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不高是蔗区生产多年来的老问题,旱地甘蔗种植采用深耕深松、地膜覆盖技术能防倒伏、提高糖分含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甘蔗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不高是蔗区生产多年来的老问题,旱地甘蔗种植采用深耕深松、地膜覆盖技术能防倒伏、提高糖分含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阐述旱地蔗区甘蔗生产的“三高”问题。认为旱地蔗区甘蔗生产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商品经济的观念;要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发展蔗地主体农业,发展甘蔗生产的规模经营;搞好糖厂的综合经营;要保护农民利益,不断提高农民的实际收益。根据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及旱地甘蔗生产经验,认为旱地甘蔗“三高”工程的技术主要是推广良种;推广地膜覆盖综合栽培技术;提早下种,延长生长期;深种或深松;因土配方施肥;病虫鼠害的综合防治;推广涂层尿素、复硝钾和稀土等科技新产品。各地应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优化组合,组装成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三高”综合技术,更好地促进旱地蔗区蔗糖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甘蔗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不高是蔗区生产多年来的老问题,旱地甘蔗种植采用深耕深松、地膜覆盖技术能防倒伏、提高糖分含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甘蔗是云南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20万hm2,年产糖150万t,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近年,各蔗区种植业结构大幅度调整,使我省旱地甘蔗面积增至80%以上,而旱地蔗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完全靠雨水滋养,加之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要实现旱地甘蔗高产高糖,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1宿根甘蔗的重要意义和生产现状砍收地上部蔗茎后,以留在土壤中的地下部“蔗桩”(蔗头)所具有的侧芽(或蔗笋)萌发成长出新的一茬蔗株,称为宿根甘蔗(俗称“老头蔗”、“旧头蔗”)。由于它具有早生快发,提早成熟,省工省种苗,错开农时和耐旱耐涝等许多优点,因而成为甘蔗生产的主要栽培制度之一而存在,在甘蔗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湛江市五县三区甘蔗种植面积达14-16万公顷,其中宿根甘蔗面积占45-50%,种好、管好宿根甘蔗,对夺取甘蔗大面积平衡增产,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南蔗区、湛江蔗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镇康县蔗区旱地宿根蔗面积增加、减产突出,然而旱坡地、宿根蔗的耕作条件较差,甘蔗的单产和糖分较低,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差,严重影响了甘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良种良法,大面积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蔗糖业的竞争力,确保旱坡地甘蔗生产的持续稳步发展,是当前当地政府和企业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找出宿根蔗减产因素,探讨其增产途径,使宿根蔗进一步增产、增糖、增效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冬、春少雨干旱是制约我省旱地甘蔗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子,本文根据我省蔗区的自然条件,结合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从选配良种、利用植期、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充分利用云南蔗区的生态资源、实现旱地甘蔗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的自然资源条件很适合甘蔗生产。但旱地蔗区的旱、瘦、浅是低产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通过对旱地甘蔗“三高”栽培技术的应用试验研究 ,把单项技术进行组合配套和改进提高 ,并通过大型的推广项目进行推广 ,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主要技术措施 :一是选用适合旱地蔗区的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二是把常规栽培改为地膜蔗技术 ;三是改进施肥方法 ,实行配方施肥 ;四是改进耕作方式 ,推广防旱保水技术 ;五是推广秋冬植蔗 ,延长甘蔗生长期 ;六是改宿根蔗迟管为宿根蔗早管 ;七是及时防治病虫鼠草害 ,确保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五因子二次旋转组合回归设计,对旱地蔗区影响甘蔗产量的下芽量、行距及氮、磷、钾肥的用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甘蔗产量的函数模型,通过模型解析选优,得出不同目标产量水平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不同条件的旱地蔗寻优组合,各变量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程度,效应作用顺序:下芽量(X1)>氮肥(X3)>磷肥(X4)>行距(X2)>钾肥(X5),以及两因子之间的一级交互作用。为提高滇西旱地甘蔗生产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蔗的茎长、茎径、有效茎数和单茎重是甘蔗蔗茎产量的构成因素,直接关系着产量的高低,但各个因素对蔗茎产量的贡献大小不一。目前,我省沿海水浇旱地甘蔗占有较大的面积,但各地产量差异甚大。本文应用通径分析,研究水浇旱地甘蔗产量构成因素对蔗茎产量的贡献及各性状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为提高水浇旱地甘蔗的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龙州蔗区90%以上是旱坡地,制约甘蔗生产的关键因素是间隙性干旱和秋旱对甘蔗的影响,为充分利用土壤的自然水分资源,1989年我们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旱地甘蔗地膜覆盖一次性施肥法的小区及生产性试验,取得效果后,1990年我们又在龙州二糖厂蔗区的广西橡胶所甘蔗队及彬桥乡等地进行了1000亩大面积的示范试验,取  相似文献   

13.
