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且以作用因子组配的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结果表明:春季小菜蛾连续两种群趋势指数为11.9,而秋季为24.4,比春季高出一倍多,菜蛾啮 影响春季小菜蛾种群数量的重要因子,对连续两代小菜蛾种嫩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为8.28,其次为菜蛾绒茧蜂,EIPC为4.85;在秋季,菜蛾绒茧蜂的作用仅次于4龄幼虫的捕食及其它,EIPC为3.67,菜蛾啮小蜂的作用较低,其EIPC仅为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下马铃薯块茎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14,18,22,26,29,32和35 ℃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马铃薯块茎蛾发育、存活和繁殖力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马铃薯块茎蛾全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04±0.66 ℃和497.83±18.40日度.29 ℃时全代发育历期最短,22 ℃时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量最大达114.67粒.7种温度下马铃薯块茎蛾种群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1.2 %、28.9 %、56.1 %、56.8 %、62.9 %和29.9 %、7.01 %.29 ℃时世代存活率最高.29 ℃下种群趋势指数、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高于其它温度处理.26 ℃时种群加倍时间只需7.53 d.14 ℃时种群出现负增长,10 ℃下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和蛹均不能存活.  相似文献   

3.
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褐边绿刺蛾第一代自然种群生命表,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因子对褐边绿刺蛾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第一代自然种群趋势指数为4.10。捕食和寄生性天敌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总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2.444 7;自然死亡作用次之,为2.204 4;核型多角体病毒作用最小,为1.239 8。捕食和寄生性天敌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将Q型烟粉虱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低龄若虫、高龄若虫、成虫4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通过对Q型烟粉虱自然种群数量的调查和对实验种群数量的观察,对实验种群的自然种群生命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Q型烟粉虱的自然种群趋势指数(I)为28.22,说明下一代种群数量将为当代种群数量的28.22倍,世代总成活率为11%。  相似文献   

5.
杂交稻二化螟自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稻作对照,研究了杂交稻二化螟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二化螟存活率和种群趋势指数因世代不同而异。同一世代,杂交稻二化螟世代存活率和种群趋势指数高于常规稻二化螟。杂交稻二化螟主要死亡虫期是蚁螟孵出至侵入期,其次是3、4龄期,影响种群变动的关键虫期是蚁螟孵出至侵入期。  相似文献   

6.
黄曲条跳甲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黄曲条跳甲自然种群的田间系统调查和人实验种群的饲养观察,组建了以作用因子组配的黄曲条跳甲秋季世代和春季蓼工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秋季世代和春季世代种群趋势指数(1)分别为14.63和3.86,表明下一代种群数量将为当代种群数量的14.63和3.68倍,在田间,没有发现寄生性天敌,春季世代“捕食及其经”的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为1.31,表明该作用因子对黄曲条跳甲的控制作用不  相似文献   

