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BD-1F型单粒多功能电子播种施肥器主要用于玉米、大豆等作物。显著优势是省种、省时、省力、苗壮、高产。以玉米精量播种为例,采用人工穴播需要种子37.5kg/hm^2,而采取精播。只需种子22.5kg/hm^2,每公顷可节约种子15kg,省种费225元;玉米精量播种每播一穴种子均为两组分开,每公顷可省间苗工日18个:单株苗期营养量比穴播增加3~4倍。  相似文献   

2.
昌图县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实施机械精量播种技术能够达到苗齐、苗全、苗壮,节约粮种,减少用工,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通过与机械精少量播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械精量播种较机械精少量播种节省种子2.0 kg/667 m2;采用机械精量播种的玉米田平均产量比精少量播种产量增加167 kg/667 m2,增产幅度为25%,增产效果显著,可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适于昌图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抗旱保苗机械化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旱保苗机械化播种技术是根据土壤墒情状况,含水率的高低,选择使用保墒播种技术或补墒播种技术,可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该技术省工、省力、抢农时,抗旱保苗、增产效果显著,每公顷可增产玉米500kg以上。当地表下3-10cm耕层土壤含水率大于15%时,用保墒播种技术;小于15%时,用补墒播种技术。判断土壤含水率的方法是在欲播地块选择有代表性的3~5个点,  相似文献   

4.
机械精量播种技术是使播人土壤的种子行距、株距、深度、粒数以及与施人土壤化肥的距离都得到精确控制的播种技术。机械精量播种可大幅度节省种子、减少用工、提高效率、缩短播期,能做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因此,精量播种技术是一项农业节本增效的好技术,更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长城沿线一带旱地谷子适播难、出苗难、保苗难和间苗难的问题,研制出2BMG-6型小颗粒谷物旱地精播机,可一次性完成施肥、精播、覆土、二次镇压等多项工序,播种质量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经大田生产试验示范,完全满足谷子精播农艺、农机一体化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发展精确的农业耕作设备,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耕作物的精密播种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人们已开始把精播技术应用到其他传统条播作物,特别是小麦精密播种。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一个基本原则要求播种机能够完成播种均匀,播深一致,等行距播种等农艺要求。小麦精播技术的关键在于先进、高质量、高效率的小麦精密播种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花生机械化播种覆膜技术是指采用花生播种覆膜机械,一次性完成花生种植的筑垄、施肥、播种、镇压、喷药、除草、地膜覆盖和膜上压土等诸道工序,实现覆膜花生种植省工增产之目的的农机化技术。近几年山东省日照市农机局根据当地花生种植的农艺要求,引进了部分花生播种覆膜机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据实际测算,实施花生机械覆膜播种比人工播种增产15%~18%。1花生机械播种覆膜技术的优点(1)播种深度一致,出苗齐。在土壤墒情相同的条件下,由于花生播种机调整到所需要的播深后,一般不再有大的深度变化,因此播深一致;人工捣穴播…  相似文献   

8.
1.机械化节水精播技术 机械化节水精播技术是指待播地不需要人工洇地造墒,直接利用节水精播机具,一次完成开沟、集中深施化肥、条灌或穴灌浇水、条播或穴播种、覆土镇压、喷洒除草剂(可选功能)、铺膜(可选功能)等作业的农机农艺综合技术体系.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播种作业,可播种棉花、花生、春玉米和大豆等多种作物.机械化节水精播技术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9.
2BL-280型全自动水稻盘育秧播种机可一次完成水稻盘育秧的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各道工序,该机采用了螺旋式外槽轮播种技术,大幅度地提升了播种均匀度,比人工播种空插率降低20%左右,并节省人工,作业用人工5~7人,每小时可播400~500盘,我市今年试验示范了该机具,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深受用户欢迎。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是我区实施农业节本增效工程的第三年。据统计,各项目区共完成机械深施化肥作业面积160.16万公顷(1996年新增67.24万公顷),其中机械精少量播种40.5万公顷,机械化旱作农业8.15万公顷;采用机械深施化肥技术平均每亩增产小麦22.97kg,玉米59.89kg,大豆31.45kg;实现总增产粮食7.2亿kg,节省作业成本5754万元,获增收节支效益10亿元。1996年实施农业节本增效工程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动手早行动快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农业厅的要求,各地区都把实施农业节本增效工程做为落实自治区科技兴区战略的重要举措。项目区从盟市、旗…  相似文献   

