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05—2008年的核心作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志转  朱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I0001-I0001,F0003
依据《中国引文数据库》统计的作者发文量和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统计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统计日期为2010年3月12日),运用综合指数法(采用了单个作者的发文篇数、被引频次和下载频0:3个指标,各指标折算指数比重依次设为0.5、0.35、0.15),确定《安徽农业科学》的核心作者。按照综合指数大于100,遴选出308位核心作者,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依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的发文篇数、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安徽农业科学》1979~2007年的第一作者和独立作者进行评价和分析,确定核心作者群。  相似文献   

3.
张志转  施倩倩  朱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F0002-F0002,F0003
依据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统计的数据,计算《安徽农业科学》2005-2008年第一作者和独立作者的发文篇数、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确定第一作者和独立作者的核心作者,并与1979~2007年问的核心作者进行比较,以期反映近年来《安徽农业科学》核心作者群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1979-2007年核心作者的确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中国引文数椐库》统计的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频次,用综合指数法确定《安徽农业科学》1979-2007年的核心作者,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2000-2010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发表论文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华同方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索引》为统计源,对2000—2010年11年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在国内论文发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发文量、核心期刊发文量、主要发文量期刊分析、被引频次排名的作者分析、论文被引频次、被下载频次前20的论文分析,以期客观反映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论文产出情况及学术水平,为科研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杂志》1982—2008年核心作者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魏中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297-9299
通过中国知网对1982~2008年《生态学杂志》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利用综合指数法和日指数法测评了《生态学杂志》的核心作者。1982—2008年《生态学杂志》共发文4068条,统计作者6967个,发文1篇的作者为5614人,占80.58%,单个作者发文最多的是40篇,被引频次最高的为232次。遗过综合指数法确定出63住核心作者;根据H指数法测评出40位核心作者,均在63位核心作者中,是该刊高被引作者。中国科学院是该刊最重要的核心作者来源机构。该刊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对刊物影响较大、造诣较深、活跃的核心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总库为统计源,调查了《华北农学报》2003-2007年5年间刊登的1290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了解《华北农学报》总体被引用情况和高被引频次论文的学科和单位特点。结果表明:2003-2007年间《华北农学报》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比例为67.99%,比在中国知网收录的582种农业科技类期刊的平均值(31.07%)”高出36.92%;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的论文多集中在植物生理和生物技术方面,占到72.52%。被引频次较高论文作者集中在《华北农学报》主办单位所在省市。  相似文献   

8.
根据统计,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总计有10000种以上期刊,中国期刊已经超过1412种;美国《化学文摘》2009年引文频次最高的1000种期刊表中,收录中国期刊236种,本表按照引文频次的高低顺序排列。《农业环境科学学报》连续6年进入《化学文摘》引文频次最高的1000种期刊表,排名不断提升,2009年排在第271位。  相似文献   

9.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原《农业环境保护》)自1996年开始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来源期刊,连续进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内。据2003年统计,《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影响因子为0.332,总被引频次为374次,在中国科技期刊总排序中按被引频次排在第375位。2002年引用过本刊的科技期刊计105种,除本刊自引外,引用本刊频次较多的期刊有:《生态学报》、《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应用生态学报》、《环境化学》、《土壤学报》、《土壤》、《农村生态环境》、《农药》、《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等。本刊…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2):352-352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原《农业环境保护》)自1996年开始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来源期刊,连续进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内。据2004年统计,《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影响因子为0.500,总被引频次为641次,在中国科技期刊总排序中按被引频次排在第226位。本刊2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为数据源,分析了《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6—2016年的载文及其被引特征.结果表明,1996—2016年《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发文量逐年稳步上升,存在核心作者和核心论文来源机构;主办单位发文量最多,占总发文量的26.26%.此次检索到的2060篇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8132次,篇均被引3.95次;被引频次前20位的论文,平均被引39次;高被引频次论文相对集中,高质量的综述及方法类论文被引频次较高,但近年来高被引频次论文匮乏.前20种施引期刊中,施引文献占总数的47.75%,关注的期刊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12.
我国松材线虫病研究人员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989~2005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松材线虫病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将发表2篇以上松材线虫病研究文献的第一作者定为研究人员。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松材线虫病研究人员的地区分布、人员数量的年际变化、核心作者群和作者所在单位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松材线虫病文献分布的规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松材线虫病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2001~2010年国内湿地恢复研究专题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这些文献的文献学特征(年代、期刊源和学科方向分布,研究机构特征,科学基金资助,以及合作度与合作率状况),用以明确湿地恢复科研领域的研究能力及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VS.Net2005为开发平台,在Windows XP SP3运行环境下,运用单位面积标定物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植物叶片病斑数量和面积的自动化测量。首先利用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对含病斑的活体待测叶片和单位面积标定物进行拍照,根据预先设定获取标定物位置,并统计其像素点数量,然后利用HSV颜色分量过滤及中值滤波除噪获得叶片病斑区域块,统计病斑数量和总像素数量,通过叶病斑区域总像素数量和标定物面积换算,最终自动计算出叶片病斑总面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徐传远  王丽萍  王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03-15503,15509
[目的]了解药用植物紫花地丁的植物分类及区域分布,为其提供细胞学资料。[方法]分别随机采集50株野生紫花地丁的幼蕾及50株成熟野生紫花地丁的果实,经预处理后,对子房细胞及根尖细胞进行卡宝品红染色及染色体观察并计数。[结果]对50株野生紫花地丁的子房,用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进行子房细胞染色体制片,经光学显微镜镜检后,共得到127个可染色体计数的子房细胞;50株野生紫花地丁的种子经发根培养,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进行根尖体细胞染色体制片后,共得到92个可染色体计数的细胞。这219个可染色体计数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为48。[结论]发现了一个紫花地丁的天然四倍体种群,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  相似文献   

