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稻曲病菌越冬厚垣孢子萌发力及其侵染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3年系统测定试验,稻曲病菌越冬厚垣孢子在室内和水泥池的土中可以存活5—6月。在种植油菜、苕子、蚕豆、小麦的露天水泥池中,越冬的厚垣孢子均有萌发力。在油菜、苕子、小麦3种越冬作物大田土中越冬的厚垣孢子的萌发率以油菜田最高,为2.04‰。越冬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数量大,萌发率可达0.4%—2.97%。稻茬中越冬的厚垣孢子和在3cm浅土中的厚垣孢子,其萌发率分别较冬闲田或冬作田土中和15cm深土中高。越冬厚垣孢子可以侵染早稻的种子、芽鞘、苗叶和苗根,并引起穗期发病。用水泥池内和种子上越冬的厚垣孢子液注射稻穗和涂抹穗苞均可致病。在上年发病的水泥池栽种水稻亦能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黄色(非休眠)厚垣孢子、黑色(休眠)厚垣孢子、厚垣孢子萌发后产生的分生孢子(非休眠)3种孢子为材料,采用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对供试材料基因组DNA进行甲基化分析,探究稻曲病菌休眠与非休眠厚垣孢子DNA甲基化的水平和模式。结果显示,3种形态孢子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差异明显,分生孢子基因组DNA中CCGG序列的总甲基化率为20.56%,黑色休眠厚垣孢子为25.63%,黄色非休眠厚垣孢子为33.52%。黄色和黑色的厚垣孢子主要是全甲基化模式,其全甲基化率高于半甲基化率,其中黄色厚垣孢子全甲基化率高达17.68%;分生孢子则是以半甲基化模式为主。结果对揭示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休眠的分子机制,探究真核生物孢子的分子休眠机制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据前人报道,稻曲病粒上附有大量厚垣孢子但不能作为初侵染源,并证明该病既不是种子引起的病害,也不是种子侵染而发生的病害,认为目前推广种子处理缺乏科学根据。本研究结果表明:从种子带菌量、越冬厚垣孢子萌发力、人工接种、直接播种试验,初步认为病穗种子是可以传病的,种子消毒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菌的病原学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稻曲病菌产生的黄色和黑色厚垣孢子表面都有疣状突起,但黑色厚垣孢子的疣状突起明显。常规萌发试验,黄色厚垣孢子萌发,黑色不萌发。黄色厚垣孢子在4℃和25℃下贮存分别保持萌发能力1年和80d左右,萌发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为pH5~pH8和25℃~30℃。光照可诱导产生厚垣孢子。病菌在PD和PS培养液中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田间采集的稻曲病菌菌核在砂培条件下可以萌发并可产生成熟的子囊孢子。该菌可产生毒素,在一定的浓度下,对稻种萌发和胚芽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菌无性孢子萌发及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研究稻曲病菌孢子萌发及病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在蒸馏水和2%蔗糖溶液中3h不能萌发;6h时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分别萌发产生次生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新采集的黄色和黑色稻曲球上的厚垣孢子在2%蔗糖溶液中的萌发率均高于其在蒸馏水中的萌发率.供试的9种固体培养基中,以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最适于病原菌生长.生长速率为2.54 mm/天;病菌在7种培养液中振荡培养7天后,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PDB)中菌丝干重最大,达24.5mg/mL,在大米汁和马铃薯蔗糖培养液(PSB)中产生的分生孢子量最多,孢子浓度分别为2.63×107和2.28×107个/mL;而固、液态的Czapek、稻秆汁和胁本哲氏培养基均不适宜于稻曲病菌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旱地小麦抗旱播种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播种期严重干时的1989,1991,1993和1994年,对3种播种方式的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0cm-20cm土壤不量在11%-15.4%的范围内,抢墒播种,小麦出苗早,出苗率可达90%以上,苗情发育较好,产量最高可达1909.5kg/hm^2-4650kg/hm^2;0cm-20cm土壤不量在8%以下时,干旱寄种,比雨后播种出苗早,出苗率可达705以上,苗情稻优,产量可达543kg/  相似文献   