昌江县位于海南岛西北偏西部,属干湿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区,大部分蔗区都是旱坡地,常受到冬春干旱的威胁,影响蔗苗的生长和后期糖份的积累,造成产量一般都在3t以下,大大销弱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旱地甘蔗应用地膜覆盖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肥效,促进甘蔗早生快长,提高甘蔗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甘蔗产量是从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来增加总产的,因土地有限,而且从提高效益出发,当前甘蔗生产应主攻单产,但提高单产受到制约的因素很多,特别是旱地瘦地。为了提高单产,从科学种蔗的角度略谈国营农场甘蔗生产上存在问题与意见。一、蔗地严重缺乏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标志,有机质能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松软,不易板结,并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制适合广西不同蔗区使用的甘蔗专用肥,在采样检测分析南宁市部分蔗区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进行N、P、K缺素试验,测算出三要素土壤原料蔗生产能力分别为64.275、71.445和64.800t/hm2,根据广西旱地甘蔗模式施肥公式,计算出甘蔗产量达到90.000t/hm2时,对N、P2O5、K2O的需要量分别为225.07、179.95和225.06kg/hm2,参考GB15063-2001复混肥料技术标准,初步设计甘蔗专用肥配方养分总量为28%,N∶P2O5∶K2O=10∶8∶10。依此配方生产样肥在蔗区进行肥效验证,比对照增产、增糖分别为21.47%、0.65%(绝对值),增产极显著。由此确定南宁市部分蔗区的甘蔗专用肥配方,可提供给生产企业进行产业化生产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甘蔗生产规模经营在莆田糖蔗区悄然兴起福建莆田糖厂为了稳定发展甘蔗生产,在莆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建立甘蔗基地村,鼓励农民多种蔗种好蔗,并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先后与13个乡镇近120个村签订了94年甘蔗生产合同,合同甘蔗供榨...  相似文献   

17.
螟害是甘蔗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虫害种类之一,在云南省蔗区呈多发、高发的态势。为科学防治甘蔗螟害发生,保障蔗区生产安全,本文以云南蔗区为例,通过分析云南蔗区甘蔗螟害特点,结合蔗区生产实际,提出防治螟害的具体策略与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应良 《云南农业》2007,(12):16-16
景东县甘蔗主产区分布在川河和者干河两岸,是一个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南亚热带温湿蔗区,有利于甘蔗生产,糖分累积。然而,不科学的施肥方法和耕作方式,使蔗区高产高糖的优势难以发挥。笔者以多年的蔗区生产技术实践,通过分析蔗区土壤肥力状况,提出以改土、培肥为核心的甘蔗“双高”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云南蔗区年降雨少,且分布不均,在春旱尤为严重的年景,甘蔗下种至萌发出苗的2~5月降雨量仅为100毫米左右,土壤水分不足成为制约甘蔗萌发出苗和低产低糖的首要因素。经多年多点试验,"槽植"平均亩增产甘蔗0.8~1.2吨,提高蔗糖分0.2%~0.5%。"槽植法"适宜各种不同类型的旱地蔗区推广应用。近年来,云南旱地蔗区广泛采用"槽植"法进行栽培,取得了显著的运用效果。"槽植"法即沿等高线开植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甘蔗黄叶病在贵州各蔗区的发生情况,对贵州甘蔗生产主产区的23个甘蔗疑似感病植株进行了甘蔗黄叶病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8个甘蔗生产区中6个蔗区检测到甘蔗黄叶病毒(SCYLV),样本阳性检测率为47.8%。结论:甘蔗黄叶病在贵州多个蔗区均有发生,不同品种间的感病情况存在差异,生产上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