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葡萄霜霉病田间调查及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葡萄霜霉病是中国葡萄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该病害的防治,2012年笔者调查了北京地区30个不同葡萄品种霜霉病的田间发生情况,并对病情指数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30个葡萄品种被划分为4类:第1类包括‘甲斐乙女’、87-1、‘京早晶’、‘黑奥林’、‘红富士’、‘奥迪亚无核’和‘红伊豆’,田间发病程度最重,病情指数为61.63~49.96;第2类包括‘茉莉’、‘贵妃玫瑰’、‘秋黑’、‘亚都蜜’、‘龙宝’、‘美人指’和‘红宝石无核’,发病程度较重,病情指数为44.91~28.56;第3类包括‘红双味’、‘玫瑰香’、‘里扎马特’、‘无核早红’、‘世纪无核’、‘亚历山大’和‘黄意大利’,发病程度中等,病情指数为23.86~12.64;第4类包括‘葡萄园皇后’、‘巨峰’、‘香妃’、‘魏可’、‘醉金香’、‘藤捻’、‘红脸无核’、‘夏黑’和‘黎明无核’,发病最轻,病情指数为10.47~3.78。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品种在生产上对霜霉病的抗性,为抗病品种的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另外,试验还在田间进行了6种农药对霜霉病防治效果的比较,结果发现它们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代森锰锌、波尔多液和百菌清效果最好,可达87.23%~76.48%,它们可作为田间防治霜霉病的推荐药剂。关键词: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品种;病情指数;药效  相似文献   

2.
葡萄霜霉病田间初始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明确葡萄霜霉病田间初始发生与孢子囊、气象因素及葡萄品种的关系。【方法】连续6年定点调查了无核红宝石、玫瑰香、蛇龙珠上的葡萄霜霉病初始发生时期,同时利用孢子囊捕捉器捕捉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并通过农田小型气候站监测田间气象数据,分析温度、湿度、降雨等气象因素与霜霉病初始发生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葡萄霜霉孢子囊发现后10 d左右,田间始见病斑;不同品种葡萄上霜霉病的初始发生时期有所不同:红宝石发病最早,其次为玫瑰香,蛇龙珠发病最晚;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其中降雨量是影响葡萄霜霉病初始发生的主导气象因子。【结论】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本研究提出多种直接又简便的预测方法,用于葡萄霜霉病的预防防治。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参试品种果肉脆度的遗传传递力指数和估算组合传递力及狭义遗传力,用‘瑰宝’作测试品种,计算每个参试品种的遗传传递力指数,用亲子回归系数估算法,计算不同组合脆肉性状的组合传递力和狭义遗传力。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瑰宝’作父本时,3个品种的脆肉性状遗传传递力指数为‘秋红’最大,‘奥山红宝石’次之,‘玫瑰香’最小;‘瑰宝’作母本时,其后代果肉脆度与父本关系较大,7个品种的脆肉性状遗传传递力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秋红’、‘皇家秋天’、‘粉红太妃’、‘粉红葡萄’、‘无核白鸡心’、‘达米娜’、‘玫瑰香’;通过不同杂交组合的组合传递力比较发现,软肉品种和特脆品种杂交>脆肉品种和较脆品种杂交>较脆品种和软肉品种杂交,亲子回归系数估算,葡萄脆肉质地的狭义遗传力h2=0.9816,说明脆肉性状遗传能力较强。葡萄品种脆肉性状的遗传力和杂交组合传递力的估算对葡萄育种选择选配亲本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14份葡萄种质资源和火州黑玉葡萄3个杂交组合共116株胚挽救后代为试材,研究葡萄无核性状的鉴定方法,以期在苗期实现杂交单株无核性状鉴定,提高无核葡萄育种效率。利用SCAR标记SCF27对材料进行无核性状分子检测,通过田间鉴定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SCF27标记在‘无核白’、‘火州黑玉’、‘火焰无核’、‘红宝石无核’、‘美丽无核’,‘火州红玉’、‘火州紫玉’、‘无核紫’、‘无核白鸡心’、‘昆香无核’、‘底来特’等11个无核品种植株中均检测到目的无核性状基因片段,而在‘红地球’、‘贵妃玫瑰’和‘早艳’等3个有核品种植株中均未检测到,在116株后代中检测出84株携带目的基因片段,其中81株与田间鉴定结果吻合,吻合率为96.4%。本研究认为,SCF27标记是一个显性或主效基因标记,其检测结果与植株表现型的吻合率很高,可以用来进行葡萄杂交后代无核单株的早期筛选,但鉴定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筛选叶片包裹特性、营养品质、适口性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葡萄品种,为新疆叶用葡萄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以80个葡萄品种(鲜食品种69个、砧木品种11个)成熟叶片为试材,对12个与包裹特性相关的指标进行测定,使用上裂刻深度、柔韧度、叶脉和叶背绒毛4个关键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对叶片包裹特性进行评价,筛选符合包裹特性要求的品种。进一步通过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单宁、总酚和总黄酮等5个理化指标对筛选出品种的营养、适口性等品质进行评价。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里扎玛特’、‘优无核’、‘脆香宝’、‘101-14’、‘5BB’等包裹特性与‘无核白’类似的葡萄品种15个,16个品种单宁含量均较低,均能满足适口性要求。16个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为52.46~123.45 mg/g,可溶性蛋白为57.09~75.99 mg/g,总酚为2.20~6.81 mg/g,总黄酮为1.05~4.30 mg/g。