7.
(一)尿素溶液对丝黑穗菌厚垣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1%蔗糖液为基液,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尿素溶液,并以1%蔗糖液为对照,采用培养皿中萌发法进行室内孢子萌发试验,萌发温度25℃,48小时后镜检孢子萌发率,每处理重复五皿,每皿低倍镜检10个视野,其结果;0.01%,0.05%,0.1%,0.5%,1%五种浓度的尿素溶液的厚垣孢子萌发率。分析试剂尿素分别为10.3%,4.6%,4.9%,1.5%,1.1%,化肥尿素分  相似文献   

8.
影响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萌发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熟过程中的稻曲病菌孢子球表面桔黄色的厚垣孢子萌发率很高,后随孢子球老熟其萌发率急剧下降而进入休眠期。在26℃和高湿条件下处理老熟孢子球20天以上就能打破厚垣孢子的休眠,促其顺利地萌发并产生小孢子,萌发率可达30%。这两类厚垣孢子萌发方式差异较大。适温高湿处理10天后的厚垣孢子其呼吸强度明显增强。打破休眠后的厚垣孢子萌发时仍需足够的水分和氧气,其萌发盛期长达35天以上,处理约60天后孢子球开始解体,萌发率急剧下降。日光、荧光灯、紫外线灯等光照对厚垣孢子萌发无明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但抑制小孢子的形成。偏酸至中性有利于萌发和产孢,过酸或过碱(pH3.0和10.0)则明显地抑制孢子的萌发和产孢。1%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和甘露糖有利于萌发和产孢。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不同载体、润湿剂、分散剂、紫外保护剂对木霉厚垣孢子萌发率和菌丝生长以及不同含量助剂对可湿性粉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木霉厚垣孢子可湿性粉剂的组成成分和比例,其中厚垣孢子粉为25%(厚垣孢子粉由硅藻土吸附木霉发酵液制备而成),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4%,分散剂CMC为5%,紫外保护剂糊精为1%,以硅藻土补齐100%。该厚垣孢子可湿性粉剂的活孢子数为2.5×109 cfu/g,润湿时间为58s,总悬浮率为78%,孢子悬浮率为85.27%,pH为6.92,含水量为2.16%,98%通过200目标准筛,该制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可湿性粉剂及微生物制剂的相关标准。该研究的进行为农业生产提供一种新型的木霉制剂,对稳定木霉制剂的田间防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丙硫磷控制稻瘟病的作用方式及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1993-1995年生物测定和田间多点试验示范发现;1.丙硫磷对稻瘟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有显著的抑制活性,EC50为103.3mh/L,500mg/L的抑菌率达96.2%;2.丙硫磷1000mg/L对水稻苗叶瘟和穗瘟的预防效果分别为79.4%和90.7%,治疗效果分别为39.3%和41.8%;3丙硫磷600-900g/hm^2防治双季稻和瓜后稻穗瘟病的田间小区效果分别为70.8%-80.2%和  相似文献   

11.
硬草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防除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硬草是上海和江苏淮北地区麦田的主要禾本科杂草。通过对硬草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规律,与作物之间的竞争以及防除措施的研究,初步认为:1.硬草发生数量极大,对小麦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2.麦田硬草有较明显的出草高峰,这易受气候因素的影响;3.硬草与小麦竞争的临界期为小麦出苗后的20-50天之间,即小麦主茎叶龄4-6叶期。4.绿肥作物苕子能明显抑制硬草的萌发与生长,利用小麦-水稻-苕子-水稻轮作或小麦-水  相似文献   

12.
旱塬麦田渗灌补水技术及经济效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旱地干旱年型下,在关键时期采用地下渗灌补水技术,通过对不同时期渗灌,不同渗水量及埋管深度与土不分运行状况和经济效益的研究分析表明,小麦孕穗期,冬渗土壤水分经下渗后积聚在100cm-150cm土层,比对照高3.41个百分占;而春渗多积聚在20cm-50cm土层,比对照高2.25个百分点。由于根系密集层与水分积聚层基本吻合,因此有利于小麦抽穗时期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水分利用率,春渗小麦比对照增产273%  相似文献   