7.
捕食性天敌角轮刺猎蝽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实验室内观察了角轮刺猎蝽(Scipinia subula Heteroptera:Reduviidae)在30℃条件下的种群存活和繁殖动态,得出年龄特征存活率和繁殖率等数据,组建成年龄特征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统计出有关种群各项参数。角轮刺猎蝽世代总存活率为0.60,种群趋势指数为30.55,净繁殖率为30.0892,世代平均历期为63.6 d,内禀增长能力为0.0535,瞬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2113、0.1578,周限增长率为1.0550,双倍时间为13.0 d,在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卵、若虫、蛹)占90.22%,成虫占9.78%。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6和1987年在长沙地区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ol)8个世代的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观察结果,组建了年龄生命表。从1986年第3代起至1987年年1987年第5代,8个世代的存活率曲线属于Slo-bodkinⅣ型,幼龄若虫期是死亡率最高,存活率最低的阶段;种群数量趋势指数分别为:9.74,16.04,5.73,6.80,13.22,6.71,24.59,10.87,K值分别为:2.8112,2.6831,3.0984,3.3600,2.9700,4.000,2.3700。通过K值分析,表明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是控制褐飞虱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寄生性天敌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结果,通过状态空间方程和作用因子添中分析法,模拟增补放赤眼蜂、菜蛾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春季,单独释放拟澳洲赤眼蜂、小菜蛾小蜂以及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性天敌联合释放就可以使下代小菜蛾种群的数量不再增长;在秋季,只有同时释放寄生作用较强的拟澳洲赤眼蜂和小菜蛾呛小蜂或3种寄生性天敌同时释放才能完全控制小菜蛾下代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刚竹毒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1998~ 1 999年在福建南平西芹对刚竹毒蛾自然种群进行了系统观察 ,组建了越冬代生命表以及 5个世代平均生命表 .刚竹毒蛾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属 Price A型 ,平均种群趋势指数 I为1 .658,越冬代种群趋势指数 I为 1 .872 ,1~ 2龄幼虫的自然死亡是影响种群的重要因子 ,4龄幼虫至蛹期关键因子是天敌因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组建了垫囊绿绵蜡蚧Chloropuicinaria psidii Mask.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了其在荔枝上自然种群动态发生趋势,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垫囊绿绵蜡蚧的种群趋势指数为3.40;捕食性天敌对该蚧壳虫的种群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为2.414,“其他”类因子的EIPC为7.668,说明“其他”类因子是影响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命表评价天敌对松突圆蚧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组建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种群趋势指数(I)、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和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分析天敌对松突圆蚧的控制作用。生物防治区[释放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松突圆蚧第2、3代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3.739 3和2.109 0,对照区(未释放花角蚜小蜂)分别为8.078 6和11.371 4。生物防治区松突圆蚧第2、3代自然种群增长数量分别为对照区的46.28%和18.55%。采用EIPC分析,生物防治区寄生蜂寄生的EIPC显著大于捕食、菌类寄生及其它等因子的,说明寄生蜂的寄生是控制松突圆蚧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留头蕉茎是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重要虫源地;各季节自然条件下雌虫产卵量以春秋季较大,冬夏季较小。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夏季自然种群生命表,并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夏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1.9974,留头蕉茎上平均为1.5237。“捕食及其他”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上为1.8443,留头蕉茎上为2.6446;“自然死亡”作用次之,“疾病”因子作用最小。“捕食及其他”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29℃恒温条件下的饲养观察,组建了黄曲条跳甲年龄特征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并计算出反映种群增长动态的几个重要参数.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世代总存活率为0.58,种群趋势指数为88.01,净繁殖率为87.8879,世代平均历期为43.9 d,内禀增长能力为0.1020,瞬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2720、0.1700,周限增长率为1.1074,双倍时间为6.8d;在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卵、幼虫、蛹)年龄组占88.94%,成虫期年龄组占11.06%.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研究三化螟的发生量预测及其致量控制问题,试验在广东省海陵岛进行,当地的主要为害世代为第二世代,根据这个特点,以当代实际卵量与前一世代的顶期卵量的比率,即有效卵量概率,作为连续世代的连接点,组建自越冬幼虫至第二世代的连续生命表,应用排除作用控制指致评价重要因子和分析关健因子的作用,试验结果说明,越冬后幼虫至蛹的死亡,特别是第一世代有效卵量概率对第二世代数量的影响甚大;第一世代幼虫侵入后至第二世代期间,自然种群的发展过程比较稳定,根据第一世代卵量估计第二世代的数量有可能获得较好的顶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韩国SK99%矿物油对B型烟粉虱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大棚条件下研究组建了由作用因子组配的烟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应用种群趋势指数(I)、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等指标评价了各作用因子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对照区烟粉虱的I值达到99.945 5;吡虫啉区烟粉虱的I值为7.565 8;矿物油区烟粉虱的I值仅为0.409 0。在矿物油使用区,"矿物油驱避成虫产卵"的EIPC最大,为17.543 9,其次分别是"矿物油对烟粉虱若虫的杀灭"、"矿物油对成虫的杀灭"和"矿物油对卵的杀灭",其EIPC分别为6.618 1、1.814 2和1.160 1。[结论]使用矿物油可达到控制烟粉虱种群增长的目标,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驱避烟粉虱成虫产卵。  相似文献   

17.
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Berryman法组建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进行关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死亡是该虫种群的关键死亡因子,一龄若虫为关键死亡阶段;其他因子控制作用指数大小依次是未知死亡、捕食、昆虫寄生和病原寄生,说明天敌控制作用中,捕食是最重要的控制因子,然而,当地寄生性与捕食性天敌较少,不足以对松突圆蚧自...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吐伦球坚蚧(Rhodococcus turanicus Arch)自然种群生命特征,为虫合理化控制该提供基础.[方法]田间定点系统调查.随机选取55枝1~2节生枝,每7d调查1次,统计各因子致死数.[结果]吐伦球坚蚧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1~2年生枝条上越冬,4月中下旬雌虫开始产卵;在自然条件下吐伦球坚蚧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为4.70,世代总存活率为0.73;;对吐伦球坚蚧控制作用最大的因素是捕食及其它因素,其次是寄生性天敌因素,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分别为7.4g和2.41.[结论]在自然状况下,下一代吐伦球坚蚧种群数量将是当前这一世代的4.70倍;若虫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