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中国大丰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4只母鹿的产仔行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首次离群至分娩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为32.25h;母鹿临产时的行为主要有走动、卧地、回头顾腹、呆立、嗅地等,走动的频次最高,其次是卧地和回头顾腹;分娩历时平均为33.75min,以卧式分娩为主;仔鹿的首次站起时间为39min,仔鹿吃到初乳的时间为60.75min。  相似文献   

2.
丁玉华 《野生动物》2013,(6):320-322,326
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江苏大丰麋鹿野放区及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观察麋鹿行为时,发现有2头麋鹿头上分别长出3支角。通过对这一麋鹿发展史上罕见的案例剖析,认为它对今后开展麇鹿近亲繁殖、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种群的健康发展等相关研究可能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俗称“四不像”,分布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古人狩猎麇鹿曾经是一项广泛而又经常的活动,至明清只有少量残留种群外,几近绝迹。十九世纪末最后一批圈养的麋鹿也被迫离开中国,从而这个物种在原产地彻底绝迹。1986年8月,由国家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从英国重新引进39头麋鹿,在江苏省大丰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现已增至1007头,  相似文献   

4.
中国茸鹿品种(品系)间遗传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体现我国茸鹿品种 (品系 )种质特性的成年公鹿 34个性状指标的数据资料为依据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 ,对我国双阳、长白山、西丰、清原和乌兰坝 5个茸鹿品种 (品系 )群体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双阳品种、长白山品系、西丰品种与清原品系、乌兰坝品种形成明显的两大类 ,反映了 5个茸鹿品种 (品系 )形成的原始群体起源的背景及其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5.
丝虫抗原的分离及在鹿脑脊髓丝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应用牛腹腔丝虫成虫破碎后 ,经SephadexG 2 0 0柱层析获得CG1 抗原 ,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诊断鹿脑脊髓丝虫病的新方法。结果证明 ,该种方法特异性强 ( 87 1 % ) ,敏感性高 ( 1∶640 0 )。通过对 380头假定健康鹿ELISA结果与虫检结果对比证明 ,2种诊断方法符合率为 1 0 0 %。ELISA法比虫检法检出率高 3 2 % ,因此 ,可以用ELISA代替虫检诊断鹿脑脊髓丝虫病  相似文献   

6.
1行为习性的观察 按仔鹿的生理过程分为初生、尾随和断乳3个时期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我县半细毛羊品质,提高羊毛密度及长度,增加产毛量,及时引进澳洲美利奴公羊进行复杂杂交,经过十几年效果观察,效益显著,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经扩增的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VP7基因序列,设计一对扩增VP7基因特异性引物,用RT-PCR从血清I型EHDV(EHDV-1)总RNA中扩增VP7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AD/Thio中,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BAD/Thio-EHDV VP7。将表达载体转入大肠埃希菌(E.coliLMG194),用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EHDV VP7基因在LMG194中得到了表达,其表达产物可以与EHDV阳性血清特异性反应,说明该融和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垦区野生马鹿资源十分丰富,约2 000余只,早晚出没于垦区边缘及梧桐林边,行人可见。有计划的捕捉野生马鹿进行驯养,既能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又可防止驯养鹿群过度亲交,对发展垦区马鹿业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9—2013年,笔者针对四川省新鹿药业有限公司养鹿场每年5~8月梅花鹿仔鹿以拉白色糊状样粪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改进了防治措施并取得显著效果。该养鹿场每年出生150余头仔鹿,发病率7%,病死率35%,通过进一步改进防治措施,特别是将添加氟哌酸改为四味穿心莲散,改进患病鹿只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发病率,显著提高发病仔鹿治愈率。发病率降为4%,治愈率提高为80%,仔鹿成活率提高到93%。  相似文献   

11.
麋鹿具有季节性脱毛的特点,冬毛脱落的时间在3~5月,而后长出较为短而稀疏的夏毛;冬毛长出的时间在10~11月,此时夏毛脱落,长出浓密的冬毛.2012年7月该园1只成年雄性麋鹿出现非季节性的全身脱毛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血液常规正常;血液临床生化分析正常;血液微量元素测定正常,血液激素测定正常,毛皮屑真菌培养正常.在没有进行治疗的情况下,1个月后动物自行痊愈.综合分析该病例的发生可能与季节变化、个体之间差异等因素有关.麋鹿非季节性脱毛相关研究尚属首次,本研究旨在为麋鹿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2012年3月,采用样线法对大丰麋鹿保护区幼龄麋鹿的集群组成、生境选择和警戒距离等进行调查,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其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处于乏食状态下幼龄麋鹿的行为活动规律。结果显示:幼龄麋鹿昼间77.45%的时间用于取食活动,它们通过延长取食时间以取得足够食物,维持生理需要。乏食压力下,幼龄麋鹿集群、生境选择及观望警戒距离月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生活规律保持相对稳定性。乏食期结束,74.58%的幼龄麋鹿能够应对自然环境变化得以生存,显示了其具有一定野外生存本能和较高的环境变化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轶  王文 《野生动物》2011,32(2):65-68
2010年1~12月,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用粪便显微组织技术分析麋鹿食性。将收集的240组粪样8个复合样本和11科19种(属)植物标本进行镜检分析,结果如下:春季,麋鹿主要采食紫花苜蓿(4.03%)、狗尾草(11.87%)、野苋菜(9.51%)、黑麦草(8.13%);夏季,紫花苜蓿(27.61%)、狗尾草(15.45%)、禾本类其他植物(11.82%)、野苋菜(8.07%);秋季,紫花苜蓿(22.57%)、蒿(12.55%)、狗尾草(11.26%)、黑麦草(11.17%);冬季,紫花苜蓿(17.16%)、狗尾草(14.48%)、蒿(13.63%)、野苋菜(13.19%)。  相似文献   

