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黄梅县作为湖北省“稻鸭共育”重点推广县.经过两年的初步实践表明,“稻鸭共育”孕育着无公害优质稻和生态优质鸭两大朝阳产业.是水稻增产、农民增收、社会增效又一新的途径。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问题.还须我们作艰苦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笔者就稻、鸭品种的选择,稻鸭共育前、中、后期水稻田间管理及鸭的饲养管理作了简单的概述,以期为稻鸭共育技术的推广寻找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的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模式。稻鸭共育应遵循其生态特点,发挥其生态优势,协调其生态要素,抓好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养殖方法,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达到稻鸭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现将无公害稻鸭共育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以免耕抛秧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的的一项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田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形成稻鸭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自然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以免耕抛秧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的的一项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田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形成稻鸭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省工、省肥、省药、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7.
浅谈稻鸭共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技术是近年兴起的一项稻田生态种养结合新模式。是以水稻田为基础、种好优质稻米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无公害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  相似文献   

8.
"鸭稻共育"就是稻田养鸭.它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消息信使     
“稻鸭共育”项目通过浙江省级成果鉴定2004年1月10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承担的“稻鸭共育无公害高效益技术及原理研究和应用”项目成果鉴定会在杭召开。浙江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项成果进行鉴定。该项研究改变了传统的养鸭和种稻模式,形成了以稻鸭共育为核心的大田畈、小群体、壮个体、少饲喂、不污染的稻鸭种养复合生态技术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模式图;进一步明确了水稻生育需求与鸭子生活习性相生相宜和互为促进的关系,阐明了稻鸭共育具有除草治虫防病、中耕浊水通气、壅泥培肥旺根和促进水稻生育、提高稻养鸭的品质等生物…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育技术示范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牧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得到稻鸭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这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的成熟的农业新技术,有利于无公害、绿色稻米产业的发展,水禽业的快速增长,有利于综合防治水稻病虫、优质稻生产等技术的组装配套,有利于推进优质稻米、水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板块基地建设及其产业化经营。为充分发挥我区生态资源优势和潜力,我区2004年申报并获得了全省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围绕生态农业建设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示范工作,通过两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辐射带动面积200公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盘锦市大洼区荣兴镇开展稻鸭协同养殖的实践,证明采用稻鸭共育的方法种植水稻和养殖鸭类,不仅可以培养出健康、绿色环保的无公害优质稻田鸭,同时对于水稻种植也可以大大降低的化肥、农药、人工的成本,并且收获绿色,无公害的水稻,有效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文重点研究采用稻鸭共育技术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如何选择饲养水稻、鸭和种植水稻与稻鸭协同管理,为推广稻鸭共育技术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稻鸭共育种养是一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稻田无公害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笔者介绍了稻鸭共育种养的技术特征,以及水稻方面的栽培技术和鸭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稻鸭共育种养是一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稻田无公害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笔者介绍了稻鸭共育种养的技术特征,以及水稻方面的栽培技术和鸭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研究相关实验内容,对中国"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模式进行了阐述与总结。主要简述了中国近10年稻鸭共育模式的养殖方式与方法,归纳了各地区较为通用的养殖流程,重点为不使用农药、仅依靠鸭子采食方式除虫除草,每公顷饲养200~250羽当地适用品种的雏鸭,稻秧存活后下田,共生70~80d。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育这一模式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尚存不完善之处。稻鸭共育可以保护土地环境、增强土壤肥力,同时生产出绿色无污染的优质水稻与健康成鸭,节省了农药肥料以及鸭饲料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每公顷可增加两千元以上的收入。各地区稻种与鸭种的选择和培育尚待进一步研究,稻鸭共育模式的配套生产管理技术较为模糊,还存在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镇巴县养鸭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通过“小河流域半牧半舍饲”和“稻鸭共育”两种区域布局方式,打造“清水鸭”品牌和探索“立体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湖南益阳稻鸭共育典型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阳模式”的稻鸭共育,核心技术主要有四项“猪—沼—稻”生态农业技术。沼气促进养猪,沼肥供稻田用肥,通过互为利用的良陛循环,实现了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家禽》2003,25(22)
水稻鸭是中国水稻所近五年来吸收日本“稻鸭共育技术”的基地上提出的稻田生态种养新模式,利用鸭子在稻丛间捕虫、吃(踩)草,耕耘稻田,刺激水稻生长发育,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鸭粪作为有机肥直接肥田,从而生产出无公害稻米和鸭。九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和杭州市农技推广基金  相似文献   

18.
8月底,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主办的“全国优质高效无公害稻米生产示范观摩”在湖南省益阳市白石塘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成功举行,旨在全国水稻产区推广“猪—沼—稻、稻—鸭共育、物理杀虫、优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作是利用鸭子具有除草、除虫、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及鸭粪肥田的作用,以水稻田的基础,采取家鸭野养为特点的生态化生产形式,它不仅能较大程度地减少稻、鸭的种养成本,而且更具有无害化生产的效果,确保了稻、鸭产品的质量和风味。  相似文献   

20.
《农业新技术》2004,(4):42-42
农业部和各级农技推广部门正在大力推广稻鸭共育技术,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稻鸭共育面积达到130万hm^2,农民增收20亿元以上。据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博士介绍,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台农业技术,是稻田养鸭这个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继承和发展,利用稻田有限的空间生产出无公害、品质上乘、安全的大米和鸭肉,在水稻可持续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