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刺槐(Robinia psedudoacacia)人工林及荒坡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和亏缺状况的分析发现,无论是土壤水分有效性,还是水分状况都表现出:油松>刺槐>荒坡的特征,据此认为,在该区造林工作中,如果立地条件允许,更适宜造油松林;不但降水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干湿状况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降水的分布状况尤其是生长季中的降水分布状况也严重影响土壤水分干湿状况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择丘四区寺尔沟小流域典型植被,对其土壤水分进行观测分析,了解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利用情况,并通过水分平衡对各类植被生长适宜性进行分析,为该地区植被恢复、生态建设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本省影响土壤水分的主要因子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四川各地区主要旱作的水分供应和满足状况,对合理利用土壤水分资源和提高农业产量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林区土壤水分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祁连山林区云杉林、圆柏林、灌丛林和牧草地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揭示出生长季节内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表明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稳定期4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将土壤水分划分为易效水、中效水和难效水三种状态,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认为云杉林水分供应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连山排露沟林草复合流域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水分状况随土壤结构、土壤层次、空间分布、季节动态等因子发生规律性变化;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径流形成.研究结论对评价土壤水分的径流作用及水文过程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用GStarDZN2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观测到的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对2012—2015年在鄂温克草原发生的干旱状况做了客观分析。分析结果表明:6月下旬至7月中旬0~30cm土壤水分对天然草场牧草生长影响较大,最低土壤相对湿度与牧草产量有显著相关性,7月0~30cm平均土壤最低相对湿度每增(减)1%,牧草产量将增(减)10.4g/m2,GStarDZN2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能够较准确表达出干旱状况。  相似文献   

7.
根据随州1991—2013年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对随州本地土壤水分状况周年分布、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状况和各主要作物的适宜土壤湿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州市土壤湿度周年变化大致分为5个时期;随州的土壤湿度周年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无降水和强降水天气对土壤湿度的影响明显,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农作物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土壤水分观测仪使用手册》资料,总结、分析了土壤水分状况是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各层中数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其他自然体的水分交换现象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提高土壤水分/养分资源利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土壤水分/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涵义及其表达式。分析了大田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土壤水氮状况和产量、利用效率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土壤水分和氮素的周年消耗特征。并应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对小麦-玉米的水氮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0.
湘南丘陵红壤持水特征及水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湘南丘陵坡地第四纪红壤上连续定位测定土壤含水量,研究了湘南丘陵红壤的周年土壤水分状况。采用压力膜技术,测定了实验区红壤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了红壤的持水和保水特征。结果表明:湘南丘陵第四纪红壤,质地粘重,水稳性微团聚体发育,持水性强,释水力差;湘南丘陵红壤区,降水丰富且季节性变化大,土壤含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坡地红壤的土壤水分状况可划分为四个土壤水分时期:土壤潮湿期(冬-春季)、土壤水分耗损期(夏初)、土壤干旱期(夏季-秋初)和土壤水分补充恢复期(秋末)。湘南坡地红壤普遍存在季节性土壤干旱,多表现为夏秋连旱,对作物生产危害很大。文中还提出了旱地农业土壤水分调控原则。  相似文献   

11.
山西晋南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西晋南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山西省运城市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晋南地区自然状况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对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水、蒸发、气温和日照时数,其中降水和蒸发的影响是直接的,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影响是间接的;对于土壤不同层次,气候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但对土壤水分含量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降水和蒸发2个因子;土壤水分变化较平稳时段在春季,一般年份即使降水较少,土壤含水量变化也相对较小,有利于小麦返青生长。[结论]该研究为土壤水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冬小麦产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 多年来,对冬小麦灌溉制度和适宜土壤水分的研究都着重于土壤水分与植株外部形态及其经济效果,而对灌溉后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植株体生理生态变化及其增重的内在原因则研究较少。在国外,通过研究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农田土壤水分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对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表征程度 ,确定了包括土壤水分常数、土壤蓄水量以及土壤蓄水量盈亏值三类共计 9个指标 ,对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区。分区结果表明 ,整个生长季全省呈现西亏东盈中部正常的特点 ,且依不同生长季时段和土层厚度有较大差异 ,为指导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半干旱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半干旱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状况,旨在为半干旱黄土区今后植被恢复重建以及植被优化配置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半干旱黄土区吴起县4个不同乡镇的乔、灌、草共16个典型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1)位于同一研究区,相同坡度、坡向、降雨条件下的荒草地、山桃、小叶杨和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且荒草地土壤水分最大,柠条林地最小;(2)不同坡位的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坡底平台土壤水分最大,中坡位原状坡最小,且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大致呈"s"型分布;(3)同一研究区内,水平阶上的乔木纯林与乔灌混交林间的土壤水分差异不显著;(4)不同坡向的小叶杨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阴坡土壤水分最大,阳坡最小。【结论】半干旱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的高低,直接影响植株体内水分状况及其自由水与束缚水的分配比例,并直接起到促进或抑制植株生长的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研究所从1962年起,开始妍究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植株体内水分状况影响的工作,目的在于揭露不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植株在不同生育时期体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测定人工草地坡面上、中、下部土壤水分动态与牧草生长状况,研究牧草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着重分析在干旱情况下对牧草生长不利的影响,从而为牧草抗旱保苗、安全越夏、创建高产稳产人工草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测定人工草地坡面上、中、下部土壤水分动态与牧草生长状况,研究牧草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着重分析在干旱情况下对牧草生长不利的影响,从而为牧草抗旱保苗、安全越夏、创建高产稳产人工草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一些地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壤湿度和气候资料,用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土壤水分分区。根据土壤湿度测站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随机取样等方法确定了代表各区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壤湿度站,从而得出全国(除台湾、西藏外)国家级土壤湿度测站的合理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9.
陕南旬阳坝地区坡面土壤水分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7):1128-1133
土壤水分状况是反映生态系统恢复及合理进行农业措施的重要参考指标。基于野外秦岭中山区典型坡面不同用地类型(林地、撂荒地、园地和农耕地)的土壤水分数据,利用生态数量学冗余分析法(RDA),分析了坡面尺度上的土壤理化性质、地形等环境因子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园地、撂荒地、林地和农耕地土壤水分均值表现出一致性,且各层多表现出中等变异程度;4种用地类型的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前2轴的累积解释量占特征值的总和均达到93%以上,坡度、坡位、有机质和容重对坡面土壤水分影响最为显著,林地和撂荒地受坡位的影响较大,而园地和农耕地受坡度因子的影响较大。因此,针对陕南秦岭段中山区坡面土壤水分的特征研究,可以将样点的坡度和坡位等作为分析的重要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及其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土壤水分的形态、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以及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的分类与应用原理。随着土壤物理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土壤水分的深入研究,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也越来越多,笔者结合国内外土壤水分测定方法的研究状况,对土壤水分含量的测量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总结,其中主要介绍了烘干法、中子法和介电法[时域反射法(TDR)、频域反射法(FDR)、驻波率法(SWR)]测量土壤水分含量的原理和步骤,并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我国当前土壤水分测定中存在并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