16.
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德祥  廖克波  吴庆标  覃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72-14075
[目的]揭示山白兰人工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也为进行人工林碳汇造林项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南亚热带地区27年生山白兰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法、样方收获等方法对其生物量、碳含量分配进行研究。[结果]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58.21 t/hm2,其中乔木层占植被层碳储量的87.24%,灌木层占10.77%,草本层占0.18%,凋落物层占1.81%;土壤层中0~80 cm的碳储量为102.01 t/hm2,为植被层的1.82倍。山白兰人工林乔木层年净固碳量为3.50 t/(hm2.年)。[结论]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比较可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川江防护林体系综合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净现值法对长江中上游川江段防护林体系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川江段防护林体系的综合经济效益由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生态经济效益3部分构成。①在防护林体系的直接经济收益中,林副产品的收益现值为119.01亿元,占直接收益总现值的62%;木材收益的现值为57.01亿元,占直接收益总现值的29%;薪材收益的现值为16.84亿元,占直接收益总现值的9%。②在防护林体系的间接经济效益中,以评价期内,减少N、P、K损失数量货币化后值计,改良土壤的经济效益现值为7 447.57亿元,约占间接总效益的99%。以调蓄水量货币化值计,涵养水源的经济效益现值为36.92亿元,约占间接总效益的1%。③防护林体系内部产生的土壤改良和水源涵养效益在评价期内的现值就已达到7 484.794亿元,占综合经济效益的98%。如果再加上不能以货币表示的部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效将更加巨大。④防护林体系的直接经济效益现值为192.86亿元,间接效益现值为7 484.59亿元,而投资费用现值53.07亿元,其综合经济效益的净现值高达7626.28亿元。在长江中上游川江段防护林体系中,投资较少的用材林和防护林占整个防护林面积的91%,而其他投资费用较高的林种只占9%,这也是形成净收益现值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对影响检测土壤黄萎菌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表明,延长培养时间能显增加土壤黄萎菌检测效果,当培养3周和4周时,黄萎菌检出率分别为87%和96%。黄萎菌检测量随每皿培养其中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并非按比例增加,有达到最高极限值的趋势,数学模型Y=b(1-r^2)可以通过接种量x,计算出培养4周后土壤黄萎菌菌落检测数y。土样无论在分析前风干,还是风干后贮存1个月,对土壤黄萎菌检测效果都有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Samples are analyzed for natural radiocarbon content by a total synthesis of benzene from their organic constituents. The benzene is employed as the solvent in a 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er. The instrument used permits 15grams of carbon to be counted with an efficiency of 40 percent and a background of 13 counts per minute.  相似文献   

20.
克拉玛依市林木害虫天敌名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克拉玛依市林木昆虫种类、分布、寄主及密度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克拉玛依昆虫资料作了较为全面的搜集、整理和统计,记载克拉玛依市林木害虫天敌种类9目、19科、50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