流向效率低的地区,从缺水地区流向丰水地区,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相应地,在国家尺度上,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粮食虚拟水流动节水578.9亿m3,其中蓝水为478.9亿m3;粮食虚拟水输出使输出省级行政区水资源压力指数由1.61(假设输出区粮食虚拟水输出为0)上升到2.04;人均GDP由43 428元(假设生产调出粮食的水量全部转变为工业用水)减少到31 776元。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施虚拟水补偿,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是解决我国区域虚拟水流动负面效应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白石溪是60年代温州地区第一条实现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的中小河流。全河建成4级电站:位于源头的白水溪小水库,集雨面积14.9km~2,坝高10m,采用混合式开发,装机容量650kW;下游建有钟前年调节水库,库区集雨面积38.7km~2,坝高51m,库容2 260万m~3,坝下电站装机容量1 000kW,称  相似文献   

5.
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前后区域地下水位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 ,引黄水量将由现状的年平均 (近 10年 ) 5 2亿m3 减少到 40亿m3 。由于引黄水量的大幅度减少 ,人们一直担心是否会由此导致灌区内区域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 ,从而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缺乏观测试验资料的情况下 ,本文采用集中参数模型对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前后区域地下水位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 ,结果表明 ,在引黄水量每年减少 12亿m3 的情况下 ,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较小 ,约为 0 .4m ,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黄河下游分布式水资源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水文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该研究选用黄河下游流域作为典型研究流域,应用ARC/INFO技术和遥感信息、国内最新水资源调查资料和我国自行开发的LL-Ⅱ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的水资源量进行模拟计算。黄河下游流域内主河道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属于典型的地上悬河,而且该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日益显著,尤其是跨流域调水的影响。本研究充分考虑各种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对径流过程进行连续模拟,并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水文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该研究选用黄河下游流域作为典型研究流域,应用ARC/INFO 技术和遥感信息、国内最新水资源调查资料和我国自行开发的LL-Ⅱ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的水资源量进行模拟计算。黄河下游流域内主河道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属于典型的地上悬河,而且该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日益显著,尤其是跨流域调水的影响。本研究充分考虑各种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对径流过程进行连续模拟,并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8.
魏宏波 《农机化研究》2007,(8):56-58,61
由于陕、甘、宁等半沙化地区气候干燥、日照强度大和水资源缺乏,使许多地方土地出现了沙化现象,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阻碍了沙漠治理的进程.为了缓解这种状况,设计了半沙化地区农业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及运行原理.该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测控技术,达到了节约用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导致该地区目前供水紧张,加剧了该区供水矛盾,水问题已逐渐成为该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因素。从滇中地区水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程度,滇中地区缺水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滇中高原调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云南滇中高原调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导致该地区目前供用水紧张,加剧了该区供用水矛盾,水问题已逐渐成为该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因素。从滇中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程度,滇中地区缺水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滇中高原调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怀化市位于湘西武陵山区,呈“七分山地,二分丘岗,一分平原加水面”的地貌格局。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境内山峦重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利资源丰富,大小河流2716条,河网密度达064千米/平方千米,全年降水总量22397亿立方米,水...  相似文献   

1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6.7万hm节水灌溉工程正式启动。今年将建成的3.3万hm节水灌溉工程项目投资额为36亿元,计划建成喷灌区2万hm,微灌区1.3万hm,目前建设资金和设备已基本到位,工程规划、设计已全部完成。总投资为28亿元的这项工程,是兵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四个龙头工程之一。工程实施.后,在现有水资源条件下,每年可节水9亿m’,扩人灌溉面积10万hm以上,这对新驻干旱半干单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有效见解决兵团农业耕作区缺水的困难,还将带动当地机械、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西部开发节水先行兵团26.7万公顷节…  相似文献   