14.
野放麋鹿种群灭绝风险与生存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德  于清娟 《草业科学》2009,26(12):108-112
利用野放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检测数据建立了随机指数增长模型与生死过程模型,并对种群的未来状态、灭绝风险及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随机指数增长模型模拟表明,随机因素对种群动态有很大影响。随着方差的增大,灭绝概率逐渐增加。且在方差一定的情况下,继续放养小数量的麋鹿对种群灭绝概率影响不大。基于生死过程建立的随机模型计算出野放麋鹿种群在出生率为16.13%、死亡率为7.13%的情况下的种群数量翻倍时间为10年。同时就不同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分别模拟计算了95%把握下的种群数量倍增时间。  相似文献   

15.
Etorphine and xylazine were found to be a safe and reliable drug combination for the immobilization of Père David's deer, whether excited or unexcited. Excited deer had a longer preimmobilization period, when compared with unexcited deer at comparable dosages. Generally, the acid-base status of Père David's deer during immobilization was not seriously altered. Deer that had been excited and exercised experienced mild respiratory problems; the unexcited, relatively calm deer experienced minimal acidosis. Significantly high pH and PO2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PCO2 and bicarbonate values were found in the excited deer, when compared with the unexcited deer. Rapid physiologic changes occurred after the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the antagonist, diprenorphine.  相似文献   

16.
圈养麇鹿冬季昼间行为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12月在济南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9只圈养麋鹿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麇鹿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6.45%±7.34%)、取食(24.79%±8.11%)、运动(18.67%±5.93%)、反刍(17.50%±5.52%)、其他(2.59%±0.87%)。在冬季麋鹿的卧息在1d内有1个高峰期(12:30~14:30),取食在1d中有2个高峰期(8:30~9:30和17:30~18:30),占糜鹿各种行为比例最多的2种行为在1d中是交替出现的,运动在10:30和15:30各有1个较为明显的高峰期,反刍在1d中有1个高峰期(9:30~11:30),其他行为在1d中发生的较为随机,没有明显的高峰期。年龄因素对糜鹿冬季昼间的卧息、取食和运动行为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对其他行为影响显著(P〈0.05),对反刍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性别因素对糜鹿冬季昼间的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东北梅花鹿血液有形成分的种类及基本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类似.其本身特点:红细胞形态除有圆饼状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所谓“圆口状”细胞,红细胞无核,胞质均质,电子密度较高;中性粒细胞的嗜中性颗粒有椭圆形、圆形和杆状等多种形态,而且电子密度低;嗜酸粒细胞的嗜酸性颗粒只有一种,颗粒为圆球状,不含有蛋白结晶体;嗜碱粒细胞数量极少,其颗粒的数量亦较少,颗粒内含有更微细的小颗粒;血小板无核,内含有两种颗粒,即①特殊颗粒,数量较多,基质电子密度较高,②致密颗粒,数量较少,含有致密芯,呈牛眼状;此外胞质还有少量的线粒体和大量的核糖体等.  相似文献   

18.
粗蛋白是评价牧草质量的重要指标,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充分了解粗蛋白的含量及其动态变化,为牧草品质遥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光谱仪测定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半散养区主要优势植物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的冠层反射率,并分析了其粗蛋白的相对含量.选择狼尾草原始反射率光谱及其构建的植被指数与其粗蛋白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显著相关的光谱特征;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least?squares?regression,PLSR)和多元逐步回归(stepwise?multiple?linear?regression,SMLR)建立狼尾草粗蛋白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通过比较模型精度确定最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显著性波段的PLSR模型精度最高(验证集R2?=?0.897,?RMSE?=?1.303,?RPD?=3.110);基于显著性波段的SMLR模型反演效果最差(验证集R2?=?0.170,?RMSE?=?3.691,?RPD?=?1.098);基于植被指数的PLSR和SMLR模型精度较为接近,验证集RPD约为2;基于显著性波段的PLSR模型反演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保护区大区域尺度狼尾草粗蛋白含量的定量反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