11.
1 农机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1 农业机械是先进农业栽培技术的载体。一是农业机械实施先进农艺,是人畜力不可代替的。60年代,小麦减少播量、均匀播种的增产机理,通过人工摆种的试验方法得到认识,但直到开发,推广了一系列小麦精播半精播机后,这项增产机理才得以大面积实施,小麦种植技术从此实现飞跃。到目前我省精播半精播小麦面积120万hm~2,年增产50万t。另外,化肥深施、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夏玉米免耕精穴播、小麦、玉米机械收获、深耕改土、虚实并存耕作、小麦覆膜穴播等一系列节本增效、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先进机械技术也都是人畜力和传统农具所不能办到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温泉县批量引进推广的机械有:气吸式精量播种机20余台,沟播平铺机40余台,喷灌机械70余套,本县自行研制前悬挂化肥全层施肥机8台,这些新型机械的引进推广,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油葵每公顷可节约籽种9kg,节支540元,产量比用普通24行播种机播提高381.7kg,增收705元,节约水费180元,节约人工间苗费90元,共增收 节资1515元。近年来,购进各种铺膜机100余台,2001年,机械化玉米、甜菜铺膜达100%,其中玉米1373hm2, 甜菜1300hm2,玉米、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的冲击,按照河北省农机局的安排,2000年秋季河北省衡水市在桃城区进行了小麦耕地播种、秸秆还田旋耕播种、秸秆直立免耕播种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是耕地播种公顷产量4567.5kg,旋耕播种公顷产量4884kg,免耕播种公顷产量5323.5kg。在相同条件下免耕播种比常规播种每公顷作业费降低645元,增产小麦756kg,增收831元,平均增收节支1476元。通过试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给我们三点启示。启示1: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使衡水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前进…  相似文献   

14.
精少量播种经济效益显著黑龙江省海伦市农具研究所孔庆峰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是一项先进的农机技术,是农业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是节本增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10年的推广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精播机具的推广量与播种面积19...  相似文献   

15.
比机械直播每亩可节省工本150元,而投资仅是一台机械直播机的1/20。这就是浙江省台州市首创的水稻喷直播技术。只需一台普通机动弥雾喷粉机,价格仅在500多元,可一机多用,减少了机具闲置时间。该技术是将浸泡一个晚上、发出初芽的稻种装入改装后的机动喷雾器,像喷药一样直接喷撒在稻田上的一种播种方法。具有如下特点:①省工节本,一机一天可播3.3hm^2(50亩)。②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6.
一、农机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农业机械是先进农业栽培技术的载体。一是用农业机械实施先进农艺,是人畜力不可代替的。60年代,小麦减少播量、均匀播种的增产机理通过人工摆种的试验方法得到认同,但直到开发、推广了一系列小麦精播半精播机后,这项增?..  相似文献   

17.
玉米机械化增产技术内蒙古农机推广站赵一波玉米机械化增产技术是我国玉米产区重点推广的农机化适用技术。包括:深耕深松、耙耱镇压、精少量播种、坐水播种、铺膜点播,深施化肥,中耕追肥,秸秆与根茬还田等机械作业。1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机械深耕:采用铧式犁,耕深为...  相似文献   

18.
1 气播机的调试 (1)等距离精量播种 我团去年种植蓖麻 600hm2,要求行距 90cm,株距 90cm。采用等距精播。原种籽排列是 24cm播一粒,现改为每 8cm播一粒,连续 3粒 (或 2粒 ),然后隔 60cm(或 65cm)再以 8cm的等距离播 3粒 (或 2粒 ),依次循环。 (2)半株距播种 (间苗式 ) 这种方法增加了一倍的保险系数,容易被广大农垦职工所接受。 (3)半、全株距混合式 (间苗与定苗 )混合式。 (又叫一、二播种法 ) 这种方法是半、全株距混合式播种工艺,先播一个半株距,再播一个全株距。优点是:比半株距播种又节省 1/4的种子和 1/2的间苗工。 (4)…  相似文献   

19.
机械化节水精播技术是指按照农艺要求,利用节水精播机具进行播种,一次完成开沟、深施化肥、穴灌注水、播种、覆土镇压、覆膜等项作业的农机新技术。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播种作业,可播种棉花、花生、春玉米和大豆等作物。播种作业前不需人工洇地造墒,具有节约水资源,确保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法,又称为免耕栽培,它主要包括免耕施肥播种、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4项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增产和增收效益,是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又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