‘优无核’、‘里扎玛特’、‘脆香宝’、‘早玛瑙’、‘新雅’、‘无核翠宝’等6个鲜食品种,‘5BB’、‘101-14’、‘110R’、‘SO4’等4个砧木品种可作为叶用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昌黎地区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生前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旨在分析河北昌黎地区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生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病害发生预测方程,以期为结合短中期天气预报产品对酒葡萄霜霉病的预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持。使用了近5年(2009—2013)霜霉病发生观测资料和气温、相对湿度、降水等观测记录,对病发前7天的气象条件进行逐要素分析,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低温高湿是霜霉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对昌黎地区酿酒葡萄而言,当未来一周气温在22~26℃之间、相对湿度可达到80%以上且将有降水出现时,若根据预测模型计算得到的Y值在0.95~1.5之间则极易发生霜霉病。该研究得到了昌黎地区酒葡萄霜霉病发生的预测模型,对预测病害发生、加强病害防治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气象部门更好地为酒葡萄种植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较耐盐碱的新引鲜食葡萄品种,以10个葡萄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复合盐碱(盆土干重的0.29%、0.58%、0.87%)胁迫30天后葡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对所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其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根系活力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或持续上升2种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丙二醛含量、根系丙二醛含量、叶片脯氨酸含量三者之间两两极显著正相关,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叶片丙二醛含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77.99%,最终得出10个葡萄品种耐盐碱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紫甜无核’‘、黑脆无核’‘、户太8号’‘、早夏无核’‘、丝路红玫瑰’‘、阳光玫瑰’‘、深红玫瑰’‘、夏黑’‘、甜蜜蓝宝石’‘、浪漫红颜’。  相似文献   

8.
葡萄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供试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为葡萄分类、种质鉴定和育种提供重要依据。利用SSR标记对新疆44个相对适宜制干葡萄品种(系)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5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用于葡萄的SSR扩增,共扩增出190条带,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100%。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幅为0.6868~0.9640,平均为0.9084。根据SSR扩增结果,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表明44份葡萄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63~0.9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75。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54处,可将44份供试材料分为5个类群:第1类包括‘奥迪亚无核’、‘赫什无核’等22份葡萄;第2类包括‘无核白鸡心’、‘葡萄园皇后’等7份葡萄;第3类包括‘美丽无核’、‘艾麦纳’等5份葡萄;第4类包括‘黎明无核’、‘红脸无核’等6份葡萄;第5类包括‘白香蕉’、‘波尔莱特’等4份葡萄。SSR标记能比较准确地检测基因型之间的遗传背景与遗传关系,其中亲缘关系较远的不同类群间及亚类间的种质资源可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高温发生前后葡萄叶片生长发育特点,本研究通过对田间高温发生前后不同葡萄的叶片组织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温发生后‘申丰’、‘沪培1号’、‘醉金香’、‘巨峰’、‘巨玫瑰’的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表现出CTR值减少,SR值增大;而高温后、‘申华’、‘申玉’和‘夏黑’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变化不明显,CRT值和SR值在高温发生前后变化不明显,表现出较强的抗热能力。综合可知,较其他5个品种而言,‘申华’、‘申玉’和‘夏黑’对高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葡萄霜霉病是为害葡萄的主要病害,同时也是引发葡萄其它病害的根源.近年来,随着农八师石河子葡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葡萄霜霉病在葡萄种植区几乎都有发生,尤其在无核葡萄上更为严重.为了寻求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本试验针对无核葡萄霜霉病采用多种药剂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1.
