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文渊  李翠蓉 《畜禽业》2004,(11):60-60
在饲养肉兔中,种兔繁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影响肉兔繁殖力的因素众多,有种兔的品种、年龄、营养水平、配种制度和饲养管理、环境以及种兔的生殖器官疾病等方面。根据家兔生殖生理特点,通过选择优良肉兔品种、加强饲养管理、适宜的配种时间和配种方法,可显著提  相似文献   

2.
<正>兔是恒温动物,汗腺不发达,当温度超过30℃时便会产生热应激。种兔热应激时会产生适应性反应,主要表现为采食量减少、饲料利用率降低、繁殖力下降、流产,严重时会引起种兔死亡。本文就如何有效防止热应激反应的发生和降低热应激反应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业》2016,(6)
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管理、营养水平、疾病、产奶量、精液品质及输精技术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从优良品种选育、饲养管理、繁殖管理、疫病防控等几个方面提出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以期指导奶牛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张莉 《畜禽业》2015,(4):86-87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又名兔瘟,是一种传播快、潜伏期短、病情急、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的病毒性传染病,大多数患獭兔濒死前表现神经症状或惨叫几声后突然死亡,同时鼻孔流出带泡沫的血液;剖检病理变化以实质器官瘀血、水肿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现将一起该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兔场共有繁殖母兔280只,育成兔430余只,笼养,饲喂自己配制的颗粒料,免疫程序为种兔每年春秋各注射一次兔四联苗(兔瘟、魏氏梭菌、巴氏杆菌和气管波氏杆菌),2014年12月9日,饲养员在早上发现6只育成兔死  相似文献   

5.
提高公母猪繁殖力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提高繁殖力在养猪生产中对获得较高利润起到重要作用。生产实践表明:每次配种获得的活产仔数越多,经济回报越高。有理由相信在以后较长时间,提高公母猪繁殖力仍是养猪生产者优先考虑的内容。 1 猪群繁殖力组成 猪群的繁殖力简单地说受3个相互独立的因素影响,即母猪繁殖力、公猪繁殖力、饲养员的技术水平。3个因素通常对繁殖效率的作用是等同的。对于单个配种结果来看,每个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是等同的,但是对于一个猪群或  相似文献   

6.
怎样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传甲  郭鹏 《畜禽业》2004,(6):36-38
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生产全局的重要指标,多种因素造成繁殖力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养猪目标,就必须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1繁殖力与养猪生产饲养种猪的主要目的是繁殖仔猪,提供猪源,母猪年生产力是指1头母猪1年内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制约母猪年生产  相似文献   

7.
提高肉牛繁殖能力与牛场养殖效益息息相关,繁殖技术不过关、饲养管理不善、母牛繁殖性疾病防治失误等问题,不仅危及到牛群的健康状况,还会直接降低肉牛的繁殖效率。基于影响肉牛繁殖力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肉牛繁殖能力,促进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四川白兔种兔饲养,青年兔饲养,后备种兔饲养管理及四川白兔营养要求进行了技术规范,以期对提高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繁殖生物学的初步调查研究结果。细鳞鲴雌雄个体在繁殖季节的显著区别是雄性个体有珠星。繁殖季节雄雌性比为1.55∶1,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组成。细鳞鲴的绝对繁殖力F为8247~157899粒,平均78629.3粒。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95~487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894~5110粒,平均相对繁殖力FW为(225.8±58.32)粒、FL为(2738.4±135.53)粒。其绝对繁殖力F随体长(L)、体重(W)、空壳重(W0)、性腺重(Wx)的增加而增加,对相对繁殖力FL和FW影响较大的分别是性腺重(Wx)和性成熟系数GSI。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繁殖生物学的初步调查研究。细鳞鲴雌雄个体在繁殖季节的显著特征是有无“珠星”。繁殖季节雄雌性比为1.55:1,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组成。细鳞鲴的绝对繁殖力F为8247粒至157899粒,平均78629.3粒。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 95-487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894-5110粒,平均相对繁殖力FW为225.8 ±58.32粒、FL为 2738.4±135.53 粒。其绝对繁殖力F随体长(L)、体重(W)、空壳重(W0)、性腺重(Wx)的增加而增加,对相对繁殖力FL和FW影响较大的分别是性腺重(Wx)和性成熟系数GSI。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养兔生产中,仔兔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兔的经济效益,只有正确把握影响仔兔成活率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提高仔兔成活率,提高养兔的经济效益。1影响仔兔成活率的因素1.1温度方面的因素刚刚产下的仔兔体表无毛,没有体温调节能力,对低温耐受能力差,最怕寒冷。繁殖母兔多为夜间产仔,冬春季节产下的仔兔,如果保温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兔球虫病是家兔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一种原虫病,对养兔业危害极大。病兔常表现为虚弱、消瘦和下痢,幼兔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大批死亡。患球虫病的兔极易继发其它疾病,引发更大损失[1]。民和县科技局于2005年3月从保定某公司引进獭兔种兔,饲  相似文献   