13.
聊城地区位于鲁西平原,黄河、卫运河沿境而过,徒骇、马额河和引黄干渠贯穿全境,地上水源比较丰富。全区现有中小型泵站368处,装机52万kW,灌溉面积月亿m2(约合万0万亩)。这些泵站扬程较低(一般在2~5m),就工程、设备和地形而言,绝大多数可以实行一级提水自然灌溉。而由于受当时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相当数量的泵站灌区实行了两级提水灌溉,即由泵站从河流或引黄干渠提水人地下输水渠,再由农户用小型抽水机具,认输水渠中提水灌溉。浪费了能源和水量,增加了设备的重复投资,加大了农民灌溉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灌溉成本。为解…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农机化》2000,(4):1-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中之重是新疆”。加快新疆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首先,新疆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区,加快新疆开发建设是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共同富裕、共同进步的重大战略问题;第二,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境省区,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通过大开发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大发展,社会的大进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黄河水资源逐年紧缺,河套灌区迫切需要提高区内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井渠结合采用抽取地下水和引黄水共同灌溉,在不减少灌溉用水的情况下减少了引黄水量,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节水措施。应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河套灌区的地下水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率定与验证,较好地反映了河套灌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可用来预测该地区地下水运动及水资源状况,分析该地区采取井渠结合节水措施后对地下水的影响。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实施井渠结合节水措施后,可减少黄河引水约4.09亿m3,井渠结合区内生育期平均地下水埋深由2.17 m增至2.68 m,秋浇期由1.91 m增至2.82 m,冻融期由2.28 m增至2.50 m。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基于水足迹理论,计算2011-2013年苏北地区水足迹,并对该区域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3年苏北地区水足迹分别为594.51、629.14、661.73亿m3。人均水足迹分别为2 068.58、2 187.56、2 380.422m3/人。2011-2013年苏北地区内部水资源基本能满足当地生产生活需求,但水资源经济效益有待提高。总体而言,区域水资源状况较为理想,但也面临一定的压力,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17.
1发展节水农业的紧迫性晋中地区水的供需矛盾极为突出,全区11个县市水资源总量为15.6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538m3,平均每公顷水资源为4665m3。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水的供需矛盾更为突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70m3,平均每公顷水资源量仅为2895m‘,比全省平均...  相似文献   

18.
<正> 新疆是我国大西北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重要基地之一,由于地处欧亚大陆中心,高山环绕,盆地广深、远离海洋、降雨稀少,因此,气候异常干燥,蒸发极为强烈,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全疆面积共约16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930万平方公里的1/6,但全疆水资源仅有1000亿立米,只占全国水资源26000亿立米的1/26。因此新疆也是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新疆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阵地,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从而导致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农牧业基础也相对薄弱,灌区及下游生态环境也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新疆农牧灌区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以此来促进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我国各地区经济建设协调统一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红旗渠灌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林州市(原林县)境内。灌区涉及林州市16个乡镇,总人口74.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64万人,城镇人口12.58万人,灌区控制面积1 374 km2,耕地面积4.82万hm2,设计灌溉面积3.6万hm2。灌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条件好。灌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720.88 mm,多集中在七、八月份,约占全年降雨的57.6%,致使大量的水资源以洪水的形式滔滔而下,并常伴有洪涝灾害。灌区丰水年和枯水年降雨量相差很大,丰水年相当于枯水年的2~3倍。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红旗渠灌区主要水源为浊漳河,年平均从浊漳河引水2.58亿m3,年最大引水量4.57亿m3,年最小引水量0.99亿m3,灌区内有南谷洞和弓上两座水库调蓄当地径流,南谷洞水库总库容7 750万m3,兴利库容2 800万m3,弓上水库总库容3 120万m3,兴利库容1 575万m3,有小型水库48座,塘、堰346座,总库容3 060万m3。 灌区内地下水资源总量(可开发的浅层淡水)0.51亿m3,地下水可利用量0.26亿m3,1996~1998年平均实际开采量为0.21亿m3,潜层水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据水量平衡分析计算,目前,红旗渠灌区保灌面积只有2万hm2,年缺水1.4亿m3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红旗渠灌区水资源短缺将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