雄先型核桃雄花疏除(去雄)是提高产量的重要管理措施,为提高核桃去雄的效率,建立二次回归与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以乙烯利、赤霉素和甲哌鎓为自变量和核桃雄花脱落率为响应指标,进行田间建模试验,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并于翌年进行BP模型田间确认试验。试验数据分为训练集、确认集和试验集,中心组合(二次旋转回归试验设计)田间建模试验得到的20组数据随机划为训练集(17)和确认集(3)数据,试验集为翌年田间确认试验得到的数据,BP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为3-5-1。(1)BP神经网络对确认集样本的预测值误差分别为1.3550%、0.4291%、0.3538%;(2)BP神经网络的预测值与田间确认试验结果相差为2.04%,回归预测值与田间确认试验结果相差为3.12%;(3)BP神经网络预测比回归预测提高预测精度1.0%以上。将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方法有效的结合使用,既可明确各因子的作用效应亦可得到相对准确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
周伟  李涵茂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2):246-250
为了探讨早稻纹枯病气象等级的预测方法,根据醴陵市2011—2013年早稻纹枯病病株率数据田间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气象因子的早稻纹枯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并进行了回代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通过早稻日病株率与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日照时数、日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分析,计算出病株率气象因子权重系数为0.3121、0.2056、0.3024、0.1799,建立了基于气象因子早稻纹枯病气象等级预测模型。早稻纹枯病发生气象等级模型回代预报检验准确率为100%,能较好地预报病情的发生发展,对纹枯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用于日常纹枯病气象等级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13.
松毛虫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特征量指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指导东北地区松毛虫防治工作,有效控制松毛虫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危害。对2002—2012年东北地区松毛虫发生面积与前1年6月至当年5月74项大气环流指数特征值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与东北各省区及不同虫种松毛虫发生有显著关系的大气环流指数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东北及3省1区松毛虫、不同虫种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和延伸预报效果均较好,2010—2012年东北及各省区、不同虫种松毛虫发生面积大气环流预报准确率除吉林为70%外,其余预报准确率都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夏玉米倒伏的天气特征及预报预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001—2012年12年间7—9月造成河南省夏玉米发生倒伏的天气形势分析得知,影响河南省夏玉米发生倒伏的天气形势主要有2种,分别是强冷空气型和短时雷雨大风型。强冷空气型根据冷空气路径,可分为强中路偏东型和强西路冷空气型,此种类型造成的夏玉米倒伏范围大,但倒伏程度不一定很强;短时雷雨大风型可分为江淮倒槽型和暖低压前部偏南气流型,此种类型造成的倒伏范围一般较小,局地性较强,但倒伏程度严重,有时甚至发生倒折的情况。从发生倒伏的时间来看,强冷空气造成的倒伏多发生在8—9月,短时雷雨大风发生的倒伏多在7月—8月中上旬,以7月居多。对40个造成夏玉米倒伏个例的天气形势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2种不同形势下发生夏玉米倒伏的天气学模型。强冷空气影响造成的大风一般范围比较大,如果同时伴有强降水出现,夏玉米容易出现大面积的倒伏,对产量造成较大危害,本研究重点分析了2009年8月28—29日一次强冷空气造成夏玉米发生大面积倒伏典型个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和物理量特征,给出了造成夏玉米倒伏的天气预报预警指标和农事生产建议,以期对降低夏玉米倒伏造成的灾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谷田单子叶杂草对谷子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科学管理谷田杂草,探索谷田单子叶杂草对谷子的危害特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SPSS 18.0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几个主要的经验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谷子产量损失率与单子叶杂草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幂双曲线函数模型拟合优度最大,高达99.6%,残差平方和(23.947)最小,是模拟单子叶杂草与谷子竞争关系的最优模型。预测式为Y=d0.083/(0.793+0.013d0.083),单子叶杂草种间最大竞争力和种内竞争力分别为1.2610和0.0164,谷子产量最大损失率为76.92%,弹性系数r=0.083<1,谷子产量损失率随单子叶杂草密度的增加而减速增加。本研究将为谷田单子叶杂草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奉化市水蜜桃气候条件分析及产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蜜桃的生长与其物候期的气象条件息息相关,通过分析当地的气象条件可对水蜜桃产量进行预测,为生产和销售提供指导。利用历年奉化气象站资料及水蜜桃产量数据,对影响奉化市水蜜桃生长的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并选取了2月下旬—3月中旬日最高气温之和、3—4月日照时数、3月下旬降水量、6月下旬—7月上旬降水量和8—9月累积降水量这5个要素作为预测因子,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奉化市水蜜桃产量预测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该模型预测效果较为理想,预测结果可信且有效。  相似文献   

17.
