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吉林省的城乡居民地的空间格局对于城镇建设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以TM为数据源提取了吉林省居民地空间分布信息。在GIS技术支撑下,结合区划理论和聚落地理学说,分析了吉林省城乡居民地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吉林省城乡居民地空间分布区划为三个区,分别是东部区、中部区和西部区。中部区城镇居民地和农村居民地密集,且城镇化程度最高;东、西部区城镇居民地景观指数无明显差别,但农村居民地的景观指数明显有差别。从居民地分布类型来看,城镇居民地与农村居民地在各区内都呈随机分布,但其指示参数最近邻点指数还是体现出明显的区划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采取定量研究方法,对于吉林省猪肉的消费结构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还与黑龙江省猪肉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吉林省城镇居民对于猪肉的消费结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农村居民对于猪肉的消费结构受到收入和价格的影响较大。同时,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猪肉的消费结构也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我省新兴战略支柱性产业之一,无疑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对吉林省旅游现状深入探究的基础上,以吉林省旅游总收入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接待能力、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资源四个方面的指标为解释变量,基于吉林省1990年-2015年统计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吉林省旅游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星级饭店个数、实际外资利用额和交通因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2010,(9):16-17
前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是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隶属于松原市。近年来,前郭县紧紧围绕“坚持强基固本,主攻结构升级,营造和谐社会,实现全面振兴”的发展思路,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两位。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6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2.1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7.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000元和5605元。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度吉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分析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探究了影响两者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吉林省的城乡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乡村文化站机构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村民居委会数等乡村振兴指标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贡献较大;互联网普及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每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新型城镇化指标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贡献较大。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以下建议:树立科学的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创新步伐、创新城乡发展模式,以推动吉林省的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提升,对健康饮食的理念随之增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本文以吉林省吉林市为例,分析了影响当地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提高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所采取的主要对策,以期更好地为当地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于静  吴正朋  王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51-13053
基于2011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运用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安徽省16个市城镇居民消费状况及地区性差异程度进行分析,分别从结构和分布上探讨影响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提出平衡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改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平谷区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课题组通过调查本区城镇居民增收情况,分析制约城镇居民增收的因素,提出推进城镇居民收入倍增的总体思路和原则,并提出实施企业职工薪酬倍增行动、充分就业增收行动、全民创业致富行动等完成平谷区城镇居民收入倍增的具体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9.
韩申山  杜忠潮  杨尚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64-11266
依据库兹涅茨系数、阿鲁瓦利亚指数、收入不良指数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等指标,对咸阳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咸阳市城镇居民收入的阶层差距、行业差距和所有制差距都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在不断地扩大。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政府网2011年6月13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1年7月1日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实施范围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基本一致,2012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  相似文献   

11.
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如何提高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城市农民工群体体育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北省部分城市农民工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体育消费受农村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制约着体育消费水平;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余暇时间少,体育技能与意识差,经济收入低,缺少农民工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2009年广东省城镇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双栏式模型对城镇居民户内鲜乳品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水平和鲜乳品价格对城镇居民鲜乳品消费的参与决策和支出决策具有显著影响;饲料粮(如豆粕)价格的高低、家庭是否有老人或小孩以及是否有冰箱等也是影响鲜乳品消费的重要因素;同时,城镇居民户内鲜乳品消费量与鸡蛋价格、户主文化程度、家庭人口规模呈显著正相关;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家庭鲜乳品消费支出比重也就越大;受“三鹿奶粉事件”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户内鲜乳品消费量逐年减少。因此,有必要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3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扩大鲜乳品消费。  相似文献   

14.
咸宁市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城市圈的湖北省咸宁市为例,在对城乡用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的方案。结果表明,1996~2005年咸宁市城乡用地总量呈上升趋势;城乡用地存在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偏高、结构不合理、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失调、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等问题;未来城乡用地总规模将继续扩大,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将有所减少。最后,从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建立完善城乡挂钩政策上提出了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山东省奶业城市人均消费量、农村人均消费量、奶总产量、奶粉净进口量、城镇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指标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运用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2002年和2007年湖南省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体育及相关产业增长的因素是最终需求而不是技术进步;加大体育产业的农村民居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政府购买结构是未来促进湖南省体育产业总产出有效增长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影响湖南省体育相关第二产业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是固定资产形成和城镇居民消费;影响体育相关第三产业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是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7.
运用ELES模型对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 ,给出了各类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 ,并作了 2 0 0 5及 2 0 0 8年消费结构的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8.
袁子勇  贺中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216-3218
从水资源现状承载力的角度区分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选取人均年供水量、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农田灌溉年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粮食年产量、年人均GDP、生态环境用水率、森林覆盖率、石漠化面积比重、污径比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投影法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从大到小为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铜仁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威海、枣庄、潍坊、济南4市具有代表性的389户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分析了居民收入与消费的规律性,并提出了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结果表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农村消费在饮食─住房、穿衣─饮食方面呈盘旋状上升趋势,解决策略倾向于城乡等值策略和"低物质,高福利"的非物质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乡村转型度及其区域格局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重组与相互作用,导致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的重构,包括村镇空间组织结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就业方式、消费结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城乡差别等方面。从非农人口比重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乡村消费结构变化、粮食作物种植比重变化、复种指数变化等指标评价安徽省乡村转型度,进一步分析得到安徽省乡村转型的区域格局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整体的乡村转型度偏低,各市均呈现出M型变化趋势,各市的乡村转型度有明显的区域格局分异,社会经济与乡村发展基础明显影响转型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