13.
何国福 《畜禽业》2003,(8):31-31
对以自繁自育为主的养猪场来说,养好种母猪与种公猪,充分发挥其繁殖性能,是增加猪场效益的重要环节。公猪的繁殖力大小直接影响下一代生产性能,从而影响着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如何采取有效实用的措施,特中图分类号:S82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14(2003)08-0031-01别是在高温夏季,管好种公猪,提高繁殖力,显得尤为重要。1注重防暑降温夏季持续的高温是影响种公猪繁殖力的重要因素,防暑降温是夏季种公猪管理的关键。研究资料表明:公猪睾丸温度大于35℃时,会出现畸形精子,且活力明显降低,配种受胎率和产仔率显著下降;持续不断高温应激,会…  相似文献   

14.
程长兴  颜春英 《畜禽业》2003,(11):52-52
1基础建设1.1种兔群基础建设引进良种:要根据生产目标确定种兔的品种,经过调查掌握所需品种的场址后,派有经验的畜牧技术人员亲临选种,严格按所购品种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等指标要求,查看并索取原有种兔的系谱资料。引种时,要具有一定的数量(5~10对以上),以便有进一步选择的余地。有条件的,可引进2个或多个品种,以便今后进行商品杂交。引种后,要围绕提高种兔的质量和发挥生产性能,开展饲养管理、繁殖、饲料、疫病防治等方面工作,使培育出的子代保持甚至超过本品种原有的指标。1.2兔笼舍基础建设家兔属于群居性差和不可放牧的动物,养兔场要…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山东省苍山县某獭兔场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精神沉郁和慢性死亡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并不高。经综合诊断,确诊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兔场共饲养各种獭兔2000多只,于2002年6月6日从外地新购进种兔60多只,随后不久兔群中即有少数兔只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经用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病情渐重,发病数逐渐增加,先从引进种兔开始,然后蔓延到其它獭兔,高峰时成年母兔发病率达44%,死亡率15%;仔兔与青年兔多为急性…  相似文献   

16.
李敏  戴慧  艾雪梅  黄勇 《畜禽业》2009,(10):26-28
雅安市某兔场饲养的部分种兔发生一种以打喷嚏、流鼻涕、精神不振、呼吸困难、鼻孔出现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通过对送检病兔病原的分离培养、形态染色观察、生化鉴定和半套式PCR反应确诊为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通过药物敏感实验筛选出了敏感药物。同时建立了快速鉴定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家兔的人工授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地区养兔业发展较快,种兔供不应求.为了提高种公兔的配种效率,迅速改进兔群的品质,从1999年开始采用家兔的人工授精技术,经过两年来的摸索实践,种兔受胎率达90%以上,取得了理想的配种效果,大大地推动了东港地区养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何英俊 《畜禽业》2001,(6):32-33
当今社会,养猪业迅猛发展,给许多养猪场(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然而不断涌现的繁殖障碍问题,却极大地影响了猪场的繁殖力和经济效益,困扰着养猪业的发展.为此,国内外许多养猪场(户)曾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笔者总结了国内外大量有关繁殖障碍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多年教学和生产经验,对影响猪场繁殖力的因素作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6,(3)
2014年12月上旬,某老兔场爆发兔病毒性出血病,患兔急性发作,6~8h内急性死亡。累计死亡种兔60只、商品兔141只。根据老兔场发病史、发病过程、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诊断为兔病毒性出血病,按照二类动物疫病实施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0.
黄鳝分批产卵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黄鳝繁殖季节的连续采样、人工催产和产后鱼室内养殖试验,研究了分批产卵的定性和定量模式。武昌地区黄鳝一年产二批卵,产卵期为6月初至8月底。第一、二批繁殖力和产卵量平均分别为183.90粒、142.06粒和160.90粒、129.96粒。总繁殖力和年总产卵量平均值为529.10粒、290.86粒。繁殖力定量模式可由对数转换后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得到很好的描述。年总产卵量可由繁殖季节始总繁殖力与繁殖季节末贮备繁殖力之差值法得到较好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