辽西日光温室温度变化规律及温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农业气象服务范围,减轻低温冷害对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的影响。利用多年多点日光温室大棚内外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及温度变化速率分析方法,对日光温室内温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气温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不同的天气状况、不同季节产生不同的温变速率,晴天温度速率大于多云及阴天;寒冷期温变速率大于非寒冷期。大棚内温度日变化为“1升2降”,季节变化呈U型。日光温室内外温差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而加大,12月至翌年2月呈抛物线型变化。应用棚内温度预测模型,预报2012年2月中旬棚内最低温度,预报值平均绝对误差-0.7℃,平均相对误差-11.4%。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土壤全氮含量的高光谱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明土壤全氮的敏感波段,对比不同统计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的反演精度与稳定性,以红壤、石灰土、潮土和水稻土4个土类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Pro FR地物光谱仪,在室内条件下测定350~2500 nm波段范围的土壤高光谱数据,经分析不同光谱指标与全氮含量数据的相关性,确定全氮的敏感波段,并建立相应的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反射系数、反射系数对倒的一阶微分、反射系数倒数的一阶微分、反射系数的一阶微分、反射系数对数的倒数、反射系数对数的一阶微分与全氮的最高相关系数分别出现在2153、1079、1853、528、1392、438 nm;所有预测模型中,以895、1079、1138、1149、2163、2183、2336、2337 nm波段反射率对倒的一阶微分建立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为最佳模型;逐步回归与一元线性回归相比较而言,逐步回归建立的预测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更佳。  相似文献   

19.
基于GS-SVR的耕地面积预测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复杂多变,难以确定。为了合理选择耕地面积的驱动因子,提高耕地面积的预测精度,指导耕地资源科学分配利用,通过采用一种基于GS-SVR自变量全组合预测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最小原则的方法确定耕地面积的驱动因子。并以湖南省耕地面积变化为例,通过SVR-CAR、LSSVM、BPNN、ARIMA和MLRR等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来验证所选取驱动因子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湖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最优驱动因子组合为城市化水平和房地产业产值指数,且常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采用GS-SVR全组合方式选取的驱动因子组合大幅度提高了耕地面积的预测精度。采用GS-SVR自变量全组合均方误差最小原则的方法选择耕地面积的驱动因子是科学合理的,在耕地面积等时间序列预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贵德县梨树花期冻害特征及冻害年型预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讨果树花期冻害年型预报技术方法,以期为决策部门和生产一线的广大果农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利用青海省贵德县1961—2010年4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贵德县近50年来4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同时利用4月梨树花期期间日最低气温,将贵德县梨树花期冻害年型划分为严重冻害(Td≤-4.0℃)、中等冻害(Td≤-2.0℃)、轻度冻害(Td≤0.0℃)、正常年型(Td≤2.0℃)4个状态。在逐年状态分型的基础上,运用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模式计算了各种状态下的转移概率矩阵,建立了贵德县梨树花期冻害年型的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得出2011—2015年处于“严重冻害”的概率较大。根据检验,2011、2013年预测值与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