13.
经研究 ,稻曲病病菌以菌核在土中及厚垣孢子附在种子上越冬。翌年 7~ 8月份萌发 ,菌核抽生子座 ,产生子囊孢子。厚垣孢子 ,产生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 ,在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单季稻开花时萌发 ,菌丝侵入子房和柱头 ,并深入胚乳中迅速生长形成孢子座。供试药剂均采取 3种施药方法 ,第一种只在水稻破口前 5d施药一次 ,第二种在破口前 5d和隔 7d二次施药 ,第三种只在水稻刚破口时施药一次。试验结果表明 ,每 667m2 施用 1 5.5%保穗宁WP 80g、4 0 %禾枯灵WP 75g、4 0 %纹霉星WP 4 0g、5%井冈霉素AS 2 50ml、…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晚疫病菌以薄壁圆孢子和厚垣孢子的形态存在于润湿的土壤中。保持侵染力的时间最长为75天。病种薯上的病原菌在pH 7.5、含水率17-22%的土壤中,保持侵染力的时间是90天。
病原菌在各种液体中都能形成厚垣孢子。
较低的温度和较好的营养条件能延长孢囊孢子的寿命和延缓厚垣孢子的形成期。  相似文献   

15.
近滨海缺水盐渍区冬小麦返青期灌水试验表明,当每公顷浇水量为750m^3时,0 cm~20cm耕层土壤HCO3^-,CI^-,SO4^2-,Ca^2+,Mg^2+,Na^++K^+盐离子含量分别下降3.50%,50.04%,67.76%,41.15%,38.89%和29.59%,淋脱量大小顺序为:SO4^2-〉CI^-〉Ca^2+〉Mg^2+〉Na^++K^+〉HCO3^-,耕层脱盐率42.17%。浇水处理,返青期灌水10d后单株人蘖数与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2条,0.09g;灌浆期绿叶面积增加3.95cm^2;成熟期株高、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6.9cm,180.0万/hm^2,3粒和2.23g,增产68.40%,其中分蘖数、穗数和产量与对照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浆期单株绿叶面积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东北春小麦丛矮病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通过重病区的系统调查和流行因素定量测定,明确在灰飞虱是小玫丛矮病最主要的介体,占飞虱种群的95%以上。灰飞得在中肋地区1年发生3代,在麦茬、草根、土缝内越冬,老熟带毒若虫和成虫是次年主要的初侵染源,其数量和带毒率与小麦全矮病发病率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回归求得如下关系:Y=0.1823Z1-5.7418X2-0.03099X3+1.1404X4。病情与小麦受侵洒时期密切相关。田间试验表明,三  相似文献   

17.
烟草黑胫病俗称烂腰、黑根,是烟草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某些主产区每年因黑胫病损失烤烟25万~3万t,成为多种病害损失之首。1发生特点烟草黑胫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和菌丝体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能存活3a左右。该病的最初侵染主要来自病土和带菌肥料,...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钻犁“营养柱”耕作法植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在黄土高原峨嵋岭台地的典型旱地上,每公顷钻67500个直径8cm、深100cm的孔洞,填入耕层肥土制成“营养柱”,而把其中取出的阴干翻到地表起垅,每营养柱种一株棉花,结果每公顷产籽棉2098.5kg,皮棉729kg,比传统耕作法增产籽棉40.9%,皮棉49.8%,且株高增40.2%,茎干重增64.2%。“营养柱”集水、肥、光、气、热、根干一起,拔柴后越冬前测定,柱内40cm ̄100cm土  相似文献   

19.
史国强 《植物保护》1996,22(3):30-32
应用葡萄锈菌夏孢子室内水滴培养探讨葡萄锈菌夏孢子的萌发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并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夏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夏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0%以上;波尔多液100、200倍,石硫合剂0.2、0.3、0.5、1.0、3.0、4.0Bé,粉锈宁1500、2000倍,代森锌800倍液对夏孢子萌发有96.6%以上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绿僵菌对暗黑金龟蛴螬的室内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黄褐金龟虫尸分离的绿僵菌菌株(RAW8),经室内试验,结果对暗黑金龟幼龄蛴螬致病力强,在每克含孢量20×106~2.5×106的土中饲养,致病率均达100%,孢子浓度降低,致病时间延长,死亡率也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